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更正裁定
1. 一審法院在判決後作出補正裁定的,上訴期如何計算
以我的觀點來看,那要看補正裁定的內容:如果裁定只是針對錯別字等輕微錯誤作出,對判決的內容沒有影響的話,應從判決簽收之日計算;如果裁定是針對事實認定、法律適用、判決主文等重大事項作出的,改變了判決內容,直接影響了你的權利和義務的話,應從收到裁定之日開始計算上訴期限。
2. 補正裁定的法律規定是什麼
1、補充裁定書與判決書、裁定書或者法院製作的調解書均屬法院法律文書的一種。
2、補充裁定僅是對法律文書中的筆誤進行補正,其是作為被補正的法律文書的附件存在的,與被補正的法律文書密不可分。
3、補充裁定書對判決書、裁定書或者法院製作的調解書具有補正、補漏、補錯功能。
4、一般情況下只要發現有法定的可以補正的事項,可隨時下發補正裁定書予以補正,不必等到判決書生效。
5、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補正裁定書作出後或送達當事人後立即生效,是不能上訴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四十四條第二審的判決、裁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都是終審的判決、裁定。
第二百三十六條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不服第一審判決的上訴、抗訴案件,經過審理後,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的,應當裁定駁回上訴或者抗訴,維持原判;
(二)原判決認定事實沒有錯誤,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量刑不當的,應當改判;
(三)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實後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原審人民法院對於依照前款第三項規定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作出判決後,被告人提出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判決或者裁定,不得再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3. 法院如何更正判決書錯誤
如果是詞句的列印錯誤或表述或計算錯誤,不影響整個判決書的基本專內容的,可以由屬法院以裁定書的形式進行補正。如果事實的認定錯誤或是適用法律錯誤的,就必須要經過審判監督程序來啟動再審程序,撤銷原判,重新審判了。
4. 法院對已生效判決發的補正裁定該如何處理
法院對已生效判決發出補正裁定,則是對原判決中筆誤的糾正,就補正裁定部分的效力要優於原判決書,因此須按補證裁定執行。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八條 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4)法院更正裁定擴展閱讀:
雖然《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66條將「筆誤」解釋為「法律文書誤寫、誤算,訴訟費用漏寫、誤寫和其他筆誤」,但是該解釋的「筆誤」的范圍不夠明確,按照民訴法的規定和立法本意,裁定只適用於解決程序上的事項,因此法律文書中的筆誤應該界定為法律文書主文以外的誤寫、誤算、訴訟費用漏寫、誤算和其他筆誤,而不應包括涉及案件事實改變、實體變更的筆誤。
如果用裁定補正形式進行糾正錯誤,實際上是變更了實體處理結果,相當於又下發了新的判決,而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作出的補正筆誤裁定,不允許上訴,如果當事人對法院作出的判決沒有意見不上訴,而對後來法院下發的補正裁定有意見卻不允許上訴,這實際上剝奪了當事人的上訴權,侵犯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因此,該錯誤不能用裁定進行補正,只能通過審判監督程序糾正。
民事裁定書(補正裁判文書中的筆誤用),即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和執行民事判決的過程中,為保障訴訟的順利進行,就程序問題作出的書面處理決定,是應用寫作中常見的一種文體。
參考資料:中國最高法院-民事裁定書(補正法律文書中的筆誤用)
5. 如何申請法院出具更正原判決書中出現姓名筆誤的更正裁定書
法院如果知道有筆誤的話,就會給予更正出裁定書的,你去法院說一下情況
6. 怎樣去法院申請更正裁定書
如果發現法院的裁定書有筆誤等情況可以電話聯系承辦法官下補正裁定
7. 法院民事裁定書寫錯了該怎麼辦
法院民事裁定書寫錯了,應該給予糾正,重新製作。
針對法律文書誤寫、誤算,訴訟費用漏寫、誤算和其他筆誤,民訴法專門規定了補救措施,即法院可通過「民事裁定書」的形式予以補正,說明情況、改正差錯,並送達當事人。這說明立法上已經預見到法律文書「筆誤」的情形,也反證法律文書「筆誤」存在的某種現實合理性。
當然,司法文書具有嚴肅性、公正性,一些生效裁判文書還具有生殺予奪的性質,事關當事人巨大權益,決不可等閑視之,否則將影響公平正義,傷害司法公信。
但是,站在公允、客觀的角度,我們也無需過度解讀「筆誤」現象,只要不是故意徇私舞弊、枉法裁判,工作中偶爾的「筆誤」也情有可原,貴在及時發現、糾正,亡羊補牢未為晚。同時也要引起高度重視,強化責任監督,「勿以惡小而為之」,不能屢錯不改,影響正常工作開展,甚至釀成難以補救的後果。法院民事裁定書,即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和執行民事判決的過程中,為保障訴訟的順利進行,就程序問題作出的書面處理決定,是應用寫作中常見的一種文體。
按照法律不同規定可以分為:准予上訴的民事裁定書、不準上訴的民事裁定書和准許復議的民事裁定書等。
按程序的不同可以分為:第一審民事裁定書、第二審民事裁定書、再審民事裁定書、督促程序的民事裁定書、公示催告程序的民事裁定書、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的民事裁定書和執行程序的民事裁定書。
8. 民事判決書錯誤,法官該如何做補正裁定
在現行法上,來當涉及判決自書中的法律文書誤寫、誤算,訴訟費用漏寫、誤算和其他筆誤時,法院可以通過不可上訴的裁定補正錯誤(《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四條第一款第七項和第二款,《民訴解釋》第二百四十五條)。
法官如果在裁判文書宣告或者送達後發現文字差錯,文字差錯嚴重,應收回裁判文書,並且分別以校對章補正、重新製作裁判文書或者製作裁定予以補正(《法官行為規范》第五十四條)。
這樣看,對於形式上的錯誤,現行法已經明確設立了補正裁定製度,由於規則長期不變,也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實務做法。至於如何在這一基本規則之上判斷筆誤的內涵外延、如何具體安排補正的程序,仍有待進一步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