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行政與依法行政
㈠ 依法治國,依法執政和依法行政的區別
區別: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機關及其內工作人員按照憲法容和法律規定行使職權;依法執政是黨最基本的執政方式。(也就是說,行使主體不同)
聯系:三者都是依照憲法和法律,都體現了法律的尊重,崇尚法律權威;依法行政和依法執政都是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體現。
㈡ 依法治國、依法行政、依法執政,三者有什麼關系(區別與聯系)
區別: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機關及其版工作人員按照憲法和權法律規定行使職權;依法執政是黨最基本的執政方式。(也就是說,行使主體不同)
聯系:三者都是依照憲法和法律,都體現了法律的尊重,崇尚法律權威;依法行政和依法執政都是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體現。
㈢ 依法行政與法治有什麼區別
法治是人民當家作主。人民選舉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法律並選舉其版他國家機關的組成權人員執行法律。法治的范圍是全社會性的,並且要求個人、組織、企事業單位都必須遵守法律規定;而依法行政的主體是行政機關,其范圍僅限於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㈣ 依法行政與行政執法的關系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機關必須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設立,並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權回力,對其行答政行為的後果承擔相應的責任的原則。簡言之,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
行政權力的使用,包括決策、執行和監督三個環節。依法行政,包括依法決策、依法執法和依法受監督三個環節。
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職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行使行政管理權,貫徹實施國家立法機關所制定的法律的活動。行政執法要堅持的基本原則有:合法性原則、合理性原則、正當程序原則、效率原則、誠實守信原則、責任原則。但是行政執法具有以下特徵:執法主體的法定性和國家代表性、執法具有主動性和單方意志性、執法具有極大的自由裁量性。
㈤ 依法行政與建設法治政府有什麼關系
古人言:「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依法治省、建設法治海南的一個關鍵環節就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做得如何,是衡量依法治省、法治海南建設成敗的重要指標。
依法行政是法治的題中應有之義。依法行政事關政府公信力和合法性。政府一切權力來源於法律,法無授權則不可為,其只能根據法律來行使權力,管理社會。從政府職能上講,行政機關的基本職能是執法,用法治精神來建設現代政府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所以,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省、法治海南建設的重中之重。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依法行政的一個先行條件,就是所依之法要為「良法」。現行的法規法律不但有些重疊、過時,而且有一些規定不明確、不具體,缺乏可操作性。所以,要為現行的相關法規「去瘤」、「瘦身」、「定型」,從源頭解決一些行政執法部門職能重疊、交叉,執法機構多元、管理多頭的弊病。下轉A06版
上接A01版
近年來我省對5584項具體行政行為的執法依據進行了全面梳理,並規范了3877項各類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形成了政府「權力清單」,藉此來保障公民權利,約束政府行為。我們要進一步清理不合時宜的法規,不斷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實現良法善治。
政府是法律的執行者和維護者,推進依法行政,政府守法是關鍵。政府尊法則利民,枉法則害民。建設法治政府就要推進政府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序、責任法定化,使各級政府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實施行政行為,在執法、行政的各個程序上規范行使權力;還要建立相應的權力約束機制、監督保障機制,讓行政權力在陽光監督下運行、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從而把行政權力關進法治籠子里。只有各級政府爭做權力有限政府、服務政府、透明政府、公共政府,大力推動政府事權規范化、法制化,才能保障「政府行有軌,權力不越位」。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政府執法要嚴格,要做到法定職責政府必須為。執法部門要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依法懲處各類違法行為,尤其是影響群眾切身利益的違法行為;同時,還要加強執法隊伍的建設,解決懶政、怠政行為,懲處失職、瀆職行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的行為,嚴懲「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不正之風。只有嚴格執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規范行政行為,才能不斷適應依法治省新常態,不斷增強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唯有如此,才能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規范發展行為、促進矛盾化解、保障社會和諧。
本文來源:南海網-海南日報
㈥ 依法行政和依法執政的區別
依法行來政,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源作人員依據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許可權,在法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對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項社會事務,依法進行管理的活動。
依法執政是針對黨的領導而言的,它首先是指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在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是歷史的必然選擇,是法律的明文規定和黨章的明確要求,中國共產黨的合法的執政黨。其次,指黨的領導要靠執政來體現,必須不斷強化執政意識,提高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同時,依法執政又是依法治國的應有之義,依法治國必然要求黨依法執政,黨要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依法實施對國家和社會生活的領導。 依法行政是針對政府部門(行政機關)而方的,是對政府提出的要求。就是要求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行使其權力,依法處理國家各種事務。確實保障公民的權利。依法執政和依法行政都是依法治國的要求,黨的領導和依法執政是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政治保證,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是黨領導人民實話依法治國設計圖的重要環節和依法執政的關鍵。
㈦ 依法行政與依法執政的區別
(1)涵義不同。依法執政,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執政的一個基本方式。其內容主要有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法制觀念;督促、支持和保證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職權;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支持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逐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為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提供法制保障。 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行使其權力,依法處理國家各種事務。簡單地說,依法執政,涵蓋立法、執法、守法、法律監督、法制改革等內容,而依法行政只涉及執法的要求。
(2)主體不同。依法執政的主體是執政黨,依法行政的主體是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員。
(3)內容不同。依法行政的「政」,應為政務之「政」,即國家權力部門賦予的行政工作,依法行政要求的是各級行政機關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履行其應負的行政職責;依法執政的「政」,則為政權之「政」,即組織和領導國家政權,它要求執政黨要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不能凌駕於民意之上。
(4)原則不同。按照《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依法執政的原則是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依法行政的原則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前者相對更加宏觀,後者相對更加具體。
㈧ 行政法治與依法行政的關系
行政法治,指的是行政行為必須有相應的法律來規范;依法行政,指的是行政行為必須依照相關的法律去辦理。前者是立法的問題,後者是執法的問題。至於兩者之間的關系,則是首先必須「法治」,然後才是「依法」。
㈨ 依法行政與依法治國的關系是什麼
依法治國與依法行政是邏輯層遞關系,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內部分。
依法治國由容依法立法、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和依法監督等內容組成。在這些內容中,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前提與基礎。因為一個國家的整個管理活動,不僅是靠立法機關、司法機關,社會管理機關來施行,而且主要是靠各級人民政府與國家執政機關的強制推進。如果各級行政機關都能依法行使職權,依法進行管理,那麼依法治國就有了基本保證和實現基礎。
堅持依法治國的方略,為依法行政創造了大環境和前提條件。如果沒有依法治國的方略和大環境,就根本談不上依法行政。但沒有依法行政,依法治國就會落空。因此,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國家裡政府行使行政權力所普遍遵循的基本准則,也是實現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