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諸城

法治諸城

發布時間: 2021-12-01 22:10:04

⑴ 古希臘民主與法制

法淵源之光:古希臘雅典城邦民主

發布日期:2005-10-24 9:46:00 信息來源:王曉怡

古希臘雅典民主制被稱為城邦民主、直接民主,這是一種城邦公民直接參與公共權利的行使和直接管理城邦事務的民主制。希羅多德和亞里士多德有「民主是多數人統治說法」,可認為是對這種政治制度的理論總結。顧准也說過:「所謂直接民主制度是指城邦的政治主權屬於它的公民,公民們直接參與城邦的治理,而不是通過選舉代表,組成議會或者代表大會來治理國家(即所謂代議制度)的那種制度」。此一角度表明,古希臘的城邦民主是與近現代的代議制民主相對應的一種理想民主,但不可忽視的是在此民主制度下所折射的法律淵源之光,公民觀念在此亦更為明顯。
一、城邦民主的歷史背景
雖然城邦制並不是希臘人獨有的制度,但只有在希臘城邦出現並持久地存在達數世紀之久,因此城邦制度本身的狀態與直接民主的存在密切聯系。顧准對此分析說:「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兩者是相互依存、互為條件的。」
那麼城邦本身是一種什麼狀態?他為直接民主的產生繼續提供了怎樣的條件呢?
1、空間上,城邦通常國土狹小,便於公民的各類活動,即所謂「小國」;2、時間上,由於國土狹小,人口因此相對比較集中,相互之間比較熟悉,「日出而做、日落而歸」的自然生活狀態也有利於政務處理;3、人口數量上,公民一般不是很多,雅典在伯里克利時期的人口最多才4萬,是真正意義上的「寡民」;4、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城邦政務不可能非常復雜,這也易於公民大會的討論表決;5、這種討論表決需要公民有足夠的閑暇,而閑暇的獲得是建立在城邦奴隸的勞動基礎上,就此而言是奴隸制為城邦民主提供了經濟基礎。正是在這些條件下,直接民主才能夠在城邦制度下運轉起來。當然隨著城邦制度的覆滅,直接民主制也因為自身存在的歷史條件的消失而不復存在了。
二、城邦民主的特徵——公民觀念
希臘人的公民觀念是公民觀念的原始形態。公民的政治行為是公民觀念的外在表現,城邦民主制度是其物化形態,而希臘政治哲學則是其理性的提煉與升華。從此角度說,可將城邦民主的道德內涵,概括為「公民本位」,即「公民觀念」。所謂公民觀念,主要指公民對自己的身份和政治角色及由此而來的權利義務的認知,對他們與公民團體即城邦之間關系的看法以及他們的政治價值取向。希臘文「公民(Polites)」一詞就由「城邦(Polis)」一詞衍生而來,其原意為「屬於城邦的人」。
城邦是一種獨特的國家形式。亞里士多德對希臘城邦進行過經典的概括,「判別一個城邦,不是以人口、城垣等為標准,而是要看它是否有公民組成」。所以,公民是構成城邦的基本要素,他們是「屬於城邦的人」。這與君主制下的臣民有本質區別,臣民雖屬於國家,但因國家的統治者是君主,所以臣民(或所謂的公民)歸根結底是服從君主,處於被動地位;而城邦公民所歸屬的國家是公民共同體,他們是共同體的成員,不存在君臣關系。
公民觀念的核心內容,是公民對自己「屬於城邦」這種政治角色的認同。而公民身份最主要的標志是享有政治權利。亞里士多德提出:完整意義上的公民是「有權參加議事和審判職能的人」。就筆者理解,公民的身份就意味著參政的權利。戴維·赫爾德認為,雅典民主最明顯的制度特徵:公民大會享有主權,享有立法司法方面的最高權威。全體公民組成「公民大會」,每一個公民都能參與。大會每年召開超過40次,法定最少人數6,000人。「公民觀念」為當時雅典產生較為原始的具有法理意義上的「公民權」有莫大之影響。這種「公民權」包括參與立法、司法的權利和直接介入城邦事務的權利。這也是古典民主制被稱為「直接民主」的原因。與現代對公共領域和私人生活領域有嚴格界分不同,雅典人最渴望最理想的生活是「城邦生活」,以政治參與和政治辯論的方式得到最高形式的價值實現。「政府的原則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原則,那就是直接參與。」直接與積極的自治是雅典公民權的最高信條。
三、城邦民主的政治理念
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指出,古典民主制的基本原則之一是自由。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輪流統治與被統治」;二是「按自己選擇的方式生活」。這樣,自由與平等結成「密不可分的聯系」。而「輪流執政」是以一種平等的基本觀念為基礎的,亞里士多德將這種平等稱為「人數的平等」(與「基於能力的平等」相對照)。「人數的平等」意味著不論個人能力、道德或財富高低,全民共同參與統治。「這樣,古雅典人認為平等不但是自由的現實基礎,還是自由的道德源泉。」
雅典民主也包含對其他價值,如正義、法治以及正當程序的認同。「雅典人不認為自己是完全不受約束的,但他在僅僅屈從於他人專斷意志的『約束』與由法律這一應受尊重的規則所確認的『約束』之間作出了嚴格的界分,因為後者是一種自我強制」�「如果法律是在公共生活的正當框架下建立起來的話,它就應合法地要求遵從。」他們政治理想是公民平等、自由及遵守法律、正義。
四、城邦民主的局限性
直接民主在小國寡民的城邦中成長壯大,但他盛極一時之後便是永久的衰落,雖然在近代直接民主也曾活躍於思想界並實踐於世界政治舞台,但最終仍走向沒落。不難發現,城邦民主是具有其歷史制約性的。古典希臘之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政治的變遷,在歐洲超出城邦范圍的政治實體逐漸形成,城邦民主、城邦政治的概念已無法解決新實體中的政治權力問題。蘇格拉底認為城邦民主扭曲了人們對自己的真實利益的理解,並阻礙他們去實現這些利益。柏拉圖認為城邦民主所造成的公共生活對合理的人性發展、理解力或政治秩序都有致命的危險。亞里士多德也不是用完全肯定的語氣談論民主制。他在《政治學》中認為君主制、貴族制和共和制是三種正宗統治形式,而僭主政體、寡頭政體和平民政體(民主政體)則是前三種正宗統治形式的「變態政體」。民主政體被他稱為最壞政體中的最好的一種。
由此城邦民主的局限性可見一斑,主要體現在:
1、城邦民主必須具備特殊的生存條件。這種特殊生存條件,即上面提到的古希臘城邦制度的歷史特性。韋伯在《經濟與社會》中對此也有高度概括:組織的區域性或社會成員數量的有限性;成員之間社會地位沒有很大的差異;行政功能比較簡單和相對穩定;對人員進行最低限度的培訓等。從現代民族國家的現實看,直接民主制的這些特殊存在條件都已經不復存在。
2、城邦民主容易出現暴政或專制。美國憲法的主要締造者之一詹姆斯·麥迪遜在評論直接民主的缺陷時,認為「一些公民,不論是全體公民中的多數或少數,團結在一起,被某種共同情感或利益所驅使,反對其它公民的權利,或者反對社會的永久的和集體利益。」其實,這也道出了缺乏憲政框架支持的民主永恆存在的問題之一。
古希臘雅典沒有對人的非理性、虛榮和激情等慾望作出制度或憲法性約束。因此公民大會經常被一小部分有影響力的家族所控制,而且情感的不受約束也時常造成許多相關問題出現,這成為產生專制以及多數的暴政的根源所在。一個典型例子是公元前406年六位雅典將軍被公民大會宣判死刑一案。在那時,雅典海軍打了一場大勝仗。然而,勝利是以許多雅典士兵傷亡為代價的。統帥遠征軍的八位將軍(其中兩位戰後沒有回希臘)被指控不必要地讓士兵在殘破的小艇中溺亡。一些不懷好意者煽動民眾的情緒,導致公民大會違反了數條正當審判必要的程序。最終那六位將軍未經正當的司法審判程序,甚至沒有機會陳述辯詞而被宣判死刑。
3、極端政治平等的問題。直接民主體現的都是一種公民間的極端平等,這固然有其可取之處,然弊端亦更明顯。這樣的絕對平等只可能以原始生活狀態自給自足為基礎,公民之間沒有身份地位、財富、甚至於智力上的歧視才可實現。然歷史發展之趨勢已明確表明,私有財產制度作為一項基本人權就可預見的范圍內將長期存在,並為法律所保護,即使是在中國稱為「社會主義」的國家,也最終將其寫入憲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當時的希臘已進入奴隸制階段,由此可分析私有制也已出現,那麼要實現政治上的絕對平等是有難度的,或者說勢必要付出慘重代價的,後來的歷史也恰巧證明了這一點。
柏拉圖也曾對「公民人人享有平等政治參與權」的觀點而沮喪,認為「大多數公民既缺乏經驗,又不具有必要的知識以作出正確的公共決策。如果我們讓民眾直接制定所有公共政策,他們一方面是不能勝任,另一方面易於被奉承者和騙子所誤導」。另外,他還認為,「(民主政體內)的政治領袖屈服於人民的要求,而且把政治策略建立在可『銷售』的東西之上,這就使政治領導能力受到了削弱。對於種種慎重的判斷、艱難的決定、令人不悅的抉擇,以及使人難堪的事實,政治領袖一定會盡力避免。民主使智慧邊緣化。」
自從民主作為一種政治制度在人類歷史上產生以後,它總是在受到一些人的歌頌和贊揚的同時又會受到另一些人的批評和指責。盡管現代法制管理與政治哲學對直接民主可借鑒之處甚少,但是不論怎樣,古希臘的城邦民主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民主的真正起步,對後來的代議制民主產生之影響不可忽視。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法學院)
潘維:古希臘與民主制度 (太長,自己搜索下吧)

這些都是發表過的論文。古希臘民主制是現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源頭,有很多角度可寫,你可以找些西方法制史的著作,還有古希臘城邦的歷史文章借鑒,相信你會從中發現許多民主與法制的新觀點。

⑵ 聊城在諸城什麼方位

這樣看你就明白了

⑶ 全國依法治國委員會地址

一、山東元邦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元邦」),憑政府發放的私募基金牌照瘋狂內詐騙,濟南容委府公職人員144人(含14名廳局級官員及親屬)參與集資詐騙,從中謀取本金1.5倍以上的「收益」,洗錢數十億,數千受害人被騙110億元。

二、2018年6月始,元邦暴雷,數千受害人多次報案,濟南經偵置若罔聞,遲遲不立案,給元邦詐騙分子爭取了足夠的轉移贓款銷毀證據時間,延誤了追贓良機,給政府官員創造了瘋狂洗錢條件。

三、2018年6-7月元邦暗箱操作贖回款26億元,涉嫌山東高速等權貴利益輸送或資產轉移。

四、2019年7月15日,濟南經偵按「領導要求」,以「7.15非吸」名義對元邦立案,而「立案決定書」中竟無「元邦」字樣,彰顯元邦百億詐騙案是官商勾結,有計劃、有預謀、涉黑涉惡所為。

⑷ 中國法治雜志社邱玉民是哪裡人

山東省濰坊諸城市人

⑸ 張禧全文翻譯

張禧,東安州人,祖籍今河北省。元朝中書省左丞、上護軍,追封齊郡公,謚武定。隨父親張仁義遷居今濰坊青州市。
張禧從16歲開始,就隨從元軍大將阿術魯、元帥察罕,轉戰於河南、山東、安徽等地,屢立戰功。因他為人剛直、治軍嚴厲,被上司忌妒誣陷要按法治罪。經人介紹,與兒子張弘綱一起,前去投奔了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
張禧隨忽必烈南下滅宋。在攻打湖北鄂州時,戰斗非常殘酷,忽必烈下令組建敢死隊。張禧和兒子張弘綱踴躍參加。將要打到城下時,忽必烈覺得,如果這爺倆全都戰死,未免太殘酷啦!就派人去告訴張禧,你們爺倆留下一個,只能一人參加攻城!
張禧非常感動,大喊「請等著我們勝利的消息吧」沖向前去。長槍被弩箭射斷,他一把奪過兒子的長槍,繼續猛沖。張弘綱沒了武器,轉身發現有十幾個人,原地站著不敢突擊,就又奪了一枝長槍,跟著父親沖進了城內。
戰斗中,張禧身上連中18箭,有一枝箭頭射穿了腹部。他蘇醒過來後說:「如果能喝一些活血散瘀的『木血竭',說不定就死不了!」忽必烈趕緊派人取來血竭,救了他一命。
忽必烈當了皇帝後,任命張禧擔任了「新軍千戶」.1263年,張禧隨從元軍征討在山東割地叛亂的李璮(濰坊青州市人),收復了幾座城池。隨後又多次大敗宋朝軍隊。
出任海軍司令
1267年,張禧改任元朝水軍總管,當了海軍總司令。
他對朝廷新增的2500名水軍嚴格訓練,戰斗能力大為提高。相繼在襄樊、襄陽戰役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曾一次俘獲70多艘宋軍戰艦。
忽必烈任命張禧為宣武將軍、水軍萬戶,佩金虎符,後又加封為信武將軍。攻下溫州、台州、福建等地後,又加封為懷遠大將軍、江陰路達魯花赤、水軍萬戶,昭勇大將軍、招討使,鎮國上將軍、都元帥。
征討日本
1281年,忽必烈決定征討日本。研究的時候,張禧主動請纓,率水軍前往。當天被任命為行中書省平章政事(省長兼軍區司令),與行省右丞相範文虎、左丞相李庭,共同率領10萬人組成江南軍,乘戰船3500艘,從寧波、定海啟航。
抵達日本海岸後,張禧率部離船登陸,立即在平湖島修建堡壘,同時命令將各戰船相距50步停泊,以免風浪沖擊。八月,海上颶風大起,範文虎、李庭率領的戰艦全被風浪毀壞,只有張禧率領的船隻損失不大。
範文虎等人商議撤軍。張禧說:「雖然將士們溺死過半,但活下來的都是身強力壯之人,何不帶領他們,奪取敵人的糧食向前進攻呢?」
範文虎執意不從,說:「只管回朝!若朝廷問罪下來,自有我們負責,不會讓你受連累。」張喜無奈,只好把自己的船隻撥付一部分給他們。
當時,平湖島上駐有4000多戰士,沒有足夠的戰艦往回運。有人說咱走吧,不用管他們了。張禧說:「我能忍心拋下他們不管嗎?」命令卸下已經裝上船的70匹戰馬,好將那些士兵渡回來。
最終,範文虎把10多萬元軍將士遺棄在海島上,自己乘船逃往高麗(朝鮮)。日軍上島後,元軍大部分將士戰死,數萬士卒被俘,生還者不足五分之一。
回國後,範文虎等人都被治了罪,只有張禧免予追究責任。

⑹ 諸城發展方向事什麼

諸城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圍繞建設富裕和諧的現代化強市這一目標,突出工業強市、建設高品位城市、創新發展鎮域經濟三大重點,協調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五項建設」,著力抓好創建富強諸城、靚麗諸城、生態諸城、活力諸城、文明諸城、平安諸城、法治諸城「七大工程」;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形成了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

⑺ 諸城這個城市怎麼樣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中國百強縣市之一
中國龍城-中國地質調查局授予
國務院確定的全國沿海對外開放城市
國務院綜合改革試點市和鄉村城市化試點市
山東省省級文明城市
中國改革開放30年優秀集體
國家級地質公園

諸城市隸屬於濰坊市,諸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北依世界風箏都濰坊,東臨濱海名城青島,南靠新興港口城市日照,是山東半島重要的交通樞紐。膠新鐵路和濟青高速公路南線貫穿諸城,市內6條干線公路四通八達,乘車1小時可達青島、日照兩大港口和青島、濰坊兩大機場。

諸城於1987年撤縣建市,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沿海對外開放城市、綜合體制改革試點市和鄉村城市化試點市。改革開放以來,諸城人民先後創造了商品經濟大合唱、貿工農一體化、農業產業化、中小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為民服務聯動、改制企業黨建等一系列聞名全國的「諸城經驗」,今年又推出了「聯合黨總支」、「農村社區建設」等經驗做法。有28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到諸城視察。2006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49億元,比上年增長18%;實現財政總收入20.8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1億元,分別增長31%和28.5%。是山東省首批省級文明城市。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5年度全國百強縣(市)中,諸城市列第65位。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縣域經濟發展先進單位」。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5.7億元,比上年增長17.5%,1—7月份,實現財政總收入16.3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2億元,分別增長34%和34.7%。 諸城企業改制早,民營化程度高,形成了良好的機制、品牌、管理、人才和市場優勢,一大批支柱產業、骨幹企業和知名品牌,鑄起諸城強勁的發展實力。諸城市已獲得中國名牌7個、國家免檢9個、山東名牌32個、山東省服務名牌2個,還有2家企業獲得山東省政府質量管理獎。有5個商標爭創為中國馳名商標,有28個商標爭創為山東省著名商標,居全省縣級之首。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5年度2387家國家級大型工業企業中,諸城獨佔9家。諸城外貿公司進入「全國500強」。汽車及零部件、食品加工、紡織服裝三大主導產業佔全市經濟總量的85%以上,諸城為此又有「汽車城」、「食品加工城」、「紡織服裝城」的美譽。諸城汽車製造業現已形成50萬輛汽車、摩托車的生產規模。北汽福田諸城汽車廠是諸城汽車製造業的龍頭,帶起境內200多家配套企業,將產業鏈延伸到汽車零配件、輪胎、鑄造、油漆、機電等多個相關產業。諸城紡織服裝業現已具備30萬紗錠、3億米布、3億件(套)服裝的生產能力,並且形成了紡織、印染、成衣、物流的一體化運作,培育起新郎、桑莎、蘭鳳、金旭、帥領、昊寶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品牌。諸城被中國紡織服裝協會命名為「中國男裝名城」。諸城的食品加工業以諸城外貿和得利斯兩大企業為龍頭,現有各類企業1200家,有100多種農產品銷往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肉雞佔全國出口量的12%,玉米澱粉佔全國總產量的1/4,天然色素佔世界總產量的1/2 。現已建起農產品、畜牧、肉雞三大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建立了肉雞、黃煙兩個國家級質量標准體系,發展起9000萬只肉雞、200萬頭生豬等畜產品基地。對外開放加快了諸城經濟的國際化進程。諸城海關的設立進一步縮短了諸城與世界的距離。現在,諸城已與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系,發展出口企業309家,出口產品發展到畜禽肉製品、紡織服裝、農副產品、工藝品、機電、化工、橡膠、木器等25大類260多個品種,年創匯5億美元以上。 諸城位於魯中低山丘陵東端,東南面正迎黃海,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區半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冷暖宜人,年平均氣溫12℃。諸城地處濰河上游,是濰河城市供水的水源地,水資源質量穩定在二類水標准,空氣質量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准。城市人均公共綠化面積達到18.5平方米。諸城風光優美,景點壯麗。商貿流通、金融保險、房地產、旅遊、休閑娛樂等服務業發展迅速。有常山、馬耳山、障日山、盧山秀麗天成,引人入勝。公冶長墓、斗雞台、韓信壩、齊長城、北朝佛造象、四達萬佛宮、大舜園、恐龍館、超然台等旅遊勝地。 諸城通信、電力、水利、供熱、供氣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電話交換機裝機總容量突破20萬門,通達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數據通信、DDN數字資料網、SDH傳輸網、國際互聯網等通信設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變電總容量67.1萬千伏安,年供電量14億千瓦時。天然氣輸送工程已經完成,供熱管道遍布市區。水資源豐富,總量達6億立方米。自來水日供水能力達到10萬噸以上。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100%。 今年以來,新一屆市委著眼於站在新起點、實現新跨越,圍繞建設富裕和諧現代化強市這一目標,突出工業強市、建設高品位城市、創新發展鎮域經濟「三個重點」,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五項建設」,著力抓好創建富強諸城、靚麗諸城、生態諸城、活力諸城、文明諸城、平安諸城、法治諸城「七大工程」,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諸城正以嶄新的容顏,向人們展示著一幅幅多彩多姿的美麗畫卷。

總之諸城是個好城市,我是諸城的。在外面別人問我是哪裡的,我說我是諸城的,然後他們問諸城市哪裡的,我才說是濰坊的。娶到諸城的姑娘是你的福分,好好待她!

⑻ 黃淮義事是怎麼回事

政和元年(1111),趙佶任用宦官楊戩設置「西城括田所(西城所)」,京東地區百姓倍受其害,或賦稅額巨增,或田產被括為公田,不服上訴則慘遭酷刑,冤死者數以千萬計。方圓數百里的梁山泊也被西城所括占,對湖上漁戶依保甲法進行編制,並於漁船上刻立標志,禁止其他船隻進入梁山泊。凡漁民人泊捕魚、採摘蓮藕等,一律定立賦稅,按船隻大小交納稅收。更有甚者,楊戩還令州縣於常賦之外,再增租錢10餘萬貫,遇天災常賦可減免,而租錢不減。百姓無以謀生,「相聚為盜」,奮起反抗宋廷的殘酷剝削和壓榨。

重和元年(1118年)、河北、京東地區遭受嚴重水災,貧苦農民流離失所,社會矛盾進一步加劇。宣和元年(1119),以宋江等36人為首的農民於京東起義。他們活動於青州(治今山東臨淄)、齊州(治今山東濟南)、單州(治今山東單縣)、濮州(治今山東鄄城北)之間,間或出入於京城開封附近。以靈活機動的戰術打擊貪官污吏和追剿的宋軍,使州縣官府一籌莫展。宋廷對宋江義軍恨之人骨,稱其為「京東賊」、「河北劇賊」。二年十一月,宋廷調歙州知州曾孝蘊為青州知州,令其專事鎮壓宋江的義軍。但因此時兩浙路方臘起義迅猛發展,曾孝蘊又改任睦州知州,參與鎮壓兩浙地區農民起義。由於宋廷將大量的兵力投入江南,給宋江在河北、京東地區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時機。他率領義軍,「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趙佶見武力鎮壓宋江義軍未能奏效;遂改用誘降、招安之策。中書侍郎侯蒙認為宋江「才必過人」,上書趙佶稱:「今青溪盜起,不若赦(宋)江,使討方臘以自贖。」隨即受任為東平府(鄆州)知府,負責招降宋江。他未及赴任,即病亡。

宋廷的武力鎮壓和招安誘降都未能使宋江就範,相反義軍聲勢愈發壯大,「嘯聚亡命,剽掠山東,一路州縣大震,吏多避匿」。鄆州(治今山東東平)及梁山泊地區成為宋江起義軍的重要根據地。不久,宋江率領義軍南下,途經沂州(治今山東臨沂)時,向知州蔣圓借道。蔣圓施以緩兵之計,義軍過於輕信,未加提防。待蔣圓指揮宋軍發起突然襲擊時,起義軍措手不及,傷亡慘重,只得退回鄆州等地。宋江重新集結力量,三年初,他再次統領義軍南下,攻陷沂州、淮陽軍(今江蘇邳縣東)。宋廷急令調兵遣將,討伐宋江。宋江繼續揮師南下,進入淮南路楚州(治今江蘇淮安)地區,給予當地官府及官吏、富商、地主沉重打擊,而被誣為「淮南賊」。宋江義軍在奪得大船10餘艘後,轉而向東北方向進軍,駕船渡海,途經沐陽時,遭縣尉王師心引兵邀戰,義軍迎戰失利。二月,宋江義軍又泛舟至海州(治今江蘇連雲港)附近。海州知州張叔夜派奸細混入義軍,偵得宋江義軍動向,遂招募干余名亡命之徒,設伏於城郊。同時復令混入義軍隊伍的宋軍士卒尋機焚燒義軍船隻,且又以少量宋軍前去挑戰。宋江等棄船登岸追殺,不幸中伏,宋江副將被俘,大部分義軍接受張叔夜的招安,投降了宋廷。余部則撤退回京東地區。四年,武功大夫折可存在鎮壓方臘起義後,班師回朝,趙佶隨即又令他「捕草寇宋江」。在宋軍的追剿之下,起義軍最終被鎮壓,宋江等36名義軍首領接受朝廷招安,而被封官拜爵。

宋江起義雖然失敗了,京東地區,特別是梁山泊一帶農、漁民的反抗斗爭依然繼續。直至宣和六年(1124),梁山泊起義的漁民受東平府知府蔡居厚誘騙而慘遭殺害,反抗斗爭才稍得平息。

正值宋江起義失敗之時,宋廷與金朝開始聯合攻遼。滅遼後,趙佶及權臣蔡京一夥將原輸遼的「歲幣」再每年增加100萬貫錢,作為「燕京代稅錢」轉輸給金朝,以此從金朝手中贖回燕京(今北京西南)以及順(治今北京順義)、檀(治今北京密雲)、涿(今屬河北)、易(治今河北易縣)、薊(治今天津薊縣)、景(治今河北遵化)等6州之地。宋朝得到燕京等地後,設官府,置官僚,同時派遣軍隊駐防,其中所需給養就近攤派到河北、山東、河東等地區百姓的頭上,且令交納時一律「支移」運送到燕京交予官府。這一規定給這些地區的百姓帶來極大的災難,一石糧食從產地運至燕京,沿途盤費所需高達十幾至二十幾石,且往返路途遙遠,費時費力,百姓為此怨聲載道。此後,宰相王黼又將滅遼用兵時征發民夫充役的辦法,改為徵收免夫錢,並推行到全國。一次即搜刮免夫錢6200餘萬貫,竟相當於宋朝中期一年的稅賦收入。宋廷規定,凡抗拒不交納免夫錢者,一律依軍法治罪,甚至連違期交納者也將處以斬刑。為如數如期交納免夫錢,州縣官府及官吏對百姓逼督甚急,直至渴澤而漁,百姓被逼賣子鬻女,家破人亡。而宣和初年又遇連年災荒,一時間餓殍遍野,死者相藉,黃淮地區百姓陷入更嚴酷的水深火熱之中。

宣和五年(1123),河北、京東等路農民相繼起義,反抗宋朝統治的斗爭再度掀起高潮。這些起義,少則數百、數千人,多則數萬,乃至數十萬人,「白晝橫行」所到之處攻打州縣,殺官吏,除地主,殺富濟貧,或於崇山峻嶺之中建立據點,聚眾自保,尋機出擊,致使「巡、尉不敢抗,縣、鎮不敢守」。其中較為著名的有密州(治今山東諸城)徐靖、沂州臨沂武胡、大名府(今河北大名東北)楊天王、鄆州李太(李太子)、何子威、沂州徐進、水鼓山劉大郎、莒縣(今屬山東)徐大郎等領導當地農民的起義。而規模較大的又有河北路焰州(治今河北永年東)張迪領導的起義。隊伍發展多達數十萬眾,攻陷了一些州縣城池,曾圍攻漕州(治今河北浚縣)長達5日之久,之後又攻打漕州,聲勢大震。京東路青州張仙(張先、張萬仙)領導的起義軍號「敢熾」,稱10萬人。河北高托山於望仙山組織當地農民舉行起義,號稱30萬人,轉戰於河北和京東路的青(治今山東益都)、徐(今屬江蘇)、密、沂等州一帶。

宣和六年,趙佶以宦官梁方平為河北、京東制置使,督率王淵、劉光世、楊惟忠、辛興宗、韓世忠、張俊等將領,統兵鎮壓起義軍。與此同時,宋廷又以誘降、招安之策,分化瓦解農民起義軍。趙佶下詔,稱起義軍如能自首,「一切不問」,對於首領自首,還「當議優與補受官資」。次年正月,趙佶又下詔「罪己」:「用非其人,政失厥中,徭役薦興,使民不能自存。」同時下令,免去部分賦役。以此緩和與農民起義軍之間尖銳的矛盾和沖突。

在宋廷武力鎮壓和誘降之下,部分農民起義軍投降。張仙起義軍於礌鼓山與宋軍作戰,戰敗後,張仙接受招安。賈進起義軍曾拒絕宋廷多次勸降,並殺死每一次前來勸降的官吏,宋軍將領辛昌宗帶兵進剿,被義軍打得全軍覆沒,但不久,也投靠宋廷。不過。更多的起義軍堅持斗爭。高托山領導的義軍先後遭到楊惟忠、辛興宗、王淵、韓世忠等所領宋軍的追擊:屢遭挫折,甚至高托山一度接受招安,但義軍將士始終末放棄斗爭,直到建炎二年(1128),這支義軍仍活動在河北、京東地區,轉而抗擊金軍。

⑼ 南非為什麼有三個首都

1、行政首都:茨瓦內(Tshwane)是南非中央政府所在地,人口235萬。

2、立法首都:開普敦(Cape Town)是南非國會所在地,是全國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位於西南端,為重要的國際海運航道交匯點,人口350萬。

3、司法首都:布隆方丹(Bloemfontein)為全國司法機構的所在地,人口75萬。

所以南非擁有三個首都:行政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為茨瓦內,立法首都(議會所在地)為開普敦,司法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為布隆方丹。

(9)法治諸城擴展閱讀:

區域位置:

南非位於非洲大陸最南部,其緯度自南緯22°至35°,經度從東經17°至33°。北鄰納米比亞、波札那、辛巴威、莫三比克和史瓦濟蘭,中部環抱賴索托,使其成為最大的國中國。

東、南、西三面為印度洋和大西洋所環抱。其西南端的好望角航線,歷來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有「西方海上生命線」之稱。

地形地貌:

南非地處非洲高原的最南端,南、東、西三面之邊緣地區為沿海低地,北面則有重山環抱。北部內陸區屬喀拉哈里沙漠、多為灌叢草地或乾旱沙漠、此區海拔約650至1250米。周圍的高地海拔則超過1200米。南非最高點為東部大陡崖的塔巴納山,海拔3482米。東部則是龍山山脈縱貫。

熱點內容
與經濟法生活有關的案例 發布:2025-05-22 14:35:48 瀏覽:226
周建中律師 發布:2025-05-22 14:28:24 瀏覽:240
員工代打卡觸犯勞動法么 發布:2025-05-22 14:21:26 瀏覽:425
購房法律法規哪些書 發布:2025-05-22 13:58:09 瀏覽:682
最新交通安全法規大全 發布:2025-05-22 13:53:08 瀏覽:279
法院佟 發布:2025-05-22 13:51:24 瀏覽:35
常德司法鑒定中心 發布:2025-05-22 13:51:22 瀏覽:99
法院整改報告 發布:2025-05-22 13:48:05 瀏覽:572
地方法規的規范性 發布:2025-05-22 13:36:40 瀏覽:290
公安分局法律顧問述職 發布:2025-05-22 13:36:34 瀏覽: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