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清智

道德清智

發布時間: 2021-11-24 18:35:57

道德重於才智事例

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學家。他不但在文學、哲學上多有建樹,在自然科學領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培根生於1561年1月22日,從小就抱負不凡,一心要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來。然而命運似乎要捉弄這位躊躇滿志的貴族子弟。在他19歲那年,父親一病不起,年輕的培根突然發現自己成了一個被人拋棄的人。為了能出人頭地,他費盡了心機。
終於找到了一個值得投靠的人,那就是他姨父的政敵,女王的寵臣艾塞克斯勛爵。在23歲那年,培根出任英國下院議員和艾塞克斯勛爵的私人顧問。艾塞克斯經常送錢給培根,把揮霍無度的培根從債主手中解救出來,還向培根贈送了一大筆財產和一套華麗的住所。然而這一切並沒有使這位才華橫溢的貴族就此滿足。他過著放盪的生活,因揮金如土,被債權人送進了監獄。當然,又是他的救星艾塞克斯把他從監獄里領了出來。艾塞克斯還想在仁途上提攜一下培根,但是由於培根的姨父塞西爾的極力反對,培根一直沒有得到女王的寵幸。
正在培根為自己官場不得志而鬱郁寡歡時,他的靠山、紅極一時的艾塞克斯勛爵失去了女王的寵信。政敵們要以叛國罪審判艾塞克斯。從艾塞克斯那裡得到好處最多的培根,見風使舵,搖身一變,竟然主動要求參加起訴。法庭上,艾塞克斯做夢也沒有想到,曾榨取了他難以計數的財產的培根,竟然指控他陰謀篡奪王位。培根的演說使群情激憤,法官以不容辯駁的事實判定艾塞克斯死刑。培根把自己的恩人送上了斷頭台,滿以為會得到一大筆賞賜,但當他得知這次出賣良心的舉動代價僅僅是1200英鎊時,便大失所望,回到書齋去寫他的論文了。
56歲時,培根如願以償,當上了他父親曾經當過的掌璽大臣,次年任皇家大法官。年歲的增長,並沒有使他的品德有什麼改變。1621年,他因受賄、舞弊,被投入監獄。出獄後,他隱居家中,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科學實驗、哲學研究和文學創作中。1626年冬天,因在露天試驗雪的防腐消毒作用,受風寒患病而死。
終年65歲。

有才無德的北宋權臣丁謂的故事

一、丁謂施工的故事,蘊含著運籌學的思想。

傳說宋真宗在位時,皇宮曾起火。一夜之間,大片的宮室樓台殿閣亭榭變成了廢墟。為了修復這些宮殿,宋真宗派當時的晉國公丁謂主持修繕工程。當時,要完成這項重大的建築工程,面臨著三個大問題:第一,需要把大量的廢墟垃圾清理掉;第二,要運來大批木材和石料;第三,要運來大量新土。不論是運走垃圾還是運來建築材料和新土,都涉及到大量的運輸問題。如果安排不當,施工現場會雜亂無章,正常的交通和生活秩序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丁謂研究了工程之後,制訂了這樣的施工方案:首先,從施工現場向外挖了若干條大深溝,把挖出來的土作為施工需要的新土備用,於是就解決了新土問題。第二步,從城外把汴水引入所挖的大溝中,於是就可以利用木排及船隻運送木材石料,解決了木材石料的運輸問題。最後,等到材料運輸任務完成之後,再把溝中的水排掉,把工地上的垃圾填入溝內,使溝重新變為平地。

簡單歸納起來,就是這樣一個過程:挖溝(取土)→引水入溝(水道運輸)→填溝(處理垃圾)。

按照這個施工方案,不僅節約了許多時間和經費,而且使工地秩序井然,使城內的交通和生活秩序不受施工太大的影響,因而確實是很科學的施工方案。

二、丁謂與「溜須」的典故

「溜須」一詞,難見於「辭典」、「辭海」,而於宋史中則有丁謂溜須的記載。丁謂在宋真宗時即在中央政府的監察、財政部門擔任領導職務,他夥同王欽若大營道觀,屢上祥異,以迎合帝意,不久升任副宰相,即參知政事。時宰相是寇準,丁謂對之畢恭畢敬,唯寇準之言是聽。 某日,中央政府開辦公會議,宰相、副宰相等在一起用工作餐,湯污寇準的胡須,丁謂起而為之揩拂,即溜其須,寇準笑曰:「參政,國之大臣,乃為長官拂須耶?」說得丁謂既羞又惱,從此對寇準懷恨在心,這大概就是「溜須」的由來。

⑵ 什麼是道德的含義

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實踐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不同,前者較為粗略,後者較為精密。思辨只有對錯之分,沒有中間狀態,而實踐的精髓正在於選擇,並且中間狀態就是最好的選擇。

在中文中,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一種良好的選擇,德是一種素養或習慣。二者合起來就構成它的定義,即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其中習慣是它的種,良好的選擇是它的屬差。道德屬於倫理學范疇,其題材是人的活動或實踐,其目的是人的幸福。

(2)道德清智擴展閱讀:

道德的准則

既然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像射箭一樣有一個標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樣,需要在實踐中根據感覺來調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說道德的准則是感覺當不為謬誤。

有人說道德的准則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義為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這話一半正確,一半不正確。因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對幸福一概而論,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現。

人的性格是有多樣性的,有的人愛好思考,有的人愛好運動。即便同一個人,小時候和長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樂也具有多樣性。對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論,相應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論。

如果對象全都是自由人,那麼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誠然是一種道德,但是如果對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隸,那麼道德就是一方壓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強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具體來說,不可以強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窮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發展中國家遵循發達國家的道德。

這種說法反過來也是正確的,不可以強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成人遵循小孩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男人遵循女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富人遵循窮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發達國家遵循發展中國家的道德。

⑶ 道德方面的名言

1、感情有著極大來的鼓舞力量自,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為的重要前提。——凱洛夫

2、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3、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

4、禮儀的目的與作用本在使得本來的頑梗變柔順,使人們的氣質變溫和,使他尊重別人,和別人合得來。——約翰·洛克

1、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貴的東西。——岡察爾

2、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約翰·洛克

3、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孟德斯鳩

4、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高貴的感情。——梅里美

5、蘭芳不厭谷幽,君子不為名修。——《養正遺規》

6、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7、凡是有良好教養的人有一禁誡:勿發脾氣。——愛默生

8、凡建立功業,以立品為始基。從來有學問而能擔當大事業者,無不先從品行上立定腳跟。——徐世昌

9、對於事實問題的健全的判斷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礎。——誇美紐斯

10

⑷ 翟鴻燊道德經 智慧播放清淅的

你好qnhvjivfjr
找到了國學應用大師翟鴻燊全集最全最新的講座

溝通,智慧 、企業、國學經典,國學教育,國學講座。

⑸ 關於道德的名言

凡有良好教養的人都有一禁誡:勿發脾氣。

——愛默生【美】
忿怒二字,聖賢亦有之;特能少忍須臾,便不傷生。

——曾國藩

怒時光景難看,一發遂不可制,既過思之,殊亦不必;故制怒者當涵養於未怒之先。
——申涵光

虔誠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過靈魂的最純潔的寧靜而達到最高修養的手段。
——歌德【德】

人的思想是可塑的。一個人如果每天觀同一幅好畫,閱讀某部佳作中的一頁,聆聽一支妙曲,就會變成一個有文化修養的人——一個新人。
——羅斯金【英】

身不修則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於家者蓋寡矣,而況於天下乎?
——武則天
心的陶冶,心的修養和鍛煉是替美的發現和體驗做准備。

——宗白華

性情的修養,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自己增強生活能力。

——池田大作【日】

修養的本質如同人的性格,最終還是歸結到道德情操這個問題上。
——愛默生【美】

修養的基礎是內心對話,人在這種對話中既是自己的原告,又是自己的辯護士和法官。
——科恩
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 —— 孟德斯鳩

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 —— 但丁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 劉備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 張衡

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 —— 李白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入於污泥而不染、不受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品質。 —— 周恩來

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於良心的死滅。 —— 郭沫若

害羞是畏懼或害怕羞辱的情緒,這種情緒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為。 —— 斯賓諾莎

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 —— 德謨克利特

感情有著極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為的重要前提。 —— 凱洛夫

⑹ 智慧清靜道德圓明什麼意思

釋迦牟尼抄佛的時候僧人們都襲是沒有法名的排序的俗家弟子也是沒有排序的。都是自己的名字。佛法東來後起初也是沒有的。姓氏最初也只是以佛法僧為姓氏,魏晉時期僧人是以師父的姓氏為自己的姓氏,後來道安法師以釋迦為姓氏給僧人們立了統一的形式。其實這應該也是依據《阿含經》中「四河入海,無復河名,四姓沙門,皆稱釋種。」其實這並不是說姓氏,在印度有四種姓就是四個不同的階級種姓,只要出家就都等同於釋迦種姓一樣尊貴的意思。在中國就把釋迦立為了姓氏。至於排序各個門宗有各自門宗的排序。比如禪宗的臨濟宗的排序就是這樣的——「智慧清靜,道德圓明。真如性海,寂照普通。心源廣續,本覺昌隆。能仁聖果,常演寬宏。惟傳法印,正悟會融。堅持戒定,永繼祖宗。」其他的門宗有其他門宗的排序。各個不同。但是沒有一個是釋迦佛留下來的。

熱點內容
再審新證據的司法解釋 發布:2025-05-26 10:45:19 瀏覽:934
美國的法學 發布:2025-05-26 10:45:13 瀏覽:90
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發布:2025-05-26 10:36:00 瀏覽:882
佛山市中立法律服務社 發布:2025-05-26 10:32:27 瀏覽:533
10年行政法真題 發布:2025-05-26 10:25:50 瀏覽:96
勞動法是最沒用的法律 發布:2025-05-26 10:23:46 瀏覽:293
勞動法月200工時 發布:2025-05-26 10:17:58 瀏覽:386
莒縣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26 10:05:34 瀏覽:722
應當的司法解釋 發布:2025-05-26 10:01:29 瀏覽:204
陳維崧律師 發布:2025-05-26 09:53:51 瀏覽: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