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法院文書
⑴ 微笑的表情什麼意思,微笑表情是友好還是呵呵
極目新聞3月4日訊(記者趙德龍)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普及,網上交流已日益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微信擁有數量龐大的各年齡段用戶群體,其設計的表情,在交流過程中,往往能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然而對於同一個網路表情,因人不同和語境不同,發送給對方之後也會「各有理解」。最典型的是「微笑」表情,長者認為表示友好,而年輕人則多認為其有「嘲諷」之意。
2020年,廣東一學生在微信群發送兩個「敲打」表情,老師認為該表情不禮貌,責令其寫檢討,引網友熱議。
不可否認,誕生於虛擬世界的表情符號,正逐漸融入我們實際生活。同時也出現在多地法院判決書等司法文書上,成為了「呈堂證供」的一部分。
律師認為,微信表情完全可作為證據。建議網友在日後使用表情符號時,更謹慎一點。
你會因為微信表情會錯意嗎?
2020年4月,廣東一名學生在微信群發送兩個敲打表情,老師認為該表情不禮貌,批評責令其寫檢討。事後該學校副校長對媒體稱,老師認為學生想打她,事後雙方已消除誤會。
現實生活中因使用表情而引發的誤會也並非個例。極目新聞記者發現,在微信表情中,一個笑的表情就有多種。
「微笑」「愉快」「齜牙」「偷笑」「壞笑」「陰險」這些虛擬空間與「笑」有關的表情,隨著網路訊號傳輸給對方,往往因語境不同,交流對象不同,可能對方理解的信息不同。
湖北何女士是95後白領,在她看來,微笑這個表情代表「呵呵」「嘲諷」等負面意思。但很多長輩則認為,該表情表示友好。
「年輕人之間還是很喜歡發表情的。」何女士說,尤其有時交流遇到障礙時,發能緩解尷尬氣氛,斗圖也成為大家一種娛樂方式。
「要結合具體語境和交流對象。」武漢商務人士萬先生說,相對親密的朋友之間,發表情不易引發誤會。但若雙方並非親密關系,尤其針對客戶、長輩、領導,則要謹慎使用,以免「萬劫不復」。
對於「微笑」表情,萬先生表示該表情堪比「蒙娜麗莎的微笑」,因各人各有理解,最好慎用。
表情符號寫入判決書
網路溝通日益進入人們生活工作,因網路符號具有模糊性,許多與之相關的爭議、糾紛也寫進了法院判決書。
裁判文書網顯示,2020年,李雲(化名,女)找張成(化名)3次借款24000元。第一次借款一萬元,並開具借條。當晚,李雲再找張成借款五千元。
因未開借條,張成給李雲發送微信消息,「上午一萬元,現在五千元,一共借你一萬五千元。」
李雲以微信表情「笑臉」作為回復。兩人後因借款產生糾紛訴諸法院。張成向法院提交借條、通話記錄及兩人微信聊天截圖等相關證據。
法院經審理後認為,二人之間借貸法律關系有效,張成提交的證據能夠形成完整的證據鏈,能證明李雲借款24000元未償還的事實。
微信表情也出現在刑事判決書文本中。海南男子瞿浩(化名)和同居女子李梅(化名)感情一直不好,2016年倆人在廣東清遠清城區因感情問題發生爭執。
瞿浩陳述,當年4月一深夜,因李梅與廣西籍男子深夜互發「曖昧表情」,他氣憤之下,持尖刀將李梅殺死。
案發後廣東省清遠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認為,李梅對悲劇的發生,不具有刑法意義上的過錯。
被告提出上訴,廣東省清遠市高級人民法院最終認定,本案因感情糾紛和家庭生活矛盾引起等屬實,但不足以對被告再予輕判。
微信表情完全可以作為證據
北京市一法律師事務所周兆成律師認為,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寫明證據包括「電子數據」。由此可見,在民事訴訟證據中,電子數據是法律規定的證據形式(行政訴訟、刑事訴訟同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指出,電子數據是指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
「微信表情完全可以作為證據使用,法律上是有規定的,相關判例也可佐證。」周兆成律師說,微信表情使用情況要與其他證據材料結合起來,最好形成完整的證據鏈;同時根據案件的事實進行綜合判斷。
浙江融哲律師事務所王雯律師認為,網路表情具有模糊性,法官結合案件事實及其他證據進行綜合判斷,因此網路表情成為證據並無不妥。網路表情被寫入判決書也是順應時代的發展。在日常生活中,應更謹慎使用表情符號,在重要對話中,盡量用文字表達真實意圖。
網路時代正在重新構置意義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胡易容教授認為,網路表情具有像似性(或圖像性),直觀而富有想像力,能給網友提供了一種造字的原始環境,使得每個人都是倉頡。
「網路時代正在重新構置意義。」胡易容說,比如傳統漢字中,囧、槑等被改變了原初意義,網友們的創造自由被釋放了。這也是網路表情廣受網友喜愛的重要原因。
胡易容表示,法庭證據是我們通常理解為「述真」的一種嚴肅文本,而網路符號是一種「不嚴肅或虛構」的文本。
網路表情符號成為法庭證據有重要意義,它表明「網路虛擬世界」的生活常態化,尤其是得到法律意義的文本承認,意味著網路表情符號成為了我們「語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⑵ 執行過程中申請人死亡變更申請人
申請執行人死亡的,繼承人確權後可以變更為申請執行人閱讀提示:在執行程序中,有時會發生申請執行人死亡的情況,那麼,申請執行人的繼承人能否向執行法院申請變更其為申請執行人?根據司法解釋的規定,作為申請執行人的自然人死亡,該自然人的繼承人申請變更、追加其為申請執行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裁判要旨
申請執行人死亡的,繼承人依據法院作出的確認債權歸其所有和繼承的民事調解書,申請變更其為申請執行人的,法院應予支持。
案情簡介
1. 2020年7月30日,張某潤與三和公司其他合同糾紛一案,上海高院判決三和公司應向張某潤返還投資款、違約金等。因三和公司未履行還款義務,張某潤向上海二中院申請強制執行。2020年8月27日,二中院立案執行。
2. 2020年11月21日,張某潤去世。周某覺系張某潤之妻。2021年3月15日,周某覺向上海靜安區法院提起分家析產、遺囑繼承糾紛之訴,後經調解該院作出民事調解書,明確張某潤對三和公司的債權由周某覺繼承和所有。
3. 周某覺向二中院申請變更其為申請執行人,二中院裁定同意變更。三和公司不服該裁定,向上海高院申請復議。
4. 2021年7月21日,上海高院裁定駁回三和公司的復議申請,維持二中院執行裁定。
裁判要點及思路
本案的爭議焦點問題是,是否應變更周某覺為申請執行人。對此,上海高院認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條第一款規定:「作為申請執行人的自然人死亡或被宣告死亡,該自然人的遺產管理人、繼承人、受遺贈人或其他因該自然人死亡或被宣告死亡依法承受生效法律文書確定權利的主體,申請變更、追加其為申請執行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二中院在執行(2020)滬02執1078號案件中,申請執行人張某潤死亡。周某覺依據靜安法院出具的(2021)滬0106民初11392號民事調解書,以繼承人身份申請變更其為申請執行人。二中院根據上述規定裁定予以准許,有事實依據,符合法律規定。
三和公司復議認為靜安法院在(2021)滬0106民初11392號民事調解案件中存在程序問題,不能作為執行依據的主張,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上海高院不予支持。
實務要點總結
北京雲亭律師事務所唐青林律師、李舒律師的專業律師團隊辦理和分析過大量本文涉及的法律問題,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大量辦案同時還總結辦案經驗出版了《雲亭法律實務書系》,本文摘自該書系。該書系的作者全部是北京雲亭律師事務所戰斗在第一線的專業律師,具有深厚理論功底和豐富實踐經驗。該書系的選題和寫作體例,均以實際發生的案例分析為主,力圖從實踐需要出發,為實踐中經常遇到的疑難復雜法律問題,尋求最直接的解決方案。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現結合法院裁判觀點,針對申請執行人死亡,其繼承人申請追加、變更申請執行人的相關問題,總結要點如下,供實務參考。
1、執行程序中申請執行人死亡,繼承人可申請變更、追加其為申請執行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2020修正)第二條第一款規定:「作為申請執行人的自然人死亡或被宣告死亡,該自然人的遺產管理人、繼承人、受遺贈人或其他因該自然人死亡或被宣告死亡依法承受生效法律文書確定權利的主體,申請變更、追加其為申請執行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根據該規定,申請執行人死亡,繼承人申請變更、追加其為申請執行人,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2、繼承人也可在取得法院確認債權歸其繼承的法律文書後,申請變更申請執行人。申請執行人在執行過程中死亡,繼承人依據法院作出的確認申請執行人遺留的債權由其繼承的判決書或調解書,向執行法院申請變更申請執行人,在繼承范圍內享有權利,法院應予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在民法典生效之前,繼承人持有效的公證遺囑向法院申請變更申請執行人的,法院可予以支持。但在民法典生效之後,當數份遺囑內容相抵觸的,公證遺囑不再是效力最高的遺囑,而是以最後立的遺囑為准。此後,繼承人再持公證遺囑向法院申請變更申請執行人的,若還存在後立的、與公證遺囑相抵觸的遺囑,其請求不能得到法院支持。
3、實踐中存在僅由一個法定繼承人繼承該債權,其他法定繼承人放棄繼承該債權的情況。申請執行人死亡後,在無遺囑或遺贈扶養協議的情況下,申請執行人的遺產的分配按照法定繼承辦理。在有多個法定繼承人的情況下,若其同時向執行法院申請執行,執行法院需對每個法定繼承人的份額予以認定並加以分配。在實踐中,法定繼承人出於高效分配遺產、便於法院執行等多種因素的考慮,多存在由一個法定繼承人繼承該項債權,其他繼承人放棄繼承該項債權的情況。在此情況下,未放棄繼承該項債權的法定繼承人再向執行法院申請變更申請執行人,法院應予以支持。
(我國並不是判例法國家,本文所引述分析的判例也不是指導性案例,對同類案件的審理和裁判中並無約束力。同時,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司法實踐中,每個案例的細節千差萬別,切不可將本文裁判觀點直接援引。北京雲亭律師事務所執行業務部對不同案件裁判文書的梳理和研究,旨在為更多讀者提供不同的研究角度和觀察的視角,並不意味著北京雲亭律師事務所執行業務部對本文案例裁判觀點的認同和支持,也不意味著法院在處理類似案件時,對該等裁判規則必然應當援引或參照。)
相關法律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20〕21號)
第一條執行過程中,申請執行人或其繼承人、權利承受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變更、追加當事人。申請符合法定條件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二條作為申請執行人的自然人死亡或被宣告死亡,該自然人的遺產管理人、繼承人、受遺贈人或其他因該自然人死亡或被宣告死亡依法承受生效法律文書確定權利的主體,申請變更、追加其為申請執行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作為申請執行人的自然人被宣告失蹤,該自然人的財產代管人申請變更、追加其為申請執行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條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條遺囑人可以撤回、變更自己所立的遺囑。
立遺囑後,遺囑人實施與遺囑內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為的,視為對遺囑相關內容的撤回。
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抵觸的,以最後的遺囑為准。
法院判決
以下是上海高院在「本院認為」部分的論述:
本院認為,二中院在執行(2020)滬02執1078號案件中,申請執行人張某潤死亡。周某覺依據靜安法院出具的(2021)滬0106民初11392號民事調解書,以繼承人身份申請變更其為申請執行人。二中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條第一款規定裁定予以准許,有事實依據,符合法律規定。三和公司復議認為靜安法院在(2021)滬0106民初11392號民事調解案件中存在程序問題,不能作為執行依據的主張,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一條第一款、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裁定如下:
駁回上海三和房地產有限公司的復議申請,維持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21)滬02執異77號執行裁定。
案件來源
《上海三和房地產有限公司一審執行裁定書》【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2021)滬執復59號】
延伸閱讀
在檢索大量類案的基礎上,雲亭律師總結相關裁判規則如下,供讀者參考:
1.申請執行人在執行過程中死亡,繼承人依據法院作出的確認申請執行人遺留的債權由其繼承的判決,向執行法院申請變更申請執行人,在繼承范圍內享有權利,符合法律規定。
案例1:《王某、夏某陽等合同執行裁定書》【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2018)京執監58號】
北京高院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條規定:「作為申請執行人的公民死亡或被宣告死亡,該公民的遺囑執行人、受遺贈人、繼承人或其他因該公民死亡或被宣告死亡依法承受生效法律文書確定權利的主體,申請變更、追加其為申請執行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根據上述規定,北京高院認為海淀法院(2011)海執字第10140號案件的執行依據為(2010)海民初字第8994號民事判決,該判決明確判令夏某陽對(2004)海民初字第19621號民事判決確認的王桂琴的返還義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本案中,申請執行人張某英在執行過程中死亡,豐台法院所作(2016)京0106民初23465號民事判決確認張某英遺留的債權六十七萬零一百七十七元四角五分由王某與王桂琴共同繼承,二人各享有三十三萬五千零八十八元。王某作為張某英的債權繼承人,向海淀法院申請變更其為本案的申請執行人,在繼承范圍內享有權利,符合上述法律規定,海淀法院裁定變更王某為(2011)海執字第10140號案件的申請執行人並無不當。夏某陽對海淀法院執行案件中申請執行人張某英簽名的真實性及其與張某英的拆遷補償款、補助費沒有任何關系等異議,不屬於本案審查范圍,可依法通過其他法律途徑解決。
2. 原申請執行人所立遺囑經公證,遺囑內容為由第三人繼承判決書所確定的原申請執行人份額內的債權。公證遺囑在另案中被法院認定為有效的,執行法院可根據第三人的申請,裁定變更第三人為申請執行人。
案例2:《李某1、李某2、李某3侵權執行審查類執行裁定書》【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19)粵執復571號】
廣東高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為清遠市公證處作出的(2007)清證內字第490號公證書的效力問題。
首先,關於公證書的效力問題。復議申請人李某1提出,其因不服清遠市清城區人民法院(2018)粵1802民初684號民事判決而向清遠中院提起上訴,因而清遠市公證處(2007)清證內字第490號公證書的效力待定。經查明,李某1等不服清遠市清城區人民法院(2018)粵1802民初684號民事判決上訴一案,清遠中院已作出(2018)粵18民終3181號民事判決,終審判決認為一審法院認定公證書有效並無不當。因此,復議申請人主張上述公證書效力待定請求撤銷清遠中院(2018)粵18執異24號執行裁定的復議理由,與事實不符,本院不予支持。
其次,關於是否應變更李某清為本案申請執行人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條第一款規定:「作為申請執行人的公民死亡或被宣告死亡,該公民的遺囑執行人、受遺贈人、繼承人或其他因該公民死亡或被宣告死亡依法承受生效法律文書確定權利的主體,申請變更、追加其為申請執行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本案中,根據原申請執行人黃某金所立並經公證的遺囑,李少清為遺囑繼承人,繼承清遠中院(2006)清中法民一初字第10號民事判決書所確定的黃某金份額內的債權。清遠中院根據李某清的申請,裁定變更其為本案申請執行人,符合上述司法解釋的規定,廣東高院予以維持。
3. 申請執行人死亡,多個法定繼承人書面放棄繼承,執行法院依其餘未放棄繼承的法定繼承人的申請,將其變更為申請執行人的,符合法律規定。
案例3:《吳某峰、吳某祥借款合同糾紛執行復議執行裁定書》【福建省南平市中級人民法院(2021)閩07執復102號】
福建南平中院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條第一款規定:「作為申請執行人的自然人死亡或被宣告死亡,該自然人的遺產管理人、繼承人、受遺贈人或其他因該自然人死亡或被宣告死亡依法承受生效法律文書確定權利的主體,申請變更、追加其為申請執行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吳某建、吳某銘、吳某英、吳某峰為吳某招法定繼承人,吳某建、吳某銘、吳某英書面放棄繼承,南平市延平區人民法院依吳某峰的申請將其變更為(2003)延民初字第485號民事判決書的申請執行人,符合法律規定。復議申請人吳某祥對(2003)延民初字第485號民事判決不服,不屬於復議審查事項,其可通過其他法律途徑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