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輝法院
❶ 香港行政執行官叫什麼
正確是叫做(行政長官)而不是(行政執行官)
現任行政長官:曾陰權
曾陰權簡歷:
二零零五年六月十六日,曾蔭權自動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並於六月二十一日獲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委任為行政長官,任期至二零零七年六月三十日。
曾蔭權於二零零一年五月一日開始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職位,成為協助行政長官管治香港的首要官員,就政策事務向行政長官提供意見。
在二零零二年七月一日,曾蔭權離開公務員體制,晉身為新推行的問責制下政府的主要官員行列,繼續擔任政務司司長一職,直至他在二零零五年五月二十五日宣布辭職,為參選行政長官作準備。
在出任政務司司長之前,曾蔭權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財政司司長。他在就任財政司司長的六年期間,曾在一九九七至一九九八年帶領香港度過席捲亞洲的金融風暴,其後又大力推行改革,使本港的金融基礎設施更臻完善。
曾蔭權在一九六七年一月加入政府,先後出任多個要職,范圍涉及本港地區行政、財政、貿易,以及與香港回歸有關的政策事務。一九七七年,曾蔭權借調馬尼拉的亞洲開發銀行工作一年,研究菲律賓和孟加拉的供水系統和鐵路發展計劃。
他在一九八五至一九八九年間出任副常務司,負責落實執行《中英聯合聲明》。曾蔭權在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三年間出任貿易署署長,處理所有關乎香港貿易的談判和管理事宜。一九九三年五月,他晉升為庫務司,負責香港政府的整體資源分配、稅收制度,以及確保政府的運作能符合成本效益。
一九九五年九月,曾蔭權獲委任為財政司,是首位華人出任這個職位,打破了一百五十年來,一直由英國人擔任財政司的傳統。他在一九九七年七月 一日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首位財政司司長。曾蔭權在二零零二年六月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大紫荊勛章(GBM),及在一九九七年六月獲英國頒授英帝國爵級司令勛章(KBE),以表揚他竭誠為香港服務,表現卓越。
曾蔭權在香港接受教育,並在哈佛大學取得公共行政碩士學位。他又先後獲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大學頒授名譽博士學位。
曾蔭權已婚,有兩名兒子。他的嗜好包括遠足、游泳和觀鳥。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行政長官(取其特區首長,簡稱特首;英語:Chief Executive,CE)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首長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最高代表。現時由分別來自38個界別分組,代表不同行業、專業、勞工、社會服務團體及區域組織的8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任命。其主要責任包括:
領導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執行香港基本法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
簽署、公報並向中央人民政府備案由香港立法會通過的法案和政府的行政指令
建議中央任命或免去主要官員、各級法院法官及公職人員的職務
赦免或減輕刑事罪犯的刑罰及處理請願、申訴事項
根據《基本法》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每屆任期是5年,每人只可以連任一次。如行政長官在任期完成之前因故離職,繼任人應在6個月內產生。2005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解釋基本法方式說明補選的行政長官只是完成前任餘下的任期。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二屆(部份)行政長官是董建華。2005年3月12日,他在未完成第2任期的情況下以健康理由辭職。董建華辭職後,按照《基本法》規定,由當時任政務司司長的曾蔭權署理行政長官職務。
香港特別行政區現任行政長官是曾蔭權。他於6月16日成為行政長官補選中的唯一候選人,因此根據《行政長官選舉辦法》自動當選,6月21日中央政府任命為行政長官,即日就任,並於6月24日赴京正式宣誓就職。
參選資格
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在外國無居留權
年滿40周歲
在香港通常居住連續滿20年
不少於100名選舉委員會委員提名
產生辦法
根據《香港基本法》的規定,行政長官由選舉委員會選舉產生。
1997年第1屆行政長官由第1屆的選舉委員會選出,成員800人,中央政府任命。2002年第2屆特首由同一選舉委員會選出。2005年第2屆特首補選已於2005年7月10日舉行,選舉委員會成員大致與原有的相同。有缺位的選舉委員會委員由與立法會同一功能組別的選民(各界別合共160,000人)選出。2007年第3屆特首選舉內容仍未有定案,唯2004年4月26日的第10屆人大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已否定了2007年普選特首、2008年普選立法會的可能。
歷任行政長官
任期 行政長官 籍貫 生卒日期 任職期
1 董建華 浙江省舟山市 1937年7月7日- 1997年7月1日-2002年6月30日
2 董建華 浙江省舟山市 1937年7月7日- 2002年7月1日-2005年3月12日
2(署理)1 曾蔭權 廣東省南海縣 1944年10月7日- 2005年3月12日-2005年6月2日
2(署理)2 唐英年 江蘇省無錫市 1952年9月6日- 2005年6月2日-2005年6月21日
2 曾蔭權 廣東省南海縣 1944年10月7日- 2005年6月21日-2007年6月30日
註:
由2005年3月12日至6月2日期間因行政長官董建華請辭,由當時政務司司長曾蔭權署任行政長官。
由2005年6月2日至6月21日期間因署理行政長官曾蔭權參選行政長官競選,由當時財政司司長唐英年署任行政長官。
關於其他由於行政長官因公務、休假等事故產生的署任期間,並沒有包括在上表內。
[編輯] 離任後待遇
2005年6月14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公布,決定原則上接納「行政長官報酬及離職後安排獨立委員會」於2005年6月9日提交的報告。委員會由黃保欣擔任主席,委員包括鄭海泉、廖柏偉和梁國輝。
報告中建議:
前任行政長官離任後3年內會受到離職後就業規管。
第1年,前任行政長官不能從事任何工作或參與商業活動。
第2及第3年,在展開任何工作或從事商業活動前,必須事先徵詢一個諮詢委員會的意見。
如前任行政長官在這3年期間是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或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委任,或從事學術或慈善機構的工作,則一概可以獲得豁免。
前任行政長官會獲提供
前行政長官辦公室。
協助進行推廣和禮節性的工作。
行政支援。
汽車連司機的運載服務。
前任行政長官也可以享有禮遇安排和醫療及牙科福利。
視乎香港警務處的評估,前任行政長官亦會獲提供特別保安服務。
❷ 行政長官職位是干什麼的
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取「特區首長」簡稱為特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首長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最高代表。現時由分別來自38個界別分組,代表不同行業、專業、勞工、社會服務團體及區域組織的8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任命。其主要責任包括:
·領導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執行香港基本法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
·簽署、公報並向中央人民政府備案由香港立法會通過的法案和政府的行政指令
·建議中央任命或免去主要官員、各級法院法官及公職人員的職務
·赦免或減輕刑事罪犯的刑罰及處理請願、申訴事項
根據《基本法》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每屆任期是5年,每人只可以連任一次。如行政長官在任期完成之前因故離職,繼任人應在6個月內產生。2005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解釋基本法方式說明補選的行政長官只是完成前任餘下的任期。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二屆(部份)行政長官是董建華。2005年3月12日,他在未完成第2任期的情況下以健康理由辭職。董建華辭職後,按照《基本法》規定,由當時任政務司司長的曾蔭權署理行政長官職務。
香港特別行政區現時的行政長官是曾蔭權。他於6月16日成為行政長官補選中的唯一候選人,因此根據《行政長官選舉辦法》自動當選,6月21日中央政府任命為行政長官,即日就任,並於6月24日赴京正式宣誓就職。
參選資格
·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在外國無居留權
·年滿40周歲
·在香港通常居住連續滿20年
·不少於100名選舉委員會委員提名
產生辦法
·根據《基本法》的規定,行政長官由選舉委員會選舉產生。
·1997年第一屆行政長官由第一屆的選舉委員會選出,成員800人,中央政府任命。2002年第2屆特首由同一選舉委員會選出。2005年第2屆特首補選已於2005年7月10日舉行,選舉委員會成員大致與原有的相同。有缺位的選舉委員會委員由與立法會同一功能組別的選民(各界別合共160,000人)選出。2007第3屆特首選舉內容仍未有定案,唯2004年4月26日的第10屆人大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已否定了2007年普選特首、2008年普選立法會的可能。
歷任行政長官
任期 行政長官 籍貫 生卒日期 任職期
1 董建華 浙江省舟山市 1937年7月7日- 1997年7月1日-2002年6月30日
2 董建華 浙江省舟山市 1937年7月7日- 2002年7月1日-2005年3月12日
2(署理)1 曾蔭權 廣東省南海縣 1944年10月7日- 2005年3月12日-2005年6月2日
2(署理)2 唐英年 江蘇省無錫市 1952年9月6日- 2005年6月2日-2005年6月21日
2 曾蔭權 廣東省南海縣 1944年10月7日- 2005年6月21日-2007年6月30日
註:
1.由2005年3月12日至6月2日期間因行政長官董建華請辭,由當時政務司司長曾蔭權署任行政長官。
2.由2005年6月2日至6月21日期間因署理行政長官曾蔭權參選行政長官競選,由當時財政司司長唐英年署任行政長官。
3.關於其他由於行政長官因公務﹑休假等事故產生的署任期間,並沒有包括在上表內。
離任後待遇
2005年6月14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公布,決定原則上接納「行政長官報酬及離職後安排獨立委員會」於2005年6月9日提交的報告。委員會由黃保欣擔任主席,委員包括鄭海泉、廖柏偉和梁國輝。
報告中建議:
·前任行政長官離任後3年內會受到離職後就業規管。
··第1年,前任行政長官不能從事任何工作或參與商業活動。
··第2及第3年,在展開任何工作或從事商業活動前,必須事先徵詢一個咨詢委員會的意見。
··如前任行政長官在這3年期間是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或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委任,或從事學術··或慈善機構的工作,則一概可以獲得豁免。
·前任行政長官會獲提供
··前行政長官辦公室。
··協助進行推廣和禮節性的工作。
··行政支援。
··汽車連司機的運載服務。
·前任行政長官也可以享有禮遇安排和醫療及牙科福利。
·視乎香港警務處的評估,前任行政長官亦會獲提供特別保安服務。
❸ 香港現任行政長官曾蔭權對香港實行什麼的制度
現任行政長官:曾陰權
曾陰權簡歷:
二零零五年六月十六日,曾蔭權自動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並於六月二十一日獲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委任為行政長官,任期至二零零七年六月三十日。
曾蔭權於二零零一年五月一日開始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職位,成為協助行政長官管治香港的首要官員,就政策事務向行政長官提供意見。
在二零零二年七月一日,曾蔭權離開公務員體制,晉身為新推行的問責制下政府的主要官員行列,繼續擔任政務司司長一職,直至他在二零零五年五月二十五日宣布辭職,為參選行政長官作準備。
在出任政務司司長之前,曾蔭權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財政司司長。他在就任財政司司長的六年期間,曾在一九九七至一九九八年帶領香港度過席捲亞洲的金融風暴,其後又大力推行改革,使本港的金融基礎設施更臻完善。
曾蔭權在一九六七年一月加入政府,先後出任多個要職,范圍涉及本港地區行政、財政、貿易,以及與香港回歸有關的政策事務。一九七七年,曾蔭權借調馬尼拉的亞洲開發銀行工作一年,研究菲律賓和孟加拉的供水系統和鐵路發展計劃。
他在一九八五至一九八九年間出任副常務司,負責落實執行《中英聯合聲明》。曾蔭權在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三年間出任貿易署署長,處理所有關乎香港貿易的談判和管理事宜。一九九三年五月,他晉升為庫務司,負責香港政府的整體資源分配、稅收制度,以及確保政府的運作能符合成本效益。
一九九五年九月,曾蔭權獲委任為財政司,是首位華人出任這個職位,打破了一百五十年來,一直由英國人擔任財政司的傳統。他在一九九七年七月 一日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首位財政司司長。曾蔭權在二零零二年六月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大紫荊勛章(GBM),及在一九九七年六月獲英國頒授英帝國爵級司令勛章(KBE),以表揚他竭誠為香港服務,表現卓越。
曾蔭權在香港接受教育,並在哈佛大學取得公共行政碩士學位。他又先後獲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大學頒授名譽博士學位。
曾蔭權已婚,有兩名兒子。他的嗜好包括遠足、游泳和觀鳥。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行政長官(取其特區首長,簡稱特首;英語:Chief Executive,CE)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首長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最高代表。現時由分別來自38個界別分組,代表不同行業、專業、勞工、社會服務團體及區域組織的8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任命。其主要責任包括:
領導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執行香港基本法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
簽署、公報並向中央人民政府備案由香港立法會通過的法案和政府的行政指令
建議中央任命或免去主要官員、各級法院法官及公職人員的職務
赦免或減輕刑事罪犯的刑罰及處理請願、申訴事項
根據《基本法》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每屆任期是5年,每人只可以連任一次。如行政長官在任期完成之前因故離職,繼任人應在6個月內產生。2005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解釋基本法方式說明補選的行政長官只是完成前任餘下的任期。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二屆(部份)行政長官是董建華。2005年3月12日,他在未完成第2任期的情況下以健康理由辭職。董建華辭職後,按照《基本法》規定,由當時任政務司司長的曾蔭權署理行政長官職務。
香港特別行政區現任行政長官是曾蔭權。他於6月16日成為行政長官補選中的唯一候選人,因此根據《行政長官選舉辦法》自動當選,6月21日中央政府任命為行政長官,即日就任,並於6月24日赴京正式宣誓就職。
參選資格
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在外國無居留權
年滿40周歲
在香港通常居住連續滿20年
不少於100名選舉委員會委員提名
產生辦法
根據《香港基本法》的規定,行政長官由選舉委員會選舉產生。
1997年第1屆行政長官由第1屆的選舉委員會選出,成員800人,中央政府任命。2002年第2屆特首由同一選舉委員會選出。2005年第2屆特首補選已於2005年7月10日舉行,選舉委員會成員大致與原有的相同。有缺位的選舉委員會委員由與立法會同一功能組別的選民(各界別合共160,000人)選出。2007年第3屆特首選舉內容仍未有定案,唯2004年4月26日的第10屆人大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已否定了2007年普選特首、2008年普選立法會的可能。
歷任行政長官
任期 行政長官 籍貫 生卒日期 任職期
1 董建華 浙江省舟山市 1937年7月7日- 1997年7月1日-2002年6月30日
2 董建華 浙江省舟山市 1937年7月7日- 2002年7月1日-2005年3月12日
2(署理)1 曾蔭權 廣東省南海縣 1944年10月7日- 2005年3月12日-2005年6月2日
2(署理)2 唐英年 江蘇省無錫市 1952年9月6日- 2005年6月2日-2005年6月21日
2 曾蔭權 廣東省南海縣 1944年10月7日- 2005年6月21日-2007年6月30日
註:
由2005年3月12日至6月2日期間因行政長官董建華請辭,由當時政務司司長曾蔭權署任行政長官。
由2005年6月2日至6月21日期間因署理行政長官曾蔭權參選行政長官競選,由當時財政司司長唐英年署任行政長官。
關於其他由於行政長官因公務、休假等事故產生的署任期間,並沒有包括在上表內。
[編輯] 離任後待遇
2005年6月14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公布,決定原則上接納「行政長官報酬及離職後安排獨立委員會」於2005年6月9日提交的報告。委員會由黃保欣擔任主席,委員包括鄭海泉、廖柏偉和梁國輝。
報告中建議:
前任行政長官離任後3年內會受到離職後就業規管。
第1年,前任行政長官不能從事任何工作或參與商業活動。
第2及第3年,在展開任何工作或從事商業活動前,必須事先徵詢一個諮詢委員會的意見。
如前任行政長官在這3年期間是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或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委任,或從事學術或慈善機構的工作,則一概可以獲得豁免。
前任行政長官會獲提供
前行政長官辦公室。
協助進行推廣和禮節性的工作。
行政支援。
汽車連司機的運載服務。
前任行政長官也可以享有禮遇安排和醫療及牙科福利。
視乎香港警務處的評估,前任行政長官亦會獲提供特別保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