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上訴巡迴法院
『壹』 美國的聯邦巡迴法院是什麼
聯邦法院系統,復有三個等級的製法院,即聯邦最高法院、聯邦巡迴法院、聯邦地區法院。其中巡迴法院稱上訴法院,相當於我國的中級法院,但不直接審理一審案件。而地區法院則是聯邦系統的基層法院。美國聯邦法院將全國五十個州劃分為十三個審判區域設有十三個巡迴法院,一個巡迴法院往往下轄數個地區法院。例如,新澤西州所在的第三巡迴法院就下轄新澤西州、德拉瓦州、賓夕法尼亞州的所有聯邦地區法院。有趣的是巡迴法院的法官們並非集中辦公,而是分散到各區法院辦公,就地受理、審理上訴案件。比如在紐瓦克市的新澤西地區法院就有3位巡迴法院的法官在此辦公,巡迴法官雖然在同一個地方辦公,但是屬於不同的審級,互相獨立,互不幹擾。聯邦系統還有國際商貿法院、所有聯邦法院的經費也直接來源於聯邦政府。所有聯邦法院法官的任命權是由總統(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們由總統提名,國會批准任命)或上級法院的法官行使,不受地方州政府的干涉。
『貳』 美國聯邦巡迴法院(Federal Circuit)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巡迴有什麼含義
美國聯邦巡迴法院(Federal Circuit)
叫這個名字 美國聯邦巡迴法院(Federal Circuit)
巡迴法院是在一定地區巡迴審專判的法院組織。
美國在1869年將18州劃屬分成3個巡迴區,各設一所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後改為上訴法院。
『叄』 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的介紹
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the United State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Federal Circuit),簡稱CAFC,在案例援引時簡寫為Fed. Cir.,屬於美國聯邦法院系回統,是13個巡迴答上訴法院之一,住所設於哥倫比亞特區華盛頓。CAFC在13個上訴法院中是最晚成立,也是最獨特的一個,和其他12個巡迴上訴法院不同,其管轄權是基於案件的事項(subject matter)而不是地理位置來確定的。CAFC最為人熟悉的職能是作為對專利確權、侵權訴訟的專屬上訴法院。它受理來自美國專利商標局(PTO)的關於專利審查案件、美國聯邦地區法院(DCT)專利侵權案件、和來自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的「337調查」案件的上訴。自其成立以來,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審理的案件大約有三分之一涉及專利。CAFC關於專利案件的許多重要判決在美國專利制度的發展中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CAFC管轄的案件並不限於專利。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同屬知識產權范疇的商標和著作權的相關案件,CAFC不具有管轄權。
『肆』 美國聯邦上訴法院的成立背景
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成立於1982年。在此之前,從美國專利與商標局(USPTO)提起的上訴均由美國海關與專利上訴法院審理,從美國地方法院的專利侵權案件提起的上訴則由相應的各巡迴區的上訴法院(第1-11巡迴上訴法院和哥倫比亞特區巡迴上訴法院)審理。然而一方面,專利案件除了法律問題之外,通常牽涉到復雜的技術問題,要求審判人員兼具技術和法律素質,一般普通的法院不具備這樣的人才資源;另一方面,對於類似甚至同樣的事實,不同的上訴法院可能做出不同的判決,而它們的判決之間互相沒有約束力,造成了審判標準的不統一,嚴重影響了判決的可預見性。為了解決這些矛盾,1982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聯邦法院改進法案(Federal Court Improvement Act),基於該法案,1982年10月1日,由原來的美國海關與專利上訴法院(United States Court ofCustoms and Patent Appeals)與美國索賠法院(United States Court of Claims)的上訴部門合並,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宣告成立。
『伍』 美國聯邦法院,州法院,巡迴法院,最高法院,上訴法院分別有什麼職能謝謝!
以下內容供參考:
美國共有個相互獨立的法院系統,包括聯邦法院系統、首都哥倫比亞特區法院系統和50個州法院系統。雖然聯邦最高法院是全美國的最高法院,其決定對美國各級各類法院均有約束力,但是聯邦法院系統並不高於州法院系統,二者之間沒有管轄或隸屬關系。從一定意義上講,美國的法院系統為「雙軌制」,一邊是聯邦法院,一邊是州法院,二者平行,直到聯邦最高法院。
聯邦法院和州法院管轄的案件種類不同。在刑事領域內,聯邦法院審理那些違反聯邦法律的犯罪案件;在民事領域內,聯邦法院審理以合眾國為一方當事人、涉及「聯邦性質問題」、以及發生在不同州的公民之間而且有管轄權爭議的案件。州法院的管轄權比較廣泛。按照美國憲法的規定,凡是法律沒有明確授予聯邦法院的司法管轄權,都屬於州法院。在實踐中,絕大多數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都是由各州法院審理的。在諸如加利福尼亞等大州,州法院一年審理的案件總數可以高達百萬;而所有聯邦法院一年審理的案件總數不過其四分之一。
聯邦和大多數州的法院系統都採用「三級模式」,只有內布拉斯加等幾個州採用兩級模式。所謂「三級模式」,就是說法院建立在三個級別或層次上,包括基層的審判法院、中層的上訴法院和頂層的最高法院。當然,各州所使用的法院名稱並不盡同。例如,在紐約州,基層審判法院叫「最高法院」;中層上訴法院叫「最高法院上訴庭」;實際上的最高法院則叫"上訴法院"。
「三級模式」並不等於「三審終審制」。實際上,聯邦和大多數州採用的是「兩審終審制」,即訴訟當事人一審敗訴後只有權提起一次上訴。從理論上講,當事人在一審之後可能還有兩次甚至三次上訴審的機會。但是,請求上訴法院再審是當事人的權利,請求最高法院再審就不是當事人的權利,而是最高法院的權力了。「權利」與「權力」,雖僅一字之差,但意義相去甚遠。在前一種情況下,法院必須受理當事人的上訴;在後一種情況下,法院沒有受理的義務,只有當法院認為必要時才受理。當事人若想獲得後一種上訴審,必須得到法院的「上訴許可令」(Leave to Appeal)或者「調卷令」(Writ of Certiorari)。
當然,也有一些州的法律明確規定了「三審終審制」,或者規定在某些種類的案件中採用「三審終審制」。例如,在紐約州,絕大多數案件的當事人都有兩次上訴的權利;在加利福尼亞州,法律規定凡是被告人被判死刑的案件都適用「三審終審制」。另外,某些在州法院系統敗訴的當事人還可以得到聯邦最高法院的「四審」。當然,究竟什麼案件可以得到這種特別的關照,法律上一般不做明確規定,決定權掌握在聯邦最高法院那9名大法官的手中。
無論是聯邦法院還是州法院,無論是普通法院還是特別法院,都可以根據基本職能不同而分為兩種:一種是審判法院(Trial Courts),一種是上訴法院(Appellate Courts)。一般來說,美國的審判法院和上訴法院之間的職責分工是明確和嚴格的。審判法院只負責一審;上訴法院只負責上訴審。但是聯邦最高法院和某些州的最高法院例外,它們既審理上訴審案件,也審理少數一審案件。
美國的審判法院一般都採用法官「獨審制」,即只有一名法官主持審判並做出判決。上訴審法院則採用「合議制」,即由幾名法官共同審理案件並做出判決。合議庭的組成人數各不相同。一般來說,中級上訴法院的合議庭由3名法官組成;最高法院的合議庭則由5名、7名或9名法官組成。此外,根據案件的種類和當事人的意願,審判法院的審判可以有兩種形式:法官審(Bench Trial)和陪審團審(Jury Trial)。
在此值得專門介紹的是合眾國最高法院(the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即聯邦最高法院。它是美國惟一由聯邦憲法直接設立的法院。該法院位於首都華盛頓。其職能包括審理聯邦上訴法院的上訴案件,審理各州最高法院的上訴案件(如果涉及聯邦法律問題的話),以及審理憲法規定其可以直接審理的一審案件。一審案件的數量很少,不足其審理案件總數的十分之一。一審案件往往涉及兩個或多個州之間的糾紛,而且多與地界有關,如因河流改道而引起的土地歸屬權糾紛;也有些案件屬於兩個或多個州對某億萬富翁的財產征稅權糾紛。
最高法院受理上訴案件的途徑有二:其一是上訴權;其二是調卷令。當事人有權上訴到聯邦最高法院的案件非常少。按照法律規定,只有當聯邦地區法院的判決是由3名法官組成的特別合議庭做出的時候,當事人才有權上訴到聯邦最高法院。如前所述,審判法院一般都採用獨審制,但是在兩種情況下可以組成合議庭。一種情況是重新劃分立法區;一種情況是國會希望快速解決某個憲法爭議問題。在1990年的「合眾國訴伊奇曼」一案中,為了迅速解答國會禁止非法焚燒美國國旗的法律是否違憲的問題,聯邦地區法院就採用了合議庭審判。這種合議庭由兩名聯邦地區法院法官和一名聯邦上訴法院法官組成。
調卷令是最高法院受理上訴案件的主要途徑。要獲得最高法院的調卷令,訴訟當事人首先要提出申請,然後由大法官們投票決定是否受理。最高法院每年收到的調卷令申請在6000件左右,但是其受理的案件一般不超過200件。最高法院認為其主要職責不是糾正下級法院的錯誤判決,而是在更廣泛的意義上維護聯邦法制。因此,其發布調卷令的案件中往往涉及不同法院對聯邦法律的不同解釋,例如,兩個聯邦上訴法院對某一法律的解釋有沖突;聯邦上訴法院和州最高法院對某一法律的解釋有沖突;或者聯邦上訴法院對某一法律的解釋與聯邦最高法院以前的判決有不一致之處等。
自成立以來,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人數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最少時為5人,最多時為10人,目前由9名大法官組成,其中一人為首席大法官。最高法院審理案件時由9名大法官共同組成合議庭。包括首席大法官在內的9名大法官的主要職責就是審判,他們並不承擔中國法院院長們所熟悉的行政管理職能。
『陸』 美國巡迴法庭是干什麼的
美國法院機構簡介 與中國、德國、法國等大陸法系國家不同美國是實行判例法的英美法系國家。美國司法制度體現了貫徹三權分立的原則實行司法獨立法院組織體系復雜。 概言之美國法院組織分為聯邦和地方兩大系統聯邦最高法院享有特殊的司法審查權。聯邦法院和州法院兩大系統適用各自的憲法和法律管轄不同的案件和地域。美國沒有統一的行政法院行政糾紛案件除由普通法院審理外各獨立機構也有權受理和裁決。此外還有國會根據需要通過有關法令建立的特別法院如聯邦權利申訴法院等。 美國法院諸訴訟都實行「三審終審制」不同於我國的二審終審制。聯邦法院系統有三個等級的法院即聯邦最高法院U.S.Supreme Court、聯邦巡迴法院U.S. Circuit Court、聯邦地區法院U.S.District Court。其中巡迴法院亦稱上訴法院相當於國內的中級法院但不直接審理一審案件。聯邦地區法院則作為聯邦系統的基層法院。美國五十個州劃分十三個審判區域設有十三個巡迴法院一個巡迴法院往往下轄數個地區法院。所有聯邦法院的經費直接來源於聯邦政府。與聯邦法院系統相比州法院系統的情況相對復雜。原因在於美國是聯邦制國家各州有自己的憲院 Superior Court of Appellate DivisCounty or Municipal Court。 聯邦系統法院管轄的案件主要是①因聯邦法律、條約或州憲法而系爭的所謂「聯邦問題案件」包括憲法規定由最高法院初審或終審的案件以及聯邦法律規定由聯邦系統的法院專屬管轄的案件如破產案件等。②雙方當事人為不同國籍或州籍而且系爭數額達一萬美元的案件可由當事人自行決定由聯邦法院或州法院審理但離婚案件除外。③聯邦其他法院移送的案件以及原屬聯邦與州雙重管轄而雙方當事人自願轉由聯邦法院審理的案件。不屬聯邦法院專屬管轄的案件州法院均可管轄。至於各州之間的管轄由於法律規定各異與適用何州法律的沖突法問題密切相關是美國法中爭執較多、解決較難的問題。 一、關於訴訟案件的管轄及審理程序 一美國聯邦法院與州法院的管轄許可權。美國有兩個相互獨立且並行的法院系統一是聯邦法院系統一是州法院系統。 管轄的案件佔全國受理案件總數的2左右這些案件主要是通過國會立法規定的罪行、大部分涉及聯邦法規的案件如稅務、社會保障等、涉及州際和國際商業管制的案件如航空、鐵路企業等、涉及證券和商品管制的案件、海商、國際貿易、破產、專利、版稅等案件以及涉及條約、外國、外籍人士權利、有關多元國籍方面的州際爭端的案件。 98左右這些案件主要是由州立法規定的罪行、與州憲法有關的案件和涉及州法規的案件、有關家庭法的案件、房地產案件、房東與房客之間發生爭端的案件、私人合同糾紛破產除外、涉及專業人士玩忽職守、意外傷害、遺囑檢驗及遺產繼承、部分交通違規和機動車注冊方面的案件。 行、有關聯邦憲法問題的案件、有關民權訴訟的案件、環保管制問題的案件、涉及聯邦法律的某些爭端、集團訴訟案件。 二統一立案與選擇法官進行調解。在聯邦法院和州法院所有的訴訟案件都由專門的立案機構統一立案後再按照隨機方法分配給各位法官。法官不能自行去選擇案件或向負責分案的書記官「打呼」當事人也不能選擇法官審判自己的案件。但有的法院也有例外即如果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共同「選擇」另一擅長調解的法官進行調解時就可以將此案從隨機分配的法官手中交被「選擇」的法官進行調解。通常情況下法院都會採納當事人的意見。但如調解不成時件仍交回原接受隨機分配的法官進行審判。 三法院受理訴訟案件時沒有級別管轄的規定原則上實行兩審終審制。在美國無論是聯邦法院系統還是州法院系統對所有訴訟案件均無「級轄」的限制一律由原審法院相當於我國的基層法院進行審判。原審法院判決後如果當事人對判決不服可以向聯邦巡迴區上訴法院系州法院系統的則向州中級上訴法院提起上訴。只有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宣判後自動進入最高法院審理。一些地區有點例外如加里福尼亞州規定中級上訴法院作出判決後的60 天內當事人有權請求向州最高法院申請再上訴經州最高法院審查決定每年接受這種再上訴的案件只有100件左右這些案件一般都具有爭議標的特別巨大或者社會影響特別重大的特點。因此實踐中對90以上的申請再上訴的案件都不會被
州最高法院接受。 四聯邦最高法院每年審判的案件不足100件。聯邦法院和州法院均分為三級聯邦最高法院、巡迴區上訴法院13個、地區法院94個州最高法院、中級上訴法院、縣法院。 9名大法官每年審判的案件大約在80—100件之間這些案件是從數千件對上訴法院終審判決不服上告非法定程序到最高法院的案件中選擇涉及與聯邦憲法有關和涉及州與州之間法律沖突的案件決定由聯邦最高法院審判而聯邦最高法院對這些案件所作的判決大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有點類似於我國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司法解釋」和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報》上公布的案例。除了審判案件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主要到所分管的司法巡迴區檢查指導工作或者進行講學、出國考察等。聯邦最高法院討論案件實行少數服從多數但對少數人的意見及其理由也應當寫入判決書中。最高法院討論案件時9 名大法官均必須到庭並發表意見和最後表決。如果主審法官的意見被多數人採納判決書即由該主審法官起草反之則由首席大法官指定多數意見中的一名大法官起草。 五90以上的刑事案件實行了訴辯交易。在美國對刑事案件可以實行訴辯交易即被告人如果同意放棄其辯護權供認有罪公訴人就可以以較輕的罪名起訴或者向法官建議判處被告人較輕的刑罰或者較短的刑期並將訴辯雙方的協議提交法官審查並直接作出判決。這種「訴辯交易」雖然有讓被告人所受其罰與所犯其罪有不適應之嫌但為國家減少了大量的司法成本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美國刑事司法程序中實行的訴辯交易相當於是一種「和解」這與我國刑事訴訟程序中對自訴案件可以進行和解的審理程序有些相似但「和解」的內容不同於「調解」因為「訴辯交易」的「和解」是在刑事被告人認罪的基礎上由訴辯雙方的律師公訴人也由律師擔任經過協商達成協議後提交法官作出判決的而不是在法官的主持下訴辯雙方達成的協議法官對訴辯雙方達成的和解協議並沒有充當「調解員」的角色只是法官在作出判決前必須向被告人本人詢問其「認罪」是否出於自願有無強迫、是否知道放棄這些權利的法律後果。如果被告人不認罪、不知道「認罪」的法律後果或者訴辯雙方的律師協商未達成協議案件自然進入有陪審團進行審判的普通程序。 六未經庭前披露的證據不得在法庭上出示。按照聯邦法律和絕大多數州法律的規定有關刑事案件的證據材料訴辯雙方必須在法院開庭審判之前公開披露否則不得在法庭出示或者通知證人出庭作證。當然如果控方認為庭審前公布證人姓名可能導致危險的話也可以不公布只是到了開庭審判的某一階段該證人則必須出庭作證。與此同時法官會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和控方的請求決定是否命令司法警察對該證人實行「保護」對證人保護的內容很多如為其改名換姓、變更居住地甚至為其整容等。 七證人必須出庭作證否則可構成「藐視法庭罪」。直接言詞證據是美國刑事司法制度的基本內容之一。按照美國法律所規定的訴訟程序和證據規則任何未在法庭上經過控辯雙方盤問質證的證人證言是不能作為定案根據使用的。經法庭同意訴辯雙方都有權要求法官發布命令強制證人出庭作證。通知證人出庭作證的文書是傳票如證人無正當理由不到庭作證法官可以決定予以逮捕並判決其構成「藐視法庭」罪。證人作證前須在法官助理的帶領下宣誓。 八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均有律師擔任辯護人。無論是適用陪審團審判的普通程序還是適用訴辯交易的簡易程序審判刑事案件都必須有律師參加即使被告人不要律師為其辯護法官也要為其指定律師作為其辯護人因為法官會擔心被告人不知道法律的規定或者不了解法律的內容而放棄法律賦予他的權利如放棄辯護權、請求陪審團審判的權利等從而影響判決的公正性。 九原審法院與上訴法院分離。在美國無論是聯邦法院還是州法院都只有三級最高、上訴、原審法院在這樣的法院建制下原審法院 一審法院與上訴法院二審法院對案件的管轄和審理程序是嚴格分開的。即在一級法院中要麼只能對各類訴訟案件進行一審原審要麼就只能對上訴案件進行二審不會發生重疊和交叉。這與我國中級以上的法院既有權進行一審初審又有權進行二審上訴審甚至還可以進行復核審、再審的制度截然不同。據了解美國的這種做法體現了對不同審判階段追求不同的價值取向的對原審來說主要是為了體現審判的民主和公正而對上訴審來說則傾向於追求審判的法律價值。 十對上訴案件的審查篩選制度。當事人對一審判決不服提出上訴後上訴法院並不會「無條件」予以受理並進入二審程序。通常的做法是首先由上訴法院負責立案審查的法官對上訴的理由進行嚴格的審查篩選將不符合上訴條件的「上訴案件」剔出這些案件一般是涉及一審中已經法庭確認了的事實和證據以及當事人在一審中已經明確表示放棄了的權利然後將涉及法律適用或反映出有嚴重程序違法的案件正式作為上訴案件立案受理。 一生效裁判的地域效力。在美國盡管實行聯邦法院和州法院兩大體系但對法院裁判包括決定、命令等的法律效力既判力都是一致的。按照美國憲法規定美國各法院必須承認和執行別的法院無論是聯邦法院或州法院作出的有效判決這里所指的「承認」包括確保該判決的終局性和保證該判決的執行。 二當事人對生效判決大都會自覺履行基本上不存在「執行難」的問題。美國法官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一方面自覺遵守和執行法院判決的基礎是一種觀念美國人服從法律一般是因為他們信仰法治認為如果人人都守法會使社會變得更好而不是一種義務事實上在一個案件繁多、法律繁雜的國家內如果僅靠法律的強制力來迫使所有的人服從法律是根本不可能的其次是法院享有處罰不執行生效判決藐視法庭行為的權力即對於債務人而言無正當理由不執行法院生效判決將會受到法律的追究。正因為如此在通常情況下訴訟各方無論上至總統下至平民百姓大都是尊重法院的判決並自動履行法官作出的決定包括在審判過程中法官所作出的有關裁定或者命令的。例如l974年的合眾國訴尼克松案。當時最高法院命令時任總統的尼克松向一家地方法院提交他與其他人談話的錄音帶。尼克松總統曾經試圖抵製法院命令但最終還是感到難以違抗因為雖然提交錄音帶會導致總統職位難保但如果不服從法院命令將會給他帶來更為嚴重的法律後果。 三法院對生效裁判不負責具體的執行。在美國法院沒有專門的執行機構也沒有專門的執行人員因此在法院的司法統計數據中找不到有關執行案件受理和執結、未結的數據。但法院對生效判決不負責執行並不等於對權利人為實現其權利的請求無動於衷也不等於對債務人不自覺履行判決所確定的義務的「不作為」可以袖手旁觀。 而對權利人有關執行申請的「動議」作為一個新的「訴」來進行審查的。經審查認為符合生效判決的要求即簽發有關執行措施的命令 有的翻譯為《強制執行法院判決令》。原告勝訴後在對方逾期不履行判決的情況下如知道對方有把錢放在何處如存在銀行可申請法官簽發命令法官經過審查確認原告有充分的證據即簽發扣押令原告提交司法警察非法院編制具體執行司法警察在執行過程中必要時也可以請求地方警察協助如原告知道對方的房產或其他財產在何處也可先在房地產管理處進行「留臵權」登記目的在於向公眾告知該房產已經涉訟然後申請法官簽發命令交司法警察發布公告後予以公開拍賣出售如債務人是雇員債權人可以申請法官發布「第三人扣押令」其內容是要求雇員所在的公司定期扣除該雇員的部分工資交給債權人。如此等等。 相反還有利於法院法官集中精力和時間從事審判活動而不受非審判事務的干擾和影響。 四生效裁判的強制執行事項由獨立於法院系統之外的專門機構負責。這里所指的「專門機構」是指聯邦司法警察和州司法警察負責。法院裁判生效後當事人一般能自動履行。對少數逾期不履行的權利人在向法官提出查封、扣押、變賣債務人財產等手段的「動議」並獲批准後權利人即可憑法官簽發的命令請求司法警察對債務人或者債務人的財產採取強制措施。這種強制執行措施的內容十分廣泛。如在五、六十年聯邦法院要求消除種族隔離的判決在南方諸州受到白人和州長們的有組織的抵制專收白人的學校仍拒絕黑人學生入學。在聯邦法院的要求下美國總統派出了聯邦軍隊趕走了圍在學校門口的州長和白人黑人學生才得以進入校園。 五申請執行的期限。在美國權利人申請執行法院生效裁判的期限一般為l0年特殊情況下申請人還可以申請再發布有關命令。這比我國法律規定的申請執行期限法人為6個月、個人為1年要長得多顯然這種將法律保護的重心向權利人傾斜的觀念和作法是值得我們借鑒。 六申請執行的費用。與我國收取訴訟費包括申請執行費大都是按照爭議或者申請執行的數額的「比例」徵收的作法明顯不同在美國當事人向法官申請簽發強制執行命令的「動議」是「按件」交費請求司法警察執行法官簽發的命令也要按照實際支出的費用交費或者在執行回來的財產中如數扣除有點類似我國法院在執行案件時收取的「實支費」「實際支出的費用」包括司法警察的誤工工資等開支和報酬。
『柒』 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的住所
CAFC的辦公地點分布在哥倫比亞特區的Howard T. Markey NationalCourts Building、Benjamin Ogle Tayloe House,前Cosmos Club和Cutts-Madison House等地。法院有時會在華盛頓之外的地回方開庭。答而且,CAFC的法官也可以基於指派參加其他聯邦上訴法院和聯邦地區法院的案件審理。由於CAFC的管轄權遍及美國全國,因此該法院可以在美國國內的任何地方開設合議庭。CAFC通常每年一次或兩次在華盛頓之外的城市進行口頭審理。合議庭可以在聯邦法院、州法院,甚至可以在大學法學院內辦公。
『捌』 美國聯邦上訴法院的法院結構
美國的50個州、首都華盛頓特區同其境外領土被劃分為13個審判區域,設有13個巡迴上訴法院。其中11個巡迴法院由數字命名,其餘兩個法院分別是哥倫比亞特區巡迴上訴法院和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
在13個巡迴法院中,第一巡迴上訴法院擁有最少的法官而總部設在舊金山市的第九巡迴上訴法院則擁有最多的法官。每個巡迴法院的法官人數由美國國會28 U.S.C. § 44.法案所規范。 聯邦巡迴上訴法院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巡迴上訴法院 (華盛頓)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第一巡迴上訴法院 (波士頓)緬因州 馬薩諸塞州 新罕布希爾州 波多黎各 羅得島州第二巡迴上訴法院 (紐約)康涅狄格州 紐約州 佛蒙特州第三巡迴上訴法院 (費城)特拉華州 新澤西州 賓夕法尼亞州 維爾京群島第四巡迴上訴法院 (里士滿)馬里蘭州 北卡羅來納州 南卡羅來納州 弗吉尼亞州 西弗吉尼亞州第五巡迴上訴法院 (新奧爾良)路易斯安那州 密西西比州 得克薩斯州第六巡迴上訴法院 (辛辛那提)肯塔基州 密歇根州 俄亥俄州 田納西州第七巡迴上訴法院 (芝加哥)伊利諾伊州 印第安納州 威斯康星州第八巡迴上訴法院 (聖路易斯)阿肯色州 艾奧瓦州 明尼蘇達州 密蘇里州 內布拉斯加州 北達科他州 南達科他州第九巡迴上訴法院 (舊金山)阿拉斯加州 亞利桑那州 加利福尼亞州 關島 夏威夷 愛達荷州 蒙大拿州 內華達州 北馬里亞納群島 俄勒岡州 華盛頓州第十巡迴上訴法院 (丹佛)科羅拉多州 堪薩斯州 新墨西哥州 俄克拉荷馬州 猶他州 懷俄明州第十一巡迴上訴法院 (亞特蘭大)亞拉巴馬州 佛羅里達州 喬治亞州
『玖』 美國聯邦上訴法院的法院簡介
美國聯邦上訴法院(United State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Federal Circuit), 又名巡迴上訴法院(Federal Circuit),是美國聯邦司法系統中的中級上訴法院。聯邦上訴法院主要裁定來自於其聯邦司法管轄區內對於地方法院判決的上訴。
美國聯邦上訴法院經常被看作為美國司法系統中最具有影響力的法院之一。因其具有創建判例及聽取地區法院上訴的權責,所以上訴法院對於美國司法有著極大的影響。由於美國最高法院每年僅接受少於100個司法案件的上訴,因此大多數案件的終審判決均來自於美國上訴法院。
雖然美國聯邦上訴法院常被稱作為巡迴法院,但真正的美國巡迴法院存在於1789-1911年,兩者容易混淆。
『拾』 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的人員組成
在任何時候,CAFC均保持有12名一線(active)巡迴法官。和其他聯邦法官一樣,CAFC的法官的任命也是通過總統提名並由參議院確認來進行的。法官只要其「表現良好」任期就可一直延續,一般來說會終身任職。
法官滿足一定資格時可選擇轉為資深法官地位(senior status)。轉為資深地位的法官能夠繼續任職,而不需要處理像一線法官那麼多的案件。一線法官配備1名法官助理和最多4名法律秘書,而資深法官配備1名法官助理和1名法律秘書 。
在2010年7月1日時點,CAFC共有15名法官在任,其中包括9名一線法官:Rader,Newman,Lourie,Bryson,Gajarsa,Linn,Dyk,Prost,Moore,和6名資深法官:Friedman, Archer, Mayer,Plager, Clevenger, Schall。首席法官為Randall Ray Rader。其中Newman,Prost,和Moore三名法官是女性。由於一線法官不足12人,尚有3個空席待填補。
和最高法院不同,CAFC首席法官的不是固定由一人擔任,而是由有資格的法官輪流擔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