法院有認罪認罰嗎
❶ 檢察院簽了認罪認罰法院會怎麼判
法律分析:簽了認罪認罰具結書不等於就不用被判刑了,不過簽了認罪認罰具結書的,法院會按速裁程序進行。因此,檢察院簽署認罪認罰不一定會判刑。認罪認罰是指犯罪嫌疑人承認罪行,並且願意承擔刑罰,這種情況下,法官可能會考慮從輕處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六十七條 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對於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犯罪嫌疑人雖不具有前兩款規定的自首情節,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從輕處罰;因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別嚴重後果發生的,可以減輕處罰。
❷ 認罪認罰法院會輕判嗎
認罪認罰後法院是否會輕判需要根據犯罪情節而定。行為人認罪認罰的,人民法院一般會按速裁程序進行。對於認罪認罰案件,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決時,一般應當採納人民檢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議。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一條對於認罪認罰案件,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決時,一般應當採納人民檢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議,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一)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或者不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的;(二)被告人違背意願認罪認罰的;(三)被告人否認指控的犯罪事實的;(四)起訴指控的罪名與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的;(五)其他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情形。
❸ 法院可以簽認罪認罰書嗎
法律分析:不可以,認罪認罰書是在檢察院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二條 人民檢察院對於監察機關、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重大、復雜的案件,可以延長十五日;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符合速裁程序適用條件的,應當在十日以內作出決定,對可能判處的有期徒刑超過一年的,可以延長至十五日。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的案件,改變管轄的,從改變後的人民檢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查起訴期限。
❹ 認罪認罰會上法院嗎
法律分析:是的,認罪認罰的是會上法院的,還需要經過法院宣判定罪,犯罪嫌疑人需要依照規定承擔法律責任。法律規定被告人認罪認罰的,審判長應當告知被告人享有的訴訟權利和認罪認罰的法律規定,審查認罪認罰的自願性和認罪認罰具結書內容的真實性、合法性。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九十條 開庭的時候,審判長查明當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案由;宣布合議庭的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的名單;告知當事人有權對合議庭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申請迴避;告知被告人享有辯護權利。被告人認罪認罰的,審判長應當告知被告人享有的訴訟權利和認罪認罰的法律規定,審查認罪認罰的自願性和認罪認罰具結書內容的真實性、合法性。
❺ 法院階段可以認罪認罰嗎
法律分析:可以。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於所有刑事案件。人民檢察院辦理刑事案件的各個訴訟環節,都應當做好認罪認罰的相關工作。
法律依據:《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量刑指引》 第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認罪認罰從寬案件,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確保司法公正。人民檢察院依法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適用實施法律監督。
❻ 如果沒罪簽了認罪認罰法院就會定
如果沒罪簽了認罪認罰,法院不會定罪的。法院判罪是講證據的。
❼ 刑事案件,被告人在偵查和起訴期間沒有認罪認罰在法院可以時可以認罪認罰嗎
可以的,因在公安或檢察院期間,刑事被告人是犯罪嫌疑人,只有法院才能最終確定其是否是罪人,所以,在法院審理間,認罪,負法,認罰,是一種態度,法院可酌情減輕處罰。
❽ 簽了認罪認罰書法院是按上面判嗎
法律分析:認罪認罰不是簽了不一定會被判刑的。在我國的刑事訴訟的程序當中,認罪認罰從寬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對於指控犯罪事實沒有異議,同意檢察機關的量刑意見並簽署具結書的案件,可以依法從寬處理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條 在被告人最後陳述後,審判長宣布休庭,合議庭進行評議,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證據和有關的法律規定,分別作出以下判決:(一)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二)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無罪的,應當作出無罪判決;(三)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❾ 簽了認罪認罰一定會判刑嗎
簽署了認罪認罰書說明你已經認罪,法院會根據你的犯罪情節嚴重程度綜合考量進行判決。簽了認罪認罰書會按速裁程序進行,法官可能會考慮從寬處理。
這個有點像我們平時說的自首情節,坦白自己犯罪事實,並願意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果簽署了認罪認罰書,說明已經認罪。
而且對公訴機關指控的主要犯罪事實及罪名沒有異議,它的能讓嫌疑人依法從寬處理。但如果認罪認罰書裡面有與事實不符的地方,千萬不簽。
法院審查認罪認罰具結書三性
「兩高三部」《關於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指導意見》第39條規定:審判階段認罪認罰自願性、合法性審查。
辦理認罪認罰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告知被告人享有的訴訟權利和認罪認罰的法律規定,聽取被告人及其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的意見。
庭審中應當對認罪認罰的自願性、具結書內容的真實性和合法性進行審查核實。從這上面可以看出三性是指自願性、真實性與合法性。
❿ 認罪認罰後法院會怎麼判
法律分析: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的,按照法律規定可以依法從寬處理,具體量刑需要根據犯罪事實、犯罪性質、犯罪情節和社會危害程度具體確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
第十五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認指控的犯罪事實,願意接受處罰的,可以依法從寬處理。
第二百零一條 對於認罪認罰案件,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決時,一般應當採納人民檢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議,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 (一)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或者不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的; (二)被告人違背意願認罪認罰的; (三)被告人否認指控的犯罪事實的; (四)起訴指控的罪名與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的; (五)其他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情形。 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量刑建議明顯不當,或者被告人、辯護人對量刑建議提出異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調整量刑建議。人民檢察院不調整量刑建議或者調整量刑建議後仍然明顯不當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