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古之聖人立法

古之聖人立法

發布時間: 2021-11-25 18:00:49

❶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下面是什麼

下面是:猶且從師而問焉。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出自韓愈《師說》,原文如下: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師說;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雲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參考鏈接:師說(韓愈的文章)_網路
http://ke..com/subview/106386/10889212.htm

❷ 古之聖人,謞而效天地,謂之號,

道法自然,贊天地之化育,與天地參。
其實
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尊重事物的客觀規律辦事

❸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的翻譯

翻譯:古代的聖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尚且跟從老師而請教;現在的一般人,他們(的才智)低於聖人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

出自:《師說》

作者: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

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3)古之聖人立法擴展閱讀

《師說》是韓愈的一篇著名論文,作於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文章是針對門第觀念影響下「恥學於師」的壞風氣寫的。

門第觀念源於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自魏文帝曹丕實行九品中正制後,形成了以士族為代表的門閥制度,重門第之分,嚴士庶之別,士族的子弟,憑高貴的門第可以做官,他們不需要學習,也看不起老師,他們尊「家法」而鄙從師。到唐代,九品中正制廢除了,改以官爵的高下為區分門第的標准。這對擇師也有很大的影響,在當時士大夫階層中,就普遍存在著從師「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的心理。

韓愈反對這種錯誤的觀念,提出以「道」為師,「道」在即師在,有較大的進步意義。與韓愈同時代的柳宗元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矣。」

❹ 中國古代有關規矩法度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 法立於上則欲成於下。——蘇轍

  2. 立法設禁而無刑以待之,則令而不行。——蘇轍

  3. 聖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陳亮

  4. 法無古今,惟其時之所宜與民之所安耳。——張居正

  5. 善製法者,為匠人之用矩,不善製法者,如陶人之用型。——庄元臣

  6. 立憲利於國,利於君,利於民。——鄭觀應

  7.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

  8. 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管子·版法》

  9. 有法必然治國,無法必然亂國;法有權威則治,法無權威則亂。——《孟子》

  10.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管子》

  11. 言無二貴,法無兩適。——《韓非子·問辯》

  12. 一時強弱在於力,千秋勝負在於理。—— 曹禺

  13. 立法令者以廢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廢。——《韓非子·有度》

  14.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不難於聽言,而難於言之必效。——張居正

  15. 聖王者不貴義而貴法,法必明,令必行,則已矣。——《韓非子·八說》

  16. 家有常業,雖飢不餓;國有常法,雖危不亂。——韓非子

❺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

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❻ 師說闡述古之聖人良好的學習態度

尊師重教。

❼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旦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的賞析

文句出自韓愈《師說》第二段批判不重師道的錯誤態度和恥於從師的不良風氣。這里作者運用對比的方法論述。把「古之聖人」從師而問和「今之眾人」恥學於師相對比,指出是否尊師重道,是聖愚分野的關鍵所在。

❽ 唯古之聖人為能盡之,而其所行所言,無不可為天下後世不易之大法

語出朱熹《行宮便殿奏禮》
全句為「至論天下之理,則要妙精微,各有攸當;亘古亘今,不可移易。惟古之聖人為能盡之,而其所行所言,無不可為天下後世不易之大法」
意為:只有古代的聖人能夠做到說盡,辨明(天下之理),因此,他們所有的言行,沒有不可以成為全天下後世人不變的真理的。

熱點內容
淺談非獨立法人的實驗室 發布:2025-05-25 23:58:26 瀏覽:172
八符格書法官網 發布:2025-05-25 23:57:44 瀏覽:529
克隆與倫理道德 發布:2025-05-25 23:50:40 瀏覽:763
任丘法院劉 發布:2025-05-25 23:50:27 瀏覽:262
行政法規哪裡可以修改 發布:2025-05-25 23:39:58 瀏覽:500
屏南法官 發布:2025-05-25 23:38:19 瀏覽:554
勞動法曠工處理辦法 發布:2025-05-25 23:28:21 瀏覽:157
有關中學生法律知識的意見 發布:2025-05-25 23:00:05 瀏覽:838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生育保險 發布:2025-05-25 23:00:04 瀏覽:488
射陽離婚律師 發布:2025-05-25 22:53:21 瀏覽: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