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錄音
『壹』 法律對錄音證據的效力有規定嗎
人民法院對視聽資料,應當辨別真偽,並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審查確定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嚴禁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一條,人民法院對視聽資料,應當辨別真偽,並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審查確定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十二條,調查人員調查收集計算機數據或者錄音、錄像等視聽資料的,應當要求被調查人提供有關資料的原始載體。提供原始載體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供復製件。提供復製件的,調查人員應當在調查筆錄中說明其來源和製作經過。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錄音擴展閱讀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十四條,當事人應當對其提交的證據材料逐一分類編號,對證據材料的來源、證明對象和內容作簡要說明,簽名蓋章,註明提交日期,並依照對方當事人人數提出副本。人民法院收到當事人提交的證據材料,應當出具收據,註明證據的名稱、份數和頁數以及收到的時間,由經辦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十四條,人民法院進行證據保全,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採取查封、扣押、拍照、錄音、錄像、復制、鑒定、勘驗、製作筆錄等方法。人民法院進行證據保全,可以要求當事人或者訴訟代理人到場。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 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二條,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
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在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的過程中,人民檢察院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證明。
現有證據材料不能證明證據收集的合法性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提請人民法院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也可以要求出庭說明情況。經人民法院通知,有關人員應當出庭。
『貳』 新發布的《最高法關於人民法院庭審錄音錄像的若干規定》,當事人是能復制庭審錄音還是不能復制錄音呢
當事人有權復制錄音,但依照相關法律規定不能復制的除外。
『叄』 錄音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首先肯定地說,錄音或錄像證據是法律允許的證據形式之一。法律層面,如果是與對方當面或電話溝通過程中,偷偷錄制雙方溝通的過程取得的視聽證據。一般認為屬於合法取得的,有效。
一、在《民事訴訟法》第63條規定了八種形式的證據,其中第四項是「視聽資料」也就是錄音錄像證據。
二、按法律規定,非法取得的證據是不可以作有效證據的,錄音證據如果是非法取得的,也仍然不能作為有效證據使用。
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70條,該條款對視聽資料作了明確的限制,首先就要求是「合法手段取得的」:
1、如果是與對方當面或電話溝通過程中,偷偷錄制雙方溝通的過程取得的視聽證據。一般認為屬於合法取得,有效。
2、如果是採取在他人居所、工作場所等安置偷錄設備,或者是採取其他非法手段取得的視聽證據,一般認為不屬於合法取得,無效。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錄音擴展閱讀
傳統上的通話錄音公證是指當事人到公證處撥打電話進行錄音,由公證人員現場監聽, 對其通話的內容出具公證書,以示通話的客觀真實性,這是對視聽信息所做的證據保全。
通話錄音一旦獲得公證書,便具備了法律效力,可以用作法庭證據。一般來說,經過公證的通話錄音證據就是法定證據,其錄音內容的客觀真實性是毋庸置疑的,除非另一方具有推翻該事實的證據。
『肆』 法律對電話錄音作為證據的規定是哪一條,具體是怎樣規定的,是否可以剪輯
剪輯過的不行。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六十九條下列證據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一)未成年人所作的與其年齡和智力狀況不相當的證言;
(二)與一方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關系的證人出具的證言;
(三)存有疑點的視聽資料;
(四)無法與原件、原物核對的復印件、復製品;
(五)無正當理由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
第七十條一方當事人提出的下列證據,對方當事人提出異議但沒有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確認其證明力:
(一)書證原件或者與書證原件核對無誤的復印件、照片、副本、節錄本;
(二)物證原物或者與物證原物核對無誤的復製件、照片、錄像資料等;
(三)有其他證據佐證並以合法手段取得的、無疑點的視聽資料或者與視聽資料核對無誤的復製件;
(四)一方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製作的對物證或者現場的勘驗筆錄。
第七十一條人民法院委託鑒定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當事人沒有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和理由的,可以認定其證明力。
(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錄音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三條 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第七十一條 人民法院對視聽資料,應當辨別真偽,並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審查確定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伍』 關於法律對採用錄音的司法解釋
你好:錄音證據的取證的司法解釋
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未經對方當事人同意私自錄音取得的資料能否作為證據使用問題的批復》曾經規定:未經對方當事人同意私自錄音取得的資料不能作為證據使用,以違法證據排除規則排除使用。
而
最高人民法院新的民事訴訟證據規則重新規定了非法證據的確切含義,即《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68條規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
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對錄音證據而言就是說,如果錄音證據的持有者採用了侵犯他人隱私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的規定,比如錄有
他人隱私或在其工作或住所竊聽取得的錄音資料,仍然會被排除使用。
但是,屬於民事訴訟
證據規則第七十條規定的 「有其他證據佐證並以合法手段取得的、無疑點的視聽資料或者與視聽資料核對無誤的復製件」是有證明力的。要使該錄音證據成為判決
依據,必須符合兩個條件:其一,錄音證據的取得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錄音雙方當事人的談話當時沒有受到限制,是自覺自由的意思表示,是善意和必要的,是為
了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和查明案件真實情況的;其二,該錄音證據錄音技術條件好,談話人身份明確,內容清晰,具有客觀真實和連貫性,未被剪接或者偽造,內容
未被改變,無疑點,有其他證據佐證。
二、錄音證據的取證技巧
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規定,以合法手段取得的錄音可以作為證據提交法庭。但在現實中當事人往往缺乏取證技巧,導致獲得的錄音證明力不足。在此,探討一下有關錄音證據的取證技巧問題。
1.錄音時間和地點的選擇
從有利訴訟的角度來說,錄音應盡早進行。越早進行,取證對象越無防備,特別是在初次交涉時,一般不會歪曲事實,這個時候的談話錄音價值最大。而在幾經交涉後,對方往往會從有利自身的角度進行敘述,或者持防備態度。
地點的選擇,也非常重要,應該盡量尋找比較安靜和不受干擾的地方,能夠獲得較好的錄音效果。
2.錄音器材
盡
量選擇體積小、易隱藏、錄音時間長、音質高的設備。采訪機、錄音筆或帶錄音功能的MP3都可以,最好是可以進行復制的。另外,電話錄音一般不如現場錄音效
果好,在談話出現分歧時,取證對象如果不想繼續的話,可能會把電話掛斷,而在當面談話時,即使出現一些爭論也能夠繼續。
3.取證前的准備工作
准
備好取證的事項和希望對方承認的事實。對談話內容作好准備,包括事先考慮好所提示的問題和對方可能的態度,應該如何誘導對方表態等。至於是否要事先約見,
則應根據情況而定,徑直上門容易獲得「攻其不備」的效果,但也有可能遇到意外情況,如被對方拒絕或者因其它原因使得談話被中斷。
4.談話方式
既然是私錄,當然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讓取證對象察覺你是在錄音,所以神態、語氣都要自然,如果是認識的人,更要注意。
(1)談話過程中交代一下時間、地點,明確各方談話者的身份和與談論事實的關系,在交談時盡量用全名稱呼,以增強錄音的關聯性和可信度。
(2)注意與其它證據的內容相互印證,因為有其他證據佐證是錄音證據被採信的條件。
(3)談話內容不要涉及與案情無關的個人隱私或商業秘密,也不要採用要挾口吻,否則可能會被認定為不合法而不予採信。
(4)著眼於事實的敘述、承認或否認,不要糾纏於法律責任的爭論。
(5)注意控制談話時間,能問到希望對方承認的事實,說到要點即可。
5. 必要時可以請公證機關公證錄音過程
在開展證據公證的地方,必要時可以請公證機關公證錄音過程,確保錄音證據的合法性。
三、 什麼案件可以採用錄音證據
一般認為,各種糾紛均可以採取錄音證據方式固定證據。這里舉例如下:
1、債務糾紛
山東濟南家住某小區的張某與李女於2004年1月份經朋友劉某介紹認識後,感情急速升溫,並在同年3月份開始同居,但是一直沒有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今年初的一天,李女告訴張某自己的母親得了重病,需要住院費用3萬元,想向張某借3萬元,張某看著李女著急的樣子,同時並考慮到兩個人已發展到同居關系,就沒有向李女索要欠條便借了錢。
今年6月份,張某與李女之間出現了一些矛盾,爭吵之後兩人解除了同居關系,張某向李女索要當初借給她的3萬元錢,但是李女拒不給付,張某一氣之下向法院起訴,但是因為沒有證據法院不予受理。
為
了得到證據,張某找來當初介紹自己和李女認識的介紹人劉某陪同,帶上錄音機來到李女的家裡,以想和好為由與李女聊天,見李女不想與自己和好,張某就再次向
李女索要當初借給她的3萬元錢,李女也承認向張某借了3萬元錢急用,但是她說那些錢已經作為兩人的生活費花了,不應該再還給張某。李女沒想到,張某把他們
的談話都用錄音機錄了下來。
張某讓介紹人寫了一份證據,並帶上了這份到李女家錄的錄音證據,到法院提起訴訟。最終,法院判定李女向張某借款3萬元的事實成立,並判決李女給付張某3萬元。
張某的勝訴,錄音證據起到了關鍵作用,為此記者采訪了山東大正泰和律師事務所的周桂華律師,周律師說,在採取偷錄的方式收集自己所需的證據時,應當盡量採用先進的錄制設備,在錄音過程中,盡量選擇雜音干擾少的地方錄制。在偷錄中,應先表明自己的身份及錄制時間,提示對方表明身份,增強證據的可信程度。
2、房產糾紛
青島新
聞網:今年4月,葉先生看好一套房子,給房產商交了3萬元訂金和15萬元首付款。葉先生後來認為購房合同內容有失公平,而且房產商收訂金時沒有按規定明示
《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等法規文件。葉先生委託代理律師將售樓人員沒有明示有關法規文件的談話內容偷錄下來,然後將房產商告上法庭,要求返還訂金、預付款
及利息。
市南法院審理認為,雙方簽訂的協議合法有效,但雙方並沒有簽購房合同,一審判決房產公司退還葉先生的訂金及首付款18萬元。原告方提供的錄音證據未被採納。
市南法院車成鱗法官介紹,雙方提供的協議、信函等相關證據已足以證明案件的整個過程,錄音證據作為輔助證據,可以不必採納。另外,律師偷錄的證據音質較差,而且沒有說清錄制的時間、地點、雙方當事人的身份等細節。
3、精神損失賠償
王某於1998年經人介紹與張某相識,並於1999年5月二人領取了結婚證並於同年十月一日舉行婚禮,王某與張某婚後共同到北京打工,王某由於懷孕於 2001年5月回河北老家,張某仍在京打工。2002年8月王某從老鄉後了解到張某在京又與他人同居。王某到京後通過聯系張某的房東,以錄音的方式取得王某確實與他人同居將近一年的證據。以此,王某提出起訴,請求判定與張某解除婚姻關系,每月支付孩子的撫養費人民幣300元,支付王某精神撫慰金5萬元。法院判決: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張某與他人同居長達近一年,不履行做丈夫、做父親的最起碼義務,國家保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由於張某堅決離婚,由此判定解除二人婚姻關系,張某每月支付孩子撫養費260元,支付王某精神撫慰金5000元。
『陸』 法庭紀律。最高人民法院已修改、開庭允許錄音的具體時間是、哪年哪月。。。
法庭記錄沒有修改成你說的內容,錄音錄像記錄要經過法院允許。
是否將錄音可以作為證據使用記混了?
『柒』 199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未經對方當事人同意私自錄音取得的資料能否作為證據使用問題的批復》是否作廢
是的,民事證據規則已經有新的規定了。私自錄音,如果不侵犯隱私,就是有效的。
『捌』 手機錄音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手機錄音證據是可以作為證據。
錄音過程你要注意以下:
(1)錄音的各方當事人身份在錄音中應有所體現,因為只有主體先確定下來,才談得上通過錄音證明雙方存在著什麼關系,發生了何事;
(2)錄音的時間在錄音中也要有所體現,不一定必須在錄音中說得非常清楚,但至少應該能夠聽出大約的時間,或者是能夠通過邏輯推斷出時間,或者能夠根據錄音的內容排出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未經對方當事人同意私自錄音取得的資料能否作為證據使用的批復》
最高人民法院要求,證據的取得首先要合法,只有經過合法途徑取得的證據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未經對方當事人同意私自錄制其談話,系不合法行為,這種手段的錄音資料,不能作為證據使用,或者證據存在瑕疵,不被法院採納。
『玖』 最高院對錄音證據規定有哪些
《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68條規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對錄音證據而言就是說,如果錄音證據的持有者採用了侵犯他人隱私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的規定,比如錄有他人隱私或在其工作或住所竊聽取得的錄音資料,仍然會被排除使用。但是,屬於民事訴訟證據規則第七十條規定的 「有其他證據佐證並以合法手段取得的、無疑點的視聽資料或者與視聽資料核對無誤的復製件」是有證明力的。要使該錄音證據成為判決依據,必須符合兩個條件:其一,錄音證據的取得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錄音雙方當事人的談話當時沒有受到限制,是自覺自由的意思表示,是善意和必要的,是為了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和查明案件真實情況的;其二,該錄音證據錄音技術條件好,談話人身份明確,內容清晰,具有客觀真實和連貫性,未被剪接或者偽造,內容未被改變,無疑點,有其他證據佐證。
『拾』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錄音證據如何認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一十六條 視聽資料包括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
電子數據是指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
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適用電子數據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