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概述教案

刑事訴訟法概述教案

發布時間: 2025-05-17 10:38:44

A. [法制教育主題班會教案]小學法制教育主題班會

法制教育主題班會教案篇一 活動目標:

1、通過這次班會活動,使學生了解各種法律法規,知道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權利和利益,同時教育學生懂得什麼是犯罪,敗顫什麼是違法,法制教育主題班會。

2、養成自覺遵守和維護法律,增強青少年同違法犯罪行為進行斗爭的意識,培養他們運用法律的能力。

活動過程:
一、班主任講話:
擾枯尺同學們,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們的生活在一天天的發生著改變,我們身邊也隨之出現了行行色色的不同群體或個人,並且他們的行為有時會侵犯到我們的權利,如果我們不懂法我們也可能侵犯到他們的權利,為了增強我們的法律意識,培養遵紀守法的能力,為此我們准備了這次以《法律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主題班會,在這次班會上,我們將通過各種形式來了解掌握法律法規常識,從而使我們自覺遵守法律法規。
二、知法懂法:
首先,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法律知識竟答,法律知識竟答分抽簽必答和小組搶答兩部分,必答題20分;搶答題答對10分,答錯扣10分,最後看哪個小隊得分最多就是優勝小隊。法制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1、必答題(一組一題)

(1)《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公布和生效的時間?

(2).制定《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目的是什麼?

(3).對未成年人教育的范圍是什麼?

(4).保護未成年人的工作應當遵循那些原則?

2、搶答題:

(1)什麼是未成年人?

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權利,必須使適齡未成年人接受義務教育,不得使之輟學。

(2)《未法》對父母不履行法定職責作了那些規定?

對不履行職責或侵權的,應當依法承擔責任,經教育不改的,撤消監護人資格,另行確定監護人。

(3)《未法》對未成年人招用有那些規緩高定?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人、組織及個人非法招用的,處以罰款、吊銷營業執照。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公布和實行的時間?

1955.3.18通過公布. 1995年9月1日實行。

(5).《教育法》共有多少條多少章?

教育法共有十章、84條

(6).義條教育法是何時分布和施行的?

1986.4.12通過並公布、自1986、7、1起施行。

3、法治小品

第一小組:表達正當防衛與防衛過當。

打比拼第二小組:在商場發生的事情(搜身是否違法)

第三小組:見義勇為需要大家參與。(見義勇為者被刺圍觀者未一人支援)

第四小組:強行借物(錢)不

(以上每個小品表達完之後都由組長向其他三組提出至少一個問題,小組討論後搶答得分10分、答錯不扣分)。

4、老師:同學們,剛才同學們表達的特別精彩!課前老師讓我們和社會上進行實踐,你發現沒發發現身邊的違法行為,如果有請同學們說一說,大家議一議。

生1,有的同學向我借錢,我不借地就找人打我。

生2,我的朋友被打了,其他人幫他打仗,不帶就不夠意思,

生3,放學生有人跟蹤我,怎麼辦?

生4,我看到有人偷別人材,我不知如何是好?

……

5、剛才,各小組表演了精彩節目,通過看剛才各個環節的表演,你有什麼收獲,你今後打算怎麼做?下面我采訪幾個同學,說一說你自己的看法。法律像眼睛時刻伴我行,安全像耳朵把我來提醒,讓我們提高自我保

主持人:護意識,法律常識記心窩,下面請同學們起立,我們共同滿懷信心地唱一首歌

6、齊唱《讓我們盪起雙漿》
三、活動總結:
同學們,通過這次班會,同學們進一步認識了法律法規的意義,願同學們從小樹立法律意識,讓法律永遠與你相隨,讓幸福快樂永遠與你相伴!
法制教育主題班會教案篇二
目標:

1,使學生了解相關法律知識,樹立法制觀念.

2,使每一位同學遠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

3,聯系實際,防微杜漸,自省自律,弘揚正氣,做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案例敘述,學生討論發言導入本課:

學生楊某,15歲.學習較好,但貪慕虛榮,片面追求物質享受,常因沒錢花而發愁.一天中午12點左右,他到某市201中學後巷,見該校某男生一人回家,就手持小刀威脅該男生,迫使其交出財物.勒索了該男生300元人民幣,後被抓住.楊某的行為構成勒索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處有期徒刑100天.

2、討論明確:少年違法也判刑法制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二、理論講解,法律是治國的工具.
以法治國,是我們黨和國家在新的歷史時期,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重要方針,是社會進步,社會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必然要求.
三、聯系生活
1.你知道的法律有哪些

(《憲法》《刑法》《民法通則》《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婚姻法》《繼承法》《兵役法》《經濟合同法》《環境保護法》《義務教育法》《未

成年人保護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交通管理法規》)

2.常見的違法行為有哪些

(1)、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行為

包括:擾亂公共秩序 妨害公共安全 侵犯公私財物 妨害社會管理序

(2)、違反交通管理法規的行為

(3)、違反義務教育法的行為

(4)、違反環境保護法的行為

(5)、民事侵權的行為

3.現身說法,談談自己的一件違法小事.
四、學法用法
1,小品表演:

情景一:星期六早上,王麗的爸媽有急事外出,留下一些錢讓她自己安排兩天的生活.王麗:

情景二:

近幾天,王威感到非常苦惱,在放學的路上,總有幾個高年級的學生攔住他,向他索要錢物,並且威脅說,如果交不出錢來,就讓他嘗嘗拳腳的厲害.王威把這事告訴了中學剛畢業的表哥.第二天,表哥帶了幾個同學,埋伏在路上,把那幾個小

[討論]王威錯在哪裡 報復心理怎樣產生的 除了像王威那樣直接受到傷害還有哪些情況容易使人萌發報復心理

情景三:

王麗在過往行人的幫助下躲過了壞人的搶劫,找同學玩的心情已經沒有了,王麗想到去商場買些東西,可就在買好東西離開商場准備回家時,被幾位店員攔住了,說她偷了商場的東西,要搜她隨身攜帶的物品.假如你是王麗,碰到了類似的遭遇,你會選擇什麼方式解決問題.(討論)

2、看誰機靈

一天早上,在你去找同學玩的路上,有一夥人攔住去路,威脅你交出錢來方可放過你.情急之中的你,會選擇怎麼對付這一場面呢 (討論)

3、想一想:

電話號碼

應在什麼情況下使用

正確的使用方法

110 匪 警 報告案發地點及險情 119 火 警 報告火災地點及險情 120 醫療急救 報告病人地點及病情 122 交通事故報警 報告事故現場及原因

4,總結:怎樣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1)、要依法自律.

(2)、正確對待父母和學校的教育.

(3)、要勇於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五、課堂小結:
請每位同學用一句話,概括今天所學的內容或說出你最大的感受.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我們處在一個法制逐步健全的法制化國家裡,我們要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利不受侵害,當受到不法侵害後,應當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希望同學們能走好青春的每一步,樹立法治意識,做一個懂法,守法的好學生,好公民!
法制教育主題班會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提高安全意識,願意自覺去學習法律知識,在學習中增強與同學的合作交流意識。

2.知識目標——初步了解《憲法》、《刑法》的有關條文,知道每一個公民都要自覺遵守法律。

3.能力目標——自己能改變生活中不遵守法律的不良習慣,提高對生活中違反法律的行為的辨別能力。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的基本法律意識,幫助學生樹立守法觀念。

2、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學生了解並知道如何運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

教學難點

學會用合法的手段機智靈活的處理問題,避免自己身陷險地或脫離險地。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師:通過播放《孟母三遷》的故事,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生:《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生活環境對人的成長非常重要。(讓學生各抒己見)

師:《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要主動接受好的成長環境,第一,要交朋友慎重,拒絕不良交往,第二,不要沉迷於網路游戲、不上網吧、電子游戲廳,遠離對自己產生不良影響的場所。

師:同學們,都看過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吧,孫悟空觸犯天條有什麼後果嗎?

生:孫悟空被壓在巨石下面,受到了嚴厲的懲罰。(根據學生的回答做適當引導)

師:動畫中的人物觸犯天條會受到懲罰,那麼,如果人做了擾亂社會秩序的事情會有什麼後果呢??

生;被警察帶走…………..,.

師出示課件:關於人們觸犯法律的後果的圖片,引出什麼是法?學生討論和交流。

生匯報。
二、講述故事,激情明理,培養法律意識
師:法是反映統治階級意志,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體系。法律告訴我們: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是一種生活的標尺。你對法律有什麼了解嗎?(學生在課下搜集有關法律的材料)

生:憲法民商法行政法刑法等

師出示課件重點強調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刑法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訴訟法(規范訴訟活動),給學生普及法律知識。

師:你們都是未成年人,你們與未成年人密切相關的法律有哪些?

生匯報。

師出示課件:主要有:

《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婚姻家庭法》《收養法》《民法》《刑法》等『

師:你們認為未成年人不應該有的不良行為有哪些?學生分組討論並匯報。

各組學生討論完畢後匯報。

師出示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為:

(一)曠課、夜不歸宿;

(二)攜帶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毆、辱罵他人;

(四)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

(五)偷竊、故意毀壞財物;

(六)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

(七)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製品、讀物等;

(八)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

舞廳等場所;

(九)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生對照並自查自糾。

師:你們知道哪些犯罪行為和特徵。

生匯報。

教師列舉犯罪的特徵和犯罪後的懲罰以此來警示學生預防犯罪行為,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三、拓寬知識,深化明理:列舉事例,強化明理。
師引導學生討論和交流如何遵守法律。

師總結學生匯報:

第一,育愛心

第二,勤學習

第三,拘小節

第四,抗誘惑

第五,慎交友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集體發言,如何做到以上四點。

生匯報交流。

1.師給學生講街頭擦鞋救母的13歲少年駱偉科,強調育愛心的做法。

2.久空之腦必生邪念,久空之宅必生鬼妖。這句名言強調勤學習的重要性。

3.通過「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這句名言強調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4.電腦是一種工具,是給我們用的,而不是玩的;學會用的人是聰明人,只會玩的人則是愚蠢的。---陶宏開。強調抗誘惑的方法。在這個環節教師通過播放沉迷於網路的圖片和真實案例,教育學生要防止誘惑的侵害。

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及孔子的名言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這句名言強調擇良友而教的重要性。

這五個要求,教師通過名人名言和生活中的教育事例以及一些犯罪行為,喚醒正在向犯罪逼近的學生。
四、聯系實際,增強學生的防範意識
教師出示以下四個問題:

(一)被歹徒盯上怎麼辦?

1、發現被歹徒盯上,不要驚慌,要保持頭腦清醒、鎮定,根據自己的體力、周圍情況、歹徒的目的來決定對策。

2、如果只是被歹徒盯上,應迅速向附近的商店、繁華熱鬧的街道轉移;還可以就近進入居民區,以求得幫助。

3、如果被歹徒糾纏,應高聲喝令其走開,並以隨身攜帶的雨傘和就地揀到的木棍、磚塊等作防禦,同時迅速跑向人多的地方。

4、遇到攔路搶劫的歹徒,可以將身上少量的財物交給歹徒,與應付周旋,同時仔細記下歹徒的相貌、身高、口音、衣著、逃離的方向等情況,事後立即向民警或公安部門報告,或告知家長老師。

(二)遭到歹徒綁架,說話自由受到限制時,應當怎麼辦?怎麼辦?

1、設法給熟人或其他人打手勢、遞信息。如果你被歹徒挾持上計程車,應當設法向計程車司機傳遞信息,請他幫助報案。

2、如果被歹徒綁架或劫持在屋內而且不能脫身時,可先作出膽小怕事的樣子,假意順從歹徒,以假象麻痹他們,使其放鬆監視,然後尋機報警。在無法使用電話報警的情況下,拚命叫喊,用力跺腳,都可能引起鄰居注意。

(三)盜賊入室,怎麼辦?

1、面對門處「望風」的人,應裝出若無其事、漠不關心的樣子迅速離開家門,給望風者造成這樣的錯覺:這孩子的家不在這里。

2、發現異常情況時,不要突然走回頭路,以免引起「望風」人懷疑。如果你家住的是平房,應當繼續向前走;如果你家住的是樓房,應當繼續向上一階樓梯走;如果你家住在樓房的頂層,與「望風」者碰面後不要馬上折迴向樓下走,而應當先敲對門或側面鄰居的門。若鄰居有人開門,馬上進去;若鄰居家無人開門,就裝作失望的樣子,慢步下樓。總之,盡量不要引起「望風」者的警覺。

(四)遭遇毆打怎麼辦?

第一件事,必須先治傷)。如果傷情不容耽擱的話,只要能行動,就一定要去最近的醫院或衛生所,先處置外傷,再檢查內傷。如果不能行動,就請行人幫助,趕快到醫院檢查治療。第三件事就是看病治療的醫葯單據和診斷書一收存妥當。公安部門抓到壞人後,要根據這些來確定事件的性質。第四件事就是報案,要報清出事的時間、地點、打人兇手的特徵。

生分組討論並匯報,增強學生的防範意識。
五、殷切希望
1、勤奮學習,掌握必要的政治、文化、科學、法律知識和勞動技能,提高辨別是非和抵制不良影響的能力。

2、遵守社會公德,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敬愛父母、尊重老師、敬老愛幼,艱苦樸素,不做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事情,應當誠實謙虛,接受別人的幫助教育,克服缺點,改正錯誤。

3、遵紀守法,不吸煙、不飲酒、不打架罵人、不賭博、不早戀、不逃夜逃學、不參加封建迷信活動、不進入僅向成年人開放的娛樂場所、不觀看不良的影視讀物、不做其它危害自身和他人身心健康的事。

4、努力鍛煉身體,講究衛生,增強體質。

5、同學之間應當團結友愛,互學互助,共同進步。
六、作業布置
1、熟讀關於《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

2.寫下自己對違法犯犯罪行為的 心得體會 。
七、師總結:
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徹底告別不良行為習慣,提高法制意識,遠離違法犯罪,做一個文明中學生,做一個合格公民,為社會和諧貢獻力量。

B. 請各位談談對憲法的認識

憲法是通過條文形式確定一定范圍的權利,並依此權利規定保障公民應有的利益。但憲法條文本身並沒有事先設定或規定對條文的解釋幅度和在具體事件牛應如何運用條文的方法,同樣也沒有明文規定侵權行為發生時應如何去歸結。另外,日本制定憲法至今已經歷了40餘年,制定憲法之初,對當時並未存在或未考慮到的問題出現時如何通過憲法條文的解釋去解決問題不能不說是學術界需要研討的新的法律課題(例如,盜聽行為的認識及其處理)。總之,既要考慮憲法的穩定性特徵,又要解決憲法沒有明文規定的新出現的問題,而通過「憲法解釋」的方法處理新問題完全符合憲法原有的基本構思。
「憲法解釋」的目的在於通過對憲法條文的解釋解決憲法未作明文規定的新問題。因此,憲法解釋是要求嚴密的「邏輯性」和聯系具體的現實問題尋求憲法真正意義的艱巨的工作。在憲法解釋過程中對憲法條文決不能單單「機械地解釋」和「絕對嚴格地解釋」,應該是考慮憲法的基本原理、憲法哲學加以解釋,否則無法解決新的社會性問題,無法滿足社會對憲法的新的要求,最終將會失去憲法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文書」之意義;另一方面,憲法解釋如果不依據憲法條文本身蘊涵的基本原理、憲法哲學,則憲法解釋大有可能迷失方向,且容易被個別解釋人的「政治意識形態」所左右,而成為具體的憲法解釋者實現其政治目的的理論工具。
如同上述,憲法解釋是依據憲法產生的歷史背景、本身蘊涵的哲學思想尋求憲法價值的工作。因此,憲法解釋不能僅以詞典、日常用語的詞義去理解和尋求憲法條文的真正含義,而應考慮憲法產生的歷史背景、憲法原理、憲法哲學,特別是考慮憲法解釋將會帶來的後果、對社會領域的影響及與憲法基本原理的關系。

二、憲法解釋與法律發現、法律形成(創造)

法院的憲法解釋具有決定憲法的具體意思內容的性質。法院的憲法解釋還可理解為當有關內容憲法無明文規定,但法院認為有必要對該內容依據憲法原理、憲法哲學加以具體化時,通過憲法條文的解釋創造和宣傳憲法法理的法院的一種重要活動。例如,需要通過國庫獲得資金援助時,對沒有正當、合理理由而進行干涉的國家、政府行為的禁止,輕易投入公權利的國家、政府行為的限制,無視「必備法定程序方能限制公民享有的自由權利」規定的國家、政府行為的禁止,公權利濫用行為的限制等均需要法院的憲法解釋活動。特別是使自由權不喪失應有的實效性的場合更需要憲法解釋的特別處理。
下面對法院的憲法解釋以迅速審判條款為例加以分析。與迅速-審判條款相關的高田事件(最大判昭和四十七年一二月二十日刑集二六卷十號六三一頁)認為當發生可視為違反迅速審判條款的異常事件時,當做憲法要求准許使用刑事訴訟法第三百三十七條的免訴規定,默示終止審理的前所未有的司法判斷。它推翻了以迅速審判條款為由結束訴訟時需要議會「補充立法」的先例。採用迅速審判條款的意義在於防止因延長審判使被告人承受不應有的社會的、經濟的和心理的損失,阻止以專制為目的的法律運用,防止因證據的丟失而影響舉證。除此之外通過高田事件的司法判斷還可理解為當與迅速審判條款的基本規定相違背的異常情況發生時,終止審判也是迅速審判條款具有的重要意義。
即使沒有明文規定也依據憲法的要求通過憲法解釋活動,創造、宣布新的法理的高田事件最高判決的法律意義在於法院從以往司法部限定的以議會主權原則和國家制定法的至高無上為基礎,只起「照辦」、「使用」議會預先制定的法律的司法「作用」中擺脫出來,進而明確法院的「獨立思維司法」地位。這不能不說是日本司法領域的新的創舉和新的里程碑。高田事件的最高判決一方面意味著可以「准用」刑事訴訟法關於免訴時效的規定,另一方面明確了在憲法解釋中法院要承擔最終的司法責任。對此可以理解為是法院為不使憲法成為「虛置」的法律,在違背社會公理而憲法又無明文規定的社會現象出現時對此實施具體的法律救濟是通過憲法解釋的形態來表現的立場。從而,憲法的最高法效性和在以憲法上的司法審查制度為著重點的前提下,不得在公民的基本權域以議會的立法形式劃定法院的憲法解釋權界限,應該是允許法院依據憲法原理充分行使憲法解釋權,尋求憲法的真正意義,並使憲法相關內容具體化。

三、依照憲法趨旨解釋憲法條文的必要性

憲法無明文規定時為實現憲法制度的趨旨有必要採用某一種方法,有時因未採用這一方法會出現違憲的情況。例如,國選(國會議員、國家總理的選舉)辯護權的保障中有「要求法理」(被告人要求以積極的方式保障其應有的權利的場合如果沒有積極去保障該權利則認為是對其權利的侵害;相反並不要求保障權利的場合不予保障權利則不發生權利侵害問題)和「有效放棄法理」(被告人並非有效放棄權利時其權利應得到保障,在重要權利的場合對權利的放棄必須要求具有嚴格的形式要件。關於構成被告人其他權利的實質性保障的辯護權的情況是,只有在「明知權利的存在和明知權利內容的狀態下,依據自己的判斷以書面形式明示放棄」才能認定為是有效放棄,否則應保障權利)是相對立的。假如辯護權在公判中作為保障公正的必需要件,則在保障「國選辯護權」的時候,為不知自己權利的人免受其權利得不到保障的審判結果,不應採用「要求法理」,而應採用「有效放棄法理」。從這一觀點出發,在國選辯護權的放棄方面對貧困人利用國家的經濟援助聘請律師的權利在當事人主動放棄之前應「告知」當事人。這種「憲法上」的義務只能是通過憲法解釋才能明確。

四、「彼奴姆布拉(Penumbla)理論」

(一)憲法無明文規定的場合還有依據「彼奴姆布拉理論」保障權利的解釋方法。這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道格拉斯法官執筆的法庭意見)在古利斯瓦爾德案件中採用的司法觀點。古利斯瓦爾德案件涉及的是對勸助、協助夫妻間使用避孕用具的第三人的州法院判決合憲性問題。此案審理結果說明的是,即使憲法無明文規定也可依據美聯邦憲法的第一修正(結社自由)、第三修正(和平時期禁止軍部隊未徵得房主同意擅自闖入私宅宿營)、第四修正(不得以不合理的搜查、沒收方式侵犯公民的居住安全權)、第五修正(被告人享有拒絕承認自己有罪的權利)、第九修正(對某項權利沒有明文規定、也並不竟味著憲法對該項權利的否認)等的規定保障夫妻的家庭自由權。特別是應通過憲法的第一、第四修正明確家庭自由權。同時,強調了婚姻生活中的夫妻間的自由權是在任何場合、任何力量都不應加以干涉的維持夫妻關系、家族關系的神聖的權利。這種權利與婚姻關系及與憲法明文規定的自由權密切聯系,又是作為人類生存基礎而非保護不可的家庭自由權。因此,即使是沒有憲法的明文規定也要從憲法角度予以必要的保護。此案的審理結果充分說明了運用彼奴姆布拉理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總之,與憲法明文規定的權利有著密切聯系的一些權利,可以比照憲法的相關條文、歷史、結構、憲法哲學予以保護。
(二)在日本也存在憲法無明文規定但確實需要保障的利益問題。在日本不知何時起對於憲法無明文規定的利益保障問題,大多是通過對憲法第一十三條和憲法第三十一條解釋的方法去解決,這就意味著在日本憲法無明文規定的利益並不等於得不到憲法的保護。例如,任何人都不希望受到來自他人的以盜聽、秘聽、從旁收聽和攝影、攝像等形式的騷擾。同樣,在自由活動應該受到保護的領域里,不希望受到來自政府的干涉,與這種希望不受他人干涉的權利相關的憲法性條文是憲法第三十五條。因此,政府欲干涉私人自由活動時其干涉程度應以憲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的條件及程序為基準,這點從要求相關利益、相關條件明確的觀點出發,也應依據相關的具體條文的解釋來考慮具體問題。此外,經過論證認為是必須在憲法角度予以保護的重要利益出現時,應該通過憲法第一十三條、第三十一條的研討確定相關條文的適用與否。
在憲法第一十三條「幸福追求權」的保障方面,研討某項權利是否包含於該條之中從而需要保護時,必須考慮該權利的來歷和基本思想。因為「幸福追求權」需要保障的主要內容是個人的經濟性活動和經濟性利益的追求。
規定適當程序保障的憲法第三十一條在沒有明文規定又無法適用其他憲法條文解決的新的社會現象出現時可以「借用」。尤其是在行政領域公民的權利保護方面憲法第三十一條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行政活動中,政府的決定使個人的權益直接受到影響,因此,當應受憲法保護的個人權益遭到踐踏和被剝奪的情況發生時,是否有必要從憲法的直接請求角度來確定相關的程序內容。隨著授權委託行政和服務性行政的擴大,受到政府「裁量」影響的可能性也逐漸增加。比起行政部門的不作為,由於得不到政府的正確「判斷」(作為)而導致憲法賦予的權利、利益被剝奪、被限制的情況更是普遍存在。從而,社會上要求抑制政府的恣意裁量和濫用行政權力的呼聲也愈來愈高。現在基本形成的是政府和政府授權的部門依據行政廳的行政決定處罰當事人之前應向當事人告知不利處分的內容及其理由,不利處分時應當具有完備的行政手續,給予當事人參與聽證和出席的機會等才符合正義要求的觀點。當然分析權利問題時應盡可能地與具體的基本權保障條款相聯系加以考慮。如果某一權利具有「憲法保護價值」但沒有相關條款時,應依據憲法第一十三條、第三十一條的內容嚴格審查研究該權利是否需要從憲法角度予以保護及為該權利的保護是否需要相關的程序等。假如依據憲法第一十三條、第三十一條仍存在不合適之處,那麼要探討是否可以通過彼奴姆布·拉理論去解決。某一權益在憲法上無明文規定但認定為是必須從憲法角度加以保護的時候,對該權益的「憲法角度保護的必要性」的判斷是通過有關憲法的結構、原理、相關歷史、思想、社會結構來進行,因為憲法角度保護某項權益的性質本身要求憲法解釋者的理解不得無限制地擴延。

五、憲法解釋和利益衡量

法院是依據憲法條文產生的歷史背景和思想背景及以此為基礎的原理和適用該原理的社會背景來解釋憲法的。下面通過所謂原理重視型方法和結果重視型方法的兩種觀點,以「違法排除法理」為例進行探討。所謂的「違法排除法理」是指在一般性搜查中違反憲法第三十五條的有關搜查、扣押的禁止內容規定而獲取的有罪證據不具有法律效力的法理。過去普遍主張的由於警察的「無能」執法使有罪者逃避法律制裁是錯誤的觀點在當時確實是有說服力的。但從政府藐視公民的基本權利實施野蠻的執法活動而釀成憲法的大倒退,進而窒息自由、危害全社會的嚴重後果的產生考慮,「違法排除法理」是很值得推崇的。
「違法排除法理」的主張存有多種論據。本文只是通過規范論和抑止效論加以論證「違法排除法理」的合理性。
1.規范論強調的是公民基本權的保障是屬於一種社會契約,所以它決不允許政府根據自己的意志去隨意解除對全社會的承諾,更不允許通過非法手段獲取證據為政府謀取不正當的利益或產生有害於全社會的結果。
2.抑止效論是通過「抑止」政府的「將來」違法活動,明確非法證據的排除根據。
在規范論作為根據的場合,必須以社會契約是憲法上的一種約束的觀點作為基礎,討論不得違反約束,不得違反原理的問題。因此,展開「違法排除法理」時必須把憲法條文的明確規定作為前提條件。與此相比,抑止效論的立場是,以結果、經驗作為論據的基礎。因此,運用抑止效論時由於經驗性論據的提出並不容易,而採用「猜測」方式的場合往往多一些。這一點說明,並不以憲法作為牢固的基礎,而以「猜測」作為主要依據的抑止效論,與為解決侵害基本權的政府的「違約」行為而談論的「違法排除法理」相比,針對的是「將來的」違法行為的「政策性判斷」為其特徵。所以,這種以猜測性判斷為基礎的政策論是其理論基礎本身不牢固而顯示出其不足。
抑止效論在發生違憲行為或事件的場合,決定證據的排除與否時肯定是對排除證據而得到的利益和相關的代價相比較衡量。可是,憲法本身在起草時起草者已對執行法律而取得的利益和排除有罪證據而產生的後果相比較衡量後確定其標準的。所以,作出違法排除判斷時,必須以憲法原理作為基礎,不能簡單地靠功利主義、猜測、政策性利益來衡量。所以,制定以自由、正義原理作為理論基礎的憲法第二十一條、第三十條至三十九條時,決不能依據功利主義的利益衡量論,而應該是依據能夠解釋憲法的憲法原理為基礎。在憲法判斷中,為確保這一基礎的牢固地位也比起結果重視型方法更應採用重視社會契約為基礎的原理重視型方法(渥美東洋教授指出這兩種方法的差別)。
聯系利益衡量論去觀察,憲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似乎存在問題,但透過現象看其本質不難看出該條的規定並非是允許解釋者根據自己的意志去任意發揮。對上述的憲法第三十一條只好是以正義的觀點去理解。即使是以成本、利益、平衡為基礎作出憲法判斷的場合 (例如,在行政活動中對:(1)政府的決定而受到影響的個人利益;(2)涉及到的政府利益;(3)為保護個人利益而設立的程序的價值等三方面的因素相互比較衡量後以憲法角度去明確剝奪個人利益時應具備的有關程序)也應以限制政府的哲學理論作為基礎衡量利益關系,絕不允許有與議會同樣的政策性判斷才是最佳結果的錯覺。因為,議會在憲法的總體結構中還有可選擇的餘地。憲法第二十一條中也存在依據條文的機械的解釋是無法謀求合理解釋的問題。所以,通過表現自由哲學為基礎研究條文原意和考慮事實類型特徵去衡量利益的時候,這種利益衡量因沒有準確的標准而不應認為是理想的辦法。

六、原意(Original intention)和憲法解釋

憲法解釋有以憲法的起草人、採納人的「原意」為基準的解釋和根據解釋時的社會狀況、政治狀況為基準通過「憲法變遷論」填補已變化的社會和憲法間的差距的解釋。筆者認為這兩種憲法解釋方法都不是很理想。如果過分強調原意則無法解決新的社會現象,結果是可能失去文字形式存在的憲法的意義。如果為應付現存的社會狀況而變動憲法原有的意思內容(變遷論立場)則達不到通過憲法規制政府行為,並在一定范圍內限制政府許可權的目的。所以,對嚴格意義上的「原意」應理解為即使對現行憲法存在異議也必須是以起草當時,的統一的理解為前提,以憲法起草時作為其背景的哲理、原理為基礎,使其在新的社會狀況下能夠適用並維持下去。

附錄:
[1]Wellington,Interpreting Cotlqntution,1990.
[2]T.A.Aleinikoff,Constitutional Law in theAgeofBalancing,96 YALE L.J.943 (1987).
[3]渥美東洋:《思考罪與罰》,1993年有斐閣。
[4]渥美東洋:《刑事訴訟法》,1990年有斐閣。
[5]渥美東洋:《刑事訴訟法教案》(上、中、下),1985--1987年中央大學出版社。
[6]中野目善則:《刑事法學的現代性展開》(上卷)中《法院的法律發現和創造——對於逮捕的准抗訴及搜查、扣押時以攝影違法為理由承認廢棄、返還底片要求的准抗訴的最高院判例》一文的引用,1992年法學書院。

熱點內容
城鄉規劃的行政法規 發布:2025-05-17 15:00:06 瀏覽:360
雙流法院通報 發布:2025-05-17 14:23:10 瀏覽:202
合法學院動漫 發布:2025-05-17 14:21:18 瀏覽:339
離婚協議約定子女結婚費用是否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7 14:07:42 瀏覽:944
上海法院法官違紀 發布:2025-05-17 13:56:03 瀏覽:700
三校名師講義刑法劉鳳科 發布:2025-05-17 13:51:53 瀏覽:8
行政法學的英語 發布:2025-05-17 13:16:20 瀏覽:983
湖南科技大學法學 發布:2025-05-17 13:05:42 瀏覽:881
中國司法部健康打卡 發布:2025-05-17 13:05:37 瀏覽:148
民法機能 發布:2025-05-17 12:50:24 瀏覽: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