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法官
⑴ 拉達賓諾德·巴爾的相關事件
巴爾生於孟加拉國國國邦拉第亞區一個村子,三歲父親死亡,最後靠政府頒發的獎學金繼續學業。Presidency College中學畢業,在加爾各答大學修讀法律,1911年成功取得學士,翌年成為律師。其後他成為加爾各答大學法律部的講師。巴爾是透過自學學習國際法 。 當審判日本戰犯之時,聯合國方面共安排了11位法官,為了保持審判的公正性,除戰勝國的法官外,還特意加入殖民地國家的法官,巴爾即為其代表。1946年5月3日,東京審判法庭開庭。5月17日,巴爾首次出現在法庭上。在落座之前,他面向被告方向雙手合十,靜靜地行了一禮。從這一天起,這個印度人的名字永久載入了日本史冊。
在11名法官中,有5名法官對判決表示了不同意見,其中4名法官對個別案例的量刑提出異議,只有巴爾堅持日本戰犯「全員無罪」論。巴爾的根據是:檢方所指控的「對和平的犯罪」及「對人道的犯罪」,都乃「事後法」的判決結果,根據「法的不溯及原則」,日本人應該是無罪的。
巴爾的意見書長達1235頁,他從法理的角度闡述了日本戰犯無罪的原因:「侵略戰爭是一種國家行為,國際法的追訴對象僅僅是國家,而不能罪及個人」;「國際法對於違反它的規定的國家予以制裁,但對於違反它的個人因沒有規定製裁方法而無從著手處罰」;「即使日本對那場戰爭負有道德的責任,但是沒有法律責任」。
就在審判開始之前,巴爾還曾問麥克阿瑟:「依據什麼法律對他們審判呢?」麥帥說,用國際法審判。巴爾說,國際法無法審判戰爭。戰爭不是犯罪,如果戰爭成為犯罪的話,那麼這種罪行只有在採用了違背國際法規定的戰爭方式的情況下才能成立。
為了證明自己觀點的合理性,巴爾還堅持嚴謹取證的立場。由於法庭採納了一些缺席證人的意見,這引起巴爾的質疑,他說,「既然法庭不能將其作為證人傳喚到庭,不能在證人席上作證,那麼,他們說的話就很難令人信服。」
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製造南京大屠殺的日本陸軍大將松井石根的病曾經被作為一個問題提出來。當時,巴爾就把它看得特別嚴重,以此作為替松井石根開脫罪責的一個重要理由。他指出,「不要忘記,松井大將當時生病,在發生這件事(指南京大屠殺)之後數周內,他被從自己的任務中撤換下來。」在巴爾看來,松井石根的疾病使得他的行為能力受到限制,其刑事責任能力當然也要受到限制。巴爾的這種辯護遭到遠東軍事法庭大多數法官否決。
巴爾的立場雖然有些荒唐,但獲得很多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吹捧,同時也為他們尋找「戰爭無罪論」創造了所謂的「法理依據」。巴爾貌似是一個嚴謹而機械的法律主義者,但為了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又主觀上靈活選擇對自己觀點有利的證據,在不顧整體事實的情況下,僅從狹隘的法理學角度闡釋自己的觀點,成為國際法學界一段笑談。不過,在日本原首相岸信介的支持下,巴爾曾3次受邀訪日,在各地宣傳日本無罪論。在最後一次訪日中,日本政府因其為「和平運動作出功勛」而授予勛章 。 安倍贊揚「戰犯無罪論」法官2007-08-22安倍此次訪問印度,還安排了一次特殊的訪問。他計劃在23日會見拉達賓諾德·巴爾的兒子。巴爾是遠東國際法庭的法官之一,主張「日本戰犯均無罪」。安倍22日還公開對巴爾大加贊揚。安倍稱,巴爾當時在戰勝國對戰敗國的「事後審判」中提出質疑,主張被告人全部無罪,「許多日本人至今還很『欽佩』巴爾法官的勇氣」。
⑵ 東京審判的法官名單
美國:約翰·帕特里克·希金斯(John P. Higgins) 麻省最高法院首席法官;
密朗·C·克萊墨爾將軍(Major-General Cramer) 於1946年7月代替希金斯;
中國:梅汝璈律師;立法院立法委員 (吳學義法律顧問);
英國:帕特里克·德富林勛爵(Hon Lord Patrick) 蘇格蘭最高法院法官;
蘇聯:伊凡·密切葉維支·柴揚諾夫將軍(Major-General I.M. Zarayanov) 最高軍事法院成員;
加拿大:愛德華·斯圖爾特·麥克杜格爾(Edward Stuart McDougall) 前法官,加拿大省最高法院;
法國:亨利·柏奈爾(Henri Bernard) 巴黎首席檢察官及首名軍事法官;
澳大利亞:威廉·韋伯爵士(SirWilliam Webb) 澳洲最高法院法官;法官團主席;
荷蘭:貝爾特·羅林(Professor Bert R?ling)烏特勒支大學法學教授;
印度:拉達賓諾德·巴爾(Radhabinod Pal)加爾各答大學法學院講師;曾提出異議;
紐西蘭:艾里瑪·哈維·諾斯克羅夫特(Harvey Northcroft) 紐西蘭軍法處長;
菲律賓:德爾芬·哈那尼拉(Colonel Delfin Jaranilla) 律政司,最高法院成員。
⑶ 參加東京審判的法官來自幾個國家
東京審判歷時三年時間。當時由包括中國法官梅汝傲在內的11個國家的11名法官組成,分別版是中國:梅汝傲;澳大利權亞:威廉·韋伯爵士;美國約翰·帕特里克·希金斯和密朗·C·克萊墨爾將軍(後來代替希金斯);英國:帕特里克·德富林勛爵。
蘇聯:伊凡·密切葉維支·柴揚諾夫將軍;加拿大:愛德華·斯圖爾特·麥克杜格爾;法國:亨利·柏奈爾;荷蘭:貝爾特·羅林;印度:拉達賓諾德·巴爾;紐西蘭:艾里瑪·哈維·諾斯克羅夫特;菲律賓:德爾芬·哈那尼拉。
(3)巴爾法官擴展閱讀:
1946年1月19日,駐日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頒布了《特別通告》以及《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宣布即將在東京正式成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首要戰犯進行審判 。
1946年5月3日,由美國、中國、英國、法國、蘇聯、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印度、菲律賓11個國家指派的11名法官組成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日本東京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首要甲級戰犯進行審判,中國當時委派的是法學家梅汝璈代表中國方面參加東京審判。
⑷ 法院宣判死刑的時候,會說哪些台詞。。很長的,例如殺人被判死刑。法官會說哪些台詞要很長的。越長越.
梅:如果沒有人有新的見地,我想我們就可以投票了,如果沒有人想在發言,那我們就開始了,韋伯爵士,我可以最後再說幾句嗎?
韋伯:當然
梅:謝謝,請給我那一杯水來
梅:我們都同意罪犯是有罪的,我們爭論的焦點是
是否對他們處以死刑
戰爭中死去了那麼多無辜的人,只有死刑才能讓他們瞑目,白奈爾先生,你說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取決於是否廢除了死刑,
白奈爾:很正確
梅:某種角度上我贊同你的觀點,但是我還是有些疑惑,
白奈爾:梅,我很樂意跟你探討
梅:按照您的邏輯文明應該被尊重,但您認為生命呢?生命應該被尊重嗎?
白奈爾:我想我不用告訴你我的答案,你應該非常清楚
梅:我想您應該不會否認生命是最寶貴的,因為對每個人來說,生命只有一次,如果說杯代表人類,水代表文明,(打碎水杯)請原諒我的粗魯,文明是人類創造出來的,如果沒有人類,文明從何談起呢?巴爾先生
巴爾先生:梅,請坐下,你想跟我探討佛學嗎?
梅:對於佛學我知之甚少,但我非常尊敬佛學,小時候我就從父母那兒學到,佛鼓勵世人多行善,少作惡,對嗎?
巴爾先生:這是最基本的
梅:那麼佛教里除了揚善,是不是還懲惡?
巴爾先生:是!但是佛家說的是來世再報
梅:也就是說,人在今世做的惡,來世必有報,對吧?
巴爾先生:是這樣
梅:但今世的罪惡誰來制止?佛能制止日本不再發動戰爭嗎?東條英機會信佛嗎?
巴爾先生:佛會讓他信的,佛會愛他,佛會原諒他做的一切,最後每個人都會到達佛的懷抱,這就是佛的力量
梅:那是將來,我們和佛一樣期待人間沒有戰爭,沒有罪惡,但精神的期待能左右現實中發生的種種不堪的醜陋和人性踐踏嗎?我不懷疑佛的力量,但我懷疑人間是否都能在佛的指引下走向光明?佛家不是說信則靈,不信不靈嗎?那些人要是不信呢?我到贊成西方那句諺語:叫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巴爾先生,我們為什麼來這兒?我們是一個國家的法官來這兒是為了審判,因此,我們要對他們依法嚴懲
巴爾先生:梅,你不用再說服我了,我依然認為我的觀點很正確
梅:巴爾先生,我也不打算在說服您了,我想最後在對您說一句古希臘諺語:命運的看法比我們更准確
老衛:我知道下一個該我了,請
梅:老衛,我的法官同事們,你們都是資深的法學專家,我想請大家一起考慮這個問題,法律是什麼?法律的作用又是什麼?經過了兩年多的817次漫長的庭審,我們終於認定了他們有罪,可是我們卻一直在討論文明和宗教,先生們,這不是大學的課堂,這也不是寺廟,這里是法律的殿堂,我們需要討論的,是怎麼懲罰這些罪犯,我認為,宗教是告訴世人,怎樣做才能到達天堂,另一方面,法律明確規定了,什麼事情我們不能做,否則就要受懲罰,就要上斷頭台就要上絞刑架,這就是法律,這也是我一直堅持對戰犯們使用死刑的原因,除了掠奪別國的資源擴張自己的領土,日本還殺害了無數無辜的平民,日本軍隊,搶劫,強奸,放火,殺戮,殺害了無數中國,菲律賓,英國,美國,以及其他國家人民的生命,這還不足已被判處死刑嗎?如果法律不給日本,不給這些戰犯以最嚴厲的懲罰,誰敢保證日本有一天不會再次挑起戰爭?誰敢保證日本不會再侵略別的國家,誰敢保證日本軍國主義的幽靈不會再次復活?在座那位先生敢做這樣的保證?想說的該說的,我都說完了我們可以投票了,為了那些死在戰爭中的人,為了讓他們瞑目,請各位慎重!因為他們在看著我們
⑸ 《東京審判》中的梅汝傲最後所陳述的一段話
(法國法官伯奈爾反對死刑,認為死刑不應在文明的國度存在.)
梅汝璈舉起一個杯子:如果說,杯代表人類,水,代表文明........
杯子在地上砸碎,水四濺..........
梅汝璈盯著柏奈爾:文明是人類創造出來的,可如果人的生命都被無情地毀滅,那文明還從何談起呢?
(印度法官巴爾以佛教慈悲為由反對施用死刑)
梅:巴爾先生,我再次提請您注意,您是一個法官!法官的職責是什麼?是對罪行進行審判進行認定!然後根據法律給予他們懲罰!我不知道您為什麼要;來做法官,您具有一個佛教徒的偉大情懷卻在縱容犯罪,這決不是一個法官應該有的立場!如果您要堅持這樣,那您沒有資格坐在審判席上,您應該回到印度的寺廟里去!
(面對全體法官)
梅:死刑是什麼?死刑是法律對犯罪最嚴厲的懲罰!為了掠奪別國的資源為了擴張自己的領土為了佔領亞洲甚至全世界,日本幹了什麼?他們殺中國人殺朝鮮人殺菲律賓人殺新加坡人殺美國人殺英國人殺無數無數無辜的平民!他們強劫,他們強奸,他們放火,他們殺戮,難道這些不足以讓他們受到法律最嚴厲的懲罰嗎?!如果法律不給日本不給這些戰犯以最嚴厲的懲罰,誰敢保證日本有一天不會再次挑起戰爭?!誰敢保證日本不會再侵略別的國家?!誰敢保證日本軍國主義的幽靈不會再次復活?!(他瞪著眼,強忍著淚):在座哪位先生敢做這樣的保證?!
⑹ 遠東軍事法庭共幾位法官
按實際情況遠東軍事法庭應有六人以上十一人以下的法官。
《遠東國際軍事內法庭憲章》容第2條規定:「本法庭應有六人以上十一人以下之法官,由盟軍最高統帥就簽訂日本投降書各簽字國所提名之人選及印度與菲律賓共和國之代表中任命之。」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又稱東京國際軍事法庭,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46年1月19日,遠東最高盟國統帥部根據同盟國授權,公布《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宣布成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審判日本戰犯(又稱東京審判)。由美國、中國、蘇聯、英國、法國、荷蘭、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印度和菲律賓這些勝利的同盟國共同任命法官審理。
審判於1946年5月3日開始進行,1948年11月12日結束,歷時兩年半。這次審判共開庭818次,出庭證人達419名,書面證人779名,受理證據在4300件以上,判決書長達1212頁。判決書對日本帝國主義策劃、准備和發動對中國和亞洲、太平洋戰爭的罪行進行了揭露,並宣判25名被告有罪。
⑺ 參加東京大審判的11位法官叫什麼名字
東京審判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由中國、蘇聯、美國、英國、法國、荷蘭、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菲律賓各1名法官組成,共11名;11國又各派檢察官1人。澳大利亞法官 W. F. 韋布任庭長,美國律師J.基南任檢察長。美國: 約翰·帕特里克·希金斯(John P. Higgins) 麻省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密朗·C·克萊墨爾將軍(Major-General Cramer) 於1946年7月代替希金斯 中華民國: 梅汝璈 律師;立法院立法委員 (吳學義法律顧問) 英國: 帕特里克·德富林勛爵(Hon Lord Patrick) 蘇格蘭最高法院法官 蘇聯: 伊凡·密切葉維支·柴揚諾夫將軍(Major-General I.M. Zarayanov) 最高軍事法院成員 加拿大: 愛德華·斯圖爾特·麥克杜格爾(Edward Stuart McDougall) 前法官,加拿大省最高法院 法國: 亨利·柏奈爾(Henri Bernard) 巴黎首席檢察官及首名軍事法官 澳大利亞: 威廉·韋伯爵士(SirWilliam Webb) 澳洲最高法院法官;法官團主席 荷蘭: 貝爾特·羅林( Professor Bert R?ling) 烏特勒支大學法學教授 印度: 拉達賓諾德·巴爾(Radhabinod Pal) 加爾各答大學法學院講師;曾提出異議 紐西蘭: 艾里瑪·哈維·諾斯克羅夫特(Harvey Northcroft) 紐西蘭軍法處長 菲律賓: 德爾芬·哈那尼拉(Colonel Delfin Jaranilla) 律政司;最高法院成員
⑻ 東京審判指的是什麼當時有哪些法官在場
東京審判,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日本東京對二戰中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甲級戰犯的國際大審判。
在1945年9月3日,日本正式投降,宣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日本的好戰分子也在東京被處以嚴厲的審判,世界才得以回歸人人嚮往的和平。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慘痛的經歷,我們才更應該珍惜現在的和平。在當下復雜的世界格局下,回顧這些令人心痛的事可以讓我們切身體會到和平的來之不易。我們很幸運的生活在一個強大的國家,時刻享受著和平的喜悅與國家帶給我們的無盡的美好。
社會的各個階層應該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努力使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富強,珍惜我們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
⑼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有那些法官
澳大利亞 威廉·韋伯爵士( William Webb) 澳大利亞最高法院法官 法官團主席(庭長)
加拿大 愛德華·斯圖爾特·麥克杜格爾(Edward Stuart McDougall) 前法官 加拿大省最高法院
中國 梅汝璈 律師 立法院立法委員
法國 亨利·柏奈爾(Henri Bernard) 巴黎首席檢察官及首名軍事法官
印度 拉達賓諾德·巴爾(Radhabinod Pal) 加爾各答大學法學院講師 曾提出異議
荷蘭 貝爾特·羅林( Professor Bert Röling) 烏特勒支大學法學教授
紐西蘭 艾里瑪·哈維·諾斯克羅夫特(Harvey Northcroft) 紐西蘭軍法處長
菲律賓 德爾芬·哈那尼拉(Colonel Delfin Jaranilla) 律政司 最高法院成員
英國 帕特里克·德富林勛爵(Hon Lord Patrick 蘇格蘭最高法院法官
美國 約翰·帕特里克·希金斯(John P. Higgins) 麻省最高法院首席法官
美國 密朗·C·克萊墨爾將軍(Major-General Cramer) 於1946年7月代替希金斯
蘇聯 伊凡·密切葉維支·柴揚諾夫將軍(Major-General I.M. Zarayanov 最高軍事法院成員
⑽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哪些法官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法官來自11個國家,共計12名法官(美國中途換過人)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又稱東京國際軍事法庭,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46年1月19日,遠東最高盟國統帥部根據同盟國授權,公布《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宣布成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審判日本戰犯(又稱東京審判)。由美國、中國、蘇聯、英國、法國、荷蘭、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印度和菲律賓這些勝利的同盟國共同任命法官審理。
審判於1946年5月3日開始進行,1948年11月12日結束,歷時兩年半。這次審判共開庭818次,出庭證人達419名,書面證人779名,受理證據在4300件以上,判決書長達1212頁。判決書對日本帝國主義策劃、准備和發動對中國和亞洲、太平洋戰爭的罪行進行了揭露,並宣判25名被告有罪。
法官如下:
威廉·韋伯爵士,來自澳大利亞,法官團主席、澳大利亞最高法院法官
梅汝璈,來自中國,立法院立法委員
愛德華·斯圖爾特·麥克杜格爾,來自加拿大,加拿大省最高法院
亨利·柏奈爾,來自法國,巴黎首席檢察官及首名軍事法官
拉達賓諾德·巴爾,來自印度,加爾各答大學法學講師
貝爾特·羅林,來自荷蘭,烏特勒支大學法學教授
艾里瑪·諾斯克羅夫特,來自紐西蘭,紐西蘭軍法處處長
德爾芬·哈那尼拉,來自菲律賓,最高法庭成員
帕特里克·德富林勛爵,來自英國,蘇格蘭最高法院法官
約翰·帕特里克·希金斯,來自美國,麻省最高法院首席法官(1946年7月離職)
密朗·克萊墨爾將軍,來自美國,1946年7月替代希金斯
伊凡·柴揚諾夫將軍,來自蘇聯,最高軍事法院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