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審管辦總結
❶ 法院審管辦好還是民事庭好
你好,要看未來的發展方向,如果未來想從事法官,民庭會更好一些,提前熟悉業務。如果沒有當法官的想法,審管辦會更適合一些。
❷ 法院審管辦主任員額制入額了,還會是審管辦主任嗎還是有什麼別的安排。
仍然是審管辦主任,仍然主要從事審判管理工作,但要辦理案件,數量可以按照全院平均結案數的30%--50%考慮,不可能全部時間用來辦理案件的。
❸ 每個法院都有審管辦嗎
全國四級法院90%以上,都有經過編制部門批準的審判管理辦公室。其餘法院雖然沒有正式編制,但由研究室或者審監庭行使審判管理的職責。
❹ 在法院業務部門是否比審管辦重要
審管辦負責全院法官審判績效考核,是法院領導的智囊和參謀,同時負責審委會,院務會等事務,審管辦在編法官同時可以審理各類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位高權重!
❺ 報考法院時報考的職務是法官助理,但來單位分在了審管辦,想問一下,這樣職務還算不算是法官助理在《法
1、根據司法改革的精神,除審判一線外,都屬於司法行政人員。
2、司法改革正式回推開答後,會讓各類人員自主選擇一次,是願意去審判崗位,還是去行政崗位。
3、審管辦理論上來說肯定不算是審判崗位,也就不存在法官助理。但是目前法院司法改革還在試點,機構也沒有統一,例如審管辦,有的地方歸在審監庭,有的機構列的審監二庭,有的機構列的審管辦。
4、司法改革後,法院人員全部從基地法院選任,那麼,基層法院原來的法官助理,會不會被那些目標是省高院和中級法院的人員擠掉?導致長期被助理?打個比方,有個人本來要進省高院的,現在不能直接進了,只能從基層法院進,先當助理,在當法官,在到中院,在到省院,每年就那幾個名額,怎麼搞?
5、法院司法改革,看上去很美好,先看著吧。
❻ 法院審管辦權力有多大,或者說是審管辦主任的權力主要做什麼工作呢,對普通案件審理有制約嗎
主要是管理、監督、監察審判及判決書是否程序合法,是否存在錯誤。不是熱門部門。權力有,時大時小,看是否有案件審判出問題。
❼ 法院審管辦好還是政治部好
審管辦是業務部門,業務水平要強。政治部是綜合部門,協調能力要強。具體哪個好,要看你的實際情況而定。
❽ 法院實現審判管理辦公室單獨設立,有什麼好處
審判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審管辦)圍繞審判與管理兩個中心把脈,把工作的目標定位於案件評查問責與質效(質量和效率)分析統計,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職能上的綜合性。審管辦是新時期審判管理改革的產物, 審判管理改革之前,法院內部曾流傳這樣一句話:「權力分散在法官,責任集中在院長,壓力承擔在法院。」院長、庭長直接指導辦案,直接管理法官,擔負著重大的審判管理職責,因此,法院的「一把手」普遍感到院長更難當了。審管辦改變了以往審判管理職能不清、職責不明的狀況,突出了審判管理在法院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強調了審判管理工作的專業化和科學化,健全審判流程管理機制,完善案件質量監督評查標准,強化法官審判業績考評,切實發揮審判管理辦公室的職能作用,通過法官評價體系的運行,促進廉潔高效、司法公正、執法為民,並將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二是性質上的專門性。法院內部管理機構過去主要有實施隊伍管理的政治部、實施機關事務管理的辦公室、實施調研統計的研究室等,卻沒有一個專門的機構實施審判業務的管理。各審判機構既履行審判職能又履行管理職能,往往是「重審判輕管理」,且在相互協調配合方面,常常是「重局部輕全局」。因此,建立獨立的、專門的審判管理機構勢在必行;三是地位上的權威性。法院管理包括三大系統,即審判管理、隊伍管理和司法政務管理,通過三個機構來實施,即審管辦、政治部和辦公室(含行裝處),類似軍隊的「司政後」三大機構。作為審判機關,隊伍管理和政務管理最終目的還是為審判核心工作服務的,這兩項管理的目的都是為更好地促進審判,因此,三項管理應密切協調配合,積極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使法院的審判工作快速進入良性有序的發展。
❾ 我報考了地方人民法院審判管理辦公室科員(計算機類),想問下這個部門日常工作是做什麼,有什麼發展
主要負責日常的電腦操作,維護工作等相關工作,當然你剛去可能做很多瑣碎的工作。
以後發展的看個人能力。但最重要的是有關系。慢慢混唄!
❿ 基層法院如何採取有效措施提高案件質量和效率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基層人民法院如何採取有效措施,提高案件質量和效率,提高司法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已經是法院管理持之以恆工作重心。就目前多數基層法院對案件質量和效率的管理而言,主要是通過審判管理辦公室具體實施管理工作,案件質量的好壞和效率的高低與司法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密不可分,兩者的結合則是通過有效的管理措施來實現。現就基層法院的審判管理中上述三者的關系,結合雙牌縣人民法院的做法談以下四方面點體會。 一、提高思想意識,重視審判管理工作 審判管理是一項開拓性的工作,是司法管理和司法理念中的一個新課題。就目前審判管理模式,審判管理的主要職能和目標價值體現在以下六大方面:(一)案件質量和裁判文書質量評查;(二)審判流程管理;(三)司法績效或者司法狀況管理及評估;(四)司法統計管理;(五)審判管理制度建立與完善;(六)審判資源配置決策建議。但是由於各種原因,審判管理工作還沒有很理想地實現其應有的職能和目標價值,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認識問題。從現行的審判管理模式上反映,審判管理現在仍然沒有擺脫案件質量評查和數據統計具體工作,反而將原由各部門的做具體事務攬入到審判管理事務中來,將職能變相轉化為充當業務部門的內勤。這一現象的產生和存在,一方面有來自院領導的認識,大局意識不強,沒有充分認識審判管理職能和作用,沒有抓好分管部門的案件、裁判文書質量和司法統計工作,將案件、裁判文書質量評查和審判管理信息數據推給審判管理部門;另一方面審管辦沒有正確對待和履行審判管理的職責,仍然停留在審判管理初期的職能上,沒有分析總結在審判管理上的經驗,沒有開拓探索審判管理的新思路。 法院的管理由人事管理、審判管理和政務管理三大部分組成。審判管理所管理的對象是法院審判職能這一核心,是法院管理最基礎也是最為重要管理工作,處於三大管理的核心地位。因此,審判管理工作關乎全院審判改革和發展,關乎法院是否持久體現「司法為民」的宗旨。重視審判管理工作,我們不能僅僅表現在形式上,而是切實地將審判管理工作的意義和重要性紮根在法院的每位領導和各個審判人員的思想意識之中,自覺的支持和接受審判管理;在機構設置上,將審判管理權與立案權、審判權、執行權相對分離,確保對審判管理工作人力和物力上的需要;對一個基層法院而言,審判管理機構在具體管理過程中既是管理行為實施者,又是管理制度規范的設計者,既具有微觀管理,又具有宏觀調控的職能,因此,基層法院應重視審判管理機構的各項分析與建議,讓審管機構參與崗位目標考核的研究制定,充分發揮審判管理在審判資源上的調節和服務作用。 二、健全制度,強化制度的落實 湖南省法院是全國法院實行案件質量評查和審判管理比較早的一個省,在管理制度建立上歷經幾度變革,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管理體系,對指導基層法院提高案件質量和效率,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每一個法院有自身的實際,有對審判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因此在制度上一方面要執行上級法院的制度,另一方面要根據本院的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使審判管理在制度上更加完善和明細化。例如我院針對案卷裝訂歸檔存在不統一的情況制定了《法院訴訟文書立卷歸檔實施辦法》,較好地規范了訴訟文書立卷歸檔;在審判管理方面為了有章可循,制定了《審判管理工作的意見》作為審判管理工作的原則性制度;在《審判管理工作的意見》的要求下,根據本院實際和管理的需要分別制定了《立案管理工作的規定》、《審判流程管理辦法》、《案件督辦制度》、《案件質量評查細則》、《關於審判信息數據管理的規定》、《關於司法統計管理的規定》、《司法績效考核制度》、《關於信訪案件管理工作的意見》等制度。在制度建立上,我院立足於確保上級法院的各項制度能夠順利執行,又使各項制度符合我院的實際,更便於操作和落實,最終達到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的目標。 制度,就是規矩,形象的說法就是社會生活中的游戲規則,我們在審判、執行工作必須按規矩辦事,遵守審判、執行的規則。審判管理的各項制度就是用以約束和規范審判、執行行為的規矩,是要求審判執行部門和案件承辦人完成工作的基本定質定量。完成得好、達到了質和量要求,就應兌現制度。因此,我院崗位責任制在制定時,由審管辦根據審判管理制度,拿出能夠全面體現制度的合理方案,交由院黨組審定,確保制度落實到崗位責任上來。 三、跟蹤管理,常抓不懈,把握動態 審判管理是一種動態管理,不是一個只要結果,不要過程的管理。在日常管理中,應時刻抓緊抓好每一個時段,每一個環節的管理內容。如裁判文書是案件質量的集中體現,無論是在案件質量評查,還是上訴、信訪案件的出現,問題最多的地方均是出現在裁判文書的質量上,因此抓裁判文書質量是一日常性的工作,我院要求,承辦部門製作的裁判文書在送交簽發前,先由審管辦審查,從製作技術層面和文書結構層面進行把關。又如在流程管理方面,審管辦按案件適用的程序,隨時跟蹤,根據案件審理進度等實際情況進行督辦,杜絕超期審理。審判管理的另一重要職能,體現在對司法狀況的管理,對審判執行數據的統計、分析。這一職能的要求不僅僅局限於對一些數據的統計和匯總,更應要求對審判、執行的某一時段數據的核查、比較、分析和判斷,提出數據變化的原因,以及建議下一階段應解決或注意問題和措施,體現審判管理的服務和參謀建議職能。對此審管辦和分管院領導應時常把握數據變動情況,重在運用統計分析,解決問題,提高司法狀況水準。對於在管理中發現帶有典型性或有苗頭性的問題,審管辦可根據院長的授權,與分管院領導決定及時召開部門負責人會議,通報情況,提出建議和措施。 四、加強審判管理研究和理論總結,不斷提高司法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審管辦是一項業務綜合性很強的部門,應將具有審判、綜合能力較強的審判人員充實到審管辦,並保持人員的相對穩定。正如前面提到的審判管理是一項開拓性的工作,相對而言,審判管理的理論尚不成熟,全國各地做法也沒有統一,因此要求從事審判管理的人員要能夠深入到審判管理的深層次中去不斷進行管理方面的研究和總結,正確處理審判管理與司法行政、人事管理的關系,增強為審判、執行的服務意識,不斷提高司法管理的能力和管理水平。我院審管辦在設立五年來,在管理中,進行了一些經驗總結和理論研究,如根據案件質量評查的情況,疏理和抽象出《案件質量存在的問題及其規范》,總結出案件質量方面的十大問題,分析問題形成的原因,提出規范的要求,對案件質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指導性作用;針對目前裁判文書中存在的問題和根據上級法院對裁判文書製作的要求,依據法律和相關規定,較好地從裁判文書製作技術層面和結構層面全面歸納了裁判文書製作技術和結構要素,形成了《法院裁判文書製作技術規范和結構規范》,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從審判管理工作的開展到審判管理機構的設立,結合審判管理的理念、發展,審判管理的地位、目標價值以及審判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如何開展審判管理進行研究,撰寫的《從司法改革的視野談法院審判管理》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對提高審判管理能力和提高審判管理水平具有推動作用。 審判管理在法院管理中處於核心地位,但卻一項繁雜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