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韓國首爾法院地址

韓國首爾法院地址

發布時間: 2022-03-05 12:39:19

『壹』 韓國首爾的英文

首爾英文:Seoul

首爾(朝鮮語:서울 ,英語拼法:Seoul),正式名稱為首爾特別市。舊中文譯名為漢城,2005年更改譯名為首爾,是大韓民國的首都和經濟、科技、文化中心,亦是朝鮮半島人口最多的城市。

首爾市位於朝鮮半島中部,韓國西北部的漢江流域。首爾的位置最早為傳疑時代的真番國,公元前18年,朝鮮三國時期的百濟首先定都於此地,之後成為高麗王朝的南京。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至亞洲金融危機,漢城經濟快速恢復和發展,一度創造了漢江奇跡,並出現了三星、現代等大型跨國公司。2005年1月,漢城市政府宣布中文譯名更改為「首爾」。

(1)韓國首爾法院地址擴展閱讀

城市歷史

首爾位於韓國西北部的漢江流域,最早為傳疑時代的真番,辰國等後被統稱為三韓部落的棲居地。

首爾從朝鮮三國時期的百濟國都慰禮城始建,就開始了它在朝鮮半島上作為首都或重要城市的地位,此後,今日的首爾一直都是高句麗、百濟和新羅三家必爭之地。

1392年,朝鮮太祖李成桂在開京(今開城)建立朝鮮王朝,1394年遷都漢陽並將漢陽改為漢城。

1945年8月朝鮮半島解放後不久即實行美蘇分據,初期仍名為京城府。

1946年8月15日,美軍政廳公布法令第106號,將京城府從京畿道分離,更名為「서울」(拉丁字母轉寫為「Seoul」)。由於該名稱沒有對應的漢字,中文使用者沿用了李朝時期的漢字名「漢城」。

1960年代至1997年,韓國經濟高速增長,漢城也從戰爭後的廢墟迅速恢復發展成為現代都市,並創造了漢江奇跡。

1986年,漢城成功舉辦亞洲運動會。

1988年,漢城成功舉行奧林匹克運動會,2002年作為第一東道國的首都,漢城承辦了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的開幕式。

2003年12月,韓國國會通過《新行政首都特別法》,決定將韓國行政首都從漢城遷往韓國中部地區,即後來的世宗市。

2004年10月,遷都計劃被韓國憲法法院裁定違憲,韓國政府遂改以搬遷部分行政機構的形式設定世宗市的行政中心城市地位,漢城得以維持首都的地位。

2005年1月19日,時任市長李明博宣布漢城的中文名稱正式更改為「首爾」,並正式向中國方面要求協助改名,曾一度引發中國大陸內部的輿論討論。

2010年,韓國政府放棄從2003年以來遷都世宗市的計劃,首爾仍繼續維持首都地位。

2012年7月1日,世宗市正式啟用為行政中心城市後,韓國青瓦台、韓國國會、大法院等重要國家機關仍然駐於首爾,而其他36個政府機構則於2012年9月至2014年年底期間陸續遷往世宗,陸續分擔首爾市的行政首都職能。

『貳』 首爾在哪兒

首爾(서울)是韓國的首都,大中華地區過去稱之為漢城。2005年1月18日,首爾市議會正式通過把中文名稱定為首爾。

城市名稱問題
大中華地區過去一直沿用這個城市在李氏朝鮮時的舊稱"漢城",但是其他語言都翻譯成"SEOUL"或類似的發音。這使日常溝通出現不少混亂,因為首爾市內有不少建築物分別使用"首爾"或"漢城"為名稱,但翻譯成中文之後,這些地方名稱會變得很相似。一個例子是:首爾市內同時有"漢城大學"及"首爾大學",但由於兩者的漢譯都變成了"漢城大學",使後者被逼在其中文名稱加上"國立"二字。但其實,首爾大學在韓國的知名度比漢城大學高很多。

韓國政府從1992年起就一直在進行"서울"的中文名稱的制訂工作,擬訂的對應中文包括"首爾"和"首午爾"。2005年1月18日,서울市議會通過使用與"SEOUL"發音相近的"首爾"作為這個城市的中文名稱,並要求韓國政府公文、出版物、網站、機場和車站、公路路標的中文版本都使用"首爾"來代替"漢城"。但是迄今為止,在中文裡使用最多的還是具有500餘年歷史的"漢城"這個名稱,"首爾"的名稱對於大多數中文使用者來說還是很陌生的。

歷史
首爾(서울)又稱南京(남경)、漢陽(한양)、漢城(한성)、京城(경성)。自獨立以後,改稱為Seoul(首爾),就是韓語"首都"的意思。

今天的首爾東南在古代曾經是百濟王國的都城。百濟亡國之後被新羅佔領,名字由漢城改名漢山州、漢陽郡。在高麗時期,漢陽是王京(開京)之外的"小三京"之一,為南京(另外兩京是東京慶州和西京平壤)。

李成桂建立李氏朝鮮之後,覺得高麗的王京(今朝鮮開城)王氣已經十分薄弱,於是由權仲和、鄭道傳等人擇定佳地,在1392年開始在漢江之北的漢陽營建新都。這里山環水抱,北有北漢山、北嶽山,東有洛山和龍馬山,西有仁王山,南有南山和漢江以南的冠岳山,漢江自東向西環抱城南,呈龍、砂、水、穴"山水襟帶"的上好風水格局。城內大興土木,營建宮殿、宗廟、社稷、衙署、道路,1394年,李成桂將都城從開京遷移到了漢陽,正式命名為漢城(Hansung,한성)。在朝鮮時期,漢城又稱"都城"。日據時期,將漢城的名字改為京城(Kyeongseong,경성;Keijo,けいじやう),其地位也由朝鮮中央直隸府降低到了京畿道的一個郡。韓國獨立後,於1945年將漢城的名字改為Seo-Ul(Seoul)。

需要說明的是,Seoul在朝鮮語中是"首都"的意思。高句麗的Seoul是平壤,新羅的Seoul是慶州,高麗的Seoul是開京(開城),朝鮮王朝的Seoul是漢城。直到韓國光復之後,才將Seoul作為特指大韓民國首都的固定專有名詞。

首爾城牆長18公里,有八門,包括四大門和四小門。它們的名字分別是:崇禮門(南大門)、興仁之門(東大門)、敦義門(西大門)、肅靖門(北大門);惠化門(東小門)、昭德門(西小門)、光熙門(水口門)和彰義門(北小門)。城內有5部52坊,李朝前期漢城的人口為11—12萬。壬辰倭亂之後漢城的人口曾經減少到4萬以下。漢城城外為四軍門防禦區。環繞漢城的四山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在城內偏西,營建了李朝的正宮——景福宮。景福宮東南為宗廟,西方為社稷,這是和周禮"左祖右社"的規制相吻合的。城內中心部分,為網格狀區域分隔和道路劃分,但是城內大部分地區的道路都是迂迴曲折的,而且有很多死胡同。這是和中國的都城不同的。城外曾經有迎接中國使者的"迎恩門",韓國獨立後改名獨立門。城中還有招待中國使臣的慕華館。城東有文廟(現成均館),祭祀孔子,城東南有朝鮮王朝中期修建的武廟,祭祀關羽。此外,在城內的小公洞還有朝鮮王室祭天的地方——圜丘壇。用於祭祀土地的方壇則在社稷壇內,這和中國的規制有些區別。祭祀神農氏和後稷氏的先農壇在東大門外的龍頭洞。經過100多年的精心建設,漢城成為一座壯觀恢弘的東方王都。

1592年,日本入侵朝鮮。壬辰戰爭爆發。5月2日,留都大將金命元向北逃竄,加藤清正率領日本軍隊度過漢江攻佔漢城。日軍入城前後,漢城遭到很大的破壞。城中宮殿、宗廟、社稷、衙署、城門全部被焚毀。李朝宣祖國王返京後,將宗廟和宮殿擇要修復。之後漢城又經歷了清軍的兩次入侵。清將阿敏(四大貝勒之一)羨慕朝鮮宮殿城闕壯麗,不願返回滿洲苦寒之地,被皇太極疑有異圖而猜忌。隨著清朝剿滅南明勢力,日本德川幕府頒布鎖國令,東亞的政局平定,漢城得以回復昔日的繁榮。在英祖、正祖年間,漢城的人口已經發展到了30多萬。正祖曾經計劃把首都遷到南方新營建的水原城,但是最終由於條件的限制,最終沒有實現遷都計劃。

朝鮮在1896年的"甲午更張"之後,擬訂了一個皇都振興計劃。迎恩門被改名獨立門,在城內修築了道路、交通、照明設施和新的政府辦公機構。1899年修建了明洞聖堂。1900年,在德壽宮內修建了韓國最早的西洋式建築。1907年拆除了漢城南部和西部的城垣。日本吞並朝鮮後,對漢城的市政建設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變更。日本對李朝原有的歷史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破壞。首先在景福宮內興建了朝鮮總督府的附屬建築群。其次在1911年2月,由朝鮮總督府管轄圜丘壇,1913年將其拆毀,在該地建立朝鮮總督府鐵路飯店(現朝鮮飯店)。再次,日本在漢城市內興建了一批行政建築。1922年將社稷壇改為公園,1925年修建了漢城火車站,在漢城南山興建了"朝鮮神宮"。

在韓戰中,漢城再次遭到交戰雙方毀滅性的摧毀。昔日繁華的市區成為一片廢墟。光化門和政府大樓(前朝鮮總督府)被完全摧毀,市政設施全部被破壞。隨著戰爭的結束,漢城又在廢墟中重新站立了起來。在1988年奧運會後,漢城已經發展成為擁有一千多萬人口的世界超級大都市。

『叄』 韓國的首都是哪裡

首爾,韓國首都,是世界第十大城市、朝鮮半島最大的城市,亞洲主要金融城市之一;也是韓國的政治、經濟、科技、教育、文化中心。

『肆』 首爾哪些區是市區

1、江南區

江南區(韓文:강남구)(羅馬字:Gangnam-gu)是韓國首都首爾的一個行政區,位於漢江以南。該區是首爾的重要商業地帶。新沙、驛三、論峴、三成都是不少跨國企業的辦公室所在地。狎鷗亭是本地著名的高級時裝店集中地,論峴洞是不少電影公司的所在地,首爾地區的頂級富豪均定居在此。

2、瑞草區

瑞草區(韓國語:서초구)(英文:Seocho District)是大韓民國首都首爾特別市的一個區,位於漢江南岸,位處於首爾的副都心江南地區里。瑞草區的面積約有47平方公里,在首爾的地產來說是一個高檔住宅區。韓國首都的多項公共設施,如:國立圖書館、大法院、監察廳等都位於本區。三星集團的總部亦位於本區的瑞草洞,鄰近首爾地鐵2號線的江南站。

3、中區

中區(韓國語:중구)(羅馬字:Jung-gu)是韓國首爾特別市的一個區。首爾市的行政機構、廣播媒體、金融機構、購物中心、高級酒店、和傳統市場集中分布在中區。該區還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首爾市民的休閑空間——南山。名勝包括:國立劇場、明洞商業街、首爾火車站、南大門市場、南山公園、韓國銀行、首爾塔等。是一個傳統與現代和諧交融的城區。

4、龍山區

龍山區(韓國語: 용산구)位於韓國首爾特別市中心部,是連接漢江的南北岸的交通要沖。擁有南山、家族公園、孝昌公園、漢江市民公園等許多綠地空間。是美第8軍、外國使館駐在地,觀光特區,很多外國人出入。該區擁有東亞最大的電子信息流通團地:龍山電子商家;擁有「梨泰院觀光特區」(首爾特別市於97年最早指定)。

5、鍾路區

鍾路區(韓國語:)位於大韓民國首爾特別市中部,東大門區以西。是首爾的中心地帶,有很悠久的歷史。佔地面積23.92平方公里。鍾路區是首爾市的政治、經濟、行政和文化中心。韓國總統、總理的府邸、議會大樓以及其它重要的政府行政機關大都坐落在鍾路區。

『伍』 韓國首爾東區檢察廳的地址

首爾檢察廳分東部,西部,南部,北部,中央地方檢察廳.
你說的東區 應該是說的 首爾東部地方檢察廳吧?

首爾東部地方檢察廳
서울특별시 광진구 아차산로404
首爾市 廣津區 阿且山路 404

滿意請採納.

『陸』 韓國的首都在哪裡

首爾。

追溯歷史,公元 1394 年朝鮮國王李成桂遷都漢陽,並改名為漢城。1948 年 8 月 15 日,大韓民國成立,流亡美國多年的李承晚總統下令將漢城改建,成為朝鮮半島唯一沒有漢字名的城市,英文為「SEOUL」。

2005 年 1 月,韓國政府正式宣布「」中文譯名改為「首爾」,實際上首爾在韓語裡面只有首都的意思,把漢城正式改成了首爾,也就意味著這個城市沒有了名字,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就像把北京之名改為首都。

作為韓國當之無愧的首善之區,韓國中央政府、國會、憲法法院、最高法院等政治機構在這里;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延世大學等一流教育機構在這里;朝鮮日報、東亞日報、中央日報以及各大出出版社等文化機構在這里 ;三星、現代等各大財閥和工廠也大都以首爾為中心。

(6)韓國首爾法院地址擴展閱讀:

首爾風俗民情:

民居風格:

在漢江兩岸,佇立著一片片略顯陳舊的高層公寓,那是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隨著首爾人口的極度膨脹而興建的。這些建築都是大批量工業化製造的產物,造型雷同,色彩的搭配也完全一致,都是淺灰、暗紅和暗綠三色的組合。

傳統節日:

鎮海軍港櫻花節、燃燈節、仁寺洞傳統文化節、鼓樂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首爾(韓國首都城市名)

『柒』 韓國首都是哪裡

韓國首都首爾(Seoul,舊譯「漢城」)地處朝鮮半島中部,因位於漢江之北,古稱「漢陽」。14世紀末,朝鮮王朝定都漢陽後,改名為「漢城」。1945年朝鮮半島光復後,漢城的英文名字按韓國語固有詞發音用SEOUL標記,意為「首都」。2005年,在市政府推動下,漢城的中文譯名由使用了600多年的「漢城」改為SEOUL的諧音「首爾」。 作為韓國首都,首爾是韓國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中心。以首爾為中心的「首都圈」面積僅占韓國總面積的12%,但韓國近5000萬人口中的一半生活在「首都圈」內,韓國7成的國民生產總值也來自「首都圈」。 首爾景福宮的光化門 首爾地勢北高南低,北漢山、道峰山等山脈為首爾構築了一道天然屏障,也為首爾提供了天然的綠地和公園。韓國的第一大河——漢江自東向西穿城而過,把首爾分為江南和江北兩部分。 在位於江北的老城區,至今還保留朝鮮王朝的王宮——景福宮、昌德宮等名勝古跡。古老的宮殿、傳統的民居等與現代化的政府大廈、企業大樓交相輝映,展現出首爾傳統與現代結合的獨特風貌。 首爾市政府前的廣場 20世紀七十年代,韓國在落後貧窮的基礎上實現了經濟的騰飛,被譽為「漢江奇跡」。以籌備1988年漢城(首爾)奧運會為契機,韓國對江南地區進行了大規模開發,興建了完善的基礎設施,使江南地區從農田一躍成為韓國最繁華的商業區和最昂貴的住宅區。而奧運會帶來的「奧林匹克效應」,更促使韓國經濟在「漢江奇跡」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飛躍,拉開了韓國經濟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由加工業向服務業升級轉化的序幕,使韓國經濟出現了連續10年的高速增長。 近年來,隨著韓國影視和流行音樂的興起,「韓流」在世界各地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首爾市政府已經將文化產業作為城市未來發展的重點,大力培養影視、娛樂、觀光、時裝等產業,將首爾打造成「亞洲魅力之都」。 李舜臣銅像 2003年12月,韓國國會通過《新行政首都特別法》,決定將行政首都從首爾遷往中部地區。2004年8月,韓國政府最終確定並正式公布了新行政首都的地址,位於韓中部地區的燕歧—公州將成為新的行政首都。韓國政府定於2007年7月在燕歧-公州動工建設新行政首都,在2020年和2030年分別形成擁有30萬和50萬人口的城市。自2012年至2014年,韓國主要國家行政機關將遷往新行政首都。2004年10月,韓國憲法法院裁決,韓國國會2003年12月通過的《新行政首都特別法》違反憲法。韓國政府制訂的將行政首都從首爾遷往中部地區的計劃將因此被迫停止執行。 韓國遷都為哪般 韓國遷都夢不圓

『捌』 韓國首爾(給我介紹下這個城市和這個國家)

首都:首爾 (Seoul, 舊譯「漢城」) ,人口1027萬(2003年)。2003年12月,韓國國會通過《新行政首都特別法》,決定將行政首都從首爾(舊譯「漢城」)遷往中部地區。2004年8月,韓國政府最終確定並正式公布了新行政首都的地址,位於韓中部地區的燕歧—公州將成為新的行政首都,並在2007年初命名為「世宗」(Sejong)。韓國政府定於2007年7月在燕歧-公州動工建設新行政首都,在2020年和2030年分別形成擁有30萬和50萬人口的城市。自2012年至2014年,韓國主要國家行政機關將遷往新行政首都。2004年10月,韓國憲法法院裁決,韓國國會2003年12月通過的《新行政首都特別法》違反憲法 。韓國政府制訂的將行政首都從漢城遷往中部地區的計劃將因此被迫停止執行。2005年1月,漢城市市長李明博在漢城市政府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布把漢城市的中文名稱改為「首爾」。首爾歷史悠久,古時因位於漢江之北,得名「漢陽」。14世紀末朝鮮王朝定都漢陽後,改名為「漢城」。近代朝鮮半島受日本殖民統治期間,漢城改稱「京城」。1945年朝鮮半島光復後,更用朝鮮諺文,羅馬字母標記為「Seoul」,語意為「首都」。

行政區劃:現有1個特別市,首爾特別市;8個道,京畿道、江原道、忠清北道、忠清南道、全羅北道、全羅南道、慶尚北道、慶尚南道;1個特別自治道,濟州道;6個廣域市:釜山、大邱、仁川、光州、大田、蔚山。

自然地理:位於亞洲大陸東北朝鮮半島的南半部。北部以軍事分界線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相鄰。其餘三面被黃海、朝鮮海峽和日本海所環抱。面積9.96萬平方公里,半島海岸線全長約17000公里(包括島嶼海岸線)。韓國多丘陵和平原,約70%是山區,地勢比半島北部低。丘陵大多位於南部和西部。西部和南部大陸坡平緩,東部大陸坡很陡,沿西海岸河流沿岸有遼闊的平原。韓國屬溫帶的東亞季風氣候。六月到九月的降雨量為全年的70%。年均降水量約為1500毫米,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步減少。冬季平均氣溫為零度以下。夏季八月份最熱,氣溫為25攝氏度。三、四月份和夏初時易受台風侵襲。

簡史:公元1世紀後,古代韓國逐漸形成百濟、新羅、伽耶三個古國。公元七世紀中葉,新羅在半島占據統治地位。公元10世紀初,高麗取代新羅。14世紀末,李氏王朝取代高麗,定國號為朝鮮。甲午戰爭後,原為中國藩屬的朝鮮獲得「獨立」,更名「大韓帝國」。1910年8月淪為日本殖民地。1912年,金九、李承晚等人在中國組建「大韓民國臨時政府」。1945年8月15日朝鮮半島解放,蘇美兩國軍隊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進駐北半部和南半部。1948年8月15日,大韓民國宣告成立,李承晚當選首任總統。1960年李承晚在全國性學生運動中下台。次年,朴正熙發動軍事政變,開始長達18年的統治,期間韓國經濟實現持續高速增長。1979年朴正熙遇刺身亡,全斗煥發動政變,並於1980年逼走新任總統崔圭夏,自任總統。1987年韓國實行總統直選,同年盧泰愚當選第13屆總統。第14至16屆總統分別為金泳三、金大中和盧武鉉。韓國於1991年9月17日同朝鮮一起加入聯合國。

政治:韓國現行憲法是1987年10月全民投票通過的新憲法,1988年2月25日起生效。新憲法規定,韓國實行三權鼎立、依法治國的體制。根據這部新憲法,總統是國家元首和全國武裝力量司令,在政府系統和對外關系中代表整個國家,總統任期4年,可以連任。總統是內外政策的制定者,可向國會提出立法議案等;同時,總統也是國家最高行政長官,負責各項法律法規的實施。總統通過由15-30人組成並由其主持的國務會議行使行政職能。作為總統主要行政助手的國務總理由總統任命,但須經國會批准。國務總理有權參與制定重要的國家政策。總統無權解散國會,但國會可用啟動彈劾程序的方式對總統進行制約,使其最終對國家憲法負責。韓國實行一院制。國會是國家立法機構,任期4年,國會議長任期2年。憲法賦予國會的職能除制定法律外,還包括批准國家預算、外交政策、對外宣戰等國家事務,以及彈劾總統的權力。韓國法院共分三級:大法院、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大法院是最高法院,負責審理對下級法院和軍事法庭作出的裁決表示不服的上訴案件。大法官由總統任命,國會批准。大法官的任期為6年,不得連任,年滿70歲必須退休。

軍事:韓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軍隊的作戰指揮權屬於別國的國家。

外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韓國以對美、日外交為主。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推行門戶開放政策。1998年2月,金大中就任總統後,繼續致力於鞏固與美、日的同盟關系,同時加強與中、俄的友好關系。在對朝政策上,金大中推行「陽光政策」,提出互不使用武力、不搞吸收統一、加強南北交流與合作的「對北三原則」,主張以結束朝鮮半島冷戰結構的「一攬子方案」根本解決朝鮮半島問題。金大中於2000年訪問平壤,並因此獲當年諾貝爾和平獎。盧武鉉總統就任後,強調發展韓美互惠平等關系,促進韓中日東北亞區域合作,同時加強同俄、東盟、歐盟等其他國家的關系,積極參與地區和國際事務。韓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軍隊的作戰指揮權屬於別國的國家

經濟:20世紀50年代韓國經濟非常落後潦倒,直到1960年,軍人出身的韓國總統朴正熙推行權威主義,通過第一個和第二個五年計劃成功實施,於70年代躋身於新興工業國行列,80年代發展成為國際市場上一個具有競爭力的國家,90年代開始把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作為努力目標。韓國經濟實力雄厚,鋼鐵、汽車、造船、電子、紡織等是韓國的支柱產業。韓國曾是個傳統的農業國。隨著工業化的進程, 農業在韓國經濟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小, 地位日見低下。韓國是農產品主要進口國家,進口量趨於增長,但其農業市場對外國的參與極為敏感,是個對外開放程度較小的經濟部門。 韓國耕地面積為195萬公頃,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平原、丘陵地區,約占國土總面積的22%。韓國礦產資源較少,已發現的礦物有280多種,有經濟價值的50多種。有開采利用價值的礦物有鐵、無煙煤、鉛、鋅、鎢等,但儲藏量不大。由於自然資源匱乏,主要工業原料均依賴進口。工業主要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紡織等。浦項鋼鐵廠是世界第二大鋼鐵聯合企業。2002年汽車產量320萬輛,居世界第6位。造船訂單標准貨船噸數759萬噸,重新成為世界第一。電子工業以高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為世界十大電子工業國之一。半導體集成電路發展迅速。近年來韓國重視IT產業,不斷加大投入。韓國風景優美,有許多文化和歷史遺產。旅遊業較發達。

文化:韓國是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國家,在文學藝術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韓國的美術主要包括繪畫、書法、版畫、工藝、裝飾等,既繼承了民族傳統,又吸收了外國美術的特長。韓國的繪畫分東洋畫和西洋畫,東洋畫類似中國的國畫,用筆、墨、紙、硯表現各種話題。此外還有各類華麗的風俗畫。與中國、日本一樣,書法在韓國是一種高雅的藝術形式。韓國人素以喜愛音樂和舞蹈而著稱。韓國現代音樂大致可分為「民族音樂」和「西洋音樂」兩種。民族音樂又可分為「雅樂」和「民俗樂」兩種。雅樂是韓國歷代封建王朝在宮廷舉行祭祀、宴會等各種儀式時由專業樂隊演奏的音樂,通稱「正樂」或「宮廷樂」。民俗樂中有雜歌、民謠、農樂等。樂器常用玄琴、伽耶琴、杖鼓、笛等。韓國民俗樂的特色之一是配上舞蹈。韓國舞蹈非常重視舞者肩膀、胳膊的韻律。道具有扇、花冠、鼓。韓國的舞蹈以民族舞和宮廷舞為中心,多姿多彩。韓國的戲劇起源於史前時期的宗教儀式,主要包括假面具、木偶劇、曲藝、唱劇、話劇等5類。其中假面具又稱「假面舞」,為韓國文化象徵,在韓國傳統戲劇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韓國人民十分喜歡運動,尤其愛好參加民間游戲。主要民間游戲有盪鞦韆、踩蹺蹺板、放風箏、踏地神等。韓國的民間體育活動種類頗多,主要有圍棋、象棋、擲棋、摔跤、跆拳道、滑雪等。

韓食以泡菜文化為特色,一日三餐都離不開泡菜。韓國傳統名菜燒肉、泡菜、冷麵已經成了世界名菜。

韓國是一個十分重視教育的國家。全國各類大專院校數以千計。著名的首爾大學、成均館大學、延世大學、高麗大學和梨花女子大學等。

新聞出版:新聞業發達。截至2002年,共有新聞機構260家。報社60家,其中10家全國性綜合報紙,38家地方綜合報紙,7家經濟類報紙,2家外文報紙和3家體育報紙。《朝鮮日報》《中央日報》《東亞日報》《韓國日報》《大韓每日》和《京鄉新聞》為6大全國性韓文日報,除《大韓每日》外,其他報紙均屬私營。

名勝:景福宮(Gyongbokkung) 位於韓國首爾鍾路區,是一座著名的古代宮殿,是李朝始祖太祖李成桂於公元1394年開始修建的。中國古代《詩經》中曾有「君子萬年,介爾景福」的詩句,此殿籍此而得名。宮苑正殿為勤政殿,是景福宮的中心建築,李朝的各代國王都曾在此處理國事。此外,還有思政殿、乾清殿、康寧殿、交泰殿等。宮苑還建有一個10層高的敬天奪石塔,其造型典雅,是韓國的國寶之一。景福宮宮外建有圍牆,圍牆長3626米、高6.7米。王宮的南面有光化門,東邊有建春門,西邊有迎秋門,朝北的為神武門。光化門里有興禮門,興禮門外有一條東西向的運河,河上橫跨一造型精巧的錦川橋。在宮苑蓮池的中央有一石舫——慶會樓,曾是當年國王大宴賓客的樓閣。1553年由於火災燒毀了宮北角的一部分,日軍入侵時又將宮苑的大部建築物破壞,到1865年重建時只有10個宮殿保持完整。

昌德宮(Changdokkung) 又名樂宮,是韓國的故宮,位於首爾市院西洞,是李朝王宮里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宮殿。公元1405年,李朝第三代國王在此建為離宮。壬辰倭亂時被燒毀。現存的建築為公元1611年重建的。整座宮殿內為中國式的建築,入正門後是處理朝政的仁政殿,公元1804年改建,宮殿高大庄嚴,殿內裝飾華麗,設有帝王御座。殿前為花崗石鋪地,三面環廊。殿後的東南部分以樂善齋等建築為主,是王妃居住的地方。寢宮樂善齋是一座典型的朝鮮式木質建築,殿內陳列著王冠、王服以及墨寶、武器和其他手工藝品。院內陳列著王室使用過橋、馬車和末代國王所使用的早期汽車等。此外,還有大造殿、宣政殿和仁政殿等。仁政殿後的秘苑建於17世紀,面積約6萬坪,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御花園。苑內有亭台樓閣和天然的峽谷溪流,還有科舉時代作為考場的映花堂及建在荷池旁供君王垂釣的魚水亭、釣魚台和池中的芙蓉亭等。

廣寒樓 (Kwanghanrn) 位於全羅北道南原郡邑川渠里,是韓國的著名古跡。傳說為李朝初期宰相黃喜所建,原名廣通樓。公元1434年重建後才改稱現名。朝鮮壬辰衛國戰爭時曾被焚毀。公元1635年又按原貌重建。雕梁畫棟、形制絢麗的廣寒樓是韓國庭院的代表,其中包括三座小島,石像,鵲橋,它的整體構造象徵著宇宙。現在樓上懸有「廣寒樓」、「桂觀」的大字匾額。相傳,著名傳奇故事《春香傳》就發生在這里。樓北側的春香閣是1931年建立的春香祠堂,堂內供有春香的肖像。每年陰歷四月初八人們都在這里舉行春香祭。

青瓦台(Chong Wa Dae) 是韓國總統官邸,位於首爾市鍾路區世宗路一號。這里原來是高麗王朝的離宮,1426年朝鮮王朝建都首爾漢城後,把它做為景福宮後園,修建了隆武堂、慶農齋和練武場等一些建築物,並開了一塊國王的親耕地。1927年日本毀掉五雲閣以外的所有建築,建立了朝鮮總督官邸。1945年日本投降後變為軍政長官官邸。1948年8月大韓民國成立的同時,它成為總統官邸並改名為景武台(Kyung Mu Dae)。1960年推翻李承晚政權後,尹潽善當選總統並入主景武台。不久,因為尹潽善忌「武」字並為了同美國白宮相對應,給白牆藍瓦的這群建築起名為青瓦台,所以也有人稱其為「藍宮」(Blue House)。現在,青瓦台主樓為總統官邸,有總統辦公室、接見廳、會議室、居室,配樓有秘書室、警護室和迎賓樓等。

濟州島(Cheju) 是韓國第一大島,又名耽羅島、蜜月之島、浪漫之島,位於朝鮮半島的南端,隔濟州海峽與半島相望,北距韓南部海岸90多公里,地扼朝鮮海峽門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濟州島總面積1826平方公里,包括牛島、卧島、兄弟島、遮歸島、蚊島、虎島等34個屬島,東北距全羅南道100公里,是理想的旅遊和垂釣勝地。在這里可以觀賞名勝古跡、欣賞自然景觀,島上屹立著韓國最高的山--海拔1950米的漢拿山。還可以登山、騎馬、兜風、狩獵、沖浪和打高爾夫球等。這里人煙稀少,土地廣闊,不是高山森林,就是農田村舍。農家種的主要是稻米、蔬菜、水果,最多最壯觀要屬油菜花,春天,遍地一片金黃,非常好看。濟州島是韓國主要的漁業基地,附近海域內既有溫帶海洋漁類,也有熱帶及亞熱帶漁類.

歷史名人:李祹,即朝鮮世宗(1397年5月6日—1450年5月18日),即位前封忠寧大君,1418-1450年在位,為李氏朝鮮第四代國王。他以精通儒學而著稱,除了將儒學價值觀念作為治國之策的根本以外,還能夠自如地對付兩班學者。他統治期間,在國家管理、語言文字、經濟、音樂、醫葯和人文研究方面都表現出進步思想。他建立了集賢殿,以促進體制傳統和政治經濟方面的研究。到1437年,世宗的健康開始有問題,就進行政治機構的改革。他加強中央集權,將議政府署事制(議政府相當於朱元璋時期的中書省)改變為六曹直哲制(六曹相當於明朝的六部。他還制訂了朝鮮的五禮(吉禮、嘉禮、賓禮、軍禮、凶禮)和士庶四禮(冠禮、婚禮、喪禮、祭禮),並命鄭招編纂出朝鮮第一部農書《農事直說》。到了1433年,他又命人完成了一部共有365章的《醫方類聚》和共有85章的《鄉葯集成方》。當時,朝鮮民族沒有自己的文字,人們或直接使用中文,或使用漢字記錄朝鮮語讀音(即「吏吐」)。作為一個想要發展民族文化的一代明君,世宗開始苦思冥想,夢想創造出一種獨特而易學易懂的文字,讓普通的庶民也可以輕松駕馭。於是,他召集鄭麟趾、成三問、申叔舟、朴彭年、崔恆、李善老、李塏等著名學者,結合漢字創立了朝鮮文字母(Hangul)。它由11個母音和28個輔音組成,具有簡單和精確的特點,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也能很快學會。儒家學者大為反對,說使用朝鮮文字母會妨礙儒學研究。世宗則堅持推行,並於公元1446年頒布了《訓民正音》。他在頒布《訓民正音》的命令中寫道:「中國文字是基於中國歷史應運而生的,因此無法清楚的表達韓語特有的語境,無法充分表現庶民的想法和感情。考慮到我國子民的實際情況,我創立了這28個字母。這些文字簡單易學,希望能提高每位國民的生活質量。」他還創作了謳歌王朝建立的用中朝兩種文字寫成的頌詩《龍飛御天歌》,並把《釋譜詳節一書譯成朝鮮文。這兩本著作為朝鮮文的實際使用奠定了基礎。

李舜臣(1545-1598):民族英雄。出身於沒落士大夫家庭,幼時家境貧寒。他頗有學問,能騎善射,32歲時武舉登科,從此開始軍旅生涯。他剛直不阿、一生憂國憂民,追求正義,幾處逆境而無悔無怨。47歲任全羅左道水軍節度使後,積極操練水軍,構築防禦陣地,並創建了鐵甲戰艦龜船,防範倭寇的進犯。當時日本豐臣秀吉已經完成了國內四島的統一,妄圖以武力征服朝鮮和中國。1592年,他率領20多萬大軍進犯朝鮮並攻陷漢城,佔領了大半個朝鮮半島,韓國稱這一段歷史為「壬辰倭亂」。應朝鮮王朝之請,明朝派兵出援,從此開始了長達7年的中朝兩國軍民共同抗擊日寇的戰爭,史稱「壬辰衛國戰爭」。李舜臣將軍和中國水軍並肩作戰,多次擊敗日軍,屢立奇功。1598年12月,他與明朝水軍重創敵寇,在激戰中不幸中彈身亡。兩年後,朝廷為表彰他的功績,封他為一級宣武功臣。1643年贈謚「忠武」。從此,朝鮮半島人民為了紀念他,稱他為「忠武公」。供奉著李舜臣將軍靈位的顯忠祠建於1706年,位於芳華山腳下,周圍群山環抱,祠內松柏成蔭。顯忠祠佔地50多萬平方米,除了「本殿」之外,還有「號」、「古宅」、「家廟」以及李氏家族使用過的水井等古式建築。有關李舜臣將軍的歷史資料和當年他與倭寇海戰時使用過的武器等實物,明朝皇帝賜與他的都督印、令牌和斬刀等8件賜品的復製件,則被精心地保存在「遺物館」里。每逢4月28日,即李舜臣誕生的日子,顯忠祠都要舉行祭祀活動。

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系:1992年8月24日,中韓兩國建交。建交後兩國各方面關系發展迅速。2003年7月,盧武鉉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兩國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建立全面合作夥伴關系。2005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對韓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在韓國釜山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第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2006年10月13日,盧武鉉總統對中國進行工作訪問。

『玖』 韓國首爾市屬於哪個地區

首爾是漢城,只是我們中國習慣叫漢城,而韓國要求我們翻譯成首爾!

韓國的行政區劃

「道」、「市」、「郡」、「區」、「面」、「邑」、「洞」、「里」、「統」都是韓國劃分行政區域的名稱。「道」相當於我國的省,「郡」相當於我國的縣,「面」相當於我國的鄉,「邑」相當於我國的鎮,「洞」相當於我國城市的街道,「里」相當於我國農村的村,「統」相當於我國城市的里弄、胡同。韓國的行政區域,劃分為道(特別市、直轄市)、郡(市、區)、面(邑、洞)、里(統)四級,1992年12月設1個特別市(漢城現稱首爾)、5個直轄市(釜山、大邱、仁川、光州、大田)、9個道(京畿道、江原道、忠清北道、忠清南道、全羅北道、全羅南道、慶尚北道、慶尚南道、濟州道),下設68個市、136個郡、72個區、178個邑、1257個面、2224個洞、34965個里、52710個統。江原道位於大關嶺以東,又稱「關東」:全羅北道和忠清南道南部、全羅南道一帶位於金堤碧骨堤以南,通稱「湖南」:慶尚南、北道一帶位於鳥嶺以南,又稱「嶺南」。各個道、市的自然條件、地理位置和發展經歷互不相同,形成各具特色的面貌。

是韓國首都的舊稱,現稱「首爾」(韓:�1�9�3�5),位於朝鮮半島的中心,東經126度,北緯37度的地方。

首爾是大韓民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首爾位於朝鮮半島中部,漢江下游,距朝鮮半島西海岸約30公里。漢江流經市區,將首爾分為江南和江北兩個部分。

相傳公元前18年,百濟始祖溫祚王定都於此地,修建了慰禮城,形成了首爾的雛形。經過發展和擴大,1068年首爾具備了城市規模,被稱為南京。朝鮮王朝於l394年遷都至此,稱之為漢城(韓:�6�3�1�0 Hanseong)府,直到1910年朝鮮半島淪為日本的殖民地時,漢城改稱"京城(日:Keijo,韓:Kyungsung)"。1945年日本投降,韓國光復,'京城'改 �1�9�3�5(韓固有語,Seoul),1948年8月,大韓民國政府成立,決定以首爾為首都。

首爾面積為605.4平方公里,人口1058萬,佔全國總人口的39%。

上世紀60年代初,韓國開始實行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大力發展出口加工工業,首爾市進入了迅速發展的經濟起飛階段。首爾的國民生產總值占韓國的35%,在全國具有重要地位。這里的金融和商業批發業非常發達,全國24家銀行中除10個地方銀行外均在首爾。首爾的工業主要有紡織、化工、機械、電器和食品等,共有製造業企業一萬五千個,佔全國企業總數的30%以上。

首爾市內交通發達,有19條輻射狀公路和3條長度為131公里的環行公路。自從1974年建成第一條地鐵以來,首爾已經修建了總長為123公里的4條地鐵線路。作為韓國的交通中心,首爾的仁川國際機場每天有200多架國際航班起降,這里有幾十條航線通往日本、歐美、中東和東南亞等地區的主要城市。首爾也是全國的鐵路樞紐,有23個火車站,將首爾同釜山、仁川等城市連接起來。

首爾是韓國的教育和文化中心,擁有首爾國立大學、高麗大學等34所大專院校,佔全國大專院校總數的50%。市內設有中央博物館、民俗博物館和郵政博物館等l2個博物館。首爾有11家報社,發行三千多種報刊,佔全國報刊發行種類的92%。

首爾保存有許多名勝古跡。朝鮮王朝的四個故宮和一個御花園是遊人必到之處。建於19世紀90年代的明洞天主教堂是韓國歷史最悠久的天主教堂。首爾保存有全國最古老的教育機關——建於1937年的成均館文庫,在其大成殿內供奉著孔子等4聖、6賢、10哲的神位,體現出與古代東亞共同的文化淵源。首爾市郊還有全國最大的尼庵──普門寺。

url]漢江橫貫首爾市中心,東西流向;漢江北部山巒連綿,雲蒸霞蔚,使得首爾被群山環抱,因此,首爾市中心大體為平地,景色秀麗,壯麗的山巒成為首爾天然的「外郭城牆」,市中心風光旖旎,盡顯大自然的魅力。

首爾長久作為韓國的首都,處處保留了歷代優秀的文化遺產,還有以韓國總統府邸青瓦台為代表的政府第一綜合廳舍,憲法判裁所,國會議事堂,法院等重要中央行政機關。

首爾是溫帶性冷帶氣候. 年平均氣溫為11.8℃左右,四季分明. 春,秋季雨水少,氣候溫暖,適宜旅遊. 夏季(6月~9月中旬)的月平均溫度為20℃- 27℃的連續高溫多雨的天氣. 冬季(12月~2月)比同緯度的其他城市氣溫略低.(月平均溫度為-5℃~0℃)。

江南是首爾的新區,是現代化首爾的標志,1988年的夏季奧運會之後蓬勃的發展了起來,一條條寬闊的街道,一幢幢林立的高樓,體現了濃厚的現代氣息和一種蓬勃向上的活力。市區的繁華地段如南大門、忠武路、明洞等。首爾地鐵的歷史並不長,始建於1974年,可是建設速度卻是世界少有的,28年的時間里,首爾已經建好的地鐵線就已經擁有了9條線,四通八達的地下交通網路不僅把市區緊密的聯系在了一起,而且向西一直延伸到50公里的首爾的外港——仁川市,向南一直延伸到京畿道的道廳水原市。
首爾市內的南山位於市中心,高度為270米,山頂建有高達240米的首爾塔,從塔頂俯視首爾,儼然可以認為首爾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之一,19座大橋凌空飛架,溝通了江南江北,天塹成為了通途。 漫步在今天的首爾街頭,匆匆而過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車流,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古老的宮殿,蔚藍色美麗的漢江,巍巍的南山,繁華的商業街……這一切無不顯示出了這個東方屈指可數的世界大都會之一的無窮魅力。
如今的首爾,已經是一座擁有1100萬人口,擁有眾多衛星城的超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古老和現代在這里得到了完美的結合。

熱點內容
法律咨詢公司可以取證嗎 發布:2025-05-17 11:13:40 瀏覽:736
被司法扣錢 發布:2025-05-17 11:05:30 瀏覽:781
明星代言應不應該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7 11:05:29 瀏覽:597
律師職業訪談 發布:2025-05-17 11:01:52 瀏覽:358
公司規章制度往牆上掛 發布:2025-05-17 10:51:44 瀏覽:491
貴州省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 發布:2025-05-17 10:48:04 瀏覽:197
刑事訴訟法概述教案 發布:2025-05-17 10:38:44 瀏覽:798
武岡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5-17 10:36:23 瀏覽:373
司法考試奇葩案例 發布:2025-05-17 10:01:11 瀏覽:304
陳力律師 發布:2025-05-17 10:00:31 瀏覽: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