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思修法制與法治

思修法制與法治

發布時間: 2021-02-07 02:53:12

㈠ 關於大學思修。。法制與法治。。

法制經常相抄對於民主而言;法治一般相對於「人治」而言。「人治」的特徵是:⑴個人擁有超越法律的特權;⑵個人可以隨意制定和廢除法律。
法制和法治是密切相關的:
①法制是法治的基礎:法治的前提是有法制,有法可依是法制的基本特徵;
②法治是法制的升華: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法治的基本精神。

㈡ 思修 法治思維的特徵

法律思維方式是法律工作者自身特有的思維方式。它具有思維結構的框架性、思維內容內的精確性容、思維過程的邏輯性、思維取位的客觀性、思維立場的中立性、思維適用的中介性、思維運作的技術性和思維基礎的經驗性等八大特徵。探索法律思維特徵原理的意義在於對培養合格法律工作者、法學研究、法律實踐、法治化目標諸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功能。
其特徵有:
第一,通過程序進行思考,運用法律術語進行觀察,思考和判斷;
第二,遵循向過去看的習慣,表現得較為穩妥,甚至保守;
第三,注重縝密的邏輯,謹慎地對待情感因素(即客觀公正,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四,法律思維追求的程序中的真,不同於科學中的求真;
第五,判斷結論總是非此即彼,不同於政治思維的權衡特點。

㈢ 思修社會主義法律法制觀念的基本內涵

社會主義法治復理念是制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現實和全局出發,借鑒世界法治經驗,對近現代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和法治發展的歷史經驗的總結;它既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劃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執政黨對中國法治經驗的理論追求和升華
基本特徵
▪ 鮮明的政治性
▪ 徹底的人民性
▪ 系統的科學性
▪ 充分的開放性
請採納

㈣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道德與法律的關系

道德與法律的關系如下:

一、法律是道德的法律化。即通過立法把國家中大多數的政治道德、經濟道德、社會道德和家庭倫理道德的普遍要求法律化,使之轉變為國家意志,成為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行為規范。

二、法律是道德的非法律化。道德與法律畢竟是兩種不同的社會行為規范,在一個國家或者一個社會的大多數道德已經或可以法律化的同時,也必須承認少數或者某些道德是不能法律化的。

三、某些道德要求既可以法律化也可以非法律化。目前,有的地方出現的見利忘義、不講信用、欺騙欺詐等現象,從一定意義上說明我國法律對於促進和保障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滯後。

法律對道德的促進和保障作用,主要是通過立法方式來實現某些道德的法律化,通過法律來確認和強化社會主義道德的價值訴求和規范實施。

(4)思修法制與法治擴展閱讀:

正確處理好道德與法律的關系:

對於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我們不能簡單地分割或統合,使二者絕緣甚至截然對立起來肯定不行,但混同亂用的做法也行不通。應當明確,依靠法律所建立的正義秩序,是任何一個社會都離不開的基礎。

同時應該看到,法律與道德二者各有各的邊界,道德是道德,法律是法律,它們有各自發揮作用的范圍,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范疇,不能簡單偏重於某一個方面。

我們既要贊美道德,更要信奉法律。法律並不排斥道德,相反,它可以促成道德生長。這個促成不是代替,而是為道德提供一個制度環境。

一個法治昌明的社會,才有望成為一個道德純凈的社會。就像是一片良莠不齊的草地,法治猶如一個農夫,用獵槍抵禦強權的侵奪,用鐮刀去除蔓生的雜草。這樣,美麗的道德之花才會芬芳開放。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毛磊專欄:道德與法律

㈤ 怎樣培養法治思維思修

1、學習法律知識。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是培養法治思維的前提。
2、掌握法內律方法。法律方法是法治思維容的基本要素,法治思維的過程就是運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決法律問題的過程。法律方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正確理解法律的方法,包括理解法律條文的含義、內容和精神等;
二是正確運用法律的方法。
3、參與法律實踐。法治思維是在豐富的法治實踐中訓練、培養和應用的思維方式。現在,人們參與法律實踐的方式和途徑越來越多:

㈥ 法制 法治 區別

法制與法治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法制一般是法律制度的簡稱。法治即是依法治理,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但沒有法制就談不上法治。

㈦ 思修題 什麼是法治思維方式,如何正確理解

a.法治思維是指以法律價值和和法律精神為導向,運用法律原則、法律規專則、法律屬方法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思維模式,其包括以下幾層含義:第一,法治思維以法治價值精神為指導,蘊含著公正、平等民主、人權等法治觀念,是一種正當性思維;第二,法治思維以法治原則和法律規則為依據指導人們的社會行為,是一種規范性行為;第三,法治思維以法律手段與法律方法為依託分析問題、處理問題、解決糾紛,是一種可靠的邏輯思維;第四,法治思維是一種符合規律,尊重事實的科學思維。

㈧ 一道思修題,法治與人治 法制 德治有什麼區別

法治是依法治國,人治是以權治國,只要對不道德行為進行約束,就會提高人們的道德觀念。

㈨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法制與德治的區別

(1)依法治國是最根本的治國方略。以德治國是在依法治國的基礎上,對人們的思想內道德提出的容更高要求。
(2)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屬於不同范疇。社會主義法治與道德本質是一致的,產生於同樣的經濟基礎,都是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兩者分屬於不同的范疇,法治屬於政治建設、政治文明,德治屬於思想建設、精神文明。
(3)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互促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充分實現,有利於社會主義道德的推行,有利於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反之,推行以德治國,社會主義道德水平的普遍提高又必然促進社會主義法治的有效實現。

熱點內容
勞動法用人規定 發布:2025-07-01 12:09:19 瀏覽:576
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法律 發布:2025-07-01 11:54:04 瀏覽:1000
德國法刑法 發布:2025-07-01 11:53:53 瀏覽:467
合同法與質量法 發布:2025-07-01 11:53:17 瀏覽:714
法律顧問簽訂程序 發布:2025-07-01 11:52:40 瀏覽:103
借據的法律效力是多久 發布:2025-07-01 11:26:09 瀏覽:2
法律碩士和金融專碩 發布:2025-07-01 11:22:35 瀏覽:486
鞍座的法規 發布:2025-07-01 11:21:47 瀏覽:797
南京裝修管理條例 發布:2025-07-01 10:56:16 瀏覽:630
婚姻法普法講課稿 發布:2025-07-01 10:55:59 瀏覽: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