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案由的規定
⑴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國家賠償案件案由的規定
1、錯誤刑事拘留賠償:對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沒有事實證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錯誤拘留的賠償案件。
華律網
2、錯誤逮捕賠償:對沒有犯罪事實的人錯誤逮捕的賠償案件。
3、錯捕錯判共同賠償:對沒有犯罪事實的人錯誤逮捕,一審人民法院判決有罪二審人民法院宣告無罪的賠償案件。
4、再審改判無罪賠償: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刑罰已經執行的賠償案件。
5、刑訊逼供致人傷害、死亡賠償:刑訊逼供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賠償案件。
6、使用暴力、唆使他人使用暴力致人傷害、死亡賠償:以毆打等暴力行為或者唆使他人以毆打等暴力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賠償案件。
7、違法使用武器、警械致人傷害、死亡賠償: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傷害或者死亡的賠償案件。
8、刑事違法查封、扣押、凍結、追繳賠償:在刑事訴訟過程中,違法對財產採取查封、扣押、凍結、追繳等強制措施的賠償案件。
9、錯判罰金、沒收財產賠償: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罰金、沒收財產已經執行的賠償案件。
10、違法司法拘傳賠償: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行政訴訟過程中,違法拘傳的賠償案件。
11、違法司法罰款賠償: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行政訴訟過程中,違法罰款的賠償案件。
12、違法司法拘留賠償: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行政訴訟過程中,違法司法拘留的賠償案件。
13、違法查封、扣押、凍結賠償: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行政訴訟過程中,違法採取查封、扣押、凍結等(包括法律規定的其他方法)保全措施的賠償案件。
14、錯誤執行賠償: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行政訴訟過程中,對判決、裁定或者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執行錯誤的賠償案件。
對精神損害賠償作出了明確規定。我們知道,在民事賠償中,中國已經建立了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在不久前通過的《侵權責任法》對精神損害賠償也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在國家賠償過程中,受害人也同樣受到這種精神損害。這次修改規定,對於侵犯人身自由的情況,致人精神損害的,賠償義務機關應該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對造成嚴重後果的,應當支付精神損害撫慰金。
⑵ 最高人民法院新案由有沒有追償權
您好,案由中並沒有單獨命名為「追償權」的案由。具體內容可參照《最新民事案件案由規定(2013年修訂)》。
為了正確適用法律,統一確定案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結合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工作實際情況,對民事案件案由規定如下:(摘錄部分)
十、合同糾紛
89、借款合同糾紛:(1)金融借款合同糾紛;(2)同業拆借糾紛;(3)企業借貸糾紛;(4)民間借貸糾紛;(5)小額借款合同糾紛;(6)金融不良債權轉讓合同糾紛;(7)金融不良債權追償糾紛;
120、服務合同糾紛:(1)電信服務合同糾紛;(2)郵寄服務合同糾紛;(3)醫療服務合同糾紛;(4)法律服務合同糾紛;(5)旅遊合同糾紛;(6)房地產咨詢合同糾紛;(7)房地產價格評估合同糾紛;(8)旅店服務合同糾紛;(9)財會服務合同糾紛;(10)餐飲服務合同糾紛;(11)娛樂服務合同糾紛;(12)有線電視服務合同糾紛;(13)網路服務合同糾紛;(14)教育培訓合同糾紛;(15)物業服務合同糾紛;(16)家政服務合同糾紛;(17)慶典服務合同糾紛;(18)殯葬服務合同糾紛;(19)農業技術服務合同糾紛;(20)農機作業服務合同糾紛;(21)保安服務合同糾紛;(22)銀行結算合同糾紛;121、演出合同糾紛;122、勞務合同糾紛;123、離退休人員返聘合同糾紛;124、廣告合同糾紛;125、展覽合同糾紛;126、追償權糾紛;127、請求確認人民調解協議效力;
⑶ 民事案件案由規定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的通知
(法發〔200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解放軍軍事法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
現將《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印發給你們,自2001年1月1日起試行。
《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以下簡稱《規定(試行)》)將民事案件案由分四部分。第一、二、三部分屬於適用普通程序的案件案由,一般應當包括兩部分:當事人訴爭的法律關系及其爭議,如買賣合同質量糾紛,但《規定(試行)》只列出當事人訴爭的法律關系部分,而當事人的爭議部分由受理法院根據當事人的具體爭議確定。第四部分是適用特別程序的案件案由,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訴訟請求直接表述。
第一審法院立案時可根據當事人的起訴確定案由。當事人起訴的法律關系與實際訴爭的法律關系不符時,結案時以法庭查明的當事人之間實際存在的法律關系作為確定案由的依據,例如名為聯營實為借貸的,定為借款糾紛。當事人在同一起訴中涉及不同法律關系,如某一案件涉及主從合同關系的,根據主合同所涉及的法律關系確定案由。當事人僅因為從合同發生爭議,按照從合同涉及的法律關系及當事人的爭議確定案由,如擔保合同效力糾紛。
《規定(試行)》將案由分為四部分五十四類300種,種案由用阿拉伯數字統一編號。為了便於司法統計,根據具體情況,少數案由列出一些特殊或者常見多發的若干項(用阿拉伯數字加圓括弧表示),但此種案由並不限於所標明的幾項。人民法院在案件中應當直接適用種案由或其中的某一項,如相鄰用水糾紛。
試行中有何問題,望及時報告我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二000年十月三十日
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
目錄
第一部分 合同糾紛案由
第二部分 權屬、侵權及不當得利、無因管理糾紛案由
第三部分 婚姻家庭糾紛案由
第四部分 適用特別程序案件案由
為了正確適用法律,統一確定案由,現根據民法通則、合同法和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對民事案件案由規定如下:
第一部分 合同糾紛案由
一、代位權糾紛
1.代位權糾紛
二、撤銷權糾紛
2.撤銷權糾紛
(1)撤銷債務人放棄到期債權行為糾紛
(2)撤銷債務人無償轉讓財產行為糾紛
(3)撤銷債務人低價轉讓財產行為糾紛
三、懸賞廣告糾紛
3.懸賞廣告糾紛
四、買賣合同糾紛
4.買賣合同糾紛
(1)分期付款買賣合同糾紛
(2)憑樣品買賣合同糾紛
(3)試用買賣合同糾紛
(4)招標投標買賣糾紛
(5)拍賣糾紛
(6)互易糾紛
五、房地產開發經營合同糾紛
5.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糾紛
6.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糾紛
7.國有土地租賃合同糾紛
(1)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糾紛
8.臨時用地合同糾紛
9.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
10.商品房預售合同轉讓糾紛
11.合資、合作開發房地產合同糾紛
12.項目轉讓合同糾紛
13.房屋拆遷合同糾紛
六、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糾紛
14.供用電合同糾紛
15.供用水合同糾紛
16.供用氣合同糾紛
17.供用熱力合同糾紛
七、贈與合同糾紛
18.贈與合同糾紛
19.公益事業捐贈合同糾紛
八、借款合同糾紛
20.借款合同糾紛
(1)(金融機構)同業拆借糾紛
(2)企業之間借款糾紛
21.民間借貸糾紛
⑷ 最高院民事案由規定三級案由有多少個
最高院民事案由規定三級案由有424個,最後一個是執行分配方案異議之訴。
⑸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理解與適用(2011年修訂版)(奚曉明) 電子書下載
你好,樓主,你所需要的電子書我已經放在附件里了,你直接點擊進入鏈接下載即可。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如果不行的話你也可以留下郵箱我發給你。
⑹ 求《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理解與適用 》2011年版,PDF文件,不要目錄,要全本,謝謝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理解與適用(2011年修訂版)(奚曉明) 電子書下載_網路知道
http://..com/link?url=--tvtbW
找這個提問的要吧,據說他有。
⑺ 案由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修改〈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決定》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解放軍軍事法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
現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決定》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20年12月29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決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結合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工作實際,對2011年2月18日第一次修正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作如下修改:
一、修改第一級案由3個
1.變更第一級案由「第四部分合同、無因管理、不當得利糾紛」為第一級案由「第四部分合同、准合同糾紛」。
2.變更第一級案由「第十部分適用特殊程序案件案由」為第一級案由「第十部分非訟程序案件案由」。
3.增加第一級案由「第十一部分特殊訴訟程序案件案由」。
二、修改第二級案由13個
4.增加第二級案由「三十、獨立保函糾紛」。
5.變更第二級案由「三十三、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為「三十四、認定自然人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
6.增加第二級案由「三十五、指定遺產管理人案件」。
7.增加第二級案由「三十七、確認調解協議案件」。
8.增加第二級案由「三十八、實現擔保物權案件」。
9.增加第二級案由「四十二、公司清算案件」。
10.增加第二級案由「四十三、破產程序案件」。
11.增加第二級案由「四十六、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案件」。
12.增加第二級案由「四十七、申請人格權侵害禁令案件」。
13.增加第二級案由「五十一、與宣告失蹤、宣告死亡案件有關的糾紛」。
⑻ 最高院發布的案由規定屬於什麼性質
《最高人來民法院民事案件案源由規定》,是司法解釋的一種形式。
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司法解釋工作的規定(法發〔2007〕12號)》第六條 司法解釋的形式分為「解釋」、「規定」、「批復」和「決定」四種。
對在審判工作中如何具體應用某一法律或者對某一類案件、某一類問題如何應用法律制定的司法解釋,採用「解釋」的形式。
根據立法精神對審判工作中需要制定的規范、意見等司法解釋,採用「規定」的形式。
對高級人民法院、解放軍軍事法院就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請示制定的司法解釋,採用「批復」的形式。
修改或者廢止司法解釋,採用「決定」的形式。
⑼ 法院釋明變更案由的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法院可以依法變更民事案由,但存在限制。《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的通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修改後的的通知》規定當事人起訴的法律關系與實際訴爭的法律關系不一致的,人民法院結案時應當根據法庭查明的實際法律關系的性質,相應變更案件的案由。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五條 訴訟過程中,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的性質或者民事行為的效力與人民法院根據案件事實作出的認定不一致的,不受本規定第三十四條規定的限制,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可以變更訴訟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