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什麼叫做立法

什麼叫做立法

發布時間: 2021-12-02 04:54:35

Ⅰ 什麼是立法司法

立法是指特抄定國家機關依照一定襲程序,制定或者認可反映統治階級意志,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的活動。
立法部門是現代社會中負責制定法律的機構,通常由當地公民按人口比例組成,通常稱為國會或議會,但亦有使用不同名稱。立法部門除了制定法律外,通常亦負責審批政府(行政部門)的公共開支要求、監督政府運作、同意司法首長的任命等。在議會制中,行政部門亦是由立法部門產生,向立法部門負責。在總統制中,行政首長並不由立法部門產生,而是分開選舉。但不論在何種制度中,由於立法部門掌握了公共財政的大權,可以說是最根本的權力來源。

司法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具體運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

Ⅱ 立法什麼意思

「立法」(Legislation),一般又稱法律制定。西方國家的學者對立法概念的理解有所不同。古代內中國與現代意義上容的立法含義也有所不同。立法通常是指特定國家機關依照一定程序,制定或者認可反映統治階級意志,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的活動。
.
********************************
如有疑問歡迎追問
滿意請點擊右上方【選為滿意答案】按鈕。

Ⅲ 立法的本質是什麼

立法的本質是法的本質在立法活動中的體現:1.立法是統治階級通過國家機關將自己階級的意志轉化為國家意志的過程。2.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是進行立法活動最終的決定因素,在現代中國,生產資料所有制與商品經濟是最主要的內容。3.經濟以外的其它因素對立法活動亦產生著強烈的影響,這些因素包括:政治、思想、道德、文化、歷史傳統、民族、宗教等。

Ⅳ 啥叫立法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三條規定:「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因此我國的立法必須以憲法為依據,任何法律、行政法規都不得與憲法相抵觸。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是為了規范立法活動,健全國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質量,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保障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國家立法的依據是:中國憲法以及其他有關法律盡管對立法許可權的劃分、立法程序、法律解釋等問題作了原則規定。但由於憲法對立法許可權的劃分不夠具體、不夠明確,導致有些法規、規章與法律相抵觸或者法規、規章之間相互矛盾、沖突;有些法規、規章的質量不高,存在著起草和制定過程中片面強化、擴大部門的權力,為本部門、本系統帶來不應當有的審批權、發證權、收費權、處罰權;有的還超越職權,擅自解釋法律、法規,或者各搞各的規章。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損害國家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也嚴重地影響了正確執法。為了提高立法質量,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制定一部《立法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的制定做出統一的規定是非常必要的。

Ⅳ 立法是什麼

立法」(Legislation),一般又稱法律制定。西方國家的學者對立法概念的理解有所內不同。古容代中國與現代意義上的立法含義也有所不同。立法是通常指特定國家機關依照一定程序,制定或者認可反映統治階級意志,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的活動。

Ⅵ 什麼是立法解釋

就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已經生效的法律作出解釋,該解釋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立法法》第四十五條 法律解釋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法律有以下情況之一的,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
(一)法律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
(二)法律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

Ⅶ 立法的作用是什麼

立法通常是指特定國家機關依照一定程序,制定或者認可反映統治階級意志內,並以國家強制容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的活動。
立法的作用如下:
⑴ 立法是國家意志形成和表達的必要途徑和方式。
⑵ 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必須利用立法手段,來確認那些有利於自己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
⑶ 立法者利用立法手段協調社會關系,解決社會矛盾。
⑷ 立法還有指導未來的預測功能。
⑸ 立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前提條件,是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的基礎性活動。

Ⅷ 什麼叫立法模式 最好詳細點 謝謝最好詳細點 謝謝

准確的說應該是立法體制
一、立法體制的含義
(一)、兩種理解
1、廣義
2、狹義
二、決定和影響立法體制的因素
(一)、一國採取什麼樣的立法體制,受該國的國體、政體、國家結構形式、民族狀況、歷史傳統等一系列客觀因素的決定和影響
(二)、從法律方面說,一個國家的立法體制是直接由該國的國家形式決定的。國家本在實質上決定了立法權屬於哪個階級;國家形式則在形式上決定了立法權屬於國家機構中哪些機關。國家形式包括國家管理形式和國家結構形式
1、國家管理形式,即政體,指的是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
政體由國體所決定,同時又是國體的表現形式。就立法體制而言,政體在形式上直接決定將立法許可權劃分給國家機構體系中的哪些機關。也就是說,政體決定橫向立法許可權劃分,即決定立法許可權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機關之間如何劃分。
2、國家結構形式,指的是國家的整體和其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劃分行政區劃問題。就立法體制而言,國家結構形式直接決定哪些立法許可權屬於中央,哪些立法許可權屬於地方。也就是說,國家結構形式決定縱向立法許可權的劃分,即決定在中央政權和政權
三、立法體制與立法體系、立法權的歸屬、立法事項
(一)、立法體制
1、核心問題:立法許可權如何劃分,並就立法權及立法事項等問題作出說明
2、分類
(1)、君主或貴族主權論
(2)、人民主權論
(二)、立法體系
1、核心問題:法律規范的表現形式,側重的是規范性法律文件本身及其效力等級

第二節 立法體制的分類

一、從國家管理形式的角度
(一)、按照國家立法權的劃分是否以民主的原則和制度為基礎,可以分為專制的立法體制和民主的立法體制
(二)、按照國家立法權是否只由同一類別的國家機關行使,可以分為單一的立法體制和復合的立法體制
(三)、按照國家立法權的行使是否受到其他國家機關的制約,可以分為獨立的立法體制和制衡的立法體制
二、從國家結構形式的角度
(一)、按照中央政權和地方政權行使國家立法權的情況,可以分為一級立法體制和二級立法體制
(二)、按照中央政權和地方政權行使國家立法權的情況,還可以分為中央集權的立法體制和復合的立法體制
(三)、幾點說明
1、以上對立法體制的分類,是從國家形式的角度,根據各國行使國家立法權的情況來進行劃分的
2、一個國家之所以採取某種立法體制,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
2、 立法體制的分類是相對的,許多國家的立法體制只要能有條件地大致劃歸於同一類型的各國立法體制,彼此之間也存在許多差異

Ⅸ 什麼是立法啊

建立制定法律。

Ⅹ 什麼叫立法意義

立法的意義是什麼
⑴ 它是國家意志形成和表達的必要途徑和方式。
⑵ 掌握國內家政權的階級必容須利用立法手段,來確認那些有利於自己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
⑶ 立法者利用立法手段協調社會關系,解決社會矛盾。
⑷ 立法還有指導未來的預測功能。
⑸ 立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前提條件,是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的基礎性活動。

熱點內容
周建中律師 發布:2025-05-22 14:28:24 瀏覽:240
員工代打卡觸犯勞動法么 發布:2025-05-22 14:21:26 瀏覽:425
購房法律法規哪些書 發布:2025-05-22 13:58:09 瀏覽:682
最新交通安全法規大全 發布:2025-05-22 13:53:08 瀏覽:279
法院佟 發布:2025-05-22 13:51:24 瀏覽:35
常德司法鑒定中心 發布:2025-05-22 13:51:22 瀏覽:99
法院整改報告 發布:2025-05-22 13:48:05 瀏覽:572
地方法規的規范性 發布:2025-05-22 13:36:40 瀏覽:290
公安分局法律顧問述職 發布:2025-05-22 13:36:34 瀏覽:714
簡訊或微信記錄能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2 13:35:06 瀏覽: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