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還財產管轄法院
『壹』 最高法院關於審理經濟案件發現犯罪問題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有關規定,對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問題作以下規定:
第一條同一公民、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因不同的法律事實,分別涉及經濟糾紛和經濟犯罪嫌疑的,經濟糾紛案件和經濟犯罪嫌疑案件應當分開審理。
第二條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為單位騙取財物為目的,採取欺騙手段對外簽訂經濟合同,騙取的財物被該單位佔有、使用或處分構成犯罪的,除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刑事責任,責令該單位返還騙取的財物外,如給被害人造成經濟損失的,單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條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該單位的名義對外簽訂經濟合同,將取得的財物部分或全部占為己有構成犯罪的,除依法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外,該單位對行為人因簽訂、履行該經濟合同造成的後果,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第四條個人借用單位的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或者蓋有公章的空白合同書,以出借單位名義簽訂經濟合同,騙取財物歸個人佔有、使用、處分或者進行其他犯罪活動,給對方造成經濟損失構成犯罪的,除依法追究借用人的刑事責任外,出借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或者蓋有公章的空白合同書的單位,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被害人明知簽訂合同對方當事人是借用行為,仍與之簽訂合同的除外。
第五條行為人盜竊、盜用單位的公章、業務介紹信、蓋有公章的空白合同書,或者私刻單位的公章簽訂經濟合同,騙取財物歸個人佔有、使用、處分或者進行其他犯罪活動構成犯罪的,單位對行為人該犯罪行為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不承擔民事責任。
行為人私刻單位公章或者擅自使用單位公章、業務介紹信、蓋有公章的空白合同書以簽訂經濟合同的方法進行的犯罪行為,單位有明顯過錯,且該過錯行為與被害人的經濟損失之間具有因果關系的,單位對該犯罪行為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六條企業承包、租賃經營合同期滿後,企業按規定辦理了企業法定代表人的變更登記,而企業法人未採取有效措施收回其公章、業務介紹信、蓋有公章的空白合同書,或者沒有及時採取措施通知相對人,致原企業承包人、租賃人得以用原承包、租賃企業的名義簽訂經濟合同,騙取財物占為己有構成犯罪的,該企業對被害人的經濟損失,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是,原承包人、承租人利用擅自保留的公章、業務介紹信、蓋有公章的空白合同書以原承包、租賃企業的名義簽訂經濟合同,騙取財物占為己有構成犯罪的,企業一般不承擔民事責任。
單位聘用的人員被解聘後,或者受單位委託保管公章的人員被解除委託後,單位未及時收回其公章,行為人擅自利用保留的原單位公章簽訂經濟合同,騙取財物占為己有構成犯罪,如給被害人造成經濟損失的,單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七條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將單位進行走私或其他犯罪活動所得財物以簽訂經濟合同的方法予以銷售,買方明知或者應當知道的,如因此造成經濟損失,其損失由買方自負。但是,如果買方不知該經濟合同的標的物是犯罪行為所得財物而購買的,賣方對買方造成的經濟損失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第八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被害人對本規定第二條因單位犯罪行為造成經濟損失的,對第四條、第五條第一款、第六條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被告人未能返還財物而遭受經濟損失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受理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一並審理。被害人因其遭受經濟損失也有權對單位另行提起民事訴訟。若被害人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的,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第九條被害人請求保護其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在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查處經濟犯罪嫌疑期間中斷。如果公安機關決定撤銷涉嫌經濟犯罪案件或者檢察機關決定不起訴的,訴訟時效從撤銷案件或決定不起訴之次日起重新計算。
第十條人民法院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發現與本案有牽連,但與本案不是同一法律關系的經濟犯罪嫌疑線索、材料,應將犯罪嫌疑線索、材料移送有關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查處,經濟糾紛案件繼續審理。
第十一條人民法院作為經濟糾紛受理的案件,經審理認為不屬經濟糾紛案件而有經濟犯罪嫌疑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
第十二條人民法院已立案審理的經濟糾紛案件,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認為有經濟犯罪嫌疑,並說明理由附有關材料函告受理該案的人民法院的,有關人民法院應當認真審查。經過審查,認為確有經濟犯罪嫌疑的,應當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並書面通知當事人,退還案件受理費;如認為確屬經濟糾紛案件的,應當依法繼續審理,並將結果函告有關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
『貳』 訴前財產保全與起訴後管轄法院不一致的處理
由採取財產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將案件和財產保全申請費一並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訴前財產保全幾個問題的批復 》
二、採取財產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受理申請人的起訴後,發現所受理的案件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將案件和財產保全申請費一並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
案件移送後,訴前財產保全裁定繼續有效。
因執行訴前財產保全裁定而實際支出的費用,應由受訴人民法院在申請費中返還給作出訴前財產保全的人民法院。
『叄』 退還合夥投資款糾紛如何確定管轄
一、基本案情:
2010年5月,原告羅A、被告蔣B及劉C、朱D、蘇E五人達成口頭合夥協議,約定共同出資300萬元購買RR公司52%的股權;
其中羅A投資10萬元,劉C投資40萬元,朱D投資30萬元,蘇E投資10萬元,其餘款有蔣B全投資,此五人內部按照投資比例分配從RR公司獲取的利潤。
2010年6月,被告蔣B與RR公司簽訂《股份轉讓協議》及《補充協議》,約定被告蔣B全一次性投入300萬元資金購買RR公司52%的股份;
公司股份的持有,也可以有名義投資人和隱名投資人。公司股份工商登記的持股人不一定是實際持股人,本案中,被告蔣B名下的52%的公司股份,實際是原、被告及其他三個合夥人共同持有的股份。
合夥一旦成立,如果參與合夥的合夥人需要退夥,不是直接退還投資資金,而是要對合夥財產進行結算,按照合夥比例退還財產。
『肆』 原告起訴配偶和第三者返還財產到哪個法院起訴
原告起訴配偶和第三者返還財產到當地的法院起訴就可以
對於夫妻一方擅自將共同財產贈予小三的這種行為,無論是從法律上還是道德上,都是要受到譴責和懲罰的,所以這種情況下作為原配,當然是有權要求對方進行返還財產了。
『伍』 如何確定案由,是根據法律關系還是訴訟請求,因為涉及到具體的管轄法院。例如
根據最新的民事案由的司法解釋,合同糾紛是一級案由、你所說的開發合同是二級案由、如果版到具體有軟體權或者其他知識產權方面的會有第三級案由!所以無論具體立什麼案由都由你的訴訟請求來決定!當然也決定於當地法院立案庭如何看待!
『陸』 侵佔罪在立案偵查前主動返還了財物能否再立案追究刑事責任
只要在立案前退還財物,被害人不追究刑事責任,那麼不會了。因為侵佔罪是自訴案件,直接由被害人向法院提起自訴。
『柒』 侵佔他人財物,在起訴前返還,是否可以起訴對方侵佔
可以起訴,但在法院起訴前返還,原則上不構成侵佔罪,司法實踐中的慣例是以人民法院是否立案為界限。因此實踐中,依你所述的情形,法院不般不予受理,或立案後,駁回起訴。對於侵佔罪的認定,關鍵在於,如何認定「拒不退還或交出」?
一、什麼是侵佔罪?
侵佔罪,是指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或者他人的遺忘物、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或者拒不交出的行為。本罪是告訴才處理的自訴案件。
二、如何認定「拒不退還或交出」?
拒不退還或交出是侵佔罪的成立要件,也是侵佔行為的核心要件。司法實踐中認定拒不退還或交出,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行為人拒不退還或交出的意思表示,必須是針對財物的所有權人。
2、拒不退還或交出成立的時間標准問題。這是侵佔罪定性的難點,關於這個問題目前刑法理論界主要有幾種觀點:
(1)在人民法院立案後,實體審理以前,仍不退還或交出的,為最終不退還或交出;
(2)在一審判決以前仍不退還或交出的,為最終不退還或交出;
(3)在二審終審以前仍不退還的,為最終不退還或交出。
以上幾種不同的觀點,有一點是明確的,即是在人民法院立案之後,但上述幾種觀點皆有不妥之處。從本罪的犯罪構成來看,財物的所有權人正是在行為人明確表示拒不退還或交出的情況下,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是在經審查認為有證據證明被告人的行為構成刑事犯罪並屬於人民法院管轄的情況下才予立案的。因此,以人民法院是否立案為界限來認定 「拒不退還或拒不交出」 的最後時間段是較為科學並符合法律規定的。
當然,在審判實踐中,可能會出現在人民法院二審判決前或一審判決前,甚至人民法院剛立案,行為人即退還或交出侵佔財物的情形,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不應簡單地認為行為人的行為不構成侵佔罪,如自訴人表示諒解的,應視為自訴人對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權利的放棄以及法律對自訴刑事案件處理方式的特殊規定;如自訴人仍不諒解的,仍應作有罪判決,但可予從輕處罰。
『捌』 返還原物糾紛法律依據
依據是《物權法》。
行使物權請求權中的返還原物請求權,其請求權基礎是物權法第三十四條關於無權佔有不動產或動產的規定。但由於返還原物請求權系依物權產生的權利,如果物權消滅,則返還原物請求權隨之消滅;若原物滅失,則返還物權請求權隨之喪失。
一、返還原物糾紛訴訟的法律適用
處理返還原物糾紛的法律依據主要是《物權法》第34條的規定。
二、確定該案由應當注意的問題
適用本案由時要注意,返還原物與返還財產並不完全相同。返還原物是指物的返還,返還財產是指財產的返還,財產的形態既包括物也包括權利。所以,返還財產的范圍要大於返還原物的范圍。返還原物是指對物質形態的物的返還。
三、返還原物糾紛訴訟的管轄
返還原物糾紛區分返還物屬於不動產和動產而分別確定管轄。不動產返還糾紛,根據《民事訴訟法》第34條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專屬管轄。動產返還糾紛,則根據當事人之間產生返還請求權基礎法律關系確定管轄,如因合同關系佔有動產的,按照合同糾紛案件的管轄規定處理,如因不當得利返還的,按照一般地域管轄的規定處理。
四、返還原物訴訟中的舉證責任
這類訴訟是指原告訴請被告返還其佔有的動產或不動產的訴訟。在多數國家,這類訴訟的舉證責任由不佔有財產的一方當事人,即原告負擔。不少國家的民法規定,對物的佔有具有權利推定的效力。
我國民法通則及民法理論均未承認佔有具有權利推定的效力,但從審判實踐看,物品的佔有者在舉證責任問題上也是處於有利地位的。這是由於未佔有物品的原告是提起訴訟的一方當事人,他首先必須證明作為訴訟請求根據的事實,即證明對所爭執的物品享有合法權利的事實。如證明對該物品享有所有權,享有佔有權等。如果原告主張的引起權利發生的法律事實得不到證明,而被告也未能證明對該物享有合法的權利,人民法院通常也會依據被告外觀上佔有物品的事實,作出有利於被告的裁判。
『玖』 撿拾財物拒不歸還的,是公安機關,還是法院管轄
這種情況涉嫌不當得利或侵佔,如果是不當得利,可向法院起訴,如果是侵佔的話,由公安立案偵查。
刑法第二百七十條: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本條罪,告訴的才處理。
『拾』 返還原物物權糾紛管轄法院是怎樣的
您好,這個需要根據物的性質,是動產還是不動產。
一、如果是不動產,只能由不動產所在專地的法院進屬行管轄。
二、如果動產,還需要根據返還原物的法律依據。1.基於合同關系要求返還,那麼可以由被告所在地法院或者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轄。2.基於侵權關系要求返還。那麼可以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轄,侵權行為地或者侵權結果發生地法院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