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強法院
1. 霍氏八極拳的簡介
霍氏八極拳源於羅瞳八極拳,早在清乾隆年間,羅瞳人張克明和李大鍾自吳得八極門武功及六合大槍之術。此二人武藝精湛,技藝高超,在武術界名聞遐爾,二人授徒傳藝,使八極拳在羅瞳得以廣泛傳播,而歷代名人輩出,武林軼事更是層出不窮,在中華武林影響極著。
張克明之徒黃四海曾以高超武藝榮立戰功,獲六品頂戴。到了同治年間,河北省滄縣王南良村(今屬鹽山縣)出現了一名武林奇人李書文。李自幼隨黃四海習藝,又得師祖張克明的精心指點,技藝精湛,一時間無有出其右者。他重招勢,輕套路,特別反對花法套子,刪繁就簡,還八極拳以古樸、簡捷、實用之風貌。他主張八極、劈掛應兼而習之,因此他所傳授的八極拳都參以一套劈掛掌,拳諺「八極參劈掛,神鬼都不怕」即由此而得。李書文是羅瞳八極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身材短小瘠瘦,貌不驚人,卻功力奇大,交手以招狠手重著稱,其武功令人嘆為觀止。最精之藝為大槍之術,其喜槍入魔,人稱「槍痴」,武術界尊之為「神槍李」。其徒也多以八極拳聞名於世,但傳藝很嚴,拳械皆精者以大弟子霍殿閣為著。
霍殿閣自幼酷愛武術,曾隨一李姓拳師學拳,十七歲時拜李書文為師,苦練八極拳、六合大槍一十二載。藝成,隨李書文行走江湖,在比武中積累了豐富的臨陣經驗,使技藝更為精湛。初時師徒在天津一帶活動,並在天津建國道、中心公園教徒,後被奉系黑龍江省駐軍第一師師長許蘭州聘為軍官學校武術教官,隨軍在哈爾濱、長春、沈陽等地教授八極拳術。在這段時間里,傳授武功的任務便由霍殿閣負責,而且教授了一大批弟子,又屢次與人交手較技,但總是贏人不傷人,又能扶危濟困,行俠仗義,很快在東北俠名遠播。
1924年,奉軍人關後,霍殿閣隨許蘭州來到天津,乃攜侄霍慶雲盤桓於許蘭州、李景林(直隸督辦)等處,傳功授藝。1926年在許蘭州公館,霍殿閣根據李書文一生交手時慣用的技法,擇其精華,又結合自己的實踐和體會,組編了實用價值很高的「應手拳」,又將原來的「六大開」加上霸王折江和朝陽手,成為霍氏獨有的「八大開」。在此期間,霍殿閣結識了來自武當山的高仙雲道長,從他那裡吸收了「板功」和「球功」等功法,充實了霍氏八極拳的內容,並廣傳弟子。不久,霍殿閣便以精湛的武技、高尚的武德而名噪津門。
1928年,潛居在天津日本租界張園的溥儀,對兩個日本保鏢心存芥蒂,又想效仿祖上做個「功夫皇帝」,便提出要請中國武師,日本人要求必須比武招聘。經許蘭州、商衍瀛(清末翰林)二人介紹,霍氏叔侄前去應試。霍殿閣僅以二指神功很輕松地戰勝日本武士工藤,霍慶雲則一招猛虎鑽檔舉起日本武士出口岩田。溥儀大喜,聘任霍殿閣為自己的武術教師,任霍慶雲為御前侍衛。
1932年,溥儀來到長春(當時叫新京),做了「滿州國」的傀儡皇帝,霍殿閣隨之到了宮內府,並以霍家弟子為骨幹組成「護軍」,保衛溥儀的安全。霍殿閣除在偽皇宮內教授溥儀、溥儉及皇後等人習武,同時又在宮外開場授徒。霍慶雲作為御前侍衛,統領護軍中的霍家弟子。由於霍殿閣宮內事務繁忙,加之身居高位,傳授霍家弟子武功之重任便由霍慶雲承擔了,這也是武術界不成文的規矩。
兩年後,沈陽戳腳翻子名家「鐵胳膊」周馨武(霍殿閣之義兄)也來到長春,投奔霍殿閣。霍殿閣幫助其在三馬路開場收徒,使之能夠維持生活,並派霍慶雲協助周馨武,專授八極拳,這樣三馬路就成了霍家八極拳的又一個傳播站。霍慶雲從此往來於皇宮內外及三馬路「把式房」,培養了一大批弟子。
1937年6月30日,護軍中的部分霍家弟子到大同公園遊玩,與日軍發生沖突,打傷了一名日本關東軍上校和幾十名日本兵:日本關東軍極為惱火,以「反滿抗日」的罪名,捕殺霍門弟子,整編護軍,霍慶雲被逼到奉天(今沈陽)故宮避難:霍殿閻本人也被排擠出宮內府。氣結成疾,經多方醫治無效,於1942年初秋含恨辭世,時年57歲。
霍殿閣人雖逝去.但他一生廣收弟子,精心授藝,門徒不計其數,具有霍家風格特點的八極拳早已廣泛流傳於世。他一生不畏強暴、行俠仗義的高尚品德和動人故事也永遠留在了人間:20世紀八十年代長春電視台拍攝的三十集電視連續剮《康德第一保漂傳奇》就是敘述霍殿閣的生平事跡的。
霍殿閣去世後,霍氏八極門的重擔白然落在了霍慶雲的肩上:霍慶雲是霍殿閣的親侄,因幼年喪母,當時雷殿閣有女無子,便過繼慶雲為子,帶在身邊。其秉性純朴,且酷愛武技,練功扎實刻苦,深受叔父和李書文的寵愛,指點尤為精心。1921年,霍慶雲隨叔父到天津,使他在少年時就接觸了很多武林名人,耳懦目染,武功更為精進,且深得技擊竅要:當時的直隸督辦李景林深愛霍慶雲,徵得霍殿閣同意收慶雲為門面弟子,並呢稱其為「霍黑」,以後凡有武林高手來訪,李即讓「霍黑」動手:到18歲時,霍慶雲就戰勝了幾個著名拳師,小小年紀已經名滿津門了.待到打敗日本武士,做了溥儀的御前侍衛,比武的事更是屢有發生,曾先後與蒙古王爺的摔跤手、日本武士多次較量,由於技藝高超、功底深厚,不管對方提出什麼比武方式,總是穩操勝券。霍慶雲隨溥儀來到長春後,便承擔起了教授霍家弟子習武的責任,後來又被霍殿閣派去幫助周肇武教授八極拳,師弟們與他感情至深,親切地稱他為「黑哥」。
1942年未,霍家弟子楊斌在長春東站慈善堂創辦練功房館,邀霍慶雲去輔導,一方面廣收門徒傳授八極技藝,同時又為霍家弟子研習拳技創造了條件。長春光復後(1946年),曲一心(霍殿閣之徒,當時公主嶺法院院長)在公主嶺創辦了國術館,邀請霍慶雲任總教練,教練還有高理和等,前後培養了近百名學員。1950年,霍殿閣之徒趙炳南發起成立了長春市武術研究會,由霍慶雲任主席,趙炳南任副主席,推動了八極拳在吉林省的普及和提高。霍慶雲又往來長春、沈陽、哈爾濱、大連等地,教授了數百名學生。1987年10月27日,霍慶雲病逝,享年82歲。
霍殿閣到長春時,霍氏八極拳在習練內容、步驟、風格、特點上都已基本定型,其傳播已經遍及東北三省,後來又經過霍慶雲及眾多弟子們的努力,形成了以長春為中心,遍布東北三省的局面。因而,武術界稱東北八極拳為霍氏八極拳。
霍式八極拳仍然活躍在中國武術界,作為中國文化的瑰寶和標桿存繼著,雖然其傳人已非專職武師,但影響力依然不俗。 霍殿閣的弟子有四種類型,一是早期親自教授的;二是後期霍慶雲代為傳授的;三是周馨武的弟子,霍慶雲教授的,因為練的是霍氏八極拳,後來有一部分列到霍殿閣門下的;四是慕霍殿閣之名雖認師而末習藝的。到目前為止,霍殿閣親傳弟子多已辭世,健在者較少。
霍殿閣有兩女兩子,長子霍青鋒,次子霍青山;霍慶雲有子女兩子,長子霍文伯,次子霍文學。此四人得自家傳,是霍氏八極拳的主要傳人,家族中稱為「老哥倆,小哥倆」。
霍殿閣中年得子,對霍青鋒、霍青山視為掌上明珠,疼愛備至,自幼便悉心教誨,授以衣缽。二人既得家傳武功,又讀書習文,且多才多藝,經過多年研習和揣摩,對霍氏八極拳的領悟自有獨到之處,霍殿閣辭世後,兄弟二人相繼返歸故里。解放後,分別在家鄉滄州小集學校任教,同時繼續研習家傳武功。 (1938年生),現居天津市。其家學淵源自不必細言,更可貴學識淵溥,文武兼備,且將先人口授秘傳之精義,訴諸筆端,又使霍氏八極拳更上一層樓。
長春的霍氏八極拳經歷代相傳,自然是月顯日彰,其技藝傳播之廣,影響之巨,為世人所矚目。沈陽則是霍氏早期傳藝之地,又有尹慶和及其弟子們的不懈努力,且由其徒王國強發起成立了遼寧省八極拳研究會,實為國內之首舉,即使霍氏八極拳發揚光大,又團結了各支同門,其發展勢頭甚為喜大。而公主嶺既有霍慶雲、曲一心奠定之基礎,又有霍青山之坐鎮授業,霍氏後人的鼎力相扶,加之弟子們的探索精神,也每有研究之成果問世,自又開辟了霍氏八極拳的又一片廣闊天地。在日本,松田隆智和潮田強先生是霍氏八極拳的主要推動者,且在東京成立了研修會,自又在異國他鄉樹一典範。
2. 1.28槍擊案:殺警奪槍,四人製造鶴崗第一大案,震驚東北,後來怎樣了
東北三省作為老工業基地,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當時,國家對東北三省和東北人民的待遇都比較好。東北經濟迅速崛起,東北人民逐漸富裕起來。
改革開放後,雖然東北人對國有企業的舊觀念還比較保守,但已經有一些人走在了前面。東北部悄悄地發生了變化。
經濟的崛起會導致一些違法者的出現,犯罪率會逐漸上升。
1995年1月28日,黑龍江省黑港南山煤礦槍擊案震驚了東北乃至全國。沒有人知道犯罪現場看上去是那麼的恐怖。在這個大案中,由四個人組成的團伙是如何犯罪的?
在調查過程中,發現了一具沒有人前來認領的屍體。經過反復研究,警方確定這是搶劫案的同案犯之一,經過身份核實,這個人就是田原。根據這條線索,警方沿著摸瓜,逐漸接近真想,最後確認了剩下的三個人,開始逮捕。
1995年,孫海波、嚴文宇、田宇被逮捕並繩之以法。由於案件性質極其惡劣,三人都被判處死刑並立即執行。到目前為止,1月28日的槍擊事件已經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