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學解釋分類

法學解釋分類

發布時間: 2021-11-28 01:13:19

Ⅰ 限縮解釋屬於法律解釋什麼分類

正式解釋與非正式解釋;限制解釋、擴充解釋和字面解釋
法律解釋根據解釋主體和解釋的效力不同可以分為正式解釋與非正式解釋兩種。是否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是區別正式解釋與非正式解釋的關鍵。正式解釋,通常也叫法定解釋,有時也稱有權解釋,是指由特定的國家機關、官員或其他有解釋權的人對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約束力的解釋。根據解釋的國家機關的不同,法定解釋又可以分為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和行政解釋三種。非正式解釋,通常也叫學理解釋,一般是指由學者或其他個人及組織對法律規定所作的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解釋。這種解釋是學術性或常識性的,不被作為執行法律的依據。雖然如此,非正式解釋在法律適用、法學研究、法學教育、法制宣傳以及法律發展方面還是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根據解釋尺度的不同,法律解釋可以分為限制解釋、擴充解釋與字面解釋三種。限制解釋是指在法律條文的字面含義顯然比立法原意廣時,作出比字面含義窄的解釋。它是在法律條文的字面含義與立法意圖、社會發展需要明顯不符時,為貫徹立法意圖,反映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而設定的解釋方法。擴充解釋是指在法律條文的字面含義顯然比立法原意窄時,作出比字面含義廣的解釋。在我國,擴充解釋不是也不能任意擴大法律的內容,它是為更好地實現法律條文文字未能包含的立法意圖而設定的解釋方法。因此,它始終必須以立法意圖、目的和法律原則為基礎。字面解釋是指嚴格按照法律條文字面的通常含義解釋法律,既不縮小,也不擴大。

Ⅱ 法律解釋的種類 有哪些

1.正式解釋與非正式解釋 所謂正式解釋,通常也叫法定解釋,是指由特定的國家機關、官員或其他有解釋權的人對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約束力的解釋。正式解釋有時也稱有權解釋。非正式解釋,通常也叫學理解釋,一般是指由學者或其他個人及組織對法律規定所作的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解釋。這種解釋是學術性或常識性的,不被作為執行法律的依據。 2.字面解釋、限制解釋與擴充解釋 根據解釋尺度的不同,法律解釋可以分為:限制解釋、擴充解釋與字面解釋三種。 (1)限制解釋,是指在法律條文的字面涵義顯然比立法原意為廣時,作出比字面涵義為窄的解釋。 (2)擴充解釋,是指法律條文的字面涵義顯然比立法原意為窄時,作出比字面涵義為廣的解釋。 (3)字面解釋,是指嚴格按照法律條文字面的通常涵義解釋法律,既不縮小,也不擴大。 (三)法律解釋的目標 法律解釋的目標,就是指解釋者通過法律解釋所要探求和闡明的法律意旨。然而,這個法律意旨究竟應當是立法者制定法律時的主觀意思,還是存在於法律中的客觀意思,在法律解釋學上有主觀說與客觀說的對立。

Ⅲ 請問,法律解釋的含義和特點是什麼法律解釋的種類又是什麼呢

法律解釋(legal interpretation):是指一定的解釋主體根據法定許可權和程序,按照一定的標准和原則,對回法律答的含義以及法律所使用的概念、術語等進行進一步說明的活動。
法律解釋具有價值取向性。此外,法律解釋還具有主觀性、相對的客觀性、文義的范圍性、解釋的實踐性和歷史性等特徵。
種類:1.正式解釋與非正式解釋

所謂正式解釋,通常也叫法定解釋,是指由特定的國家機關、官員或其他有解釋權的人對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約束力的解釋。正式解釋有時也稱有權解釋。非正式解釋,通常也叫學理解釋,一般是指由學者或其他個人及組織對法律規定所作的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解釋。這種解釋是學術性或常識性的,不被作為執行法律的依據。

2.字面解釋、限制解釋與擴充解釋

根據解釋尺度的不同,法律解釋可以分為:限制解釋、擴充解釋與字面解釋三種。

(1)限制解釋,是指在法律條文的字面涵義顯然比立法原意為廣時,作出比字面涵義為窄的解釋。

(2)擴充解釋,是指法律條文的字面涵義顯然比立法原意為窄時,作出比字面涵義為廣的解釋。

(3)字面解釋,是指嚴格按照法律條文字面的通常涵義解釋法律,既不縮小,也不擴大。

Ⅳ 法律解釋的種類有哪些

按照法律解釋的主體和效力不同把法律解釋分為法定解釋和學理解釋兩大類。
(1)法定解釋
法定解釋又稱正式解釋、有權解釋,官方解釋和有效解釋,是指法律確定的國家機關或個人依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對法律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釋。法定解釋的特點是:解釋的主體是法定的,不是任意的;所進行的解釋具有法律效力。一般與所解釋的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對法定解釋,人們往往依據解釋主體的不同,劃分為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和行政解釋。
(2)學理解釋
學理解釋又稱正式解釋、無權解釋、任意解釋,是指非法定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法學工作者以及報刊等對有關法律、法規的內容和含義所做的說明。其特點是不具有法律效力。
--李龍主編:《法理學》,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365頁。 法律解釋按照效力來劃分有法定解釋(有效解釋)和任意解釋(學理解釋)兩大類。法定解釋是指根據法定許可權由特定的主體進行的具有普遍法律效力的解釋。學理解釋是指沒有法定普遍約束力的解釋,主要表現為理論研究、案件辯論和法制宣傳。
我國法律解釋從主體地位及其效力來劃分,大體上有以下幾種:
(1)立法解釋。這有兩種情況:一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針對憲法和法律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補充規定的問題所進行的解釋。另一種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針對地方性法規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補充規定。
(2)司法解釋。指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針對審判和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進行的解釋。
(3)行政解釋。指由國務院及其主管部門針對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的具體應用問題以及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規所進行的解釋。
--張文顯主編:《法理學》,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376-377頁。 按照法律解釋的主體和效力來劃分,法律解釋可分為法定解釋和非法定任意解釋。
法定解釋又稱正式解釋、有權解釋。是指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基於法律的授權規定對法律進行的解釋。法定解釋又可以分為立法解釋、行政解釋和司法解釋。
非法定解釋,又稱非正式解釋,是指未經立法機關授權的機關、團體、社會組織、學術機構以及公民個人對法律所作的解釋。非正式解釋有學理解釋和任意解釋之分。
法律解釋方法不同,可以將法律解釋劃分為很多種,主要有:系統解釋、邏輯解釋、擴充解釋、限制解釋、字面解釋、歷史解釋。
--卓澤淵主編:《法學導論》,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77-81頁。 根據我國法律解釋許可權的劃分,我國的法律解釋大體上可以分為立法解釋、行政解釋和司法解釋。
(1)立法解釋。從狹義上說,立法解釋專指國家立法機關對法律所做的解釋;從廣義上說,則泛指所有依法有權制定法律、法規的國家機關或其授權機關,對自己制定的法律、法規進行的解釋。這里所說的法律解釋是廣義的。它包括: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憲法的解釋,以及對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補充規定的法律的解釋;國務院及其主管部門對自己制定的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作補充規定的行政法規的解釋;(3)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其他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地方人大常委會對自己制定的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作補充規定的地方性法規的解釋。
(2)行政解釋。行政解釋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依法行使職權時,對有關法律、法規如何具體應用問題所做的解釋。它有兩種情況:國務院及其主管部門對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如何具體應用問題所做的解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門對地方性法規如何具體應用的問題所做的解釋。
(3)司法解釋。司法解釋是指國家最高司法機關在適用法律、法規的過程中,對如何具體應用法律、法規的問題所做的解釋。它包括:審判解釋;檢察解釋和審判、檢察聯合解釋。
--葛洪義主編:《法理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388-389頁。 就解釋對象而言,它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再就解釋主體而言,可以把法律解釋分為學理解釋和法定解釋。由於解釋主體性質的不同,法定解釋還可以進一步分為立法解釋、行政解釋和司法解釋。
--楊一平著:《司法正義論》,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00-201頁。 法律解釋的種類從形式和方法上說,有文理解釋和論理解釋;從效力上說,有學理解釋和強制解釋;從實質上說,有擴充解釋和限制解釋。
--朱采真著:《現代法學通論》,世界書局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版,第80頁。 依解釋之主體,可分為有權解釋與學理解釋。
(一)有權解釋。又可分為立法解釋,司法解釋,行政解釋。
(二)學理解釋。為根據學理,定法律之意義,無法律上之拘束力。依解釋手段之不同,又可分為文字解釋與論理解釋。
1.文字解釋。謂依法之字義而解釋法律。
2.論理解釋。謂不拘泥於法文之字句,由立法之目的、沿革、社會生活之需要,法典全體之組織,與其他法文之關系,法律適用之結果等各方面觀察,用論理的方法,求貫通法律全般之統一的精神。由法文之文字與其意義之關系,又可分為下之種種方法。
a.擴張解釋
b.縮小解釋
c.變更解釋
d.反對解釋
e.當然解釋
以上所述之論理解釋方法,多足以濟文字解釋之窮,可見先文字解釋而後倫理解釋之舊說,實無一顧之價值。文字解釋與倫理解釋,並無先後重輕之別,必兩者相俟而行,始能得法律之真意義。
--吳學義著:《法學綱要》,中華書局,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版,第71-72頁。 由於進行解釋法律的機關與人員的不同,解釋有下列幾種形式:一、正式解釋;二、司法解釋;三、學理解釋。
解釋按其所採用的方法,可分為下列數種:一、文法解釋;二、邏輯解釋;三、系統解釋;四、歷史解釋。
按解釋的尺度可分為:一、字面解釋;二、限制解釋;三、擴充解釋。
--蘇聯科學院法學所編:《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國家與法權理論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55年版,第511-517頁。 從國家看,法律之解釋可大別為有權解釋和學理解釋兩種分類。
(一)有權解釋:有權解釋又分為立法解釋,行政解釋和司法解釋三種。
(二)學理解釋:學理解釋又分為文理解釋和倫理解釋兩種。
――李岱著:《法學緒論》,台灣中華書局,1966年版,第62-65頁。 (1)機關解釋。此種解釋亦稱法定解釋,或有權解釋,蓋其解釋之效力較強也。復分為三種:①立法解釋。此項解釋,情形有二:一為事前解釋,一為事後解釋。②司法解釋。此項解釋亦有兩種情形,一為判例,一為解釋例。③行政解釋。此種解釋以適用法令時對該法令本身發生疑義之解釋為限,而對於憲法之疑義,或法令與憲法有無抵觸之疑義則無權解釋。
(2)個人解釋。此種解釋亦稱學理解釋。此種解釋,無拘束力,故亦稱無權解釋。
--袁坤祥編著:《法學緒論》,三民書局,1980年版,第69-73頁。

Ⅳ 法律解釋的種類

二、根據解釋方法的不同

1、歷史解釋:歷史解釋是對某一法律規范產生、修改或廢止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歷史條件的研究作出說明,同時將新的法律規范同以往同類法律進行對照、比較,以闡明法律的意義。強調依據立法史料,探求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時所依據的事實、情勢、目的等來探知立法者意思

2、目的解釋:目的解釋是指從法律的目的解釋對法律所作的說明。根據立法意圖,解釋法律條款

3、當然解釋:當然解釋是指在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情況下,根據現有的法律規定,某一行為當然應該納入該規定的適用范圍時,對適用該規定的說明

4、社會學的解釋:社會學的解釋是指以社會效果、社會目的為根據,對法律進行闡釋和說明

5、合憲性解釋:合憲性解釋是指依憲法及位階較高的法律規范解釋位階較低的法律規范的一種方法

三、根據解釋的尺度不同

1、字面解釋:字面解釋是指根據法律條文字面意義作出的解釋,既不允許擴大,也不允許縮小文字本身所表達的內

2、擴大解釋:擴大解釋又稱擴充解釋,是指對法律規范所作的廣於法律條文的字面含義,以充分實現立法原意,包括對象擴張、行為方式擴張、主體擴張等

3、限制解釋:限制解釋是指在法律條文的字面含義比立法原意為廣時,作出比字面含義為窄的說明

四、根據解釋的自由度不同

1、狹義解釋:狹義解釋,又稱嚴格解釋,強調法律條文字面上的含義,嚴格地理解與把握整個法律的精神,較少解釋的自由度。普通法系國家,特別是英國,傾向於狹義解釋

2、廣義解釋:廣義解釋稱較自由的解釋,強調不拘泥於文字的、比較自由的解釋。一般法官尊重立法者原意,不願違背法律條文規定,但在一些特殊社會條件下(如社會矛盾激化、發生危機、對外戰爭等)會作出改變法律字面含義,甚至改變立法原意的解釋。民法法系國家較傾向於廣義解釋

文理解釋:文理解釋又稱語法解釋或文義解釋,即依照文法規則分析法律的語法結構、文字排列和標點符號等,以便准確理解法律條文的基本含義。這種解釋要防止脫離法律的精神實質而斷章取義或陷於形式主義。

邏輯解釋:邏輯解釋是運用邏輯的方法,分析法律規范的結構內容、適用范圍和概念之間的聯系,以求對法律規范的含義作出確定的解釋

系統解釋:系統解釋是從某一法律規范與其他法律規范的聯系,以及它在整個法律體系或某一法律部門中的地位與作用,同時聯系其他規范來說明規范的內容和含義

Ⅵ 司法考試中法律解釋的分類

這兩類分類並不矛盾。
刑法理論部分只是將法理中的那些解釋方法以新的標版准重新做了一下分權類而已,事實上用到的解釋方法是一致的。就好比說一個班裡有十個孩子(全部解釋方法),然後以男女做了分類(再分類),這樣人還是原來那十個,但是叫法卻發生了變化。再分類只是為了學術研究的方便,沒有實質改變。

Ⅶ 法律解釋的一般方法包括什麼

法律解釋的基本分類
一、根據解釋主體和效力
法律解釋由於解釋主體和解釋的效力不同可以分為正式解釋與非正式解釋兩種,是否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是區別正式解釋與非正式解釋的關鍵。
1、正式解釋:通常也叫法定解釋,是指由特定的國家機關、官員或其他有解釋權的人對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約束力的解釋。正式解釋有時也稱有權解釋。根據解釋的國家機關的不同;法定解釋又可以分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種解釋。
2、非正式解釋:通常也叫學理解釋,一般是指由學者或其他個人及組織對法律規定所作的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解釋。
二、根據解釋尺度
根據解釋尺度的不同,法律解釋可以分為:限制解釋、擴充解釋與字面解釋三種。
1、限制解釋:這是指在法律條文的字面含義顯然比立法原意廣時,作出比字面含義窄的解釋。
2、擴充解釋:這是指在法律條文的字面含義顯然比立法原意窄時,作出比字面含義廣的解釋。
3、字面解釋:這是指嚴格按照法律條文字面的通常含義解釋法律,既不縮小,也不擴大。
三、根據解釋方法
1、文理解釋:文理解釋又稱語法解釋或文義解釋,即依照文法規則分析法律的語法結構、文字排列和標點符號等,以便准確理解法律條文的基本含義。這種解釋要防止脫離法律的精神實質而斷章取義或陷於形式主義。
2、邏輯解釋:邏輯解釋是運用邏輯的方法,分析法律規范的結構內容、適用范圍和概念之間的聯系,以求對法律規范的含義作出確定的解釋。
3、系統解釋:系統解釋是從某一法律規范與其他法律規范的聯系,以及它在整個法律體系或某一法律部門中的地位與作用,同時聯系其他規范來說明規范的內容和含義。
4、論理解釋:論理解釋又稱目的解釋,是指按照立法精神,根據具體案件,從邏輯上進行解釋,即從現階段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以合理的目的進行的解釋。論理解釋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1)擴大解釋,是指超過被解釋對象的字面含義或日常含義范圍,如擴展、使用該字詞的較為邊緣含義,但沒有超出該詞句的應有含義范圍,或者說仍在該條文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范圍之內,因此也沒有超出一般國民的預測可能性。
(2)縮小解釋,是法律條文的字面通常含義比法律的真實含義廣,於是限制字面含義,使其符合法律的真實含義。
(3)當然解釋,即刑法規定雖未明示某一事項,但依形式邏輯、規范目的及事物屬性的當然道理,將該事項解釋為包括在該規定的適用范圍之內。
(4)歷史解釋,是根據制定法律時的歷史背景以及刑法發展的源流,闡明法律條文真實含義的解釋方法。
另外還有反對解釋,補正解釋,體系解釋等。
四、根據解釋的自由度
1、狹義解釋:狹義解釋,又稱嚴格解釋,強調法律條文字面上的含義,嚴格地理解與把握整個法律的精神,較少解釋的自由度。普通法系國家,特別是英國,傾向於狹義解釋
2、廣義解釋:廣義解釋稱較自由的解釋,強調不拘泥於文字的、比較自由的解釋。一般法官尊重立法者原意,不願違背法律條文規定,但在一些特殊社會條件下(如社會矛盾激化、發生危機、對外戰爭等)會作出改變法律字面含義,甚至改變立法原意的解釋。民法法系國家較傾向於廣義解釋

Ⅷ 法律解釋有哪些種類

律師解答:
一般分為:文理解釋、邏輯解釋、系統解釋。
按不同的標准還有如版下分類:
根據解釋主權體和解釋的效力不同:正式解釋和非正式解釋。
根據解釋尺度的不同:限制解釋、擴充解釋、字面解釋。
根據解釋方法的不同:歷史解釋、目的解釋、當然解釋、社會學的解釋、合憲性解釋。
根據解釋對象的不同:立法解釋、行政解釋、司法解釋。
根據解釋的自由度不同:嚴格解釋、自由解釋。

Ⅸ 簡述法律解釋的概念與分類

法律解釋是對法律規定的含義作出的說明和闡述。根據憲法和立法法,法律解釋權屬於全國人大常委會。

法律解釋主要針對兩種情況:

1、法律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

2、法律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

(9)法學解釋分類擴展閱讀:

國務院、中央軍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全國人大各專門委員會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常委會可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法律解釋要求。

法律解釋草案表決稿由常委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由常委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常委會的法律解釋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近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針對刑法、刑事訴訟法、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民法通則、婚姻法等法律的具體條文作出了法律解釋。

熱點內容
美國民事訴訟法法條 發布:2025-05-25 03:59:31 瀏覽:941
合肥市瑤海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5-25 03:49:31 瀏覽:241
對合同法49條的理解 發布:2025-05-25 03:45:18 瀏覽:292
見死不救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5-25 03:28:13 瀏覽:369
刑事訴訟法重審程序 發布:2025-05-25 03:12:27 瀏覽:470
法律咨詢步驟 發布:2025-05-25 03:06:15 瀏覽:284
刑事訴訟法3條 發布:2025-05-25 03:03:58 瀏覽:469
哪些療法治療癲癇 發布:2025-05-25 03:02:19 瀏覽:707
美國移民律師 發布:2025-05-25 02:49:12 瀏覽:60
依法治國保證的是什麼 發布:2025-05-25 02:37:13 瀏覽: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