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攻擊法學

攻擊法學

發布時間: 2021-02-12 21:58:51

❶ 人身攻擊法律怎麼判

1、《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內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容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2、對於造成的人身傷害被害人可以提出賠償。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
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❷ 網路語言攻擊,法律怎麼判

你好:據《中華人抄民共和國民襲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該法第一百二十條還規定, 公民的姓名權、 肖像權、 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❸ 法律怎麼界定人身攻擊``

人身攻擊指對他人的生命健康、榮譽,名譽等人身權利進行攻擊的行為。

在法律上版的界定主要看:

  1. 看一個權人是否對他人的生命健康、榮譽名譽等人身權利採取了不當行為。

  2. 看該行為是對他人造成身體或精神上的傷害。如果造成那就構成人身攻擊,輕者會承擔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重者會承擔刑事責任。

❹ 中國所有關於人身攻擊法律條款

《民法通則》第來101條規定:「公民、源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侵權責任法》第36條規定:「網路用戶、網路服務提供者利用網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計算機信息網路互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第5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互聯網製作、復制、查閱和傳播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信息。」否則,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對個人可以並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嚴重者可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第4條第1款規定:「為了保護個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利,利用互聯網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❺ 人身攻擊法律怎麼制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內然侮辱他人或者容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每個人都有人身權,包括身份權和人格權。人格權包括生命健康權、名譽權、姓名權、肖像權。而身份權包括了榮譽權、著作權、發明權、專利權、商標權等等知識產權中的人身權以及監護權、親屬權。

所謂人身攻擊就是侮辱他人、故意捏造事實,誹謗他人、侵犯他人隱私,而使得他人在精神上、生活中受到了侵害並造成了嚴重後果,這種行為法律上稱之為侵犯名譽權,當事人可以提起民事訴訟,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損害賠償、賠禮道歉。

❻ 關於網路人身攻擊,中國法律是怎樣規定的呢能否把相關的資料告訴我嗎

一般侵犯到姓名權、名譽權、隱私權,在民法通則裡面有。
但是網路侵權這專種很難界定屬,一般除非都是以名譽權提起訴訟。其他兩個很難取證。
名譽權侵權,你需要提供的證據如下:
1,該網路攻擊對你現有的名譽(工作、生活)造成的影響程度及後果。
2,該網路攻擊的傳播程度(瀏覽量、傳播范圍)。
3,如果能證明該網路侵權對你造成的具體的經濟損失,那麼最好提供,這個是索賠的基本。

隱私權、姓名權訴訟雖然也能成功,但是損失這個東西,你真不好證明,名譽權這個相對好證明一些。
建議走名譽侵權的法律途徑。

❼ 何為人身攻擊法律上如何界定

對他人的生命健康、榮譽名譽等人身權利進行攻擊的行為。在法律上的界定主要一是專看一個人是否對屬他人的生命健康、榮譽名譽等人身權利採取了不當行為;二是看這種行為是否侵犯了他人的生命健康、榮譽名譽等人身權利,即造成身體或精神上的傷害。如果造成那就構成人身攻擊,輕者會承擔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重者會承擔刑事責任。

❽ 人身攻擊違反我國第幾條法律

刑法內規定有侮辱罪和誹謗罪 而侮辱罪和誹謗罪是兩個犯罪構成不同的罪 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根據《刑法》第246條規定,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犯本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從您提供的相關信息來看 顯然已經對您的人格進行了貶損 但是不能構成刑事責任 只能算一般的民事侵權 民事侵權侮辱行為與侮辱罪的界限

二者的區別是:

(1)行為的嚴重程度不同。構成侮辱罪的必須是「情節嚴重」的行為;民事侵權的侮辱行為,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第1款規定,僅限於「造成一定影響」的侮辱行為。

(2)行為的對象不同。侮辱罪的對象只能是自然人;而民事侵權侮辱行為的對象可能為法人。《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法人享有名譽權」:「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第2款規定:「以書面、口頭形式詆毀、誹謗他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侮辱法人的名譽可以構成民事侵權行為,而不構成侮辱罪。

(3)對行為人主觀過錯的要求不同。侮辱罪的行為人主觀上必須是直接故意:而民事侮辱侵權的行為人主觀上有故意,也有過失。即民事侵權行為人只要有過錯,並在客觀上造成了對他人人格、名譽的損害,就應承擔名譽侵權的法律責任

一般侮辱違法行為與侮辱罪的界限

侮辱他人的行為,只有達到情節嚴重的,才以犯罪論處。一般侮辱行為,情節輕微的,不以犯罪論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2?條規定,對公然侮辱他人,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15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❾ 從法律上說怎麼才算人身攻擊

關於復「人身攻擊」在法律上制並沒有一個定義,理論上也好像找不到一個界限。但從眾多事實依據來看,人身攻擊應該是以輿論為導向,無法律效力,卻多半帶有明顯的個人主觀意願,針對性強,目的明確的文字或言論;此文字、言論帶有明顯的感情色彩且內容詞性為貶義、攻擊性強;這樣我們應該可以給它下個定義:人身攻擊即某人或某些人因主觀意願針對他人及身體以無差別文字、言論攻擊。
其實這個問題從法律角度來講應該叫侵犯人身權。
每個人都有人身權,包括身份權和人格權。人格權包括生命健康權、名譽權、姓名權、肖像權。而身份權包括了榮譽權、著作權、發明權、專利權、商標權等等知識產權中的人身權以及監護權、親屬權。
所謂人身攻擊就是侮辱他人、故意捏造事實,誹謗他人、侵犯他人隱私,而使得他人在精神上、生活中受到了侵害並造成了嚴重後果,這種行為法律上稱之為侵犯名譽權,當事人可以提起民事訴訟,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損害賠償、賠禮道歉。

❿ 人身攻擊的法律定義

關於「人身攻擊」在法律上並沒有一個定義,理論上也好像找不到一個界限。但從眾多事實依據來看,人身攻擊應該是以輿論為導向,無法律效力,卻多半帶有明顯的個人主觀意願,針對性強,目的明確的文字或言論;此文字、言論帶有明顯的感情色彩且內容詞性為貶義、攻擊性強;這樣我們應該可以給它下個定義:人身攻擊即某人或某些人因主觀意願針對他人及身體以無差別文字、言論攻擊。
什麼是人身攻擊?
其實這個問題從法律角度來講應該叫侵犯人身權。
每個人都有人身權,包括身份權和人格權。人格權包括生命健康權、名譽權、姓名權、肖像權。而身份權包括了榮譽權、著作權、發明權、專利權、商標權等等知識產權中的人身權以及監護權、親屬權。
所謂人身攻擊就是侮辱他人、故意捏造事實,誹謗他人、侵犯他人隱私,而使得他人在精神上、生活中受到了侵害並造成了嚴重後果,這種行為法律上稱之為侵犯名譽權,當事人可以提起民事訴訟,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損害賠償、賠禮道歉。

熱點內容
十四歲之前不用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2 08:15:37 瀏覽:595
華宇法院 發布:2025-07-02 08:15:29 瀏覽:997
聽法律知識講座有感 發布:2025-07-02 08:08:59 瀏覽:97
2014一級建造師法規教材電子版 發布:2025-07-02 08:05:40 瀏覽:391
規章與法規內容區別 發布:2025-07-02 08:04:11 瀏覽:798
lol皮城執法官叫 發布:2025-07-02 08:02:52 瀏覽:641
道德經智 發布:2025-07-02 07:58:28 瀏覽:290
大連市頒布的法規規章 發布:2025-07-02 07:44:56 瀏覽:290
民事訴訟法第六版答案 發布:2025-07-02 07:37:10 瀏覽:378
最新勞動法月工資天數規定 發布:2025-07-02 07:35:40 瀏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