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潮書法官
A. 北京拈花寺由哪些建築格局組成
拈花寺坐北朝南,建築面積6432平方米,房屋184間,分三路,各五進院落。中路建築自南至北有:影壁,長24.5米,厚1米,石砌;山門3間,檐下有斗拱,石雕石券拱門,額書"敕建拈花寺",門兩側為八字牆,門內左右為鍾、鼓樓,後世已被拆除。
正面有天王殿3間,檐下有斗拱;大雄寶殿面闊5間,後也已拆除,殿前有月台,台下立有兩座1581年的明代石碑。一為長沙楊守魯撰《新建護國報恩千佛禪寺碑記》,另一座明碑為安陽喬應春撰《新建護國報恩千佛寺寶像記》碑。兩座明碑均為鎮陽林潮書丹。此外,還有一座1734年的清世宗雍正《御制拈花寺》碑。
大雄寶殿內供有朝鮮國王貢獻的古銅羅漢像18座和二十四諸天像,光澤如漆。其中二十四諸天像肅穆威猛,由於所持法器在運輸途中渡海時不慎失落了,雖後經修補,但工藝卻較原作遜色了。大雄寶殿外額曰"覺岸慈航",殿內額曰"普明寶鏡",均由雍正帝御書。
另外,拈花寺東西配殿各5間;伽藍殿5間,兩側接引殿各16間;藏經樓5間,兩側為過壟脊灰筒瓦合角短廊,東西配樓各3間。
東路有六層殿:一層殿3間;二層殿5間;三層殿9間,坎牆內鑲石刻;四層殿5間;五層殿5間,兩側有廂房;六層殿5間,兩側廂房各5間,東廂房兩次間的後山牆上鑲有石刻。
西路有四層殿:一層殿3間,垂花門1座;二層殿5間;三層殿5間;四層祖堂,為"凹"形建築,共17間,祖堂前原有一座四角攢尖方亭,名"素心亭",後被拆除。
B. 雲南十大書法家排名
1. 孫源
孫源,1951年生於雲南昆明。自幼酷愛書畫,受教於李廣平、孫太初門下,得聆教誨。繪畫以宋元山水圭臬,學之最多,書法獨鍾漢隸,尤以《曹全碑》、《張遷碑》、《石門頌》用功最勤,又於漢簡及清人隸書有所得,故而落筆不俗,中和俊逸之氣能得之一二。
2. 丁炳坤
18年前,丁炳坤的書法隨雲南航空波音飛機翱翔萬里藍天;18年後,他的書法伴昆明長水國際機場(簡稱「長水機場」)喜迎八方賓客,書法署名「丁炳」。
3. 馮堅
他現在昆明學院工作,中國蘭亭書畫院名譽院長、高級書畫師,中國藝術家交流協會終身名譽主席,雲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自幼喜愛書法,同時在國內國際書法比賽中多次獲獎,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自幼喜愛書法,同時在國內國際書法比賽中多次獲獎。
4. 杜乙簡
他是白族,1916年9月生於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中國書協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殷墟學會會員,著名書法家、白族學者。1939年-1943年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師從著名甲骨文學者董作賓,從事考古及古文字研究,編著有《甲骨文簡編》、《殷歷譜》等著作。
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後,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於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後,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探究實驗的一般方法步驟: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和資料分析法等.
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藉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像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科學的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實事求是,並及時記錄下來;要有計劃、要耐心;要積極思考,及時記錄;要交流看法、進行討論.實驗方案的設計要緊緊圍繞提出的問題和假設來進行.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它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一般步驟:發現並提出問題;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並記錄;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調查時首先要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制訂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過程中有時因為調查的范圍很大,就要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樣本.調查過程中要如實記錄.對調查的結果要進行整理和分析,有時要用數學方法進行統計.收集和分析資料也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資料的途徑有多種.去圖書管查閱書刊報紙,拜訪有關人士,上網收索.其中資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圖片、數據以及音像資料等.對獲得的資料要進行整理和分析,從中尋找答案和探究線索.
C. 雲南出名書法家
雲南出名書法家有孫源、丁炳坤、馮堅、杜乙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