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法官之
影片有許多引人深思之處,其中也蘊含了不少法律問題。我無意全面評價,而主要關注法官老張解決 糾紛的方式。在整個過程中,他竭力使出渾身的解數,試圖促成當事人雙方達成調解,而不希望用判決了 結糾紛。用老張的話說就是:「只有我在中間抹稀泥了。」值得追問的是,老張為什麼熱衷於調解? 在重法條、重審判的法官同仁們眼裡,老張的行為似乎不可理解。他們也許會問,張法官怎麼會這樣 辦案呢?按照司法中立、法官消極的現代程序正義理念,老張主動積極單方面地接觸當事人,極力勸說其 選擇調解,甚至不惜在當事人之間「和稀泥」顯然違背了法律的基本原則。主張程序正義的學者也會把老 張的行為解釋為法治意識、程序觀念淡薄,重調解輕審判。初看起來,這些解釋很有道理,但實際上是不 符合邏輯的。事實上,在當事人雙方都不肯讓步的情況下,老張還是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和證明責任分配 規則判決老栓敗訴。如果他法治意識、程序觀念淡薄,則無論如何也作不出一個老栓敗訴的判決,因為憑 著多年的經驗,他心裡非常明白老栓是不會認錯自己「閨女」的。這說明張法官對審判依據的法律很清楚 ,在判案過程中能尊重程序規則。但令人困惑的是:為什麼運用程序規則很容易作出決斷的方式老張不用 ,而採取調解的路子?為什麼他明知老栓去申請給小牛作親子鑒定可能贏得法律上的權利,還要極力阻止 老栓的行動?一個懂得程序正義的人怎會對此主動反對呢? 只要面對中國具體的社會情景,我們就會發現老張的行為是合乎情理,並且是相當理性的。暫且不涉 及其他一些復雜因素(諸如,張法官受「無訟」、「和為貴」等中國傳統訴訟文化的影響,考慮兩家先前 是否關系較好,而這種關系可能因訴訟被摧毀等),老張選擇調解的路子也可以被認為是一種符合實際的 糾紛解決策略。作為基層法院派出法庭的一位老法官,老張不像我們在英美法律影片中見到的法官,身穿 黑袍,頭帶假發,高高坐在法官席上,嚴肅地聆聽雙方當事人律師的法庭辯論,時不時地敲一下法槌—— 反對有效,反對無效。他也不像剛從法學院走出來,臉上稚氣未脫的法官那樣手裡捧著法律手冊和法學教 科書振振有詞地說道——根據法律規定,你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他長期生活在基層,長期與鄉親們打 交道;他知道小牛被老栓視為自己的命根子,也知道那條耕地的牛對母子相依為命的來順媽是多麼的重要 ;他更懂得鄉親們的生活還很艱苦,昂貴的訴訟費用是其難以承受的負擔。來順媽在村主任的幫助下領來 了一群村民作證,證明牛是老栓從來順家牛欄牽走的。這樣一來證明責任就應當由老栓來承擔,但老栓一 時又舉不出證據,牛又不能開口說話,認出主人。如果按照證明責任分配的規則,那麼就得判老栓敗訴。 這樣判下來,糾紛勢必得不到徹底解決,老栓肯定會通過上訴、上訪甚至採取私力救濟等方式去要回「閨 女」。因為如果判決得到肯定,老栓丟掉了牛不說,還要背上偷牛賊的黑鍋,這是他理解不了也承受不了 的。這樣,老栓肯定不會罷休,如此必定會導致解決糾紛的成本不斷增加,甚至很可能會遠遠超過牛本身 的價值。最後,這筆費用不論落到誰的頭上都是天文數字,會給其生活帶來難以估量的打擊,影片悲劇性 的結局也證實了這點。作為一個深察民情、有責任感的法官,他不能不認真考慮這些可能的後果。 另一方面,如果能使雙方都作出一些讓步接受調解,即使老栓要損點利,但可以避免老栓因敗訴而背 上偷牛賊的黑鍋,從而防範因實體正義的過分偏離而引起不可估測的社會後果(如實施過激行為);也可 以避免因老栓的實體權利得到實現,而使來順母子無力承擔訴訟費用被逼上絕路。況且在調解之後,丟掉 的另一條牛還有找到的可能。張法官自己也可以避免因訴訟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而背上良心的負擔。在這 種情況下,老張主動積極推動調解,甚至不惜用「和稀泥」的方式,是完全合乎情理的,盡管程序上不合 法。可惜,悲劇還是發生了,他沒有逃脫這場悲劇附加給他良心的負擔,那巨額的債務在老張心口留下了 永遠的疙瘩。 因此,有理由得出結論,法官偏向調解並非是法治意識、程序觀念淡薄以及重調解輕審判所帶來的結 果,而恰恰是在現實條件下所作出的理性選擇。我們照搬西方那一套糾紛解決套路,能否有效解決糾紛? 當事人購買到的法律服務並非是其初始所想要的,甚至這些服務還給其生活帶來災難。正如老栓迷茫地感 嘆道:「我不知道會這樣,這不是我想要的。」我認為,探討中國的問題終究繞不過中國國情,人口多, 人均資源佔有量少,這是最大的國情,而且在短期內是不可能有很大變化。我們不得不追問,面對日益激 增的糾紛,國家是否有能力為那套精緻而昂貴的糾紛解決模式「買單」?如果不能,那什麼又是最現實、 合理、有效的路子?
⑵ 法官老張軼事之迴避的介紹
《法官老張軼事之迴避》是由趙重光執導,周小斌等主演的電影,該片於2005年06月23日上映,片長90分鍾。該片講述了馬尚文訴牛五斤身體傷害賠償一案中,法官老張與馬尚文之間的故事。
⑶ 法官老張軼事之審牛記用的是山東哪個地方的方言
法官老張軼事之審牛記
用的是
山東膠州
的方言
以山東農村作為題材的電影有《棗庄農家漢的快樂一天》《煙台農村記事》
⑷ 孫茂林是什麼電視劇
是電影《法官老張軼事之倔蘿卜》。
《法官老張軼事之倔蘿卜》是由楊亞洲執導,薩日娜、王永泉、彭坦、寧文彤(達達)等人主演的劇情電影,於2009年12月08日上映。
孫茂林是孫家溝村民,孝里鎮派出所抓捕偷牛賊時,把他的半畝蘿卜踩了個一塌糊塗,於是他上縣里告了孝里鎮派出所。
劇情介紹:
派出所民警們在抓捕兩個偷牛賊時追到了村民孫茂林的蘿卜地里,在經過了激烈的搏鬥後,盜賊被擒,派出所劉所長被刺傷,半畝蘿卜也全被踩壞了。
孫茂林就像秋菊一樣要找劉所長要個說法,而民警和村民們都認為孫茂林多此一舉,因為派出所是為抓賊才踩壞蘿卜的,應該不用賠償。
孫茂林於是找到法官老張,想通過老張從中調解。老張在做了大量工作後,劉所長仍然認為派出所沒有錯,而且還敲鑼打鼓的去給孫茂林送賠償金,在全村人面前戲弄了孫茂林。
孫茂林只得將派出所和公安局告上法庭,幾經周折,在法官老張的努力下,公安局長接受了法庭的判決,當庭向孫茂林道歉並賠償,劉所長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⑸ 法官老張軼事之審牛記
法官老張軼事之審牛記:
電視電影 電影頻道節目中心2003年出品
編劇:趙冬芩
導演:高峰
主演:李心敏、馬恩然
故事梗概:
每天老栓都會帶著他的閨女出去散步,盡管閨女從來沒叫過他一聲「爸爸」,他仍然樂此不疲,因為老栓的閨女只是他家那頭剛出生一個多月的小牛。老栓不準村裡的人說它是牲口,誰說了小牛的不是,他立刻會跟誰翻臉,因此人人都說他像著了魔。
一天,老栓帶著閨女到田裡幹活,不小心把它丟了。從此老栓就像失去了親生孩子似的,整日失魂落魄地到處尋找。幾個月後,老栓終於在鄰村來順家的牛欄里找到了自己的閨女,喜出望外的他牽了牛就回了家。
來順媽在村主任的陪同下找老栓要牛,說那是一個多月前自己家的老牛下的崽,老栓卻執意說牛是自己的,雙方爭執不下,官司打到了鎮法庭。主審法官是老張, 他平時看老栓對牛的心疼勁就明白老栓是不會認錯小牛的,可老栓卻拿不出證據證明小牛是自己的。在村主任的號召下,鄰村到是來了不少人證明牛是老栓從來順家牽走的。
一邊是把牛當成閨女的老栓,一邊是窮得揭不開鍋,就靠這頭牛種地的來順家,面對這樣的局面,老張主張調解,可雙方誰都不讓步,老張不得不判老栓敗訴。
這樣的判決老栓自然不服,他怎麼也不明白,明明是自己的閨女怎麼就變成別人家的了呢? 在律師的指點下,老栓找到了省里的科學院,不惜花7000塊錢為自己的小牛做親子鑒定。 老張聽到這個消息後可急壞了,因為無論官司結果如何,7000塊錢落到誰身上都是個天文數字。盡管他使出了渾身解數在兩邊周旋、調解,可還是沒能阻止老栓賣了蓋房子的木材去做親子鑒定。
根據親子鑒定的結果,老栓要回了自己的閨女。但他怎麼也沒想到,敗訴後要承擔7000塊錢親子鑒定費的來順家就此被壓跨了,來順媽欲尋短見,來順也被迫輟學。 老栓後悔地說:這不是我想要的,我只是想要回我閨女。
幾天後,派出所打來電話,說他們最近抓獲了一個偷牛團伙,其中就有一頭一個多月前出生的小牛。原來來順家的牛被偷後,他們把老栓丟在山裡的牛當成了自己的。盡管最終來順家領回了自己的牛,但那巨額的債務仍是他們,也是老張心口永遠的疙瘩。
⑹ 法官老張軼事之審牛記的介紹
《法官老張軼事之審牛記》是高峰執導的電影,李心敏、馬恩然等人主演,講述了老栓和他的閨女小牛的故事。
⑺ 執行二庭張法官全名
你這樣查不到的,至少你得說是哪個市,哪個區吧
⑻ 法官老張軼事之審牛記的故事梗概
每天老栓都會帶著他的閨女出去散步,盡管閨女從來沒叫過他一聲「爸爸」,他仍然樂此不疲,因為老栓的閨女只是他家那頭剛出生一個多月的小牛。老栓不準村裡的人說它是牲口,誰說了小牛的不是,他立刻會跟誰翻臉,因此人人都說他像著了魔。
一天,老栓帶著閨女到田裡幹活,不小心把它丟了。從此老栓就像失去了親生孩子似的,整日失魂落魄地到處尋找。幾個月後,老栓終於在鄰村來順家的牛欄里找到了自己的閨女,喜出望外的他牽了牛就回了家。
來順媽在村主任的陪同下找老栓要牛,說那是一個多月前自己家的老牛下的崽,老栓卻執意說牛是自己的,雙方爭執不下,官司打到了鎮法庭。主審法官是老張, 他平時看老栓對牛的心疼勁就明白老栓是不會認錯小牛的,可老栓卻拿不出證據證明小牛是自己的。在村主任的號召下,鄰村到是來了不少人證明牛是老栓從來順家牽走的。
一邊是把牛當成閨女的老栓,一邊是窮得揭不開鍋,就靠這頭牛種地的來順家,面對這樣的局面,老張主張調解,可雙方誰都不讓步,老張不得不判老栓敗訴。
這樣的判決老栓自然不服,他怎麼也不明白,明明是自己的閨女怎麼就變成別人家的了呢? 在律師的指點下,老栓找到了省里的科學院,不惜花7000塊錢為自己的小牛做親子鑒定。 老張聽到這個消息後可急壞了,因為無論官司結果如何,7000塊錢落到誰身上都是個天文數字。盡管他使出了渾身解數在兩邊周旋、調解,可還是沒能阻止老栓賣了蓋房子的木材去做親子鑒定。
根據親子鑒定的結果,老栓要回了自己的閨女。但他怎麼也沒想到,敗訴後要承擔7000塊錢親子鑒定費的來順家就此被壓跨了,來順媽欲尋短見,來順也被迫輟學。 老栓後悔地說:這不是我想要的,我只是想要回我閨女。
幾天後,派出所打來電話,說他們最近抓獲了一個偷牛團伙,其中就有一頭一個多月前出生的小牛。原來來順家的牛被偷後,他們把老栓丟在山裡的牛當成了自己的。盡管最終來順家領回了自己的牛,但那巨額的債務仍是他們,也是老張心口永遠的疙瘩。
⑼ 張法官審牛記
影片有許多引人深思之處,其中也蘊含了不少法律問題。我無意全面評價,而主要關注法官老張解決
糾紛的方式。在整個過程中,他竭力使出渾身的解數,試圖促成當事人雙方達成調解,而不希望用判決了
結糾紛。用老張的話說就是:「只有我在中間抹稀泥了。」值得追問的是,老張為什麼熱衷於調解?
在重法條、重審判的法官同仁們眼裡,老張的行為似乎不可理解。他們也許會問,張法官怎麼會這樣
辦案呢?按照司法中立、法官消極的現代程序正義理念,老張主動積極單方面地接觸當事人,極力勸說其
選擇調解,甚至不惜在當事人之間「和稀泥」顯然違背了法律的基本原則。主張程序正義的學者也會把老
張的行為解釋為法治意識、程序觀念淡薄,重調解輕審判。初看起來,這些解釋很有道理,但實際上是不
符合邏輯的。事實上,在當事人雙方都不肯讓步的情況下,老張還是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和證明責任分配
規則判決老栓敗訴。如果他法治意識、程序觀念淡薄,則無論如何也作不出一個老栓敗訴的判決,因為憑
著多年的經驗,他心裡非常明白老栓是不會認錯自己「閨女」的。這說明張法官對審判依據的法律很清楚
,在判案過程中能尊重程序規則。但令人困惑的是:為什麼運用程序規則很容易作出決斷的方式老張不用
,而採取調解的路子?為什麼他明知老栓去申請給小牛作親子鑒定可能贏得法律上的權利,還要極力阻止
老栓的行動?一個懂得程序正義的人怎會對此主動反對呢?
只要面對中國具體的社會情景,我們就會發現老張的行為是合乎情理,並且是相當理性的。暫且不涉
及其他一些復雜因素(諸如,張法官受「無訟」、「和為貴」等中國傳統訴訟文化的影響,考慮兩家先前
是否關系較好,而這種關系可能因訴訟被摧毀等),老張選擇調解的路子也可以被認為是一種符合實際的
糾紛解決策略。作為基層法院派出法庭的一位老法官,老張不像我們在英美法律影片中見到的法官,身穿
黑袍,頭帶假發,高高坐在法官席上,嚴肅地聆聽雙方當事人律師的法庭辯論,時不時地敲一下法槌——
反對有效,反對無效。他也不像剛從法學院走出來,臉上稚氣未脫的法官那樣手裡捧著法律手冊和法學教
科書振振有詞地說道——根據法律規定,你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他長期生活在基層,長期與鄉親們打
交道;他知道小牛被老栓視為自己的命根子,也知道那條耕地的牛對母子相依為命的來順媽是多麼的重要
;他更懂得鄉親們的生活還很艱苦,昂貴的訴訟費用是其難以承受的負擔。來順媽在村主任的幫助下領來
了一群村民作證,證明牛是老栓從來順家牛欄牽走的。這樣一來證明責任就應當由老栓來承擔,但老栓一
時又舉不出證據,牛又不能開口說話,認出主人。如果按照證明責任分配的規則,那麼就得判老栓敗訴。
這樣判下來,糾紛勢必得不到徹底解決,老栓肯定會通過上訴、上訪甚至採取私力救濟等方式去要回「閨
女」。因為如果判決得到肯定,老栓丟掉了牛不說,還要背上偷牛賊的黑鍋,這是他理解不了也承受不了
的。這樣,老栓肯定不會罷休,如此必定會導致解決糾紛的成本不斷增加,甚至很可能會遠遠超過牛本身
的價值。最後,這筆費用不論落到誰的頭上都是天文數字,會給其生活帶來難以估量的打擊,影片悲劇性
的結局也證實了這點。作為一個深察民情、有責任感的法官,他不能不認真考慮這些可能的後果。
另一方面,如果能使雙方都作出一些讓步接受調解,即使老栓要損點利,但可以避免老栓因敗訴而背
上偷牛賊的黑鍋,從而防範因實體正義的過分偏離而引起不可估測的社會後果(如實施過激行為);也可
以避免因老栓的實體權利得到實現,而使來順母子無力承擔訴訟費用被逼上絕路。況且在調解之後,丟掉
的另一條牛還有找到的可能。張法官自己也可以避免因訴訟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而背上良心的負擔。在這
種情況下,老張主動積極推動調解,甚至不惜用「和稀泥」的方式,是完全合乎情理的,盡管程序上不合
法。可惜,悲劇還是發生了,他沒有逃脫這場悲劇附加給他良心的負擔,那巨額的債務在老張心口留下了
永遠的疙瘩。
因此,有理由得出結論,法官偏向調解並非是法治意識、程序觀念淡薄以及重調解輕審判所帶來的結
果,而恰恰是在現實條件下所作出的理性選擇。我們照搬西方那一套糾紛解決套路,能否有效解決糾紛?
當事人購買到的法律服務並非是其初始所想要的,甚至這些服務還給其生活帶來災難。正如老栓迷茫地感
嘆道:「我不知道會這樣,這不是我想要的。」我認為,探討中國的問題終究繞不過中國國情,人口多,
人均資源佔有量少,這是最大的國情,而且在短期內是不可能有很大變化。我們不得不追問,面對日益激
增的糾紛,國家是否有能力為那套精緻而昂貴的糾紛解決模式「買單」?如果不能,那什麼又是最現實、
合理、有效的路子?
⑽ 法官老張軼事之迴避的劇情簡介
為馬尚文訴牛五斤身體傷害賠償一案,法官老張帶著助手小劉已經是第二次登門拜訪了。盡管東張庄鎮的普法教育搞了好幾次,但忙活自己一畝三分地的鄉親們根本就沒把法律當會事。如果哪天真的出事需要法律解決,張庄鎮的鄉親們更相信講理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不,馬尚文訴牛五斤的出庭傳票,老張都親自送來了,五斤兩口子就是不開門,任憑張法官說破了嘴皮子,五斤就是不出庭。
五斤不出庭,有五斤的道理。早先馬尚文可是哭著求著要自己帶他到礦上幹活掙錢的,如今礦上出了事,馬尚文被砸斷了腿,反倒把幫忙的五斤告上了法庭。再說,他馬尚文下井幹活也不是給五斤乾的,當初合同上寫得清清楚楚,怎麼現如今卻被馬尚文告上了法庭。但不管五斤想得通想不同,馬尚文上訴了,五斤就得出庭應訴,而且開庭時間就定在十五號。 十五號開庭的日子到了。原告馬尚文和他的辯護律師丁傳貴早早就出現在法庭上,就是被告牛五斤缺席不到。鑒於馬尚文辯護律師丁傳貴出具的證據,老張完全可以做出牛五斤賠償損失近五萬元的缺席判決,左右兩邊的審判員也是這樣認為的,但老張堅持不能這么判,並以被告缺席、事實不清為由,暫時休庭。
休庭不判,自有老張的道理。老張知道,就牛五斤家那個情況,哪裡拿得出五萬元錢來賠償,馬尚文拿不到賠償還不得耽誤治腿的時間。再說,牛五斤老實是老實,但也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杠子頭」,萬一出現什麼問題,造成更大麻煩,傷了鄉里鄉親的和氣不說,弄不好還得出人命。 果不出其然。老張在村主任的幫助下,走進五斤家時,五斤正埋頭磨一把尖刀,而五斤媳婦早已准備好了服毒的農葯。五斤兩口子這種心理准備,更加堅定了老張暫緩判決,試圖通過庭外調解解決問題的決定。為此,老張還跑到縣醫院做馬尚文的工作。可就在老張兩頭努力時,馬尚文的律師丁傳貴以張法官與牛五斤有親戚關系為名,提出讓老張迴避此案的請求。 馬尚文的請求被縣法院批准了,老張負責的這個案子移交給了小劉。但不再經手案子的老張哪裡放得下心?趁著院長發脾氣的工夫,老張借著酒勁把自己對案情的分析和對判決的擔心,一古腦兒傾訴出來。老張的坦誠最終打動了院長,並贏得了三天做調解工作的時間。 在老張的努力下,淤積在五斤兩口子心中的疙瘩被解開了,馬尚文也看清了掩藏在辯護律師丁傳貴熱心幫助面紗下急於得到傭金的真實目的,並說出了礦主老闆唆使自己狀告牛五斤的事實。至此,法官老張迴避的一場法庭審判開始了。礦主老闆被推到了被告席上,五斤兩口子避免了一場家破人亡的悲劇,馬尚文也順利得到了礦主賠付的人身傷害賠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