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上懟法官
❶ 可以恨法官嗎
不可以恨法官。因為法官是尊照當事人的意願進行審判。回答正確。
❷ 作為一名律師,如果法庭上法官明顯偏向對方,怎麼辦
看本地外地的,本地的法官,就默默忍受,把證據、文書、觀點清清楚楚的展現。重點檢查庭審筆錄,看有沒有漏記或者錯誤的。然後看法官的膽量,不行就准備二審或者申訴。外地法院的,就直接懟。
作為律師,很有可能遇到這種情況,但是先別著急,冷靜冷靜冷靜。可能因為以下原因:
1、刑事案件的審判。
作為律師,對方是公訴人或者是受害人。這個不用我多講,開庭時控制情緒,保持平和的心態,穩定的語調。律師只是代理人,平和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就好,不過有些律師為了照顧委託人的情感需要。
說一些對案件審判沒什麼實質作用但是委託人卻很受用的話,特別是啰嗦重復翻來覆去地說,可能會引起法官反感,對對方的偏袒可能更多的是用語氣的表達,發泄情緒,這個不用在意,律師內心都是敏感脆弱卻異常頑強的。
2、普通民事案件,有可能對方沒有委託律師。
可能嗎?非常可能!如果開庭,雙方都委託代理人,法官自然不必多說,程序按部就班走完。大多數律師都還是很職業和規范的,即使一同出庭的當事人表示不解,律師也可以做一定的解釋工作,減少法官的工作量。
但如果遇到一方沒有委託代理人,可能連最基本的庭審程序都不清楚,亦不知證據「三性」,完全不知質證為何物時,此刻法官都會異常耐心,聽不懂就用通俗的語言解釋再解釋,而且可能會因為對方第一次打官司,難免緊張,法官還時不時安撫情緒,充分保證對方表達觀點的權利。
這樣以來庭審時間肯定就拉得很長。因此為了避免浪費時間,作為律師我可能會採取適當壓縮發言時間,提出觀點但不作詳細展開,避免原文照讀法條等,並在開庭後盡快遞交書面代理意見,相信我,法官哪怕在態度上偏向對方。
但依然會對你的專業態度暗中贊賞——畢竟大家時間非常很寶貴,我要以身作則不準浪費。
3、也有可能是對方提出的訴訟請求並沒有可靠的證據支撐。
法官審理案件是以事實為基礎,以法律為准繩。但是這個「事實」是指法律事實,即需要用相應的證據確定的事實,而不是人們認為的「客觀事實」。
很簡單,在庭審中只需要用證據說服法官就OK了。但是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我明明借錢了/受損失了,打官司到法院居然判我輸?太黑了!可是有沒有想過是你的證據無法支撐起你的訴訟請求呀很簡單,民間借貸糾紛需要用證據證明雙方之間存在借貸關系。
並且出借人必須證明自己已經完成出借義務。很多人其實沒有保留證據的意識,拿著微信轉賬的截圖就恨不得跑到法院打官司了。因此在證據的細節上,法官很有可能偏向對方,盡可能多地盤問細節,以便最大程度還原案件事實。
相信我,這個時候作為律師,對案件細節把握越精準,對法官提出的問題回答得越詳細,證據資料梳理得清晰有條理才是把握整個訴訟案件的關鍵。
4、不排除有一些法官可能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我在庭審中,對方沒有委託律師,法官便頻頻暗示暗示對方可以用訴訟時效進行抗辯,還好是我反應快,及時打斷了法官,而且對方沒有會意,否則對我方結果很不利。若真這樣,就真得考慮其他的救濟辦法了。
❸ 張蘭回應被判入獄怒懟網友,她為什麼要懟網友
2021年1月8日,據香港媒體報道,張蘭女士被裁定藐視法庭,遭判處監禁一年,同時發布拘捕令。張蘭於2018年4月11日向香港高等法院上訴,但是上訴卻被駁回。法官在判詞中指出,張蘭在2018年4月11日因沒有遵從早前香港高等法院頒布的凍結資產令而被判刑,張蘭對判決結果不負而提出上訴,但事隔兩年才向法庭申請提交新證據,法庭認為張蘭沒有合理解釋她為什麼不在原審時提交有關新證據,故駁回她上訴提交新證據的許可。
作為一名企業家,更應該明白法律的重要性,法律不僅是保障我們正常工作生活的基礎,同時我們也要履行法律給予我們的義務。張蘭的事件也給她本人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旗下的公司遭到網友的抵制和詆毀,股份下跌。而張蘭本人也會受到監禁,失去了人身自由權。法不容情,無論是平民還是優秀的企業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們不應該觸碰法律的底線。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
❹ 玩吧里一起懟法官的規則是什麼
游戲規則:紅藍兩方,打對面方中間的法官,打死了對方的法官就贏了,但是不能靠自身打,會沒血,然後死掉,死掉是需要時間復活的,然後就是在給別人機會,所以只能像打撞球一樣撞擊其他得球,或者人去攻擊。
懟法官它是有回合的,總共十回合,你只要把對方法官的血打得比你們的少,撐到回合結束,沒公開辯論和事實第一的原則。
玩吧是由北京默契破冰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一款社交應用軟體,該軟體擁有眾多輕松有趣的小游戲。玩吧主打社交小游戲包括狼人殺、你畫我猜、阿瓦隆、誰是卧底、掃雷大作戰、小PK等。玩吧APP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小游戲房間,進入房間後,秒組局,快速游戲無壓力。
在玩吧中可以隨機遇到一起玩游戲的人,也可以自己建房間邀請好友參與到游戲中。玩吧讓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更加輕松直接,傳達著「一起小游戲,認識她他它TA」的社交理想。
(4)法定上懟法官擴展閱讀:
玩吧特點:
法官:官方NPC人物,承擔所有游戲中的裁判角色。
包間:是玩游戲的一個房間。包間分不同類型,玩家可以購買專屬的房間,成為房主(享受房主特權)。玩家可以根據喜好,選擇包間進行游戲。
後宮:玩家可以互相選擇成為後宮成員與守護。
消息:添加好友後,在這里可以盡情聊天。
徽章:通過完成一定的任務可以獲得相應的徽章在個人資料中展示。
發現:好友動態
稱號:官方頒發給用戶個人的特殊稱號。
我:玩家信息及常見問題
好玩的中文社交遊戲平台!讓你與百萬美女帥哥邊玩邊聊,利用獨特的「娛樂社交」機制讓雙方先玩一局輕松愉快的社交遊戲
❺ 離婚法庭千萬不能犯的6個錯誤
離婚法庭千萬不能犯的6個錯誤
離婚案件,最關鍵的就是主審法官,你的婚能不能離、財產怎麼分、孩子撫養權到底給誰,只有法官說了算!上了庭,你的目標一定是法官,只有用有利的證據說服法官,才能對你的判決最有利。
經常有在法庭上懟法官,有的是因為不懂法,所以會質疑法官提出的合理性問題;有的是因為不滿法官態度,直接拒絕回答法官問題;也有朋友覺得法官不公平,沖上去把筆錄撕了,要求換法官;還有的嫌自己懟法官不解氣,想拽著律師一起開懟!
兩口子鬧離婚,沒幾個是不帶氣的。但大家一定要記住,法庭不是你發泄情緒的地方,是解決問題的地方,逞一時之快,懟贏了法官,對你的案子並沒有任何幫助。
開庭的時候,法官的一言一行,都是有含義,如果你是自己答辯,一定要注意:
1、無論是舉證還是答辯,法庭都有時間限制,不會讓你一直說不停。開庭後最好不要揪著對方的某個點扯東扯西,或者一直強調對方在婚姻里有多對不起你,一直不說重點,不僅浪費時間,也完全沒有意義。
2、不該說就別說了。法官是站在公立的角度去審理案件的。別質疑法官,也不要在法官說話時突然插嘴,更不要對於法官提出的問題信口開河的瞎說一通,要有針對性、有重點的去回答法官的問題,隨時留意法官的態度,以防言多必失。
3、不要毫無准備的去開庭。不論是證據、答辯方向、還是法官提問,開庭前自己先提前捋一捋,相比較別人庭前有律師反復輔導後再上陣的,毫無准備開庭,到頭來吃虧的只有自己了。
4、法官問你:想好離婚了嗎?這時你要猶猶豫豫,那法官就會認為你們還有和好可能,那這個婚就很難離掉了。
5、你提供的證據,法官如果仔細詢問,那說明法官想要採納你的證據,千萬別覺得煩,敷衍了事答幾句就完事了。
6、如果法官一直在打斷你,他有可能已經對你產生反感,那這時你不要多說話了,有證據直接提交就行
❻ 「法官員額制註定失敗」是什麼意思
員額制改革,無疑是當前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決定司改成敗的關鍵環節,也是整個司改進程中最大的「攔路虎」。如果最高決策層不拿出反腐「打虎」的決心,以堅定科學審慎的態度率先擺平這只攔路虎,那麼,廣大司法人員剛剛被激發出來的改革熱情、參與意識和職業理想就將在短時間內湮滅,整個司法體系亦將陷入失去活力生機、充滿怨懟不滿的「暗黑時代」。
這恐怕不是聳人聽聞。因為,我們對員額制改革方式的選擇,其實即意味著我們在司法體制改革的方向上所面臨的道路抉擇:是走行政司法的傳統老路,還是尋求民主司法的創新之徑?
當前最高決策層及社會各界對司法已經形成了這樣的共識:法院不再是通常意義上的黨政機關,法官也不再等同於政府公務員,司法改革要尊重司法權的本質、遵循司法的基本規律來進行。這判斷無疑是正確的,但問題卻尖銳痛徹:那個存在於各級法院,經數十年行政化性思維及實踐浸淫形成的龐大的官僚化司法團隊,豈能僅通過簡單、短促的身份整合在一夜之間即華麗地轉身,變身為從骨子裡奉行「公正、平等、民主、中立」等現代司法理念的新型法官團隊?矛盾的現狀令決策者焦慮不安,洶涌的民意讓改革家血脈僨張,但真正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卻是:既要攻堅克難、脫胎換骨,亦當步步為營、漸次推進。
盡管司改試點工作才剛剛起步,盡管各試點地區法院對如何作為也諱莫如深,但強大的媒體輿論令那些秘而不宣的改革舉措都昭然若揭,無法掩藏。從中,人們不難發現,此次司法體制改革,尤其是員額制改革方面,暴露出了准備不足、急功近利和避重就輕的重大缺陷,為司改前景籠罩上了一層厚重的陰影。
首先,頂層設計中有關員額制改革的規劃存在明顯的先天不足。盡管中央對於員額制改革有著理想化的目標設定——讓真正稱職的法官入額辦案,並且,有著防範改革誤入歧途的原則要求——不能讓徒有法官職務的領導者法官自然入額,不能簡單粗暴地剝奪助理審判員們的辦案資格令其「就地卧倒」轉任法官助理,但這些顯然遠不足以防止在具體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出現游離目標之外,規避原則要求的變通之舉。因為改革方案的參與制定者和組織實施者,其自身也恰恰是改革的對象。3月17日,周強院長在全國法院電視電話會議上要求,「要敢於打破各種利益藩籬,不計個人得失,勇於向自身開刀,動自己的『乳酪』,敢啃硬骨頭,甘當『燃燈者』。」然而,「揮刀自宮」,顯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下得去手的。把問題交給「問題」自己解決,那後者得有多麼無私的胸懷和敢於擔當的勇氣才行呢?
其次,司改試點的「一窩蜂」局面凸現了改革主導者和地方司法主官們的政治功利思想。顯而易見的是,本次司法體制改革的框架藍圖比以往歷次改革的設計都更宏大、更深入,它不但突破了司法工具主義的傳統思維束縛,突破了部分現行法律乃至憲法的立法紅線,甚至也突破了許多局內局外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對於如此重大的改革事項,非經中央決策、全國人大立法授權不能付諸實施,並且,必須首先經過局部試點,待總結試點工作經驗教訓後才能在修憲立法的基礎上全面推開。然而,目前的司改試點卻不再局限於之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在《關於司法體制改革試點若干問題的框架意見》中確定的六省市,儼然已經在全國鋪開,甚至有的高級法院表態將於近期在轄區法院全面推開,改革「於法有據」原則顯見已被束之高閣。可是,若全國都開展起「試點」工作,那還能稱之為試點嗎?
第三,避重就輕的員額制改革方案不啻為逼迫部分法官盲目逃離的最後通牒。從幾個試點法院的員額制改革設想來看,院庭長、審委會委員以及審判員的入額仍是自然的,即便有些前置程序恐怕也是形式主義地走走過場而已,而對於助理審判員們則在形式上的業績評價之外,又祭起了考試這一法寶。且不論這些做法是否科學合理公平,是否會寒了眾多一線業務法官們的心,是否深深地損害了因工作需要被安置在行政綜合部門工作的非業務法官們的權益,單與改革的初衷相比較,即已南轅北轍、背道而馳遠矣。君不見,各地,尤其是發達地區年富力強法官們的辭職現象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這顯然並非科學司改所帶來的大浪淘沙式的適者生存效應,而是偏私任性改革所構造的劣幣逐良幣困局。難道本輪司改果真將像一些圈內人調侃的那樣,一如既往,有疾而終嗎?
❼ 辦案筆記!因大意借出的幾百萬恐要不回來
辦案筆記!因大意借出的幾百萬恐要不回來。
大致案情:張先生和王先生都是深圳本地長大,是高中同學。這幾年,張陸續地向王借錢,加起來有幾百萬。月利息1.125%,按月付息。王先生出借的款項有些是轉賬、有些是現金。其間,張還拿了一個所謂張父擔保的借條給王先生。王沒有見到張父本人,也沒要求通過電話或者視頻去核實是否為張父的簽字:而且關於擔保的文字表述,也寫得不清不楚。
後來,張的經濟狀況惡化,還不了錢,王於是起訴張和張父到福田法液埋院。開始調解時,張的態度很好,對於現金部分都承認了:但是因為共同被告的張父沒到法院,調解不成。待到正式開庭時,張卻玩起了失蹤,作為共同被告的張父也不出庭。然後,法官就判了:對於調解時張自認的現金數額,沒有算到尚欠金額里,也就是這部分沒有支持王先生的訴求。
還有個細節:庭上法官問王,「你的錢從哪裡來」?王不懂法官是在調查資金來源,以排除他是職業放貸人(審理借貸案件法院都是如此);而是沒好氣地,當庭把法官懟了回去;但王本也是個實在人,還是承認了錢是來自於銀行貸款。總之吧,一審判下來的金額縮水了三分之二,而且擔保人張父也沒追究上責任。為了判決早日生效,王沒上訴,直接進入強制執行程序。法院把能封的封了後(卻處置不了,比鬧清螞如對方的車),又把張掛了限制消費名單,然後就終本了。結果呢,王是一分錢都沒拿到。
聽完介紹,心中有個疑問:在調解時,在張還能正常溝通時,若能判斷出張父的簽字是代簽,就可以把對張父的起訴撤回去,王張二人直接以調解結案、讓張把借款的實際金額在法院的調解書上確認下來。畢竟,對於現金部分王沒有證據,心裡還是虛的啊。
非法律專業的朋友聽了案情,可能會覺得奇怪,「張自己都認了現金借款,法官判的時候為啥不支持這部分的金額呢」。這里就牽扯到一項法律規定。即,調解時候的當事人對於案情的自認不能作為後面訴訟對己不利的證據。法律之所以正檔這樣規定,也是為了打消雙方調解時的顧慮、促成調解。
我們在福田法院的判決里看到了這么幾項認定。
01「原告自己當庭承認,是否為被告***簽字按指模其不清楚」。
02「雖然在還款協議書,原告明確其中借款包括其代償款、銀行貸款轉借款項及應付的利息、微信出借款項及現金出款項,雖在調解過程中被告***予以確認,但調解過程中被告***確認的事實,不得作為訴訟中對其不利的證據,被告***未到庭提出抗辯,原告應舉證證明上述借款合法有效且實際交付給被告***。」「關於原告主張的現金出借款項,沒有證據證明,本院不予採信。」
03「關於原告主張的2021年8月31日銀行轉貸的30萬元借款, 原告已實際支付至被告***賬戶,但原告出借資金自認系銀行貸款轉借,應為無效,但被告***應向原告償還本金及相應的資金佔用費,資金佔用費按起訴時的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標准計算。」(即法院沒有支持雙方約定的LPR4倍利息,而是認為轉貸無效)。
04「關於被告***的責任。原告稱系被告***應原告要求提供了被告***的擔保,被告***並未當面出具或簽訂該擔保,是否為被告***真實意思表示存疑,且擔保中所涉還款協議是否為原告與被告簽訂的還款協議書並不能對應,亦未明確債權人、債務人或所擔保債務的具體情形,原告主張被告***為被告***的債務承擔連帶擔保責任,證據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前面的3項,張先生看得也是心塞,對方玩失蹤,錯失了調解的好時機也很無奈;而對於第4項的擔保,我們結合最高院的(2022)最高法民再206號案例可以知道,擔保人未到庭抗辯,不能因此認定其同意提供擔保。
案件提示。
01文書要規范、流程要嚴謹。回到本案中,對於出借的現金部分,王先生沒有要求張及時予以書面確認金額;張父的擔保借條的內容寫得不明不白,王先生既沒有要求張父當場簽署,也沒要求進行視頻通話來確認,以至於在張沒能力還錢時,張父名下的多處房產是牽扯不到本案中的。
02雙方的借款時間周期挺長,對於王先生來講,看到張的還款能力出現問題、情況不妙時,就應及時止損、而不應輕信繼續出借。
03追款時在合法的范圍內,既要有耐心和決心、也要有勇氣。目前張只剩下了兩家公司,一家是持股100%(這家沒有執行價值,還要墊付幾萬的評估費用,不考慮);一家是張參股20%的公司、目前正常經營中。王先生可從此角度入手,和大股東去談一下,興許有點空間和希望。
❽ 馬東錫懟法官是哪部電影
馬東錫懟法官是哪部電影?
回答是馬東錫和金武烈主演的電影
《惡人傳》,
張東秀(馬東錫飾) 被假裝靠近的男子襲擊,
突然成為受害者的頭目憤怒不已。既是連環
案的倖存者,也是目擊者。後來與當地
警探聯手。
附圖:馬東錫站在法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