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政府司法

法治政府司法

發布時間: 2021-02-14 18:08:49

Ⅰ 如何理解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化建設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依法治國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面。

我國形成了以憲法為統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我們國家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總體上實現了有法可依,這是我們取得的重大成就。實踐是法律的基礎,法律要隨著實踐發展而發展。要完善立法規劃,突出立法重點,堅持立改廢並舉,提高立法科學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針對性、及時性、系統性。要完善立法工作機制和程序,擴大公眾有序參與,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使法律准確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更好協調利益關系,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要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形成人們不願違法、不能違法、不敢違法的法治環境,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行政機關是實施法律法規的重要主體,要帶頭嚴格執法,維護公共利益、人民權益和社會秩序。執法者必須忠實於法律。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規范發展行為、促進矛盾化解、保障社會和諧。要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堅決排除對執法活動的非法干預,堅決防止和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堅決懲治腐敗現象,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

我們提出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所有司法機關都要緊緊圍繞這個目標來改進工作,重點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要堅持司法為民,改進司法工作作風,通過熱情服務,切實解決好老百姓打官司難問題,特別是要加大對困難群眾維護合法權益的法律援助。司法工作者要密切聯系群眾,規范司法行為,加大司法公開力度,回應人民群眾對司法公正公開的關注和期待。要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任何公民、社會組織和國家機關都要以憲法和法律為行為准則,依照憲法和法律行使權利或權力、履行義務或職責。要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引導全體人民遵守法律、有問題依靠法律來解決,形成守法光榮的良好氛圍。要堅持法制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廣泛開展依法治理活動,提高社會管理法治化水平。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把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他律和自律緊密結合起來,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我們黨是執政黨,堅持依法執政,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重大作用。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各級黨組織必須堅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各級組織部門要把能不能依法辦事、遵守法律作為考察識別幹部的重要條件。

Ⅱ 建設法治政府具有哪些意義

建設法治政府的意義:

(一)有利於實現民主政治。
法治與民主具內有天然的聯系,法治是實現人民當家做容主的制度保證。建設法治政府可以調和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之間的沖突,從體制、機制、程序上規范民主、發展民主、保障民主,實現民主政治。
(二)有利於促進法制完備。
建設法治政府要求必須建立完備的法律和完善的法律體系。法制完備首先是形式意義上的完備,即法律制度的類別齊全、規范系統、內在統一;其次是實質意義上的完備,即法律制度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符合公平正義的價值需求。

(三)有利於嚴格公正司法。
建設法治政府要求司法人員自覺用公正理念指導司法工作,維護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樹立司法權威,發揚司法民主,實現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四)有利於社會文明進步。
法治與文明一脈相通,集中體現了人類追求政治民主、社會正義、社會秩序中自由、平等的共同要求。法治作為文明的制度形態和秩序形態,不僅是文明豐富內涵的集中體現,也是文明成果的顯著標志。從這一意義上來說,建設法治政府,就是建設文明社會。

Ⅲ 司法所和政府法制辦哪個好

這要看權利在誰的手上,人是最關鍵因素。

Ⅳ 建設法治政府的意義

建設法治政府的意義:

(一)有利於實現民主政治。
法治回與民主具有天然的聯系答,法治是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的制度保證。建設法治政府可以調和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之間的沖突,從體制、機制、程序上規范民主、發展民主、保障民主,實現民主政治。
(二)有利於促進法制完備。
建設法治政府要求必須建立完備的法律和完善的法律體系。法制完備首先是形式意義上的完備,即法律制度的類別齊全、規范系統、內在統一;其次是實質意義上的完備,即法律制度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符合公平正義的價值需求。

(三)有利於嚴格公正司法。
建設法治政府要求司法人員自覺用公正理念指導司法工作,維護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樹立司法權威,發揚司法民主,實現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四)有利於社會文明進步。
法治與文明一脈相通,集中體現了人類追求政治民主、社會正義、社會秩序中自由、平等的共同要求。法治作為文明的制度形態和秩序形態,不僅是文明豐富內涵的集中體現,也是文明成果的顯著標志。從這一意義上來說,建設法治政府,就是建設文明社會。

Ⅳ 建設法治政府對依法治國的意義

建設法治政府的意義:

(一)有利於實現民主政治。
法治與民主具有天然的聯系,法治是實專現人民當家做主屬的制度保證。建設法治政府可以調和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之間的沖突,從體制、機制、程序上規范民主、發展民主、保障民主,實現民主政治。
(二)有利於促進法制完備。
建設法治政府要求必須建立完備的法律和完善的法律體系。法制完備首先是形式意義上的完備,即法律制度的類別齊全、規范系統、內在統一;其次是實質意義上的完備,即法律制度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符合公平正義的價值需求。

(三)有利於嚴格公正司法。
建設法治政府要求司法人員自覺用公正理念指導司法工作,維護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樹立司法權威,發揚司法民主,實現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四)有利於社會文明進步。
法治與文明一脈相通,集中體現了人類追求政治民主、社會正義、社會秩序中自由、平等的共同要求。法治作為文明的制度形態和秩序形態,不僅是文明豐富內涵的集中體現,也是文明成果的顯著標志。從這一意義上來說,建設法治政府,就是建設文明社會。

Ⅵ 如何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推進司法

您好,深化依法治國實踐,要堅持黨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十九大報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這將為全面依法治國的統籌協調、整體推進與督促落實提供一個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今後,我們要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的統籌領導下,進一步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維護憲法權威。同時要更加註重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努力為良法善治提供製度保障。
深化依法治國實踐,要繼續推進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切實維護人民權益,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自從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以來,司法體制改革總體框架已基本搭成,一些重要改革已經完成,但這並不意味著司法體制改革已經完全到位。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綜合配套、協同推進。司法改革中每一項改革措施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必須更加註重各項改革舉措的協同性、聯動性和配套性,實現改革的系統集成、整體推進。司法責任制對提高司法質量、效率和公信力具有決定性影響,必須不斷總結完善協同機制,使司法責任制切實落地落實落細,充分發揮改革整體效能,真正做到「讓審理者裁判,讓裁判者負責」。
深化依法治國實踐,還必須按照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要求,進一步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切實提升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行政執法的水平,保障公民的權利不受公權力的侵犯。必須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將普法與法治實踐相結合,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使憲法和法律真正得到全社會的一體遵循。特別是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逐利違法、徇私枉法。深化依法治國實踐,要堅持黨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十九大報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這將為全面依法治國的統籌協調、整體推進與督促落實提供一個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今後,我們要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的統籌領導下,進一步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維護憲法權威。同時要更加註重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努力為良法善治提供製度保障。
深化依法治國實踐,要繼續推進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切實維護人民權益,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自從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以來,司法體制改革總體框架已基本搭成,一些重要改革已經完成,但這並不意味著司法體制改革已經完全到位。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綜合配套、協同推進。司法改革中每一項改革措施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必須更加註重各項改革舉措的協同性、聯動性和配套性,實現改革的系統集成、整體推進。司法責任制對提高司法質量、效率和公信力具有決定性影響,必須不斷總結完善協同機制,使司法責任制切實落地落實落細,充分發揮改革整體效能,真正做到「讓審理者裁判,讓裁判者負責」。
深化依法治國實踐,還必須按照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要求,進一步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切實提升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行政執法的水平,保障公民的權利不受公權力的侵犯。必須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將普法與法治實踐相結合,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使憲法和法律真正得到全社會的一體遵循。特別是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逐利違法、徇私枉法。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Ⅶ 建設法治政府對於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

建設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重要一環。如果我們的政府不夠法治,那麼將會對整個社會的法治建設產生負面的影響。相反,我們如果我們的政府能夠做到帶頭。守法。那麼將會為整個社會樹立起積極的榜樣作用。

Ⅷ 法治政府的標准有哪些

職能科學、權責法定 、執法嚴明、公開公正 、廉潔高效 、守法誠信。

信息出處:

2014年11月6日,國新辦舉行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副主任袁曙宏在介紹有關情況時表示,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迫切需要,也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保障。

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十八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提出了法治政府建設的基本標准,共有六個層面、24個字,那就是要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8)法治政府司法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作為中國基本治國方略,強調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其中執法是關鍵。國家的法律法規都需要各級政府來實施,與群眾關系最密切的也是各級人民政府,政府的決策與執法活動是否合法、是否適當,不僅關系人民福祉和社會穩定,也關系依法治國這一基本方略能否落實。

因此,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國的關鍵,如果能夠緊緊抓住這個關鍵,在規范政府權力的行使、防止權力濫用方面有切實可行的制度安排,將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產生重大作用。

應當特別指出的是,作為權力主體和管理者,政府部門極易主觀行事,而多年來又沒有形成對政府行為的有效制度約束。因此,一方面,要健全行政監督的法律法規;

另一方面,要調整對政府行為的約束與監督的立法角度,即從對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禁止性立法轉變為允許性立法: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只能做法律法規允許的事項,法律法規沒有明確允許的一律視為不允許。與此同時,要把法律監督、行政監督和群眾監督、社會輿論監督有機結合起來,嚴格約束政府行為。

建設責任政府、服務政府和法治政府是一項十分緊迫的改革,必須抓住時機,積極推進。但也要看到,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從實際出發,穩妥推進,重要的是堅持方向,把握原則;重要的是不淺嘗輒止,延擱拖沓。

熱點內容
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法律 發布:2025-07-01 11:54:04 瀏覽:1000
德國法刑法 發布:2025-07-01 11:53:53 瀏覽:467
合同法與質量法 發布:2025-07-01 11:53:17 瀏覽:714
法律顧問簽訂程序 發布:2025-07-01 11:52:40 瀏覽:103
借據的法律效力是多久 發布:2025-07-01 11:26:09 瀏覽:2
法律碩士和金融專碩 發布:2025-07-01 11:22:35 瀏覽:486
鞍座的法規 發布:2025-07-01 11:21:47 瀏覽:797
南京裝修管理條例 發布:2025-07-01 10:56:16 瀏覽:630
婚姻法普法講課稿 發布:2025-07-01 10:55:59 瀏覽:489
行政法與刑事訴訟法第二版 發布:2025-07-01 10:45:04 瀏覽: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