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官人物畫

法官人物畫

發布時間: 2022-04-03 05:39:36

❶ 是16張 法官 布告 警察123 小偷 強盜 流氓 土匪 加減官 輕重官 數量官 花樣官 皇帝 皇

布告牌 紙牌一共17張,每張上面畫著一個人物,角上標著人物的社會角色。有「布告」、「法官」、四個「警察」、「流氓」、「小偷」、「強盜」、「土匪」、「花樣官」、「數量官」、「加減官」、「輕重官」、「打手」、「皇帝」、「皇後」。警察和反面角色的牌是可以隨玩的人數增減的。
紙牌玩法是這樣的。開始分牌。
拿到「布告」的人,宣布要捉弄某壞人,比如「小偷」。於是,「法官」指派「某號警察」去抓。拿到這張「警察」牌的人從眾人中指認誰是「小偷」。指認只能靠猜,猜對了就算抓到小偷了,接下來就懲罰「小偷」,猜錯了就懲罰「警察」。接下來「花樣官」出場,這是游戲的最精彩處,「花樣官」的權利就是決定用什麼辦法懲罰犯人,好的結果就是打手板,或者摸一摸頭。如果「花樣官」很壞的話,小偷就要想法子准備閃人了,撒牌跑。「花樣官」以後是「數量官」,決定懲罰數量,幾次。一般「數量官」是不會很暴戾的,因為後面的加減官可以再對數量官的數量進行加減,如果被懲罰者是朋友的話,可以少受很多懲罰,當然減為零是大家不允許的。「加減官」後面是「輕重官」說話,比如打手板是重還是輕。然後才是重量級人物出場,「皇帝」和「皇後」,決定是否執行懲罰,效力比「加減官」就大了,兩人如果意見一致,就繼續,如果意見不同就出石頭剪刀布,決定由誰決定。最後執行懲罰的是「打手」,如果打手板的話自己也吃虧,還要防止被懲罰者反抗,如果被懲罰者不配合要加罰。
懲罰完畢,「皇帝」、「皇後」對懲罰結果要表示是否滿意,滿意就繼續下一輪。如果不滿意就從「花樣官」開始再次量刑,直到「輕重官」判決完。這時候被懲罰者可以決定是否越獄,可以挑選「打手」、「皇帝」、「皇後」中的一人進行石頭剪子布,如果被懲罰者輸了就執行懲罰,游戲結束,開始新一輪。如果「打手」、「皇帝」、「皇後」中挑選的人與被懲罰者劃拳輸了,那麼暴動成功,被懲罰者的同行(「強盜」或者「警察」)可以一起對輸的人進行懲罰。懲罰內容和數量由被懲罰者決定是採用第一次的刑罰還是第二次的刑罰,「打手」這一職責也由原來的被懲罰者的同行擔任,每人執行一次懲罰,這樣懲罰數量就加倍了。執行完畢,游戲結束。開始新一輪。

❷ 法國批判現實主義美術的代表人物及藝術特色是什麼

1848年—1870年是現實主義大放光彩的時代。宗教對於解決當代社會問題的無能為力和科學技術在社會實踐中的應用使人們對進步充滿深刻的信念,渴望在藝術中看到自己生活的時代。1848年的一代畫家也都具有求新的要求和直接觀察的興趣,熱愛即刻可及的現實,庫爾貝(Courbet,1819—1877)是他們最好的代表。他在1855年送交世界美展的1l件作品中,最重要的兩幅《奧爾南的葬禮》和《畫室》落選,於是,他撤回全部作品,自租場地舉行(現實主義一庫爾貝40件作品展》,並且宣布:「我要根據自己的判斷,如實地表現我所生活的時代的風俗和思想面貌。」《畫室》是庫爾貝生活環境的集中反映,畫中有他最好的朋友一為現實主義而戰的評論家和畫家,有各種年齡的模特兒,有象徵人民的罷工工人和愛爾蘭婦女,還有一個正在聚精會神地觀看畫家創作風景的小孩。這些毫不相乾的人物被安排在一個畫面之中,沒有任何做作之處地概括出該畫副標題所示:我的10年生活。《奧爾南的葬禮》堪稱繪畫中的「人間喜劇」,掘墓工、死者的親朋好友、維持治安者、法官、公證人、教士、市長都得到人木三分的表現。雖然除個別人之外,他們都是例行公事,表示哀悼,無任何其他表情、動作,構圖又基本上是在一條直線上安排這些著黑衣者,庫爾貝卻能把畫面組織得引人入勝,而且對各個人物心理都有頗具匠心的考慮,把它們的奸詐、貪婪、虛偽毫不留情地揭示出來。源於生活的這種真實美既摧毀了新古典主義的理想美,也摧毀了浪漫主義的誇張美,代表了個體主義的時代精神。

庫爾貝是位畫路極其寬廣、手法極為多樣的大師,不管對象是風景、靜物,還是肖像、動物,也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都能盡微致廣,達到畫品淵懿、精卓宏麗的崇高境界。怡然自得的《塞納河畔少女》,滿腔悲憤的《石工》,一掃積郁的《埃特爾塔懸崖雨後》,靜謐幽深的《鹿之小憩》,無不氣魄雄偉,刻畫精到,使後世畫家大受裨益。

19世紀30~70年代,楓丹白露森林的小鎮巴比松吸引了許多畫家,他們在那裡聚會和出遊作畫,既得見原始荒涼的自然風貌,感受到逃離鬧市的愜意,又與不遠的巴黎保持著接觸,了解世界美術的動向。面對法國大地所作的寫生從此更徹底地驅逐了義大利風景,這就是影響巨大的巴比松畫派。其主將盧梭(Rousseau,1812—1867)畫風沉鬱渾穆,尤擅描繪樹木的性格和森林沼澤的深邃。《森林出口》、《陽光下的橡樹》繪出蜿蜒扭曲、疤痕累累的虯枝,遮天蔽日的密葉,遭雷擊斷的老乾,形象的豐富含情令人嘆為觀止。《橡樹林》出色地刻畫了陽光下的草地和在濃重樹影中嚼草飲水的牛群,生趣盎然,美不勝收。他對於空氣感和光的探索,對同一景緻在不同時刻的氣氛變化所作的研究,更為印象派的出現開辟了道路。當然,對印象派影響最大的巴比松畫家首先還是外光派巨子杜比尼(Daubigny,1817—1878)。他的《春天》、《六月的原野》以分離、復加的大筆觸抒寫陽光明媚、春風拂煦的景色。逐漸地,水成為他畫中的靈魂,「博丹」號畫舟載著他沿塞納河和瓦茨河,去捕捉天光雲影,暮色晨曦。《維埃爾威爾的黃昏》、《瓦茨河上的落日》、《奧伯特沃茲的水閘》即奇變瑰麗的水天取代了透明的山嶺,贏得「畫水的貝多芬」的美譽。使莫奈發出贊嘆的《維埃爾威爾》是現場寫生,畫家用木樁把畫布固定在露天,長時間地等待著大塊雲朵被風捲去的時刻。在大風颳起之時,他記下倏忽瞬息的妙境,不拘細節,昂揚激越,厚厚的畫面好似在動盪不已。

巴比松畫家的風格和自然景物一樣豐富。迪普雷(Dupro,1811—1889)喜愛用厚稠的顏色,把光積聚在畫面中心,電閃雷鳴。暴雨乍收時的樹林是他最擅長的主題。迪阿茲(Diaz,1807—1876)以晦明變幻的沼澤樹叢為特色,從縫隙中射人的強光把濕潤的草、磷峋的樹皮、堆積的枯枝敗葉照得如火燃燒。特洛容(Troyon,1810—1865)則長於用逆光表現林中歸來的牧群,《牛欄》、《牛群》中那曠遠的地平線和恬靜的鄉村情調引入遐思和神往。

有些評論把柯羅(Corot,1796—1875)列人巴比松七星,那是因為他時常住在楓丹白露森林,同摯友杜比尼一起作畫的緣故。盡管每年都到外國和法國各地寫生,他卻始終迷戀著最早給他深刻印象的這片森林。柯羅一生未婚,家境富裕,但很晚才得以獻身他所酷愛的繪畫,因此,他對作品不斷增長的商業價值絲毫不感興趣。他不慕時尚,不求名利,忠實於自己的眼睛,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抒情詩一樣的藝術。《蒙特之橋》一反傳統的細微刻畫,只用連續不斷的橋孔和參差的樹干交織成令人回味的節奏,寧靜水面上盪舟者的紅帽給幽深的空間增添了無限生機,好似奏嗚曲的強音。《孟特芳丹的回憶》則更像一首夢幻曲,婀娜多姿的巨樹舒展開臂膀,帶著朦朧的樹冠,伸向天穹。湖泊、草地都被蒙上了一層輕紗,暗部突破了傳統的瀝青色,發出神秘而透明的紫灰振響。柯羅曾把自己的畫分為兩類,一類是送往沙龍展出並獲得巨大聲譽的作品,如《林中仙女之舞》;一類是不出示於人的悅己之作,如《納爾尼橋》、《羅馬競技場》、《陶韋大街》、《夏特大教堂》、《海邊的帆船》。它們雖是小幅,卻逸筆縱橫,言簡意賅,色彩的明亮單純和陽光的效果都不讓後來的印象派。柯羅作畫不選地方,常常坐在大路的正中寫生。越是平凡的景緻,越能使他施展才能。即使面對最繁瑣的風景,他也能從容不迫地簡化和提煉,發掘出和固定下它的隱艷馥郁。柯羅卓絕千古的風景有時使人忘記了他同時也是肖像畫大師,他的(藍衣女人》、《帶珍珠的少女》、《梳妝》都以毫無雕琢的美和更現代的筆法,代表著該世紀藝術的精華。

米勒(Millet,1814—1875)出身農民家庭,雖然在巴黎已經以畫裸女聞名,但巴比松的田間勞動者使他看到自己多年夢想的升華。於是,他攜全家來到這里定居,使一幅幅平凡的農村生活場面放出奇光異彩。1848年,《簸谷者》作為他一系列作品的第一幅,在沙龍展出,立即引起轟動。它實現了許多畫家長期的求索,也被憎恨這種藝術的人說成是「誇大事實」。《扶鋤者》是位從清晨起便在貧瘠土地上奮力勞作的農民,他想直直腰,喘息一下。從他扶著鋤柄的雙臂,臉上的汗水和張開的嘴,可以看到他疲勞的程度。有的評論指責這種充滿同情的真實描繪「不是繪畫,而是宣言」。對此,米勒氣憤地寫道:「這么說,連我們看到憑額上汗水養活自己的人時就會產生的想法都不允許有了!」事實上,米勒藝術的深刻社會意義恰恰在於史詩所不能達到的質朴平凡。就以《拾穗者》為例,三位穿著粗布衫裙和沉重木鞋的農婦費力地彎著腰,在收割過的田裡尋找遺落的一點點麥穗。畫家沒有作任何美化,我們甚至看不清她們垂向地面的臉,但是,勞動的神聖,要土地獻出糧食的精神,已是對勞動者最好的頌歌。正是由於它使公眾首次驚奇地發現平凡勞動的偉大,所以才「在拾穗者背後的地平線上,似乎有造反的長矛和1793年的斷頭台」。米勒一般採用橫的構圖,讓紀念碑一般的人物出現在森林盡頭的曠野上,《牧羊女》就是這種構圖的典型。在大批農民擁人工業化城市之時,一位終日與羊為伍的姑娘像雕像一樣默默地站著,她那迷茫的目光是在憧憬,還是在悵惘?遙遠的地平線,明朗的天邊,把她的希望和我們的思想一起帶向了遠方。現已證明,米勒的《晚鍾》是世界上最普及的藝術作品。在蒼茫暮色中,隨著遠方教堂的鍾聲垂首祈禱的農民夫婦引起過人們多少感觸和聯想!他們是在慶賀嬰兒的誕生?祝願婚姻的幸福?還是為死去的親人默哀?或者是否可以說,那裊裊不絕的餘音包含了整個社會和人生?

米勒晚年得到官方違心的承認,境況的改善使他有可能運用各種技法和材料,並創作傑出的風景畫:雲濤洶涌的《起風》,隱秘寂靜的《月下羊圈》,氣象萬千的《四季》。現存盧浮宮的《春》描繪雨後的彩虹與怒放的野花,尤其清音遐發,不同凡響。

正如米勒是謳歌農村生活的大師,杜米埃(Daumier,1808—1879)則是反映城市生活的巨匠。他以漫畫開始藝術生涯,諷刺國王路易·菲利浦侵吞民脂民膏的作品《高康大》使他遭到6個月的監禁,但是,經過迫害的畫筆反而愈加犀利,拿破崙三世皇帝和梯也爾又相繼成為它辛辣嘲諷的對象。《1834年4月15日的特朗斯諾南街》、《立法肚子》的正義與幽默使他大名遠揚。從1835年起,他轉向石版畫,在取消了新聞自由的情況下,把可笑的資產者。銀行家、法官、市儈放入畫面,時而也和下層市民開開玩笑。盡管他從事油畫的願望最終服從了更自由、敏捷的版畫創作,但他仍然留下了近300幅詼諧、簡潔的油畫。《寬恕》以一位振振有詞的律師作為主體,同掩面而泣的婦女、無動於衷的法官、憲兵形成鮮明對比,佔了背景大半的基督受難像絕妙地點出了「寬厚仁慈」的虛偽。藝術愛好者是杜米埃最喜愛的主題之一,嗜畫成癖的收藏家,自命不凡的畫家、雕塑家,虛張聲勢的街頭歌唱家是那樣令人開心和同情。在創作中,杜米埃從來都毫不遲疑地略去與主題沒有直接關系的一切。《三等車廂》僅勾出人物的大輪廓,在暗部略施薄色,連放稿留下的方格都未蓋上,旦已經足以讓我們看到該時代的生活節奏和中下層人民的所思所想。《唐·吉訶德》更是只用富有雕塑感的寥寥數筆,繪出一個瘦骨伶仃的身影,連五官都省略掉了,但卻使這位令人憐憫的英雄呼之欲出。這種純然獨創的「寫意」對後世的藝術發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9世紀的法國雕塑在這里很值得提一提。這時,處於上升時期的資產階級對於拓寬雕塑的領域,改變藝術氛圍起了重要作用。雕塑作品的主要需求者由少數的貴族變為大量的個體資產者和公眾協會。在1825年左右,法國各大城市的種種協會發起和組織為名人立像已成為風氣,市長、尊貴的公證人、著名的醫生、卓越的作家和畫家的石雕或銅雕像矗立於公眾場所,即便是最邊遠偏僻的小鎮,都可以見到幾尊雕像。與此同時,雕塑學校也在各地紛紛建立,以適應這一空前需要。蓬勃發展的形勢和藝術趣味的演變還直接反映到與雕塑關系極為密切的工藝美術上,如陶瓷、蠟台、鍾表、傢具的造型裝飾。自然的抒情中和了古典的嚴謹,迎來一個天才選出的繁榮時代。

在將表現對象從君主轉向名人、學者之時,雕塑家自然而然地改變了最初通過英雄的肌肉傳達澎湃激情的辦法,而去著力捕捉人物深邃的思想和內心世界。這一傾向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安吉爾·大衛(David d』Angers,1788—1856),是位同路易·大衛同樣熱情的雅各賓黨人。他的政治信念一旦與對古典的熱愛結合一處,便使手下的石塊產生了神奇魅力。埋葬傑出人物的法國先賢祠的大門門楣的高浮雕便是由他製作的。在橫排巨字「偉人們,法蘭西感激你們」的上方,代表法蘭西民族的女神正由自由和正義之神陪伴,頒發代表永生的桂冠。伸出手來接受這一無上榮光的既有拿破崙和他的眾將、士兵,也有律師、科學發明家和藝術家。盡管它採用了巴底農神廟的形式,卻洋溢著一切仿古作品所無法比擬的藝術個性和英雄主義感情。

安吉爾·大衛的一個重大貢獻在於他通過人物雕像,特別是通過精美的紀念章,大膽地將時尚服裝引入19世紀雕塑,他也因此被視為在法國藝術史上劃時代的偉大人物。《維克多·雨果紀念章》、《蕾卡米埃夫人紀念章》為其傑作。他雕刻的人物均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為了做到在表達人物特點上的人木三分,他甚至使用強烈誇張,乃至變形的手法,堪稱是激昂的德拉克洛瓦和詼諧的杜米埃的當之無愧的先驅。

與安吉爾·大衛相比,普拉迪埃(Pradier)的作風則嚴肅、悲壯得多,他通過形的簡潔、提煉,體現出特有的高雅,並因此得到來自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兩方面的贊賞。他的作品,不論是尼姆噴泉的紀念碑式巨雕,還是供私人收藏的青銅小雕塑,都無不大氣磅礴,令人賞心悅目。

19世紀最偉大的動物雕塑家非巴里(Barye,1796—1875)莫屬。他突破古典穩重、矜持的規矩,敏銳無比地捕捉神情、動態,把握住動物最生動、可愛的一瞬,描繪出各種動物千差萬別的習性。當然,他最喜愛表現的還是威震八方的猛獸,他所作的雄獅,有巴黎市中心盧森堡公園中巨大的群雕,也有普遍可見的鎮紙的文具,都以生機和力量震撼人心。《老虎戰鱷魚》、《獅攫蛇》、《奔跑的大象》、《虎吞鹿》都以奇特的想像力,辟前人未有之境。那粗糙的毛。如箭在弦一般的緊張、富有表情的肌肉,把野獸為生存而奔走和搏殺的喜怒哀樂集中、感人地表現出來。

達魯(Jules Dalou,1838—1902)的天才在於為19世紀的法國紀念碑雕塑注入了民族精神,其典型代表作首推矗立於民族廣場的《共和國紀念碑》。從無數競試者中脫穎而出的這一傑作使凡爾賽的神靈和君主最終讓位給了人民形象的代表—一位頭帶法國大革命軍帽的法國婦女。她平凡,樸素,果敢堅毅,筋骨堅實,目光中充滿自信,正指揮著向勝利的進軍。她的儀仗隊不是功勛卓著的將軍們,而是兩頭巨獅和兩位男女勞動者。被可愛的孩子們簇擁的豐盛女神是位壯實的農婦,而肌肉隆起的赫拉克利斯則是位肩扛鐵錘的強健的工人。民主、共和的情感與傳統的雕塑形式結合得天衣無縫。它的中選標志著法國公眾具有了現代的審美趣味。

達魯出身於普通勞動者家庭,這使他更加接近勞動群眾。在巴黎公社期間,他表現出非凡的勇敢和正直,擔任了盧浮宮博物館的館長,為使世界的藝術瑰寶免遭損失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創作的工人、農民的大量雕像令人感受到一股被壓抑,忍無可忍的情感,在他們綳緊的肌肉中凝聚著即將進發的偉力。達魯為盧森堡公園所作的《德拉克洛瓦紀念碑》也是19世紀法國藝術中最出類拔萃的雕刻之一。兩位天神正在掠走一位漂亮的裸女,而她一面在絕望地掙扎,一面回轉身來,把一枝枝鮮花敬獻在偉大畫家的像前。

此時法國最著名的大型紀念性雕刻還有拉雪茲神父公墓的《死者紀念碑》,作者巴托洛梅(Bartholom,1848—1928)運用了古埃及墳墓的建築式樣,在下層墓穴中作了尊單膝跪地、雙臂伸向上方的天神,正在為一對死去的夫婦祈禱;上層作了左、右兩列走向墓門的人群,在他們之中,有老邁不堪者,四肢殘斷者,掩面戰栗者,以吻訣別者,絕望的動態突出著死亡的主題。

象徵法國革命精神的《自由領導人民》在雕塑中找到了它的姐妹作《馬賽曲》。呂德(Rude,1784—1855)為巴黎凱旋門所作的這尊巨形浮雕表現志願軍出發的場面。代表馬賽曲的形象在振臂高呼,每個人體都進發出勢不可擋的鋼鐵力量,激昂的鬥志和強烈的動感使觀眾的英雄主義油然而生。呂德既愛爽快勁健、強調動勢的浪漫派手法,同時又保持著精湛的現實主義觀察。《小漁夫》、《貞德聽到召喚》、《拿破崙成為不朽》、《奈依元帥像》都是他獨特風格的體現。呂德的學生卡爾波(CarPeaux,1827—1875)紮根於真實,從巴洛克和羅可可藝術中汲取了誘人之處,以輕盈歡快的動態令人神魂顛倒。他的女人體群雕《舞蹈》和高浮雕《花神》如此逼真和新鮮,盡管被指責為「侮辱婦女」,卻仍使巴黎歌劇院和社依勒里宮燦然生輝。他為巴黎天文台噴泉所作的《世界四方》以手拉手的4個人體代表不同人種,運用造成強烈光影的手法,把寫實主義的構思、自然的姿態和急劇的動作完美地融為一體。由於作品永遠洋溢著喜悅,他被譽為「表現微笑的雕塑家」。

現實主義雕塑大師羅丹(Rodin,1840—1917)雖具有曠世奇才,卻一生坎坷。他三次投考美院落榜,為維持生計倒巴黎聖母院作修補工作,又赴布魯塞爾從事裝飾雕刻,直至40歲仍默默無聞。他第一件人選沙龍的作品《塌鼻者》未引起應有的注意,而造成轟動的精銅時代腳又因人體的逼真精到,被評論家臆斷誣蔑為從真人身上套下的模具的製作品。就在困厄的環境之中,羅丹不斷地出示新穎、精彩的創作。《施洗者約翰》、《行走的人》是對人體陽剛的頌歌。《沉思者)傳達出肌肉的表情,大塊起伏造成豐富動人的明暗,宛如交響樂,所以有人稱之為印象派雕塑。《於戈爾及其孩子們》的絕望,《接吻》的火熱,《雨果》的雄偉,《夏凡納》的朦朧都達到令人心中震撼的程度。《加萊義民》更塑造出為救全城性命而以繩索自縛,前往敵營受辱的市民代表,悲憤呼號撼人心魄。

羅丹不受任何限制的手法和非凡感覺在《地獄之門》上得到盡情發揮。沉思者高坐在門的上方,注視著苦難的人群,三個幽靈在門口徘徊,處於劇烈運動中的200多個人物在門內進行著形的奇特組合。它包含了藝術家大部分傑作,可謂是畢生心血的結晶。羅丹所遭到的謾罵攻擊在他創作《巴爾扎克紀念碑》時達到頂點。他為該作費時6年,數易其稿,最後選擇了《人間喜劇》作者在靈感的召喚下,夜間披衣起床的情景。人物的全身,包含雙手在內,都被裹在寬大的睡袍之中,以突出那毛發散亂,碩大智慧的頭顱。手法的奔放可比中國畫酣暢的潑墨。結果,這件神品卻被譏為「麻袋片中的癲蛤蟆」而遭拒絕。人們當時認識不到它已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事實上,甚至連羅丹自己也未能再超越它。

❸ 米開朗基羅和趙佶兩位畫家的簡介,只要作品和作品風格

1475年3月6日生於佛羅倫薩附近的卡普萊斯(卡波熱斯),父親是當地的一名法官,脾氣爆烈,但是懼怕上帝。母親在米開朗基羅六歲的時候就死了。他13 歲進入佛羅倫薩畫家基爾蘭達約(Ghirlandaio)的工作室,後轉入聖馬可修道院的美第奇學院作學徒,在那兒他接觸到了古風藝術的經典作品和一大批哲人學者,並產生了崇古思想。時興的新帕拉圖主義和受到火刑懲處的多明我會教士薩伏那洛拉給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影響。米開朗基羅最初本無意做一位畫家,他的志向是成為一位雕刻家,並且只在意"雕"而不在意"塑":像人們掙脫自己的肉體束縛一樣,獲得存在的形式。這正是新柏拉圖主義的教條。 1496年,米開朗基羅來到羅馬,創作了第一批代表作哀悼基督《酒神巴庫斯》和《哀悼基督》等。1501年,他回到佛羅倫薩,用了四年時間完成了舉世聞名的《大衛》。大衛1505年在羅馬,他奉教皇尤里烏斯二世之命負責建造教皇的陵墓,1506年停工後回到佛羅倫薩。 1508年,他又奉命回到羅馬,用了四年零五個月的時間完成了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1513年,教皇陵墓恢復施工,米開朗基羅創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縛的奴隸》和《垂死的奴隸》。1519-1534年,他在佛羅倫薩創作了他生平最偉大的作品——聖洛倫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1536年,米開朗基羅回到羅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六年的時間創作了偉大的教堂壁畫《最後的審判》。之後他一直生活在羅馬,從事雕刻、建築和少量的繪畫工作,直到1564年2月18日逝世於自己的工作室中。 趙佶(1082-1136)即宋徽宗。宋代皇帝,畫家。為帝時不勵精圖治,惟窮土木,崇奉道教,任用蔡京、梁師成、李彥、童貫、朱 、王輔等,時稱六賊。政治腐敗,民不聊生。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十一月,金兵攻進教城汴梁,趙佶、趙桓、以及趙氏宗族、親屬等三千多人,都做了金人的俘虜。後死在「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在位期間,為「畫院」搜羅繪畫人才,提倡柔媚的畫風。他擅長花鳥畫,受吳元瑜影響,書法師黃庭堅,後自創一種瘦勁鋒利,如「屈鐵斷金」的「瘦金體」。據說他畫鳥雀,常用生漆點睛,小豆般的凸出在紙絹之上,十分生動。陸續描寫過各種奇花異鳥,命名為《宣和睿覽冊》。他要求所畫花卉,能夠畫出不同季節,不同時間下的特定情態,他對人物、山水畫等,也有一定的造詣。傳世作品較多,有些是御用畫家代筆之作。作品有《臘梅山禽圖》、《五色鸚鵡圖》、《芙蓉錦雞圖》、《紅蓼白鵝圖》、《池塘秋晚圖》、《柳鴉蘆雁》、《瑞鶴圖》、《溪山秋色圖》等。人物畫方面有《聽琴圖》、《文會圖》。山水畫方面以《雪山歸棹圖》為代表。此外,還臨摹有李昭道《摘瓜圖》,張萱的《搗練圖》和《虢國夫人游春圖》。曾下令編撰《宣和畫譜》、《宣和書譜》和《宣和博古圖》等,僅《宣和畫譜》就有二十卷,包括二百三十一家的六千三百九十六件作品。

❹ 古代法官旁邊站著的兩排拿棍子的怎麼畫

古代官員旁邊站著兩排拿著棍子的,怎麼畫?那就需要你畫一個大唐的場景

❺ 看過湯姆索亞歷險記的學霸們看過來!請列(或者畫)出湯姆索亞歷險記人物的關系圖!拜託了,謝謝了,挺急

湯姆·索亞:原名托馬斯·索亞,一個聰明活潑,富有正義感,而對家庭、學校和教堂卻充滿了反感的小男孩;厭惡枯燥的功課,騙人的教義和死板的生活環境,夢想當「海盜」,一心追求自由和冒險的生活。

哈克貝利·芬:聖比得堡鎮上公認的「野孩子」,父親是個酒鬼,不受約束,但秉性純良,是一個自由自在的流浪兒;湯姆與他關系最要好,把他當作知心朋友,後因救了道格拉斯寡婦一命而被其收養。

波莉姨媽:湯姆的姨媽,心地善良,對湯姆要求嚴格,一心想把湯姆教導成有禮貌,有教養的好孩子。

錫德:湯姆的異母兄弟,一個循規蹈矩的「模範兒童」,成績好。經常和湯姆作對,喜歡向波莉姨媽告湯姆的狀。

瑪麗:波莉姨媽的女兒,湯姆的表姐,也是一個善良純朴,天真,富有同情心,公道的女孩。

貝琪·薩切爾:薩切爾法官的女兒,活潑可愛,湯姆的意中人,湯姆在見到她第一眼時就「愛」上了她。

喬埃·哈波:湯姆最好的玩伴,知己,與湯姆、哈克貝利·芬一起在傑克遜島上度過了一段他們一心嚮往的海盜生活。

莫夫·波特:一個「酒鬼」,為了掙錢買酒喝而去幫年輕的魯濱遜醫生盜墓,結果被同夥印第安喬陷害,被誣陷為殺人兇手,後由於湯姆的勇敢作證才得以洗脫罪名。

印第安喬:印第安人,陰險狡詐,在與莫夫·波特一起幫魯濱遜醫生盜墓時殺死了醫生,並把罪名稼禍給莫夫·波特,但最終因貪財而餓死在山洞裡。

薩切爾法官:貝琪·薩切爾的父親,聖彼得堡鎮律師傑夫·薩切爾的哥哥,是聖彼得堡鎮人眼中的大人物。

道格拉斯寡婦:美麗、善良而富有,因哈克貝利·芬曾經救過她一命,後來收養了他。

吉姆:波莉姨媽家的小黑奴,善良、可愛。

艾美·勞倫斯:湯姆的第一個訂婚人,愛美。

❻ 我的理想 法官 相關作文

我的夢想

蘇格拉底說過:「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斗。」的確,沒有夢想的人是空洞的,生活是沒有滋味的。
小時候,特別嚮往成為一名教師或是一名記者。在三尺教台上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亦或是架一台是攝像機,天南地北的到處采訪社會名人,讓觀眾獲得最新的新聞資訊。
慢慢長大了,了解的職業也越來越多,於是逐漸開始關注珠寶設計師和畫家這一方面的職業。喜歡在一堆堆畫稿中設計出新穎奪目的珠寶設計圖,讓佩戴珠寶的每一個人都能散發出美的光輝。喜歡用彩色的畫筆深深淺淺的勾勒出遠山近水,濃墨重彩的繪出日出和晚霞,把我心中對藝術美的理解完美的展現出來。
如今,對於過去那些不確定夢想不再回眸。現在的我已經確立了一個堅定不移的方向:成為一名優秀的法官。3年之前,偶然看到法制節目中威風凌然的法官一錘定音,分辨是非善惡,主持公平正義。那時的我便對這一職業充滿了深深的敬佩和嚮往,心中被這股主持正義的感覺所深深吸引,立志要當一名優秀的法官。有時候我會獨自想像自己頭頂國徽,坐在法院的最高台上,分辨是非善惡,給善良的人以公道,給犯罪者以嚴厲的懲罰!同樣,與法官職業相似的,還有政壇人物。政壇人物維護著國家的利益,保證著國家的繁榮,也在各國這中建立友好的國家關系。如此說來,政壇人物令人可敬可佩。因此,我也想成為一名政壇人物,參與國家政治的議論,對國家大事予以評析,為國家的昌盛出謀劃策,使國家變得富強和繁榮起來。並且在各國之間建立友好的關系,促進國家團結,貿易的發展。使國家的經濟,文化,政治,軍事,進出口貿易等方方面面都強有力的向前推動,為國家興盛貢獻力量。
伏爾泰說過:「在理想的美好世界中,一切都是為最美好的目的而設。」我認為,沒有夢想的未來是迷茫的,是看不到光明的。沒有夢想的人到達不了成功的彼岸,也就因此而看不到成功的輝煌。沒有夢想的人生是失敗的,因為他們根本看不到生命的意義。「人無志而不立。」我們要有夢想,但要為了夢想勇於拼搏和奮斗,不去付諸於努力的夢想只不過是空想,是不切實際的白日夢,是好高騖遠。因此有夢想+行動=成功=夢想實現,但有夢想+不行動=白日夢。所以,從現在做起,讓我們堅定目標,為自己的夢想,努力奮斗吧!

❼ 我的理想是當一名法官

我的理想
理想是什麼?是一段引導人生的路;是一盞照亮生活的燈。正是有了這理想,人生才有了方向。我的理想是當一名法官,這為什麼還得從我小時候說起。
我在幼兒園的時候就想當法官了,因為那威風的樣子和那近萬元的工資。我小時候愛吃零食,可是,我突然醒悟,買零食需要錢哪,我哪有這么多錢供自己吃糧食呢?我思考許久,想到了只要找一份高薪的職業,便能有足夠的工資供我吃零食。偶然的一次,我聽見別人說法官的工資很高,我想:很高?夠我吃零食就行了!於是,我想法設法打聽法官是做什麼的。後來,我從電視上看見了一樁官司,法官真威風啊!我便下定決心,要當上一名法官。
剛上小學的我,不再迷戀零食了,也不為職業的工資操心了,可我還是想當法官,因為,我覺得,法官是那麼「厲害」。每當我看見電視上的官司時,總想著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像那些法官一樣,將一樁樁旁人看似很復雜、很棘手的案件一下子解開了。我那時認為,法官是很神聖的,他說什麼都是有道理的、是對的。我想,法官一定是世界上最有學問的人,而且很有權威,因為那麼多人都服從他,那麼多嚴重的問題,都由他決定。這又更堅定了我的理想。
小學高年級,也就是現在,我還是想當法官。現在的我真正了解了法官這個職業的本質,法官是為人民服務的,一切是非都在法官手中定奪。法官是維護社會公正的,在法官的判決下,觸犯法律的人將得以處罰,人民將得以安定。可是現在的法官,有些貪污舞弊,為了金錢和利益將公正置之度外。我想當法官,一名公正的法官,我一定會公平對待每一次案件,我要讓社會享有「公正」二字。
如果人生是一艘船,理想就是船帆,而努力卻是那推動船帆的風,帆、風任缺一就得不到成功。成功並不是簡單的,首先要學習好知識,持之以恆不懈努力。其次,必須在生活之中練就一顆堅強勇敢的心,要學會面對世間最丑惡的一面。為了理想,我相信,我會去努力的。
人生沒有理想,就如同火車失去了方向,要有理想才會有動力。我也有一個方向——那就是我的理想——法官。

我的理想
我的理想有很多,我想當教師,想當軍醫,想當特警,想當畫家,想當法官,想當作家,想當艦長……我的理想幾乎是世界上每一項工作。
我想當教師,是因為教師是多麼偉大,他們如蠟燭,為人們無私奉獻著;我想當軍醫,是因為軍醫不僅僅是一名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更是一名軍人,她們頭上閃爍著國徽耀眼的光芒;我想當女特警,是因為在那裡,女孩們可以盡展巾幗風姿;我想當畫家,是因為我從小就愛畫畫,我喜歡把小動物`卡通人物都栩栩如生地畫下來;我想當法官,是因為法官依法辦案`仗義執言,也很威風;我想當作家,是因為我從小就喜歡聽故事`講故事,將小朋友帶入神奇的童話世界;我想當艦長,是因為我們最進正在看一部《旗艦》的電視劇,影片中男主角鄭遠海駕駛擁有雷達`導彈……高科技武器裝備的軍艦,在海上行駛,可帥氣了!所以我以後也想當艦長……
無論,我做什麼工作,總之我都要讓人們知道我`了解我,知道我是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但我知道,要想完成這些理想,都得靠努力讀書來爭取。我想嘗試每項工作的滋味,我不想浪費我的生命,因為生命太寶貴了!

❽ 列舉中國歷史上的三位著名的法官

第一位 皋陶(gāo yáo) ,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人物, 出生於山西省臨汾市洪桐縣皋陶村,上古時期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學界和司法界公認為中國司法鼻祖。皋陶是與堯、舜、禹齊名的「上古四聖」之一,葬之於六(Lù),禹據其功德,封皋陶後裔於英、六一帶(今安徽六安地區)[2] ,故亦被尊為六安國始祖。
主要功績有制定刑法和教育,幫助堯舜禹推行「五刑」、「五教」。用獨角獸獬豸治獄,堅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會和諧,天下大治[3] 。

第二位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
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曾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貴。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贈禮部尚書,謚號「孝肅」,後世稱其為「包孝肅」。有《包孝肅公奏議》傳世。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文曲星轉世,由於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

第三位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賢,號剛峰,海南瓊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參加鄉試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平賦稅,並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污吏,深得民心。得到提升,歷任州判官、戶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寶丞、兩京左右通政、右僉都御史等職。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力主嚴懲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賄,並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
1587年(萬曆十五年),海瑞病死於南京官邸。贈太子太保,謚忠介。海瑞死後,關於他的傳說故事,民間廣為流傳。

❾ 《欽差大臣》里的法官人物小傳

《欽差大臣》因其極具諷刺意味的喜劇元素受到觀眾的喜愛,其電影版本更是被人所津津樂道。果戈理在1836年27歲時創作該劇,而中國著名導演陳顒生前曾將該劇搬上中國青年藝術劇院的舞台。1999年春末,《欽差大臣》在當時的青藝劇場上演,劇場雖小而場面盛大,畫面語言極接近俄羅斯寫實主義繪畫風格,對那一年本就驚濤駭浪的話劇界來說,更是推波助瀾。而此後,尤其是最近幾年,《欽差大臣》卻鮮少出現在話劇舞台。

❿ 跟我回家裡面的審判長是誰扮演的

忘記他叫什麼名字了。比較穩重大方。憨厚老實。演技也非常棒。把人物刻畫的淋漓盡致。但是每個人的眼光不同,喜歡的類型不同,欣賞的角度更是度不同,所以說我喜歡不代表別人也喜歡。

熱點內容
道德經無所得 發布:2025-05-01 12:40:10 瀏覽:57
依法治國總目標與黨的領導 發布:2025-05-01 12:39:34 瀏覽:713
陝西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5-01 12:39:23 瀏覽:396
刑法過失致人重傷 發布:2025-05-01 12:22:23 瀏覽:922
上海垃圾分類處理法規 發布:2025-05-01 12:22:20 瀏覽:674
合同法對病事假的規定 發布:2025-05-01 12:21:46 瀏覽:711
國際法對我國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01 12:18:01 瀏覽:746
騰躍律師 發布:2025-05-01 12:08:52 瀏覽:980
特徵污染因子法規 發布:2025-05-01 12:08:51 瀏覽:805
依法治國的實現途徑 發布:2025-05-01 11:45:06 瀏覽: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