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路線圖
① 「依法治國路線圖」是怎樣體現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
政治書上有,自己翻翻唄
② 十八屆四中全會為下一步依法治國規劃了怎樣的路線圖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基礎上,四中全會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體而言,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在總目標之下,全會明確了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等六大任務。為推動上述任務的實現,全會就以下工作進行了全局部署:
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全會重申了民主立法與科學立法的原則。要求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要把公正、公平、公開原則貫穿立法全過程,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加快完善體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為進一步發揮人大的民主立法職能,解決立法權行政化、部門化的問題,全會提出健全有立法權的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根據地方立法發展的實際需求,全會對地方立法權主體范圍進行擴展,依法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
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各級政府嚴格執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所在。全會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要推進政府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序、責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健全政府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
以司法公正引領社會公正
司法公正是社會公正的最後防線。全會提出,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有重要的引領作用。為此,必須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全會公報關於司法體制改革的第一個亮點是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第二個亮點是推動實行審判權和執行權相分離的體制改革試點,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迴法庭,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第三個亮點是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第四個亮點是優化司法職權配置,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上述改革措施對於推進建設公正、高效、權威司法將起到立竿見影的積極作用。
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
公民是最主要法律關系主體,以及執法、司法活動的參與者,是全面推進法治中國的基礎力量。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社會成員的法治意識直接決定法治建設成敗。全會提出,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全會公報第一次提出要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創建內容。
建設高素質法治專門隊伍
法治專門隊伍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義之劍,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實際操作者和踐行者。法治隊伍的公正廉潔、道德操守是法治公信力的必然要求。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隊伍思想政治素質、業務工作能力、職業道德水準,加強立法隊伍、行政執法隊伍、司法隊伍建設,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全會公報提出,要完善法律職業准入制度,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健全從政法專業畢業生中招錄人才的規范便捷機制,完善法律職業保障體系。
③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中為依法治國描繪的新的藍圖包括哪些內容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包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兩句話。這兩句話是有機統一的整體,離開了哪一句都不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我們描繪了宏偉藍圖,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則為我們繪制出路線圖,指明了具體路徑。只有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才能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基礎和前提條件。
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決定》給出了精闢的答案,那就是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這十六字方針,是對原來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十六字方針的發展和提升,明確了新時期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點環節和主要任務,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具體來講,科學立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前提,嚴格執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公正司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保障,全民守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礎。
④ 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經歷了那幾次會議最終形成的
第一階段:孕育階段(1978年到1997年):「文革」十年,社會主義法制遭到嚴重破壞。十年動亂之後,在總結「文革」深刻教訓的基礎上,我們黨開始探索治國理政的新方法。
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的中央工作會議上,鄧小平同志強調: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這段談話,把健全法制的基本要求准確而簡潔地概括為16個字,體現了鄧小平同志民主與法制思想的基本精神,為我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形成奠定了基本理論基礎。
第二階段:形成和發展階段(1997年到2012年):黨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十五大報告指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三階段:完善階段(2012年至今):黨的十八大強調,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十八大確立了依法治國的新任務和目標,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實現「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4)依法治國路線圖擴展閱讀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為解決司法體制改革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制約性、瓶頸性問題,要加強改革的系統性、聯動性,加快司法體制的科技化、信息化建設等。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要更加註重強化道德對法治的支撐作用,把法治宣傳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和道德素質。
⑤ 什麼時候制定了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頂層設計、路線圖 、施工圖
十八屆四中全會時候制定了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頂層設計、路線圖 、施工圖。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了頂層設計。
這個重要文件同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就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承載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駛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
(5)依法治國路線圖擴展閱讀:
相關延伸:
十八屆四中全會是我們黨執政以來第一次以依法治國為主題的中央全會,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是依法治國的第三個里程碑。
《決定》立足國情,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既與時俱進、體現時代精神,又不照抄照搬別國模式,直面我國法治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總目標、基本原則,闡明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性質、方向、道路、抓手,提出了關於依法治國的一系列新觀點、新舉措;
回答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有針對性地回應了人民呼聲和社會關切。《決定》立足全局,著眼長遠,統籌謀劃,總體部署,對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作出頂層設計,提出對依法治國具有重要意義的180多項改革舉措;
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根據推進各領域改革發展對提高法治水平的要求,對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作出了全方位的部署。
⑥ 黨的什麼作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頂層設計制定了路線圖
黨的來十八屆四中全會。
黨中央自對全面依法治國高度重視,從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來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來謀劃、來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頂層設計,制定了路線圖、施工圖,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出了新任務,描繪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宏偉藍圖。
(6)依法治國路線圖擴展閱讀:
全面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個總目標,既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性質和方向,又突出了工作重點和總抓手,具有綱舉目張的意義。
⑦ 十八屆四中全會 依法治國 規劃了怎樣的路線圖
2014年十八屆四中全會將「依法治國」定為會議主題。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內國各族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容方略。
附改革開放以來『依法治國』路線圖: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16字方針;
1997年十五大確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
2002年十六大將「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列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
2007年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2012年十八大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2014年十八屆四中全會將「依法治國」定為會議主題。
⑧ 黨的做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頂層設計制定了路線這句話對嗎
對。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頂層設計,制定了路線圖、施工圖,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法治的理論認識和實踐探索達到了新的歷史高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面依法治國高度重視,從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來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來謀劃、來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
(8)依法治國路線圖擴展閱讀:
全面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習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個總目標,既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性質和方向,又突出了工作重點和總抓手,具有綱舉目張的意義。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黨在廢除舊法統的同時,積極運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根據地法制建設的成功經驗,抓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初步奠定了社會主義法治的基礎。後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走過一段彎路,付出了沉重代價。
進入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我們黨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執政確定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推動依法治國取得重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