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依法治獄

依法治獄

發布時間: 2021-02-20 21:13:55

Ⅰ 歐陽公治獄的治獄什麼意思

出自《宋史 歐陽曄傳》
治獄 zhì yù
釋義:審理案件。
例句:漢桓寬《鹽鐵論•刑德》:「春秋之治獄,論心定罪。」

Ⅱ 監獄法的實施工作

我國《監獄法》明確規定,監獄是國家的刑罰執行機關,監獄對罪犯實行懲罰與改造相結合、教育與勞動相結合的的原則,將罪犯改造成為守法公民。要堅持監獄工作原則,達到監獄工作目的,監獄一切工作的內涵和推進方式均應嚴格依照法律的規定進行,實行依法治監,推進監獄工作法制化進程是對監獄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
在新形勢下,要做到依法治監,推進監獄工作法制化進程,需要重視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進一步加強監獄立法建設
盡管我國的監獄立法建設經過建國幾十年的努力,從無到有,從小到大,1994年《監獄法》出台,在監獄立法建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但隨著形勢的發展,需要在進一步加強監獄立法建設上下功夫。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特別需要制定出一整套與《監獄法》相配套的具有較強操作性的監獄法規,如《監獄法實施條例》、《監外執行和假釋罪犯管理條例》、《刑滿釋放人員安置幫教辦法》、《獄務公開與獄務監督制度》、《未成年罪犯管理教育辦法》等,以使監獄各項工作許可權確定化、責任明晰化、程序公開化、行為規范化,從而為依法治監提供更為完備的法律保障,促進監獄法制化建設進程。
二、加大執法力度
依法治監的關鍵是執法,因此必須加大執法力度。而公正是執法的本質要求。監獄執法公正貫穿於懲罰和改造工作的全過程,無論是罪犯的收監、減刑、假釋、釋放還是監外執行,又犯罪的處理等都涉及到執法公正的問題。執法公正是監獄法制的基石所在,靈魂所在,是保持和促進監獄事業發展的生命線,因此要把執法公正作為衡量執法力度大小的主要標尺。這是我國監獄法制化建設在當前和今後要努力追求的一個目標。
三、重視保障罪犯權利
罪犯人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的保障是監獄法制化的一項基本內容,也是現代監獄行刑制度的基本要求。因此,必須確保法律賦予罪犯的各項權利得到有效的實現,用法律的手段來維護罪犯的合法權益。如要根據《監獄法》的規定對罪犯的分押、分管、警戒、通訊、會見、生活衛生、考核獎懲等方面作出詳細可行的規定,特別是對程序性規定一定要明確化,使罪犯的權利保障有法可依、有規可循。再如監獄民警在具體執法過程中,要通過依法行刑保障罪犯的權利。特別是罪犯沒有剝奪的政治權利、人身權利,監獄都要依法予以保護。與此同時,要對罪犯加強法律知識的普及和宣傳,讓罪犯明白享受權利應在法定的范圍內進行。權利與義務是對等的,要享受權利必須以履行一定的義務為條件,而履行義務時也同時在享受權利。
四、提高執法者法律素質
不論法律有多麼良好、科學和完備,要真正發揮作用,還必須由執法者予以執行,這就決定了執法者應當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質。要提高作為執法者的監獄民警的法律素質,首先,要通過不斷深化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學習,在頭腦中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堅定做好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和捍衛者的信念。其次,要組織廣大監獄民警系統學習監獄法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做到精通、准確把握,並在監獄行刑活動過程中正確運用法律法規來處理問題,維護法制尊嚴。再次,要堅決按照「違法必究」的要求,加大查處執法中腐敗行為的力度。堅決做到依法從嚴治警,不護短,不包庇,不留後患,對不合格的幹警堅決清除幹警隊伍,以保持幹警隊伍的純潔。
五、加強執法監督
對監獄執法活動進行必要的法律監督,是依法治監,調節監獄工作法制化進程的重要保證。在具體做法上,一是要深化獄務公開工作。增加獄務公開的內容,加大對獄務公開的宣傳力度。對涉及罪犯減刑、假釋、保外就醫、准假探親、記分考核等敏感環節,要堅持條件、程序、許可權、結果的「四公開」,實行公示制度,並接受罪犯及其親屬的監督。二是進一步加強監獄系統內部紀檢、監察審計部門對執法執紀情況的監督工作,建立健全定期、不定期的檢查監督制度,及時有效地發現執法執紀中的問題,根據不同情況予以不同的處理。三是認真接受各級人大、政協、檢察機關、新聞媒體等和人民群眾的監督。通過公布舉報電話、聘請社會執法監督員、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有關人士定期視察監獄,向罪犯親屬介紹罪犯改造情況等形式,接受廣泛的社會監督,總之,只有從多方位、多層面、多渠道對監獄執法活動加強執法監督,才能保證監獄執法活動的合法性、公正性、嚴肅性和權威性。

Ⅲ 論漢朝的治獄思想

一、引言
「春秋決獄」是中國古代司法官根據儒家經典特別是孔子編撰的編年體史書《春秋》之義理作為決斷復雜、疑難案件依據的一種特殊審判方式,其應起源於漢以前,並盛行於漢代,魏晉南北朝時期形成明確的法律制度,法律規定遇疑難案件應以儒家經義來決斷,實際是儒家思想的法律化,「春秋決獄」的明顯案例到唐代基本結束。中國法律人對「春秋決獄」多有詬病,但筆者認為其作為一種比較特殊的斷案方式,在中國法制史上至少存在900多年,佔中華文明史的近五分之一時間,「春秋決獄」的精神要義植根於中國法律的深層土壤,對整個中國法制的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研究「春秋決獄」,對現代司法無疑有較大的借鑒價值。本文簡要闡述「春秋決獄」的基本理論,評價其積極作用,結合現代司法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進行分析,尋求漢代春秋決獄與現代法制的淵源聯系,進而試圖思考中國現行法制中的某些法律、司法政策的利弊。

二、「春秋決獄」的基本理論

(一)在孔孟時代,儒家思想尚不具備法律化的條件

儒家學說在春秋戰國時期不能成為統治思想,可能和儒家代表人物很少身居要職、沒有實踐儒家政治抱負的條件有關系。孔子本人長期在多個國家間巡遊講學,同時也尋求做官機會,雖然孔子在魯國做過短期的中都宰、司空、大司寇三個官職,但終不被重用,鬱郁不得志,游學生涯直到68歲,5年後去世。孔孟生活的年代,儒家思想僅存在於民間,原因還可能是當時那麼一個戰亂紛爭的時代,儒家「仁、禮」等思想實際上不利於中國的大一統。確實,秦王贏政以韓非的「法、術、勢」法家思想縱橫天下,特別強調法律的作用,主張「以法治國」,為後來封建的中央集權的秦王朝之大一統奠定了理論依據。法家治國,誇大了法律的作用,主張用重典、輕罪重罰,這又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及早覆滅埋下了伏筆。秦王朝以苛刻的《秦律》橫征暴斂,終至百姓揭杠而起。

(二)漢武帝獨尊儒術及「春秋決獄」的提出

秦滅後,由於法律的延續性及統治者認識上的局限性,漢代法律多抄襲秦律,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百姓生活質量的提高,社會逐步趨於穩定,這樣的酷刑就不能再適應當時社會,百姓多有反感,酷刑反而不利於社會和諧。隨著時間的推移,儒家思想逐漸深入人心,在民間的影響力得到空前擴張,更多的接受儒家思想洗禮的人逐漸進入到封建官僚隊伍中。漢朝初期的統治者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曾宣布廢除秦朝嚴酷的法律,並採取「與民休息」、「寬省刑法」等積極措施。漢武帝劉徹即位後,志在探索新的治國之策,在全國范圍內大量選拔人才,使越來越多的儒家思想人物被選拔到高層。董仲舒在參加人才選拔的「求賢良策問」中,以「《春秋》之義大一統」為題參加策問,取得漢武帝的贊賞後被提拔重用,後漢武帝採納董仲舒意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思想成為正統思想。董仲舒過大中大夫、江都相、膠西相等職,就連辭官回鄉之後,朝廷每有重大案件,都會去請教,使其有機會、有條件更多地參與到司法中去。在司法審判的實務中,董仲舒等人提倡以《春秋》等儒家經典為指導,還組織編輯《春秋決事比》(又稱《春秋決獄》),收錄232個以《春秋》決案的典型案例,在整個漢朝的司法審判中,《春秋決事比》實際上成為當時的判例法。任何思想,一旦成為統治思想,必將以極快的速度全面地反映到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任何領域。既然漢武帝時期儒家思想成為統治思想,那它就必將成為司法等一切工作的指導思想,進而實現統治思想法律化,使統治思想以法律的形式長期固定下來。好比現在我們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那麼我們的政治就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就是馬克思主義經濟,法律也是馬克思主義化的。因此,「春秋決獄」雖為董仲舒提出,可他無非就是順應了當時政治社會的發展,推動了儒家思想法律化進程,符合了封建王朝的統治需要。

(三)漢朝司法官對「春秋決獄」的運用

董仲舒倡導的「春秋決獄」,一般用在復雜、疑難案件的審理中,或者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案件適用儒家經典義理決斷,但即使法律有明文規定時,如果某個案件的審判如果適用法律時與儒家經典義理相違背,那麼,儒家經典義理就有高於法律的權威。這些儒家經典著作主要有《易經》、《詩經》、《書經》、《儀禮》、《春秋經》等,其中放在特別重要位置的是《春秋經》。為了後人決斷案件的方便,董仲舒精選232個典型案例編輯《春秋決事比》,司法官以《春秋決事比》作為審判案件的標准,在《春秋決事比》中沒有類似案件時,再以儒家經典義理判決。

《春秋決事比》中的案例,現多以遺矢,但仍能從尚有記載的幾個案例中管窺漢朝司法官對「春秋決獄」的運用原則。一是「原心定罪」。在犯罪事實清楚的前提下,主要考察犯罪者的動機,如果一個人的行為符合仁、忠、孝等儒家精神,那麼即使他的行為產生了社會危害,也可以減輕處罰;如果一個人的行為違背了儒家的仁義精神,即使造成的社會危害不大,仍然可以處以重刑。例如,某人的父親和別人發生口角而斗毆,對方用刀刺殺父親,這時,兒子用棍子相救,本來要打對方,卻誤傷了自己的父親。在這件案件的審判中,司法官間產生了意見分歧,有司法官認為兒子犯了毆打父親的重罪,當時的法律規定毆打父親必須處死,因此這件案件中的兒子應判處死刑,而有的司法官認為兒子的本意並不是要故意毆打父親,兒子不應該被判處死刑。這樣的案件放在今天是很好判的,但古人不會有「正當防衛」、「過失傷害」等思維,司法官們覺得很為難,因此把這個案件作為一個疑難案件報給董仲舒來處理。董仲舒以「原心定罪」為原則,認為兒子的動機不是打父親,相反是為了救父親,還很符合儒家的孝道精神,所以免其罪。即使同樣的案件發生在今天,當今的各國法官們的判決結果應該和董仲舒所處理的差別不大。二是「親親相首匿」,即近親屬之間可以相互隱匿其犯罪行為,除非是嚴重破壞了當時的封建統治秩序或者侵犯了皇權。《春秋決事比》中的案例是:甲沒有兒子,從路上揀了個嬰兒乙並把他養大,乙長大後殺了人,甲把乙藏匿起來。按照當時法律,藏匿殺人犯要受到重罰。可董仲舒按照《春秋》中提倡父子一方犯罪可互相藏匿,董仲舒認為他們是父子關系,所以不判甲的罪。到了唐代,法律明確規定父子互相藏匿罪行的行為不屬於犯罪。

三、「春秋決獄」的影響與價值

董仲舒首先倡導的「春秋決獄」無疑是具有較大負面作用的,主要體現在:第一,導致了封建司法腐敗。由於當時法律十分的不完善,許多案件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而《春秋》等儒家經典又有較大的解釋空間,還有許多前後矛盾的地方,且《春秋決事比》作為當時的判例法,僅200多個案例,更是不可能窮盡社會生活的全部,這就為封建司法官根據自己的好惡解釋儒家經典提供了方便。第二,不利於封建法制的完善。筆者認為,漢朝成文法和判例法混合使用,這本身並無壞處,可無論成文法還是判例法,均沒有以應該有的速度繼續完善、充實,如果說沒有「春秋決獄」的審判方法,那麼司法官在遇到疑難案件後,不按照儒家經典來決斷的話,雖然會暫時增加審判難度,可也會逼著司法官們去思考如何完善現有法律的問題,從而促進法律的修改、充實、完善。在遇到疑難案件時,司法官們可依據儒家經典決斷,這就給司法官們帶來了思想和實踐上的極大惰性。

任何事物均有兩面性,對「春秋決獄」同樣應以一分為二的觀點進行評價。實際上,「春秋決獄」的貢獻和價值遠遠超過其缺陷,它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重大的推進作用,同時,亦可為現代司法提供重要的參考和借鑒價值。一般認為,「春秋決獄」對古代司法的貢獻和價值主要體現在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推動法律儒家化、糾正法律人性化不足、緩和社會矛盾、推動了古代犯罪構成理論的完善等方面,筆者則從促進了社會和諧、體現了樸素的人本思想、對現代司法的一些啟示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促進了社會和諧

從法律制度上來分析,漢朝初期法律由於在很大一部分范圍內抄襲秦朝的法律,即「漢承秦制」,致使當時的法律過於嚴酷,繼續使用黥、劓、宮、斬左右趾等肉刑,對勞役刑亦無明確固定的刑期規定。嚴刑酷法在戰亂紛爭的年代或許有其積極意義(當然,也肯定有其明顯弊端),有利於促進社會政治的穩定安寧。可隨著漢朝的大一統,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酷法就再也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人們必然對其十分仇視,從而引發社會動亂。經過漢初二三十年的休養生息,社會經濟迅速恢復,政治形勢趨於穩定,犯罪現象大為減少。殘酷野蠻的刑罰制度,愈來愈不適應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為此,廢除酷刑,改革刑制,已成為大勢所趨。在許多繁酷的法律應該廢除而沒有廢除之前,董仲舒適時提出「春秋決獄」的法律主張,適應了社會的發展,促進了儒家思想的法律化,有利於維護政治的穩定。儒家倡導的「仁、愛、孝」等思想,具有相當的人性化,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嚴酷的法律所帶來的社會矛盾糾紛。從「春秋決獄」的審判實踐上來看,以儒家經典義理審判的案件多以「從寬」為主,這也有利於社會的和諧,避免產生更大的矛盾。比如,《春秋決事比》中記載的一個案例:甲把自己的親生兒子乙送給了別人,乙長大後,甲對乙說「你是我兒子」,乙一氣之下打了甲。按照當時的法律,乙打了自己的親生父親,應判決死刑。如果真的判乙死刑,那麼,矛盾糾紛就「升級」了,乙的養父、妻兒等與甲就產生了較大的矛盾,同時也導致他們仇視法律。董仲舒不按照死板的法律條文來決斷此案,董認為甲生了兒子不撫養,其父子關系已名存實亡,所以乙不應處以死刑。實際上,甲作為乙的生父,也不可能希望乙被判處死刑,因此,筆者認為該案是一個取得良好社會效果的典型案件。

從社會制度上來分析,漢初吸取秦朝苛捐雜稅繁多而逼民起義的深刻教訓,以老子無為思想為指導,採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經過長期的休養政策,百姓生活迅速得到改善,同時,也培養了大批非常富裕的商賈和地主,富裕商賈和地主的子弟多無法無天、橫行鄉里、欺壓百姓、為非作歹、目無尊長,導致綱常敗壞,社會矛盾越發突出。漢王朝比較清醒地看到了這點,順勢「獨尊儒術」,把儒家思想作為正統思想,比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等綱常理論在當時確實能維護封建統治秩序。「春秋決獄」以極快的速度推進了儒家思想的法律化,使儒家的統治思想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發揮了司法對政治、社會應有的作用。因此,「春秋決獄」對社會穩定和政治的穩定均有十分重大的貢獻。

(二)體現了樸素的人本思想

「春秋決獄」的審判方法,從多個方面均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一是尊重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儒家特別強調親人之間的關系,認為為了親人而做的某些雖然不合法的事情也應該體諒,即「親親相隱」等。在前面提到的養子殺了人,養父把養子藏匿了起來,按照當時法律,藏匿殺人犯應處以重刑,但董仲舒考慮到父子之間的親情,在任何遇到這樣的事情,也是非常難以選擇的,因此他認為養父藏子是人之常情,不應判罪。二是尊重人的基本生理需求。《詩經》中說:「食色,性也」,也就是把食、色作為最自然不過的事情,是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春秋決事比》中的一個經典案例就是不依據法律規定,而可能是根據這句話來決斷的。有個年輕女子的丈夫在坐船時掉到大海里,找不到屍體安葬。四個月後,這個女子的父母做主將女子改嫁。按照當時法律,在丈夫的屍體未安葬前改嫁應判處死刑,當時就有司法官這樣認為。法律的原意是懲罰女子的淫盪和為了財富等私利而改嫁的行為,但董仲舒認為女子改嫁不屬於淫盪,也不是為了私利,所以無罪。董仲舒判女子無罪,可能是從如下三個方面考慮:1、該女子的丈夫屍體掉到大海里,根本找不到,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屍體很顯然是永遠找不到了,那麼,該女子就得永遠守寡,不得再改嫁嗎?很顯然,這樣的結論是荒唐的,所以該女子無罪。2、該女子改嫁是遵從父母之命,儒家強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反而說明該女子遵從孝道,顯然不是為了私利。3、「食色,性也」,這也應該是人家的基本生理需求吧。這個案例顯著的反映了「春秋決獄」的尊重客觀實際和樸素的「以人為本」的理念。

(三)結合現代司法的一些思考

從2006年起,中央政法委決定在全國政法系統廣泛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黨的領導」,就是說全國政法工作必須服從服務於黨的領導,而不是削弱黨的領導。我們的提法是「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法官之上,只有法律」等,這話本來是不錯的,但中國現階段正處於社會的轉型時期,社會矛盾層出不窮、新情況新問題迅息變化,法官在審判中往往遇到根據法律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加強黨的領導、依靠黨的領導來處理改革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依靠黨來處理社會矛盾糾紛,而不僅僅依靠法律。當前,通過全國政法系統正在開展的解放思想「大討論、大學習」活動,各級政法部門特別是司法機關深刻認識到:不能僅僅追求案件的法律效果,而要尋求法律效果、社會效果、政治效果的統一。例如在許霆惡意取款案中,許霆在自動取款機程序出錯的情況下,惡意取款17.5萬元,廣州中院依照《刑法》以盜竊金融機構罪判處其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這個案件在全國影響了許多思考、轟動,在媒體及廣大法律人和群眾的關注下,此案二審廣東省高院判處許霆有期徒刑5年。2008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了廣東省高院的判決,許霆被判五年有期徒刑正式生效。此案在一審中不得不機械適用法律,但廣東省高院順應民意,判處許霆法定刑以下刑罰,最終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結合「春秋決獄」來思考現代的一些司法制度也就不難理解。建國初期,我們強調的是「嚴打」,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嚴打」制度不再適應社會的發展。因此,中央適時倡導「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寬嚴相濟」意思是「當寬則寬,當嚴則嚴」,但在實際操作中注重「寬」的一面,有利於緩和社會矛盾。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復核權、死刑執行方式由槍決改為注射及緩減免訴訟費用、實行新的《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等制度,則表明法治的人性化方面。在新一輪的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中,全國各級政法官員和司法機關負責人反復強調不要死搬法律條文,要注重案件的社會效果和政治效果,這總體是好的,有利於彌補法律規定的不足,同時,我們也要借鑒因「春秋決獄」而導致司法腐敗的教訓,盡量避免主觀辦案現象的發生。

【參考文獻】

1、班固,《漢書·董仲舒傳》

2、張晉藩主編,中國法制史, 2003年2月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太平御覽》卷六百四十[Z]。

4、趙曉耕,《春秋》與「春秋決獄」,2003年1月13日《人民法院報》

Ⅳ 夏朝治獄思想的代天刑罰與宗法禮治有何辯證關系

商朝的獄政思想基本上是從夏朝沿襲過來的,同時也有一定的發展。商朝的獄政思想主內要有三個方面:一容是繼承了夏朝的「代天行罰」的思想;二是沿襲並發展了夏朝的「宗法禮治」思想;三是創建了「苦役懲罰」思想。而「代天行罰」思想仍然占居獄政管理的主導方面,「宗法禮治」思想與「苦役懲罰」思想則與「代天行罰」思想相輔相成,構成了商朝奴隸社會法制和獄制的重要指導思想。

Ⅳ 依法治國的決定對監獄的影響

對犯人更人性化了。

Ⅵ 根據中國古代依法治理依法,「一法」」是指什麼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准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後,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凈後,再選塗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後,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並交回。
第卷(閱讀題70分)
一、現代文閱讀(36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我國歷史上究竟有沒有法治思想,有沒有法治傳統?今天我們回望歷史,研究中國自己的法治道路,很多人會想到這個問題。如果按照我們現代人對法治的理解,我國古代立法、司法實踐算不演算法治文明,與我們當代的法治實踐有何關系,能否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有益借鑒?對此,學術界有不同看法。一些人認為,法治是舶來的概念,我國歷史上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法治。雖然我國歷史上曾出現過法家思想家,他們的學說理論對社會發展、國家統一產生過巨大推動作用,但不少人還是認為,法家的法是刑法,法家只有刑法之治。

這樣的看法有其道理,不過也有過於簡單之嫌。我們可以結合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認真聽聽法家的話語。「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故吏不敢以非法遇民」「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法者,編著之圖籍,設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等等,這些都是法家對其基本「法治」思想的表達。在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中,法家思想占據重要位置,具有重要的思想價值。

法家以主張「以法治國」的「法治」著稱,提出了一整套推行「法治」的理論與方法,為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提供了理論根據。法家的「法治」思想產生於我國古代發生社會巨變的歷史時期,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適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在法家的「法治」思想影響下,各諸侯國相繼進行了轟轟烈烈的變法。概括而言,法家的「法治」思想試圖改變之前以血緣和宗法關系為根基的社會結構,並著手在自然人和自然人之間、自然人和國家之間盡可能建立起某種權利義務關系,並以此為聯結、以地緣范圍為依據建立起國家。國家不再是諸侯貴族的血緣聯合,法律使得國家的統一有了新的整合基礎。

法家的法是國家制定的成文法。這有別於以往古老社會的習慣或者不公開、不外傳、只在統治者內部代代相承的治國典則。這種法律是用老百姓容易明白的文字寫成的,寫成以後是公布的,以普遍規則的形式明確告訴大家哪些行為是違法犯罪,這些行為會產生什麼樣的法律結果。這些法律公布以後,一方面使民眾對自己的行為有所預期,能夠約束自己的行為;另一方面也約束官吏,使其不能輕易違背法律而任意侵害老百姓,否則統治者就會喪失威信。在法家看來,法律如果沒有信譽就無法得到執行。「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才能更好發揮法作為有效治理工具的作用。

可以看出,法家的「法治」思想是一種治國理論,強調國家治亂興衰的關鍵不在於君主是否仁德,而在於法律制度。可以說,將法律視為一種調整社會關系的重要工具,將「法治」視為一種治國的基本方法,是法家「法治」理論的實質內涵。

不過,法家的「法治」思想,在我們今天來看,仍然屬於古典的法治,所以不能直接移植過來為我們所用。今天我們借鑒傳統法律文化,必須加以改造,使其與現代社會相適應。同時也要看到,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系統工程,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照搬,但也不能閉門造車,而是要汲取一切有益的法治文明成果,包括科學借鑒我國傳統法律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從而更好推動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摘編自武樹臣《聽法家如是說》)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對我國古代是否有法治思想和法治傳統,學術界存在著一邊倒的否定聲音。
B.法家提倡獎懲分明,不論身份高低貴賤或者情感親疏遠近都要按照法律行事。

Ⅶ 治獄,能以書從跡其言,毋笞掠而得人情為上;笞掠為下;有恐為敗。

你在網路上搜索這句話就行了 我無論發個網址還是翻譯 都提示我有敏感詞
不用刑訊而能證專實被告有罪或無罪是屬最好的審案方法,其次是使用刑訊的方法,最差的審案方法是不僅刑訊,而且還要使用恐怖的手段。這種恐怖手段下的審案,是審不出實情的,所以是失敗的審案方法 。

Ⅷ 治獄深刻什麼意思

審訊苛刻,換言之就是嚴刑峻法

Ⅸ 治獄是什麼意思

於定國,字曼倩,東海郯人。他的父親於公是縣獄的官吏,判案公平,觸犯法律的人,在內於公的判容決下都不恨他。東海有個孝婦,很早就成寡婦,沒有兒子,十分細心的照顧婆婆。婆婆想讓她再嫁,他一直不肯。婆婆對鄰居說:「孝婦一直為我辛苦操勞,為他死去的兒子哀傷並守寡。我老了,經常拖累年輕人,這怎麼可以?」隨後婆婆上吊而死,婆婆的女兒上告官吏。官吏抓捕了孝婦,她說沒有殺了婆婆。官吏拷打懲罰她,孝婦只能受不了認罪。案件准備好上了府衙,於公憑借孝婦照顧了婆婆十多年,以孝順聞名,決定不殺他。太守不理他,最終判決殺了孝婦。郡中三年乾旱。

Ⅹ 什麼叫依法治所

依法治所是我們黨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對勞動教養機關提出的,要求其樹立依法版治監、依法治所的工作理權念,其意義就是要在全體監獄、勞教人民警察中強化尊重法律、維護法律的權威、嚴格依法辦事的思想意識,通過有效途徑管理監獄勞教事務,保證監獄勞教各項工作依法進行,實現罪犯和勞教人員管理、教育、改造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程序化、制度化。也就是說要依照法律來管理勞動教養機構。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熱點內容
湖南大學自考本科經濟法專業 發布:2025-06-27 13:07:29 瀏覽:735
忠縣人民法院網站 發布:2025-06-27 13:06:46 瀏覽:702
義烏法院疫情 發布:2025-06-27 12:56:11 瀏覽:680
勞動合同法2013下載 發布:2025-06-27 12:49:21 瀏覽:532
國慶勞動法是幾天假 發布:2025-06-27 12:48:34 瀏覽:590
英美法系國家行政法的淵源 發布:2025-06-27 12:48:21 瀏覽:157
道德經第七十七章 發布:2025-06-27 12:47:03 瀏覽:700
銀行轉行律師 發布:2025-06-27 12:46:06 瀏覽:480
法官處罰規定 發布:2025-06-27 12:41:41 瀏覽:298
復旦大學法學院地址 發布:2025-06-27 12:35:37 瀏覽: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