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歐洲最高立法

歐洲最高立法

發布時間: 2021-02-06 22:54:19

『壹』 法國的最高立法機關

法國議會包括國民議會、參議院,其中國民議會權力高於參議院,國民議會是最高立法機關。
總統也有立法方面的權利,首先議會的法案需要總統的簽署,其次,總統可以繞開國會直接進行全民公決立法。

『貳』 如何理解 英國議會是最高立法機關 除了議會還有其它立法機關嗎

英國的議會即下院是最高的立法機關,而英國的不同地區也有分屬地方的立法機關回。
這一點跟我國答的人大比較類似。所謂最高立法機關,即當任意一級立法機關的立法與最高立法機關的立法相沖突或違背時,那麼該法律法規無效。
另外,還想告訴你的是,英國最高的立法機關與司法機關均為議會下院。同理,不同地區也有分屬地方的司法機關。所謂最高司法,即不論民事刑事,下院均具有最終裁判權與核定權,這一點等同我國最高法。

『叄』 請問歐盟的最高權力機構是什麼

歐盟委員會是歐洲聯盟(簡稱歐盟)的3大主要機構之一。歐盟的前身是歐洲共體。1951年4月18日,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在法國首都巴黎簽訂了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該條約翌年7月25日生效。1957年3月25日,上述6國又在義大利首都羅馬簽訂了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1965年4月8日,6國簽訂《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合並3個共同體,統稱歐洲共同體。

歐盟第一次擴大是在1973年,吸收了丹麥、愛爾蘭和英國加入;1981年的第二次擴大隻增加了希臘一國;1986年的第三次擴大有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1995年又吸收了奧地利、芬蘭和瑞典入盟。2004年5月1日又有10個國家成為正式成員國: 捷克、愛沙尼亞、塞普勒斯、拉脫維亞、立陶宛、匈牙利、馬爾他、波蘭、斯洛維尼亞和斯洛伐克。歐盟現有25個成員國和4.5億人口。

歐盟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歐盟的3大主要機構為:歐洲理事會、歐盟委員會和歐洲議會。歐洲理事會,即首腦會議,由成員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及歐盟委員會主席組成。首腦會議每半年舉行一次正式會議和一次非正式會議,必要時還可召開特別會議。歐洲理事會由各成員國輪流擔任,任期6個月。歐洲理事會是歐盟的最高權力機構,在決策過程中採取協商一致通過的原則。歐盟目前正在醞釀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在絕大多數問題上採取有效多數票通過的方式,只保留個別領域使用一致通過原則;取消輪流擔任歐洲理事會主席國制度,改為設立任期為2.5年的常設主席職位。

歐盟委員會是歐盟的執行機構,負責實施歐盟條約及歐盟首腦會議和部長會議作出的決定;向歐洲理事會和部長理事會提出報告和立法動議;代表歐盟對外聯系並負責經貿等方面的談判。歐盟委員會由來自15個成員國的20人組成,其中法國、德國、英國、西班牙和義大利各有2人,其他成員國各1人。委員會設主席1名,副主席2名。歐盟成員國明年增至25個後,如何分配歐盟委員會名額還在討論中。雖然最終方案尚未出台,比較集中的看法是委員會人數過多會影響工作效率,因此,採取每個成員國各1個名額的辦法,或把人數減少到20人以下,採取輪流出任的辦法比較可行。

歐洲議會是歐盟的監督、咨詢機構,在某些領域有立法職能,並有部分預算決定權,其地位和許可權正在逐步加強。自1979年起,歐洲議會議員由成員國直接普選產生,任期5年。本屆議會1999年6月經第5次直接普選產生,議員共626名。

此外,歐盟機構還包括歐洲法院和歐洲審計院。歐洲法院是仲裁機構,負責審理和裁決歐盟和成員國在執行各項法律法規中發生的各種爭執,現有15名法官和9名檢察官,由成員國政府共同任命。歐洲審計院負責審計歐盟及各機構的賬目,審查歐盟收支情況。審計院1977年成立,由12人組成。

歐盟的會旗:1986年5月29日正式懸掛,會旗為天蘭色底,上面有12顆金黃色的星,表示歐洲聯盟12個成員國。製作會旗的目的是表示要建立一個統一的歐洲,增強人們對歐洲聯盟和歐洲同一性的印象。

歐盟的會徽:1988年1月開始使用,會徽的底呈蘭色,上面12顆星圍成一個圓圈,象徵著歐共體12個成員國,圓圈中間為各成員國國名。

歐元:歐盟的統一貨幣為歐元 (euro),1999年1月1日正式啟用。除英國、希臘、瑞典和丹麥外的11個國家於1998年首批成為歐元國。2000年6月,歐盟在葡萄牙北部城市費拉舉行的首腦會議批准希臘加入歐元區。這次會議還決定在2003年以前組建一支5000人的聯合警察部隊,參與處理發生在歐洲的危機和沖突。2002年1月1日零時,歐元正式流通。

歐盟委員會 (Commission of European Union)

歐盟的常設執行機構,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法律大街200號一座十字形的大廈內。歐盟委員會負責實施歐盟條約和歐盟理事會作出的決定,向理事會和歐洲議會提出報告和立法動議,處理日常事務,代表歐盟對外聯系和進行貿易等方面的談判。歐盟委員會由來自15個成員國的20人組成,其中法國、德國、英國、西班牙和義大利各有2人,其他成員國各1人。委員會設主席1名,副主席2名。現任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1999年5月任職;歐盟負責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級代表索拉納,1999年任職。

在歐盟實施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范圍內,只有建議權和參與權。委員會由20人組成,法、德、英、意、西各2人,其他成員國各1人。

委員會主席人選由各成員國政府征詢歐洲議會意見後共同提名,委員會委員人選由成員國政府商議候選人後提名,按此方式提名的委員會主席和其他委員需一並經歐洲議會表決同意,然後由成員國政府共同任命。根據「馬約」,自1995年起,委員會的任期為5年,設主席1人,副主席2人。

歐洲議會 (European Parliament) :是歐洲聯盟的執行監督、咨詢機構,在某些領域有立法職能,並有部分預算決定權,並可以三分之二多數彈劾歐盟委員會,迫其集體辭職。議會大廈設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議會秘書處設在盧森堡;自1979年起,歐洲議會議員由成員國直接普選產生,任期5年。1999年6月第5屆議會的議員共626名。

歐洲法院:設在盧森堡,是歐盟的仲裁機構,負責審理和裁決在執行歐盟條約和有關規定中發生的各種爭執。現有15名法官和9名檢察官,由成員國政府共同任命。

歐洲審計院:設在盧森堡,成立於1977年,由12人組成,均由理事會在徵得歐洲議會同意後予以任命。審計院負責審計歐共體及其各機構的帳目,審查歐共體收支狀況,並確保對歐共體財政進行正常管理。

『肆』 國家最高立法機構是什麼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它的常設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員會主要行使職權:

(一)立法權

(二)決定權

(三)任免權

(四)監督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具體行使下列職權:

(一)修改憲法;

(二)監督憲法的實施;

(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四)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

(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提名,決定國務院總理的人選;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

(六)選舉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

(七)選舉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八)選舉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九)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

(十)審查和批准國家的預算和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

(十一)改變或者撤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不適當的決定;

(十二)批准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建置;

(十三)決定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及其制度;

(十四)決定戰爭和和平的問題;

(十五)應當由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的其他職權。

『伍』 我國擁有最高立法權的是哪個國家機關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其它任何機關無權立法,頒布法律。

『陸』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最高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是什麼

行政權屬於國王、立法權屬於立法會議,司法權屬各級法院

『柒』 最高立法權的國家機關

中國國家最高權力機關
就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什麼樣的立法都得
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
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執行
發布

『捌』 教皇最早是如何確立他在歐洲的最高的統治權的

基督教在歐洲統治地位的確立,要歸功於羅馬君士坦丁大帝的扶持。君士坦丁回大帝扶持基督教,答目的是為了加強人們在精神上的凝聚力,要基督教幫助他加強他的統治地位。他在313年頒布米蘭敕令,使基督教的傳教活動合法化,325年召開尼西亞會議,使基督教內部思想統一,並且成為羅馬帝國所支持的全國性宗教。
羅馬帝國滅亡後,教皇駐在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依附於拜占庭帝國。其統轄下的羅馬教區,主管義大利及以西的淪落於蠻族的地區的教務,後逐漸獨立起來,開始與拜占庭的教會分庭抗禮。最終羅馬教會和拜占庭教會公開走向分裂,羅馬教皇獨立作為西歐的天主教教主。由於西歐在羅馬帝國滅亡後進入蠻族割據的中世紀,羅馬教皇作為先進羅馬文明的代表,以及超國界的精神領袖,並且利用各割據勢力間的矛盾,其統轄下的教會勢力逐漸擴大,一時成為西歐精神上的「最高統治者」和實際事務的幕後操縱者。

『玖』 最高立法權和國家立法權有什麼區別我只知道全國人大

我國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這樣回規定,是由於全國人答民代表大會每年的會期較短,不可能及時、多次審議立法事項,所以,全國人大常委會也行使國家立法權.
我國立法法還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另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它的常務委員會制定的不適當的法律.

『拾』 歐洲國家的政治制度

一、英國的君主立憲制
1,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結構和特點
(1)、結構
英國君主立憲制國家的主要結構有國王(地位和作用課本23頁)、議會(職責課本25頁)和內閣。其中,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主要扮演立法者和監督者的角色。內閣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從議會產生,由占議會多數席位的政黨組成,並對議會負責。國王按內閣的意志行使形式上的權力,承擔國家元首等禮儀性職能。
(2)、英國政體運行的特點
①國王、議會和內閣之間雖有分權,也有制約,但分權界線不是很清晰,權力交叉情況突出。②英國法律賦予議會至尊無上的地位。但20世紀中期以來,權力重心逐步向內閣和首相傾斜,首相成為英國最有權勢的人。
二、英國的議會和政府
1、英國的議會、內閣和政府
(1)、英國議會是「議會之母」:
①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議會制的國家。1688年「光榮革命」後,議會逐步獲得至尊無上的地位,不僅擁有立法權,而且是行政權力的最高來源。
在資產階級革命和改良後的許多資本主義國家中,都效法英國建立起各具特色的議會制,因此英國議會被稱為「議會之母」。
②英國議會的地位及上、下兩院的權力
議會是英國最高立法機關,主要有上議院和下議院組成。英國議會下院歷來有「至尊議會」之稱,擁有極大的權力,包括立法權、一定的財政權和司法權、對政府的監督權,是行政權力的最高來源。上院在議會體系中只起輔助作用,表現在監督下院工作、協助下院立法、通過行使「延擱權」修改或否決議案等方面。它也是英國最高司法機關。20世紀以來,英國議會的實際權力不斷萎縮。內閣在決策、立法、財政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大,甚至議會的工作日程也受內閣左右。其主要原因在於:由下院多數黨組成的內閣,要求其議會黨團服從黨紀,議員很難自己做出決定;隨著社會發展,專業性立法越來越多,議員受到專業限制,多數是根據內閣的提案作出選擇。
(2)、內閣與首相
①內閣
內閣的地位:內閣是英國政府的核心領導機關。
內閣的產生:按照慣例,議會大選後,即由國王召見多數黨領袖,任命其為首相並授權組閣。該黨領袖從本黨議員中提出內閣人員名單,請國王任命。
內閣權力很大,主要有:制定內外政策;向議會提交議案以及需要議會審議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權力;協調和確定政府各部門職權;在國家處於緊急狀態時,採取緊急行動;必要時宣布提前大選。
②英國首相的權力雖然很大,但仍受到種種制約
首相是議會多數黨領袖,如果內閣和議會黨團中的多數人認為首相已經不能勝任,他就必須下台;議會有權監督內閣和首相;國王對首相有磋商權和警告權;輿論和反對黨隨時關注著首相的一舉一動,制約其「過分」行為。

1,法國的國家機構
(1)法國國家機構由總統、政府和議會組成
(2)法國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的統帥。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五年。總理是政府首腦,由總統任命。議會由國民議會和參議院兩院組成。各自行使不同的職權。國民議會的主要職權:立法權;財政權;監督權。在行使立法權方面,參議院和國民議會有同等的權力。
2、法國政體的運行及特點(★★)
(1)法國政體的運行
①法國總統是國家權力的中心,總統利用憲法賦予的權力,在法國政治舞台上發揮主要作用:總統通過任免總理和組織政府、主持內閣會議,直接領導國家行政權力的實施,尤其是在國防和外交領域發揮決定性作用。在國家遇到重大問題時,總統可以通過解散國民議會、舉行公民投票、宣布緊急狀態等,控制國家局勢,決定國家命運。
②總理領導政府具體行使國家行政權力:由於總統和總理都有行政權,人們把法國行政領導體制稱為「行政雙頭制」。一般來說,總統和總理有基本分工:總統掌握大政方針,總理負責具體行政;總統佔主導地位,總理聽命於總統;總統的施政重點是國防外交,總理的施政重點在內政經濟。
③議會擁有立法權和監督權,在國家政治體制運行中發揮重要作用:議會對政府的監督和制約表現在多方面:政府施政綱領及各項改革方案、立法修正案和提案,必須經過兩院議會通過才能生效;年度財政預算須經議會通過;議會可以通過「政府對議會負責」的規定製約政府活動,可以通過質詢、投不信任票甚至彈劾等方式,追究政府的政治責任。
(2)、法國政體的特點
①半總統制半議會制 在法國政體中,總統處於很高的地位,權力很大,但不能說法國是「總統制國家」,因為總統權力受到一些結構性制約。盡管總統任命總理並主持內閣會議,但憲法規定政府應對議會負責,議會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限制政府的行為或追究政府的政治責任,從而使總統權力大打折扣。議會對總統有直接和間接的監督權。總統的重要文件、命令要有總理副署。這些限制使總統的實際權力受到很大制約,因此人們把法國稱為「半總統半議會制」國家。
②左右共治 法國「左右共治」現象出現的原因是總統和總理權力來源不同,來自於不同的黨派。總統由選民直接選出,議會無法制約選民。總理雖由總統直接任命,但總理要對議會負責。因此總統任命總理時,必須接受議會多數黨推舉的總理候選人,否則總理領導的政府就無法正常運行。議會多數黨不一定與總統是同一黨派,因而會出現總統和總理不是一個黨派的「左右共治「局面。
③多黨制 多黨制也是法國政體的一個特點。這種多黨制的主要表現是:始終未能形成兩個左右政治局勢的大黨;黨外有黨,黨內有派,黨派林立;隨著中間階層壯大,左右翼政黨都出現向中間靠攏的趨勢。
四、英法政治體制的異同
1、比較英法兩國政體的異同(★★)
(1)異:英國是議會制君主立憲制政體,法國是民主共和制中的半總統半議會制政體。從政體結構看,兩國存在以下明顯的差異:
①、從權力機關看——英國議會是最高立法機關和最高權力機關;法國議會只是立法機關,其地位和作用都不能與英國相提並論。
②從國家元首看——英國國王一般只承擔「禮儀性職責」,是「虛位君主」;法國總統則是國家行政權力的中心。
③從政黨制度看——英國是兩黨制,由議會多數黨組閣;法國是多黨制,議會中有許多黨派,往往是幾個黨派聯合才能形成議會多數黨派並組成多黨聯合政府。
④從政府首腦看——英國首相由議會中的多數黨領袖擔任,權力很大;法國總理由總統任命,權力較之英國首相要小得多。
(2)、英法兩國政體的共同點
①從政體與國體的關系來看,英法兩國的政體都屬於資本主義的統治形式。兩國的政權都是資產階級政權,執政的根本目標是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為資產階級利益服務。
②從執政黨的性質和作用來看,英法兩國執政黨的階級性質相同。英法兩國的右翼政黨始終是資產階級的代表,號稱代表下層人民利益的左翼政黨也已經公開充當資本主義制度的捍衛者,與右翼政黨沒有本質區別。
③從國家權力的運行方式來看,英法兩國都出現議會權力萎縮、行政權力加強的趨勢。
④兩種政體都漸趨成熟,但是也都面臨著諸多困擾和弊端,這些都是由資本主義社會固有的矛盾所導致的,無法通過調節政體從根本上加以解決。
2、英法兩國政體不同的原因:兩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背景、階級力量對比和政治文化傳統不同。
(1)兩國資產階級革命階級力量對比不同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資產階級與新貴族結成聯盟,形成比封建勢力更強大的力量,迫使封建貴族在革命後走妥協的道路,因而英國最終以革命加改良的方式建立起君主立憲制。大革命前的法國封建勢力特別強大,封建勢力對資產階級和農民採用高壓政策,資產階級、廣大民眾幾乎無法與他們達成妥協,只能採取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方式推翻封建王權,廢除君主,建立起民主共和制。
(2)政治文化傳統不同
英國政治文化傳統比較保守,善於妥協,政體變革往往採用漸進方式。法國大革命前的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對宗教神學和封建專制展開了猛烈批判,形成了法國激進的革命政治文化。

一、美國的聯邦制
1、邦聯制的特點:聯邦制下的美國,聯邦政府與州政府的關系有三個基本特徵
(1)聯邦與州分享政治權力。聯邦政府行使憲法「列舉的權力」,以及根據最高法院解釋可以從「列舉的權力」中引申出來的權力。州政府擁有「保留的權力」。
(2)聯邦與州在各自的權力范圍內享有最高權力。在聯邦制下,聯邦政府與州之間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中央與地方的關系,而是在各自規定的許可權范圍內都享有最高權力,均享有對人民的直接管轄權,相互間不得進行任何干涉。聯邦設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機關,有統一的憲法和法律,是國際交往的主體,各州也有自己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機關,有自己的憲法、法律;聯邦政府不能任命州政府的官員,不能監督、考核州政府的施政行為,州政府也不得干涉聯邦事務。
(3)聯邦地位高於州。聯邦憲法、法律以及以聯邦名義締結的條約,在全國范圍內適用,各州必須遵守:州的憲法或法律,凡與聯邦憲法、法律或條約相抵觸者一律無效。
2、聯邦制的利與弊
(1)聯邦制的最大優點在於,在保持聯邦是一個強大、統一國家的同時,確保州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2)美國聯邦制的最大問題是效率不高,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相互扯皮、推諉,各州政府之間各自為政。大多數資產階級利益集團意見接近時,聯邦制既能保護州的靈活性,又能保證中央的權威;當資產階級利益集團之間矛盾重重時,聯邦制就處於低效運轉之中。
二,美國的兩黨制
1,政壇上的「象驢之爭」
(1)美國是實行資產階級兩黨制的典型國家。自19世紀60年代,民主黨和共和黨通過競選在美國輪流執政,被稱為「象驢之爭」。美國的兩黨制主要表現為兩大政黨通過競選爭奪執政地位。
(2)美國兩黨如何控制國家政權:在總統選舉中,民主黨、共和黨分別提名本黨的總統候選人,最終獲勝的黨成為執政黨,敗北的黨則淪為在野黨。在美國,政黨能否成為執政黨,關鍵就在於能否獲得總統選舉的勝利。執政黨通過由本黨中堅人士組成的行政部門掌握政治權力。
在國會選舉中,民主黨、共和黨也分別推出本黨候選人,競爭議員席位。獲得多數席位的政黨為多數黨,獲得少數席位的政黨為少數黨。多數黨議員擔任國會領袖及國會各小組委員會主席,並藉此主導國會事務,但少數黨仍能發揮重要的制衡作用。
2、美國政黨的特徵:①政黨的主要職能是組織選舉,包括組織初選、提名候選人、籌集競選資金。兩黨竭力為本黨爭取盡可能多的職位,以維持其對政治權力的控制。但20世紀初以來政黨的組織職能已經逐漸衰弱。②民主黨和共和黨的組織均為四個層級,包括基層選區委員會、縣委員會、州委員會和全國委員會。但各委員會之間沒有上下級的垂直領導關系,只有工作上的聯系。③黨員黨綱不固定,沒有約束黨員的黨紀。
3、兩黨制的實質(★★)
(1)、(本質沒有區別)美國兩黨在意識形態、階級基礎方面,沒有本質區別。它們都維護資本主義民主制度,都代表資產階級利益和意志,都贊同美國現行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都推崇個人主義價值觀。
(2)、(在一些具體議題上的政策和主張有明顯的區別)民主黨和共和黨在一些具體議題上的政策和主張,雖有明顯差別,但這些政策上的差別,不過是充當著使兩黨製得以運行的基礎。其結果是互相牽掣,避免任何一方走向極端,背離美國的基本價值觀。
(3)(兩黨競選的實質)①在選舉中,兩黨為爭奪民眾,不得不競相提出符合選民利益的政策主張,客觀上反映了一定的民意,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公民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渠道。但實質上,兩黨制是資產階級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相互監督和制衡的機制保障。在施政過程中,由於有在野黨的監督和制約,執政黨一般不敢過分濫用權力。②美國的競選是有錢人的權力游戲,有權人的金錢游戲。
(4)美國兩黨制的階級實質:為資本主義制度服務的政黨制度,是維護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經濟基礎、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一項政治制度。
三,美國的三權分立制
1,美國的三權分立與權力制衡(★★)
(1)確立三權分立原則的原因:美國選擇三權分立的政體,是其歷史條件和具體國情的產物。美國選擇三權分立的政體,也是由其國家的階級本質決定的。
(2)、三權分立原則的地位與核心內容
三權分立是美國聯邦政府組建和運行的基本原則,其核心內容是權力分立、制約和平衡。
(3)三權分立
中央政權機構由彼此平等而又獨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個機關組成,立法權屬於國會,行政權屬於總統,司法權屬於聯邦各級法院。國會負責立法,總統負責實施法律,法院負責審查法律。

熱點內容
借據的法律效力是多久 發布:2025-07-01 11:26:09 瀏覽:2
法律碩士和金融專碩 發布:2025-07-01 11:22:35 瀏覽:486
鞍座的法規 發布:2025-07-01 11:21:47 瀏覽:797
南京裝修管理條例 發布:2025-07-01 10:56:16 瀏覽:630
婚姻法普法講課稿 發布:2025-07-01 10:55:59 瀏覽:489
行政法與刑事訴訟法第二版 發布:2025-07-01 10:45:04 瀏覽:871
自融法律法規 發布:2025-07-01 10:26:20 瀏覽:673
2018年勞動法婚喪假 發布:2025-07-01 10:26:16 瀏覽:373
防騷擾條例 發布:2025-07-01 10:16:13 瀏覽:640
司法局打電話是幹嘛的 發布:2025-07-01 10:13:52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