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釋法法院
① 以案釋法,法制伴我行第七期學習反思
案例一:16歲的小剛是某中學初三學生。某日下午放學後,同班女生小靜看見小剛臉上有汗珠,就上前用餐巾紙為他擦汗。這一親昵的舉止恰好被從一旁經過的班主任田老師看見。田老師當即把小靜叫到辦公室,給小靜看了兩頁日記(是田老師私自從小剛放在課桌內的日記本上撕下來的,上面記錄了小剛對另一名女生的好感),並對小靜說,小剛很花心,腳踏兩只船。從第二天起,田老師便不準小剛進教室上課,而讓他先好好反省自己的錯誤。小剛的父母多次來到學校,懇求讓孩子上課,都被田老師拒絕了。小剛的父母很著急,請律師向縣委宣傳部、縣教育局和孩子所在學校發了法律建議書,要求讓孩子復課,但田老師仍然不準小剛上課。直到五日後,學校校長下命令,小剛才進了教室。但小剛因不堪心理壓力,當天便離家出走,直到第二天下午才被找回。隨後不久,小剛一紙訴狀將田老師告上了法庭,要求田老師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失費。法院經審理認為,田老師未經學生小剛的同意,偷看小剛的日記並給他人傳閱,還在學生中講有損小剛名譽的話,其行為已損害了小剛的名譽權和隱私權;同時,田老師以小剛早戀而要求其寫檢討為由,不準小剛上課學習,該行為侵害了小剛的受教育權。據此,法院判決田老師向小剛公開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失費。
案例分析:受教育權是一項基本人權,是公民所享有的並由國家保障實現的接受教育的權利,是憲法賦予的一項基本權利。受教育權不是一項抽象的權利,而是一項包括入學、參加課堂學習、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等內容的實實在在的具體的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權利:(一)參加教育教學計劃安排的各種活動,使用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圖書資料;……(四)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對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提出申訴或者依法提起訴訟」。這里的「教育教學計劃安排的各種活動」主要是指課堂教學,離開了課堂教學這一基本活動,受教育便成了一句空話。 田老師因懷疑小剛早戀而長時間不讓其進教室上課,事實上剝奪了小剛接受教育的權利,從而構成了對小剛受教育權的侵犯。小剛有權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或者依法提起訴訟。
對違紀的學生能否進行停課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對於那些嚴重擾亂課堂秩序,使得課堂活動無法順利進行的學生,令其停課是否會侵犯學生的受教育權?我們認為,坐在教室里上課是學生接受學校教育的必要的形式保證,如果學生在課堂上並未從事學習活動,則其受教育權並未真正得到實現。雖然不學習是學生自願而為的一種錯誤選擇,但對於負有教育職責的教師而言,對其完全放棄不管也是明顯不妥的。此時,教師可以對其進行批評教育。在一般的批評教育無法奏效的情況下,為了保證課堂秩序,為了其他學生的正常學習不被干擾,由學校責令違紀學生進行短暫的停課反思,並對其在停課期間的在校活動作出安排,應當是可以考慮的一種教育懲戒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停課不是讓學生直接回家,而是在校園內對學生的活動作出特殊安排。與臨時隔離的教育懲戒方式一樣,停課只能針對那些嚴重擾亂課堂秩序的學生,且在實施之前必須是教師已經對其進行了充分的提醒和告誡。停課的時間應當盡量短,一連幾天甚至幾個星期不讓學生上課,則是明顯違法的。總而言之,學校、教師應當慎重對待停課,不要濫用停課的懲戒權。實踐中,對於那些未完成作業、未按時交納學費或其他費用、輕微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生,一些教師動輒不讓其進教室上課,甚至直接將其趕出校門,這些做法是非常不妥的,明顯構成了對學生受教育權的侵犯。
② 如何建立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部門,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
不用想,我們國家不存在以案釋法制度,也沒有這個先例(這是英美法系國家採用的),我們國家只有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才有權解釋)。根據1981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規定,全國人大賦予司法機關司法解釋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分別就審判工作和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的問題進行解釋。
③ 法院可以作為判案依據的法律形式有哪些
法院可以作為判案依據的法律形式主要包括法律及法律解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或者單行條例、司法解釋。其它的規范性文件,根據審理案件的需要,經審查認定為合法有效的,可以作為裁判說理的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裁判文書引用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規定》
為進一步規范裁判文書引用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工作,提高裁判質量,確保司法統一,維護法律權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等法律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 人民法院的裁判文書應當依法引用相關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法律文件作為裁判依據。引用時應當准確完整寫明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名稱、條款序號,需要引用具體條文的,應當整條引用。
第二條 並列引用多個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引用順序如下:法律及法律解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或者單行條例、司法解釋。同時引用兩部以上法律的,應當先引用基本法律,後引用其他法律。引用包括實體法和程序法的,先引用實體法,後引用程序法。
第三條 刑事裁判文書應當引用法律、法律解釋或者司法解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判文書引用規范性法律文件,同時適用本規定第四條規定。
第四條 民事裁判文書應當引用法律、法律解釋或者司法解釋。對於應當適用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或者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直接引用。
第五條 行政裁判文書應當引用法律、法律解釋、行政法規或者司法解釋。對於應當適用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公布的行政法規解釋或者行政規章,可以直接引用。
第六條 對於本規定第三條、第四條、第五條規定之外的規范性文件,根據審理案件的需要,經審查認定為合法有效的,可以作為裁判說理的依據。
第七條 人民法院製作裁判文書確需引用的規范性法律文件之間存在沖突,根據立法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無法選擇適用的,應當依法提請有決定權的機關做出裁決,不得自行在裁判文書中認定相關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
第八條 本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准。
④ 如何向法院提交《請求法官以案釋法申請書》
摘要 首先你得寫好申請書。申請書格式需規范。
⑤ 以案釋法:有義務撫養捐精所生的孩子嗎
這位知友,"有義務撫養捐精所生的孩子嗎",
一、我國民事法領域目前沒有關於通過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孕育子女親子關系認定的專門立法。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夫妻離婚後人工受精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如何確定的復函》指出:「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一致同意進行人工受精所生子女應視為夫妻雙方的婚生子女,父母子女之間權利義務適用《婚姻法》的有關規定。」因此,只有養孩子的父母有撫養權。捐精者雖然和小孩有血緣關系,但只是生物學上孩子的父親,不是法律上孩子的父親,不應該承擔撫養義務。
二、根據《人類精子庫管理辦法》和《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相關規定,捐精者的服務對象是不確定的,含有公益成分,其提供的精子是通過精子庫給不孕不育的夫妻使用,嚴格遵循輔助生殖互盲原則和保密原則。在這種情況下,捐精者也不應當對非丈夫精源輔助生殖所生子女承擔撫養義務。
⑥ 如何向法院提交《請求法官以案釋法申請書》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20
⑦ 〖以案釋法〗彩禮能要回嗎
娶城裡媳婦,不但彩禮會作為嫁妝帶回男方家裡,岳父還會額外給一筆嫁妝。
要是遇到不講面子的窮人家,不但沒嫁妝,岳父還會扣下你的彩禮,用作將來給你小舅子娶媳婦用,你愛娶不娶!
最不講究的,口頭答應返還彩禮,婚後就死活扣下不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