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政府廉潔政府

法治政府廉潔政府

發布時間: 2021-11-28 16:10:02

『壹』 《方案》規定,法制政府建設的基本原則包括什麼

你指的是哪個《方案》?「法制政府」的說法是否錯誤?
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指出基本原則是
建設法治政府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堅持依憲施政、依法行政、簡政放權,
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
實行法治政府建設與創新政府、廉潔政府、服務型政府建設相結合。

『貳』 如何理解「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幹部清正,指的是幹部要做到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

政府清廉,指的是要建設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潔政府。

政治清明,指的是要營造一個良好從政環境,也就是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

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中國共產黨在全面把握世情、國情、黨情和民情的基礎上,對新形勢下建設廉潔政治的新要求提出的戰略目標,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彰顯出黨堅定不移反腐倡廉的鮮明立場。

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建設廉潔政治,必須進一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要抓思想從嚴,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黨員幹部,教育引導全黨堅定理想信念。

要抓管黨從嚴,引導全黨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著力落實各級黨組織管黨治黨責任。要抓執紀從嚴,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保證全黨團結統一、步調一致。

要抓治吏從嚴,堅持正確用人導向,著力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優化選人用人環境。要抓作風從嚴,著力解決作風上的突出問題,推動黨風政風不斷好轉。要抓反腐從嚴,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老虎」「蒼蠅」一起打。

參考資料

十九大報告對於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體制改革給出了明確回答,提出了共產黨人打造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體制改革途徑。

一是要加強權力制約監督的監察體制改革。具體說來,要「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將試點工作在全國推開,組建國家、省、市、縣監察委員會,同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合署辦公,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

二是要進行審計管理體制改革,並進一步完善統計體制,以進一步完善和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真正形成監督合力。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民群眾最痛恨腐敗現象,腐敗是我們黨面臨的最大威脅」,這為十九大之後繼續推進反腐奠定了基礎。

報告提出了反腐敗斗爭的實現機制路線圖,即「只有以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深化標本兼治,保證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歷史周期率,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同時,報告還提出了具體的實現機制,即全面巡察機制和全覆蓋的檢舉機制,也就是要「在市縣黨委建立巡察制度,加大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問題力度」,並推進「建設覆蓋紀檢監察系統的檢舉舉報平台」。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進反腐敗國家立法」,並具體提出要「制定國家監察法,依法賦予監察委員會職責許可權和調查手段,用留置取代『兩規』措施」。這無疑也為中國反腐立法和法治路徑指明方向,也為廉政建設的法治化、常態化奠定基礎。

參考資料:人民網-十九大為幹部清正清廉指明方向

『叄』 如何建設「廉潔政府」法治政府」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不可能!
你肯定問我為什麼不可能,因為我不敢說啊!

不過又有可能,但是我也不敢說啊!

『肆』 如何建設一個服務政府,責任政府和法治政府

著力建設責任政府服務政府法治政府

政府本身所擁有的權力和作為經濟社會管理者所處的特殊位置,決定了政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所起的特殊作用。政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最大限度地發揮積極作用,同時又最大限度地減少消極作用,要求對其行為做出合理的限定。而這種限定既使政府不為所欲為、無所不為,又使政府為所必為、為所能為。

從政府本身的性質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看,從權力與責任對稱、激勵與約束對稱、管理與監督對稱著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府主要應該體現三重特點:

第一,政府作為理性的管理主體,既必須放手讓市場和企業充分發揮作用,又必須填補市場的缺陷、矯正企業行為的偏差,由此決定政府的主要職責應該是從事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政府應該是切實履行好這些職責的責任政府。

第二,企事業單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其活力是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源泉,政府管理經濟社會事務、調節市場活動的目的不是要扼殺企事業單位,而是要為它們充分發揮活力創造良好的環境。因此,政府的管理和調節從本質上說就是服務,政府應該是立足於服務實施管理和調節的服務政府。

第三,政府作為擁有龐大行政權力的管理者,其行為一旦發生偏差,將會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重後果,同時,作為社會管理者,政府理應是社會規則的模範執行者。因此,政府的一切行為都必須納入法制軌道,政府應該是全面依法行政並受法律嚴格制約監督的法治政府。而責任政府、服務政府和法治政府也必然是效率政府、開明政府和廉潔政府。

我國經濟實現持續高速增長,政府作出了特別的貢獻。但是,企業缺乏活力、投資過熱、低水平重復建設蔓延、地區封鎖與市場分割嚴重、社會事業發展薄弱等經濟社會生活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長期存在且不斷發展,也與一些政府部門的行為密切相關。經過20多年的改革,政府管理的范圍有所縮減,政府管理的方式也不斷完善,但政府錯位、越位和缺位的問題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不受法律約束、主要依憑主觀意志行事的狀況仍然嚴重存在。必須繼續深化改革,抓住重點領域的改革奮力攻堅,著力建設責任政府、服務政府和法治政府。

——要著眼於轉變職能建設責任政府

實現政府職能轉變,必須建立起政府不再直接從事非政府事務的機制。關鍵是要理順政府與企事業單位和市場中介組織的關系,實現政企分開、政事分開以及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政府承擔的應該由企事業單位和市場中介組織承擔的事務一律交給企事業單位和市場中介組織;政府部門不得直接干預企事業單位和市場中介組織經營活動和具體事務。

而實現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和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的關鍵,是實現政資分開。政資不分,極易形成政府部門以出資人的身份對企事業單位的直接干預,進而借出資人身份將作為公共管理者實施的經濟社會管理變為政府對企事業單位的直接干預。

實現政資分開,一方面,要繼續運用存量調整和增量傾斜的方式,推動國有經濟布局的戰略性調整,使國有資本更多地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機制,促進競爭性領域國有資本的靈活調整。另一方面,要加快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和現代產權制度建設,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使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通過建立特殊形式的董事會和設立資產經營公司等途徑,使政府對國有獨資企業和國有資本絕對控股的企業行使的出資人職能限制在合理的制度框架內。依靠這些改革,割斷或隔斷政府幹預企事業生產經營與具體事務的資產紐帶。

與此同時,完善行政幹部選拔任用與政績評價制度。在行政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選拔任用方面更多地運用市場競爭與社會評價機制,在其政績評價方面更多地使用反映人民切身利益狀況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指標體系,迫使政府部門和政府工作人員轉變職能。

實現政府職能轉變,還必須建立起政府能夠從事政府正當事務的機制。為此,必須推進財政體制改革,建立政府圓滿公正履行職責的財政保障制度。要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快公共財政體系建設,保障政府必要公務活動的正常開支。合理界定中央與地方及地方各級政府的事權,按照事權相應調整和規范各級政府間的收支關系,使事權與財權相匹配,切實解決地方政府為積聚財力而不得已直接干預企業,搞地區封鎖、行政壟斷等問題。

——要著眼於撤「關」銷「卡」建立服務政府

這不僅要推進相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還要配套推進其他改革。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點,一是繼續改進和完善行政管理方式。關鍵是消除違背客觀規律要求、扼殺市場主體能動性的行政「瞎指揮」,真正形成以經濟、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和科學行政手段的管理調節體系。要繼續縮小行政審批范圍,現由政府部門承擔,但可以通過市場主體自主解決和市場競爭機制有效調節的事項,一律不再納入行政審批的范圍。必要的行政審批,能採取核准和登記備案形式的一律實行核准和登記備案制度。同時,規范行政審批程序,使之盡可能簡單快捷、公開透明和科學嚴謹。

二是繼續深化政府機構改革。機構重復臃腫,必然政出多門、關卡林立。要堅決撤銷那些直接從事和干預微觀經濟活動和企事業單位具體事務的機構。要著眼於減少行政成本、抑制行政腐敗、提高行政能力優化組織結構,撤並相同和相近的工作部門,並因地制宜著手減少行政層級。

配套推進其他方面的改革,主要是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使各類企業能夠對政府的調節特別是經濟手段的調節作出靈敏的反應;發展和完善市場中介組織,充分發揮這類組織在聯系政府、服務企業方面的橋梁紐帶作用和協調企業間關系、矯正企業不良行為的行業自律作用,使政府放得手、放得心。

——要著眼於「嚴於律政」建設法治政府

關鍵是要推進政府法制建設,建立健全政府行政的法律依據和督促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制度。

要特別指出的是,作為權力主體和管理者,政府部門極易主觀行事,而多年來又沒有形成對政府行為的有效制度約束。因此,一方面,要健全行政監督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面,要調整對政府行為的約束與監督的立法角度,即從對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禁止性立法轉變為允許性立法: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只能做法律法規允許的事項,法律法規沒有明確允許的一律視為不允許。與此同時,要把法律監督、行政監督和群眾監督、社會輿論監督有機結合起來,嚴格約束政府行為。

建設責任政府、服務政府和法治政府是一項十分緊迫的改革,必須抓住時機,積極推進。但也要看到,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從實際出發,穩妥推進,重要的是堅持方向,把握原則;重要的是不淺嘗輒止,延擱拖沓。

你可以從這些方面來想,
第一,我國的國體
第二,我國的政體
第三,我國的民主集中制原則
第四,對人民負責原則
第五,依法治國原則

『伍』 怎樣才能建設 一個廉潔高效的法治政府

民主,讓人民群眾有權決定國家的管理者和管理機構,而不是被強行代表

『陸』 2016政府工作報告,建設人民滿意法制政府,什麼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建設人民滿意法制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柒』 建設廉潔政府,高效政府有什麼看法和做法

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從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變化,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強制度建設,強化對行政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各級行政機關及其領導幹部一定要正確看待我國經濟社會環境的新變化,准確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新形勢,及時回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切實增強建設法治政府的使命感、緊迫感和責任感。

要確保權力不被濫用,必須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推進政府管理創新,強化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必須看到,絕大多數的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時做得是好的,是忠於職守的,但也存在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的問題,有的甚至利用手中的權力索賄受賄。政府機關中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不負責任的現象仍然存在,投資者對辦事拖拉、吃拿卡要、刁難梗阻等問題時有反映。

要推進簡政放權,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對管理許可權能放則放,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要強化監督制約,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政府各級領導幹部和工作人員,都要牢記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掌權為公,用權為民,一分權力十分責任,人民賦予的權力要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

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切實把智慧和力量落實到全會提出的各項任務上來,真正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轉化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實際行動。依法治國就是用法律來治民、治事,而不是治官、治權;有的工作人員重權力、輕責任,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過程中的不作為、亂作為問題比較突出,敷衍塞責或濫用權力的現象時有發生;責任缺失的界定、處罰與追究缺乏全面規范的考核體系,責任追究常常表現為以集體責任代替個人責任、以抽象責任代替具體責任。

進一步完善決策機制,加強重點領域監管,建立健全制度,規范政務公開;要堅持糾建並舉,進一步加強政風行風建設,堅決糾正行業不正之風,深入開展「群眾評議機關、幹部作風」活動,切實解決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要依法行政促廉,著力建設法治政府、廉潔政府,加強行政立法,規范行政執法,加強行政監督。求真務實、扎實工作,不斷取得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新成就,努力建設一個人民滿意的為民務實、高效廉潔的政府!

『捌』 法治政府的基本內涵包括哪些內容

1、法律必須公開,為公眾知曉;

2、法律必須是普遍的,法律不能是針對一些人特別制定,必須是對所有的人同等適用;

3、法律必須是可預期的,法律的制定和實施都必須依據事先公開的、制度化的程序規則,法律不能溯及既往;

4、法律必須是明確的,必須能為公眾所認知和理解,不能模糊不清;

5、法律必須沒有內在矛盾,不僅同一法律內部不能自相矛盾,不同法律之間也不能互相矛盾;

6、法律必須合乎情理,切實可行,不能要求公民去做他做不到的事情。

(8)法治政府廉潔政府擴展閱讀:

建設法治政府的要求:

依法治國作為中國基本治國方略,強調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其中執法是關鍵。國家的法律法規都需要各級政府來實施,與群眾關系最密切的也是各級人民政府,政府的決策與執法活動是否合法、是否適當,不僅關系人民福祉和社會穩定,也關系依法治國這一基本方略能否落實。

因此,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國的關鍵,如果能夠緊緊抓住這個關鍵,在規范政府權力的行使、防止權力濫用方面有切實可行的制度安排,將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產生重大作用。

應當特別指出的是,作為權力主體和管理者,政府部門極易主觀行事,而多年來又沒有形成對政府行為的有效制度約束。

因此,一方面,要健全行政監督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面,要調整對政府行為的約束與監督的立法角度,即從對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禁止性立法轉變為允許性立法: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只能做法律法規允許的事項,法律法規沒有明確允許的一律視為不允許。

與此同時,要把法律監督、行政監督和群眾監督、社會輿論監督有機結合起來,嚴格約束政府行為。

建設責任政府、服務政府和法治政府是一項十分緊迫的改革,必須抓住時機,積極推進。但也要看到,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從實際出發,穩妥推進,重要的是堅持方向,把握原則;重要的是不淺嘗輒止,延擱拖沓。

『玖』 法治政府廉潔政府怎麼建

建設法治政府,是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重要舉措,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從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變化,轉變政府職能是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內容,也是建設法治政府的切入點。只有採取措施,狠抓落實,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才能加快建設法治政府進程。
(一)進一步完善行政決策機制。民主科學依法決策,是行政行為的基礎和保障。各級政府必須把行政決策納入規范化、民主化、法治化的軌道,切實提高決策質量和水平。
(二)切實提高政府執行力。國家的法律制度和中央、省、市的重大決策,體現的是全體人民的意志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部署,一旦公布實施,就必須得到有效貫徹執行。
(三)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照法律規定行使行政權力。在形式上,要求行政主體及其活動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不越權,不濫用權力,不違法行政;在實質上,要求行政主體及其行政活動要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符合法律原則、目的與法理等;在責任上,要求行政主體承擔一定的責任,體現權責一致原則。
(四)強力轉變行政管理職能。堅決實行政企分開,理順政府與企業、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公民的關系,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切實解決越位、缺位和錯位問題,真正把政府職能轉到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特別是在經濟管理上,要強化「看不見的手」,弱化「看得見的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做到凡是市場能運作的,政府不包攬;凡是企業能自主經營的,政府不幹預;凡是該社會辦理的,政府不插手;凡事能由行業協會和社會中介組織提供服務的領域,政府盡快退出,真正做到強化公共服務職能,建立健全統一、公開、公平、公正的現代公共服務體系。要進一步搞好政務公開,向社會公開政府行政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行政措施和行政執法行為,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加快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大幅度削減行政審批事項,規范審批行為。
(五)不斷優化法治環境。良好的法治環境是構建和諧社會、創造宜居城市、吸引外來投資者的重要因素,也是提升城市整體競爭力的關鍵環節。
(六)努力提高幹部隊伍自身素質。要高度重視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意識與能力的培養。要建立法律知識學習培訓長效機制。

熱點內容
勞動法試用期員工薪資發放條款 發布:2025-05-24 01:56:40 瀏覽:468
歌舞團規章制度擬定 發布:2025-05-24 01:56:39 瀏覽:943
中級法院黨組 發布:2025-05-24 01:56:37 瀏覽:103
行政法是否是擔保法 發布:2025-05-24 01:51:54 瀏覽:95
一天十二小時不休息違反勞動法 發布:2025-05-24 01:45:21 瀏覽:819
保定法院高潔 發布:2025-05-24 01:18:10 瀏覽:790
語言承諾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5-24 01:17:23 瀏覽:731
離婚書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4 01:12:35 瀏覽:411
法具有社會契約 發布:2025-05-24 01:07:35 瀏覽:212
江蘇省義務教育條例 發布:2025-05-24 01:07:32 瀏覽: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