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義法學派
⑴ 對居亞斯的生平事跡了解。
在人文主義法學發展的第二階段,最為著名的法學家是雅克·居亞斯,他被稱為「最傑出的人文主義文本批評家」(the greatest humanist textual critic),1520年出生於法國的圖盧茲,1555年接替弗朗索瓦·博杜安,擔任布爾日大學教授,系阿爾恰托開創的法國布爾日人文主義法學派的代表和領袖人物。布爾日能夠成為「高盧(法國)方式」的中心,主要得益於居亞斯,而且法國人文主義法學正是在居亞斯時期達到鼎盛。[67]其著述涉獵領域廣泛[除了勘校、出版優士丁尼的《法學階梯》、《學說匯纂》之外,他還復原了羅馬古典時期的法學家們的原作以及《狄奧多西法典》(Codex Theodosianus)的片段,整理《巴西爾法典》,撰寫《《封建法書》》(The Consuetudines Feudorum)和《教令集》(The Decretals)的評注等],尤其是對羅馬法文本的人文主義分析(其於1556~1585年間編輯出版《審校與勘正集》28卷[Libriobservationum et emendationum,一譯「校對修正評注全書」,其中第25~28卷歿後由其學生弗朗索瓦·皮圖(Francois Pithou, 1543~1621)於1595年整理出版]構成了其身後兩個世紀的權威文本,稍後一代的著名法國法學家幾乎全部都是他的弟子[其中最為有名的是安德烈·加亞爾(Andre Gaillart),其在16世紀中葉成為人文主義法學派理論之集大成者],居亞斯所開創的「添加研究」( Interpolationenforschung)一直影響至20世紀初。
⑵ 西歐神學發展歷程
西歐中世紀神學法律思想 - 正文 指西歐中世紀占統治地位的、為封建統治階級效勞的基督教神學法律思想。在西歐中世紀,羅馬教會佔有極大勢力,神學凌駕於一切之上,哲學、政治學、法學都隸屬於神學。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政治和法律都掌握在僧侶手中,也和其他一切科學一樣,成了神學的分枝,一切按照神學中通行的原則來處理。教會教條同時就是政治信條,聖經詞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甚至在法學家已經形成一種階層的時候,法學還久久處於神學控制之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7卷,第400頁)。神學法律思想為封建統治階級披上了神聖的外衣,也為教權高於王權的要求提供了法律上的論據。
羅馬帝國基督教神學家A.奧古斯丁(354~430)是教父哲學的主要代表,西羅馬帝國末期任北非希波(今阿爾及利亞的安納巴附近)主教。他提出早期的神學法律思想,認為上帝的永恆法處於最高地位;自然法體現人的靈魂中的善良品質,但在人類犯有「原罪」後已不復存在;世俗政府及其法律是人類墮落後的產物,用以控制人類罪惡本性,維護和平以及教會權力;教會作為永恆法的捍衛者有權干預世俗政府及其法律的事務。西歐中世紀神學家托馬斯·阿奎那是經院主義哲學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中世紀最系統的神學法律思想。他的思想代表了西歐封建社會和教會權力鼎盛時期的神學。與奧古斯丁早期的粗糙的神學法律思想不同,他利用和歪曲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將它和基督教神學結合起來,認為世俗政府及其法律來自人的本性,而不是「原罪」的產物,它們的作用在於謀求有德行的生活,而不僅在於控制人的罪惡本性;世俗社會中存在自然法,它體現人類由上帝所賦予的理性,是對永恆法的一種參預。
隨著中世紀教會法(即寺院法)的發展,特別是隨著博洛尼亞僧侶格拉提安努斯(1090~1159)編纂教會法,教會法學逐步發展起來。在中世紀中後期,教會法學、教會法學家或僧侶法學家是與羅馬法學、羅馬法學家或世俗法學家相對稱的名稱。教會法學家仿照羅馬法,系統地整理教皇教諭和教會的其他法律,並以《聖經》或教父詞句加以論證。他們認為,自然法不僅代表理性,而且是上帝法的一個組成部分,高於任何人定法,只有教會有權對自然法進行解釋。
在中世紀經院主義哲學內部,又有唯名論和唯實論的分歧。唯名論是與占統治地位的唯實論相對立的、作為唯物主義最初體現的一個派別。唯名論和唯實論在哲學上的分歧,主要是前者認為個別事物是第一性的,真實存在的,先於一般概念;後者認為一般概念是第一性的,真實存在的,先於個別事物。兩派在法律思想上的爭論,集中在對托馬斯·阿奎那所講的自然法,亦即對理性和意志的不同估價上。唯名論者、蘇格蘭神學家J.鄧斯·司各特斯(約1265~1308)認為:意志高於理性;上帝意志是一切法律的唯一淵源,只有一條自然法,即「愛上帝」。這種學說在「愛上帝」的形式下,貶低了阿奎那所講的自然法,即人類作為理性生物對永恆法的參預,限制了教會通過對自然法的解釋而干預世俗法律的權力。另一唯名論者、英國奧克姆的威廉(約1280~1349)更進一步認為,神的存在不是以人的理性來證明的,而是以信仰作為基礎的;上帝的意志已體現在《聖經》上,因而不再有其他通過理性所發現的自然法。根據這個理論,他嚴格地劃分了教會和世俗政府各自的權力范圍。唯實論者、16世紀的神學法學家、西班牙的F.蘇亞雷斯(1548~1617),反對唯名論者的法律思想,強調理性高於意志以及自然法的存在,認為法律的公布和執行固然需要通過世俗統治者的意志,但這種意志如果是不正義的,就不成其為法律,也就是說世俗法律必須服從自然法,實質上即服從教會權力。
此後又產生了新教法律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國的神學法學家R.胡克(1553~1600)。他將法律分為永恆法、自然法、天使法和人定法。其中,人定法又分為理性法、制定法、習慣法和國際法,它們都是以理性為根據的。他對自然法的解釋主要來自阿奎那的學說,並將這種自然法用來為當時伊麗莎白一世女王(1558~1603在位)作英國國教教主的權力辯護。
與神學法律思想相抗衡的,有注釋法學派和人文主義法學派,有政治家N.馬基雅維利和政治家、法學家J.博丹。馬克思曾指出,馬基雅維利和其後的T.霍布斯、盧梭等人,「都已經用人的眼光來觀察國家了,他們是從理性和經驗中而不是從神學中引伸出國家的自然規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28頁)。注釋法學派和人文主義法學派積極研究、推廣羅馬法;馬基雅維利和博丹強烈反對教會和貴族割據的權力,要求建立統一的民族國家,要求法律的統一。神學法律思想從而逐漸趨於衰落。 以上資料來自互聯網,僅供參考
⑶ 人文主義法律思想的特點
人文主義 是指社會價值取向傾向於對人的個性的關懷,注重強調維護人性尊嚴,提倡寬容,反對暴力,主張自由平等和自我價值體現的一種哲學思潮與世界觀。
人文主義特點
第一個特點
第一,神學觀點把人看成是神的秩序的一部分,科學觀點把人看成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兩者都不是以人為中心的,而與此相反,人文主義集中焦點在人的身上,從人經驗開始。它的確認為,這是所有男女可以依據的唯一東西,這是對蒙田的「我是誰」問題的唯一答復。但是,這並不排除對神的秩序的宗教信仰,也不排除把人作為自然秩序的一部分而作科學研究。但是這說明了這一點:像其他任何信仰——包括我們遵循的價值觀,還有甚至我們的全部知識——一樣,這都是人的思想從人的經驗中得出的。
第二個特點
人文主義信念的第二個特點是,每個人在他或她自己的身上都是有價值的——我們仍用文藝復興時期的話,叫做人的尊嚴——其他一切價值的根源和人權的根源就是對此的尊重。這一尊重的基礎是人的潛在能力,而且只有人才有這種潛在能力:那就是創造和交往的能力(語言、藝術、科學、制度),觀察自己,進行推測、想像和辯理的能力。這些能力一旦釋放出來,就能使人有一定程度的選擇和意志自由,可以改變方向,進行創新,從而打開改善自己和人類命運的可能性——我強調可能性,不是比這更多的東西,不是肯定性。
為了要解放這些能力,使男男女女都能發揮他們的潛力,有兩件事是必需的。一是教育,教育的目的不是具體任務或技術方面的訓練,而是喚醒對人類生活的可能前景的認識,引發或者說培養青年男女的人性意識。有的人生來就具有這種意識,他們的潛力就自然得到發揮。但是大多數人需要喚醒他們這種意識。因此人文主義者不僅對教育寄予中心地位的重視,而且他們也在總體上主張打下全面教育的基礎,目的在全面發展個性和充分發揮個人才能。
要解放人的能力的第二個先決條件是個人自由。十八世紀的哲學家用理性這武器除去了由世俗的和宗教的習俗、過時的法律、權威主義的制度所加的限制和禁忌,驅散了教會和整個天啟宗教的機器所利用的恐懼和迷信。他們想用改革後的法律制度和世俗化國家來代替。這個法律制度建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自由和意見自由的基礎上;這個國家則由代議制來治理,對於個人自由和個人創業,盡可能少地予以干涉和立法。
到底少到什麼程度,是十九世紀早期和二十世紀各有不同的看法的問題,這說明了用歷史的眼光來看人文主義傳統,把它看成是一場持續的辯論的重要性。如果我們可以指望人文主義和自由主義傳統在它的某個發展階段贊同自由放任政策,我們也能指望這個傳統在後來某個階段反對這種政策,而且用提倡社會改革,限制經濟權力,為不能自謀生計的人提供基本生活需要等手段,來擴大自由,作為國家干預的辯解。在國家干預應該達到什麼程度——以及可以達到什麼程度而不致產生反效果 ——的問題上的這種意見分歧,仍是人文主義傳統的一個特點。這遠遠不是弱點,相反,這種能夠適應社會和環境變化的能力,同死死守住僵硬不變的正統思想相比,在我看來倒是一個優點。
第三個特點
人文主義傳統的第三個特點是它始終對思想十分重視,它一方面認為,思想不能孤立於它們的社會和歷史背景來形成和加以理解,另一方面也不能把它們簡單地歸結為替個人經濟利益或階級利益或者性的方面或其他方面的本能沖動作辯解。馬克斯韋伯關於思想、環境、利益的相互滲透的概念,是最接近於總結人文主義關於思想 的看法的,即它們既不是完全獨立的,也不是完全派生的。
從十四世紀彼特拉克大聲疾呼反對經院哲學開始,人文主義就表現出它不信任哲學體系——不論是神學體系,形而上學體系,還是唯物主義體系——中關於抽象思想 的縝密推敲。它重視理性,不是因為理性建立體系的能力,而是為了理性在具體人生經驗中所遇到的問題——道德的、心理的、社會的、政治的問題——上的批判性和實用性的應用。為了同樣的原因,人文主義偏向於歷史的解釋方法,而不是哲學分析的解釋方法,或者,至少,像馬克斯韋伯所說的那樣,是兩者的結合,把普遍的人生經驗同這些經驗在特殊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中的表現聯系起來。它不想把自己的價值和象徵強加於人,像天主教的或者卡爾文派的、伊斯蘭教的、馬克思主義的價值或象徵那樣,相反,它認為通向真理的路不止一條,其他文明不論是過去的還是現在的,不論是古希臘的還是中國的、羅馬的、法國的、印度的文明,它們所形成的道路,都需要認真對待,需要作出努力根據它們自身的條件來了解它們。即使當我們不能接受它們作為我們自己的文明時,或者由於它們不容異見的偏狹性而使我們被迫捍衛我們自己的價值觀的時候,我們也應當這樣做。
人文主義當初在十四、十五世紀的義大利開始時,就是抱著這樣一個目的,要想深入和恢復遙遠的希臘和羅馬的古人世界。四個世紀以後,歌德重復了這個經驗,從中得出靈感,重新塑造自己的生活和藝術。古代希臘思想、文學和藝術的活力遠遠沒有耗絕,這可以從俄底浦斯神話對弗洛伊德和斯特拉文斯基仍舊有著魅力看出來。我們可能感到遺憾,因為古典文明已不再是許許多多受過教育的人所熟悉或所能接觸到了。但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學習其他國家人民的語言,他們的歷史,他們的藝術和他們的信仰,把自己投入到其他國家人民的思想和感情中去,不論他們是古代希臘人,還是中國人,西班牙人,或者美洲印第安人,或者投入到我們自己社會的早期階段中去,這樣的努力不應該讓它消失。這種移情的藝術,狄爾泰叫做verstehen(理解),對人文主義教育是極其重要的,而且在打破那種除了自己這一時代和文化以外對其他時代和文化都一無所知的愚昧性方面,有極大的價值。語言和通過談話,通過文學、戲劇、演講、歌曲進行交往的力量,是人文主義 傳統中核心的東西。幽默也是,從希臘的瓶瓮畫家到查利卓別林,這是最有特點的交往形式之一,是只有人才掌握的笑自己和笑別人的能力,也是除了看到人生所處的困境的悲劇——面以外也看到它的喜劇一面的能力。
藝術與人文主義有著一種特殊的血緣關系,這除了適用於文學和戲劇以外,也適用於音樂、舞蹈以及其他非口頭藝術如繪畫、雕塑、陶瓷,因為它們有著越過不同語言的障礙進行交往的力量。在十七世紀,維柯曾經指出,象徵和神話表達了—個社會的信念和價值觀,這可以從有關誕生、婚姻、死亡的普遍經驗的風俗和習慣中看出,也可以從一個社會的有關財產和家庭的法律和制度中看出。這里又是一個極其豐富的泉源,人文學的研究和人類學社會學的研究可以為此提供途徑,人文主義傳統也可由此吸收營養。
人文主義討論中有一個最古老的題目在古人中間已經很熟聞。到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又重新恢復了討論,那就是積極活躍的生活和沉思默想的生活孰優孰劣。在逆境的時候,比如在—黨專政之下生活,很少機會可以進行公開活動,那麼,當然我們會認為,在自己的私生活中尋找一個避難所和靜止點是人文主義傳統的自然表現。這是蒙田在十六世紀宗教戰爭中的態度,又是生活在獨裁專政下許多異見分子經歷中一再重復的態度,不論這種獨裁專政是右派的還是左派的。但是人文主義者的意見還是偏向於積極活躍的生活,爭取掌握命運,在邪惡面前進行抵抗,而不是聽天由命。
簡單的回答可以幫到你,如果需要可以加我好友聊聊!!!
⑷ 羅馬法的影響
羅馬法對後世的影響
1.大陸法系的法國法和德國法都繼受了羅馬法專
2.羅馬法的私法體系,屬被西歐大陸資產階級民事立法所借鑒與發展。
3.羅馬法中許多原則和制度,也被近代以來的法制所採用。
http://www.jcrb.com/zyw/n7/ca438594.htm
⑸ 文藝復興時期,西方法學發展的重要標志是什麼
文藝復興時期,西方法學發展的重要標志是:人文主義法學派主張把羅馬法作為整個古典文化的組成部分對待,把哲學方法和歷史方法用於羅馬法研究。
⑹ 歷史法學派的法家評價
第一,歷史法學派對近代民法學的形成和發達作出了貢獻。近代第一部民法典誕生於法國,但由於當時法國學術界對法典的過分崇拜,導致了忽視習慣法和判例法,僅僅以法典條款為研究對象的注釋學派的誕生,該學派統治法國近一個世紀,阻礙了民法科學的發展。與此相對,在德國,由於學者們埋頭於對羅馬私法和日耳曼私法的研究,創立了一個龐大的民法體系,形成了近代民法學學科。而為此作出巨大努力的德國法學家,幾乎無一例外都是歷史法學派的成員:胡果、薩維尼、普赫塔、艾希霍恩、耶林、溫德海得、祁克等。可以說,如果沒有歷史法學派,那麼,近代民法學就不會達到如此高的水準。
第二,歷史法學派在挖掘、整理、恢復人類法律文化遺產方面作出了貢獻。現代西方法律制度和法學學科的歷史基礎是羅馬法和日耳曼法。前者從中世紀起就開始受到學者的重視,如義大利波倫那大學的前、後期注釋法學派(伊納留斯、阿佐、阿庫修斯以及巴爾多魯等)、16世紀法國的「人文主義法學派」(阿爾恰特、居亞斯等),以及18世紀法國私法學家朴蒂埃等,都對羅馬《國法大全》進行了整理、注釋。歷史法學派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予以總結、匯集、出版,從而使古代羅馬法的經典文獻能為創建近代法學服務。後者即日耳曼法,雖然從11世紀後,也為一些學者所研究,但大規模從事這項工作的是歷史法學派中的日耳曼學派。尤其是祁克,他的《德意志私法論》和《德意志團體法論》,在保存、恢復和闡明日耳曼法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至今還沒有一個學者能夠超越。
第三,歷史法學派人物眾多,觀點也不一致,不能以薩維尼否定自然法理論、提倡法是民族精神的體現、反對編纂統一法典而否定該學派對世界法學發展的整體貢獻。
第四,即使是薩維尼,筆者認為也是應當肯定的。這里涉及的問題是:一、薩維尼的作品《中世紀羅馬法史》和《現代羅馬法的體系》,對近代民法學的誕生所起的作用,是任何其他法學家的著作所不可替代的。二、薩維尼提出的「法源自民族精神」的觀點,如同自然法學派認為法起源於人的理性一樣,是人類在認識法的形成方面作出的努力之一。它拓寬了人們的視野,促使人們在比較虛無的「人類理性」之外,去尋找法的起源的途徑。正是受了薩維尼這種歷史主義的、民俗學的法學研究的啟發,後人便進一步將社會學、文化學、經濟學的方法引入了法學之中,從而創立了法社會學、法文化學、法經濟學等,豐富了人類認識法這一社會現象的手段。薩維尼的觀點是人類試圖科學地認識法的起源的無數智慧鏈條中的一環,不能全盤否定。三、至於薩維尼的政治立場,由於其出身貴族,加上他反對自然法學派和反對編纂法典等,人們往往將其視為是代表了大封建主的利益,是反動保守的。但從他的學術成果,以及他從政時表現來分析(1842年他擔任普魯士政府的司法大臣後,曾專心於改革貴族制度、擁護城市自治、淡化婚姻法中的宗教色彩、確保出版自由、制定德意志普通票據條例和德意志普通商法典等),說19世紀40年代後的薩維尼是一名資產階級政治改革家和法學家也並不過分。
⑺ 人文主義,人道主義 用英語分別怎麼說
humanistic ecation
人文主義教育
A humane ecation.
人文主義教育
legal humanism
人文主義法學派
A Renaissance scholar devoted to Humanism.
信奉人文主義的文藝復興學者
A believer in the principles of humanism.
人文主義者人文主義理論的信仰者
of or pertaining to Renaissance humanism.
屬於或關於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運動。
a figural design; the figurative art of the humanistic tradition- Herbert Read.
象徵性的圖案;人文主義傳統象徵藝術-何伯特·魯德。
A system of thought that centers on human beings and their values, capacities, and worth.
人文主義一種思想體系,中心點是人類、人類的價值和能力
In her constant search for the purpose that would give her life meaning, she discovered Confucian humanism.
在她不斷尋求人生意義的道路上,她發現了儒家的人文主義。
Her attempt at 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 to retrieve the contemporary message of Confucian teaching lasted only a few months. Yet, since she ruminated on Confucian humanism not only with her head but with her body and soul, she was well on her way to becoming an articulate transmitter of the Confucian way.
她企圖鑿開知識的封土,找回儒家思想的原意。雖然她只能付出幾個月的努力,但她不只用她的思想來探討儒家人文主義,她也全心全力地以身體和靈魂來體會。她日後必能成為儒家思想的傳播人。
socialist humanism
社會主義人道主義
humanism of bourgeoisie
資產階級人道主義
an advocate of the principles of humanism.
人道主義原則的倡導者。
International Humanist and Ethical Union
人道主義者和倫理學家國際聯合會
One who is concerned with the interests and welfare of human beings.
人道主義者對人類利益和福利關注的人
of or relating to or characteristic of humanitarianism.
屬於或關於人道主義的,或有其特點的。
marked by humanistic values and devotion to human welfare.
以人道主義的價值觀和為人類福祉獻身為特點。
In the actual practice of criminal reform, China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implementing the principles of humanitarianism.
中國在改造罪犯的實踐中注意貫徹人道主義的原則。
This confusion about humanism and the theory of alienation is a very serious problem among people working in the ideological sphere.
人道主義和異化論,是目前思想界比較突出的問題。
Humanitarianism is apt to be forgotten when the balloon goes up.
一旦戰爭爆發,人道主義往往就被拋到腦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