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思想道德
㈠ 思想道德素質概念 具體的
第七講 律師實務的主體素質(上):思想道德素質
Ⅰ、教學目的和要求
(1)了解律師的執業條件;
(2)掌握律師素質的概念和構成;
(3)掌握律師的職業道德規范和執業紀律規范。
Ⅱ、教學內容
一、律師的執業條件
二、律師素質及其構成
三、律師的職業道德
四、律師的執業紀律
Ⅲ、教學重點和難點
(1)律師素質的概念和構成;
(2)律師的職業道德規范。
Ⅳ、復習思考題
1、我國律師的執業條件有哪些?
2、什麼是律師素質?它有哪些要素構成?
3、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的概念及基本規范是什麼?
第七講 律師實務的主體素質(上)•思想道德素質
教學內容:
一、律師的執業條件(參見《律師法》第二章,條5-14)
1、律師的執業前提。
根據《律師法》第5條的規定,律師執業,應當取得律師資格和執業證書。
2、申請執業證書的條件。
根據《律師法》第8條的規定,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並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申請領取律師執業證書:
(1)取得律師資格(體現學歷、品行)。
第一,通過考試取得。全國律師資格考試→2002年始為國家統一司法考試。
第二,通過考核取得。
(2)在律師事務所實習一年(體現品行、技能)。
第一,取得實習證;
第二,有實習鑒定。
(3)品行良好(體現道德和紀律)。
二、律師素質及其構成
1、律師素質的概念。
(1)、「素質」的含義。(提問式)
人種學領域:某一人種或民族由於自然因素和遺傳而具有的特殊的體質,如俄羅斯人的大鼻子、日本人過去的低矮→社會科學領域:指某一個人通過後天學習而具有的在某些方面的特定水平和修養。
(2)、「律師素質」的概念及理解。
律師素質是指律師作為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專門人員應當具備的在知識、技能、道德、紀律等方面的水平。
注意區別:作律師的一個公民的社會角色分:律師角色;一般公民角色。而律師素質是指律師角色應有之素質。
2、律師素質的構成。
(1)、靜態構成。
第一,道德品行方面(良心):政治覺悟、道德、紀律、責任等。
第二,業務技能方面(良知):知識、技能。
(2)、動態構成。
無→有→更有(提高)或:無(停止)。
(3)、素質獲得及提高的途徑:學習。
三、律師的職業道德
1、律師職業道德的概念和特徵。
(1)、道德與職業道德。(提問式講解)
現代意義上的道德就是指一定社會用以調整個人與個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一種行為規范。它以善惡、正義與否、公正與否、誠實和虛偽等觀念來評價人的行為從而約束人的行為,調整人的關系。
職業道德是社會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定意義上亦可直接稱為「道德規范」。職業道德就是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在職業行為和職業關系中的特殊表現,是從業人員在某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道德規范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質。
(2)、律師職業道德的概念及構成。
道德意識、道德情操、道德規范的綜合。
(3)、律師職業道德的特徵。
第一,是社會道德在律師職業內的補充和特定;
第二,對律師的所有行為都有約束力;
第三,以法律法規、規章、律師協會章程等特定形式表現;
第四,違反職業道德,會受兩方面制裁:社會輿論制裁和行政懲戒措施。
2、律師的職業道德規范及理解。
2004年《律師執業行為規范(試行)》第二章有規定。根據全國律師協會2002年修訂之《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二章,律師的職業道德規范主要有:
(1)、忠實於社會主義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
(2)、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3)、依法獨立執行職務;
(4)、依法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5)、嚴格保守職務秘密;
(6)、公平競爭,互相尊重;
(7)、廉潔自律,注重自身修養;
(8)、勤於學習,提高業務水平。
四、律師的執業紀律
(參見《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三章至第六章)
1、執業紀律的含義及功能。
(1)、含義:執業紀律是指從事律師職業的人在執業活動中必須遵守的行為准則。
(2)、功能:
第一,細化職業道德→戒律;
第二,強化職業道德→保障。
2、律師執業紀律的具體內容。
(1)、收案、收費方面;
(2)、在代理參與訴訟或仲裁活動中;
(3)、與委託人及對方當事人關系方面;
(4)、與同行關系方面;
(5)、其他方面。
附錄:
江蘇省律師執業規范(試行)
(2001年6月11日江蘇省律師協會常務理事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 則
1.宗旨
為加強行業自律,規范律師的執業行為,保障律師依法執業的權利,維護律師的職業聲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和《律師協會章程》制定本規范。
2.適用范圍
本規范適用於在江蘇省司法廳登記、注冊並同時成為江蘇省律師協會會員的律師和律師事務所。
3.律師職責
3.1 律師可以接受當事人的委託或聘請,從事《律師法》第25條規定的業務以及其他法律法規沒有明確禁止可以由律師完成的事務。
3.2 律師應當告知當事人在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並對權利和義務的實際意義向當事人作出明確的解釋;應當如實告知現行法律對當事人不利的情況,告知當事人律師承辦法律事務的責任和可能發揮的作用,誠實地為當事人提供所需要的服務。
3.3 律師應當遵守憲法和法律,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必須通過合法的途徑、使用合法的手法為當事人合法的目的提供法律服務。
3.4 律師應與當事人就其代理事項保持必要的聯系。
3.5 律師應當保守委託人的商業秘密及個人隱私,嚴守國家機密。
3.6 律師從業時,必須公平、公正地對待其業務可能涉及的任何人,不得因種族、國籍、年齡、性別、信仰、職業或貧富等因素而歧視任何人。
3.7 律師應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模範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律師職業形象。
第二章 代理與辯護
4.接受委託的條件
4.1 律師應當具備足以妥善地為當事人處理所委託法律事務的能力。律師不具備完成委託事項的能力,不得接受委託。
4.2 律師接受當事人的委託,必須保證自己能夠立即辦理案件並不受其他方面的影響,不能悉心完成當事人的委託事項的,不得接受委託。
4.3 律師不得向經辦人承諾回扣,或向介紹人支付傭金,從而籍此獲得當事人的委託。
4.4 已領取律師執業證的律師,除法律有明確規定的情況外,不得以非律師身份接受委託。
5.委託代理的基本要求
5.1 律師應當與委託人就委託事項的代理范圍、代理許可權、代理費用、代理期限等進行討論,經協商達成一致後,由律師事務所與委託人簽署委託代理協議。委託代理協議至少一式兩份,一份交委託人,一份由律師事務所存檔。
5.2 律師在接受當事人的委託時,下列情形應當避免或者受到禁止:
(1) 在明知當事人所期待的目標不可能達到的情況下,不履行告知義務;
(2) 誇大對委託人有利的結果;
(3) 接受以非法行為為目的的委託;
(4) 接受與代理案件有利害沖突的業務;
(5)在未明確告知委託人並徵得其同意的情況下,接受本所其他律師已經擔任代理人的案件中對方當事人的委託。
5.3 律師對當事人的告知義務:
(1)律師應向當事人及時通報與代理行為相關的業務進展情況及有可能對受託事項產生影響的事由;
(2)律師接受同一委託事項的當事人為兩人以上時,如當事人之間存在利害沖突應立即告知所有當事人;
(3)律師因與接受同一委託的其他律師之間意見不一致而有可能對當事人產生不利影響時,應及時告知當事人;
(4)律師接受委託時應明確告知當事人收費依據、收費標准、收費金額或計算方法,並得到當事人的書面確認;
(5)當律師明知當事人期望獲得的幫助為律師執業規范或法律所禁止時,應當告知當事人,並予以拒絕。
5.4 律師接受當事人委託後,有義務勤勉地為當事人辦理委託事務,並合適地運用業務技巧。
5.5 律師能夠預見或應當預見自已有可能延遲或缺席出庭的,應提前作出合理的補救或安排;
在代理非訴訟的法律業務時,因主觀原因遲延或沒有實施約定的代理行為,律師應當承擔責任。
5.6 律師應妥善保管和處理當事人提供的相關證據材料和資料,因保管不善或其他人為原因造成證據材料和資料毀損、滅失的,律師及其所在律師事務所應承擔責任,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應予賠償。
5.7 未經當事人同意和律師事務所安排,律師不得將應由自己辦理的全部或部分受託工作交其他律師完成。
5.8 律師在知道代理事項所涉及的財產為犯罪所得時,應當向當事人提出合乎法律規定的勸告並拒絕代理,當事人依法要求代為交公的除外。
5.9 受當事人委託,律師可以保管為當事人收取的錢物,但保管期限應徵得當事人的認可。
5.10 律師長期出差或休假應提前告知當事人。
6.刑事案件的特別規定
6.1 律師應嚴格遵照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制定的《律師辦理刑事案件規范》承辦刑事案件。
6.2 未經法院、檢察院的許可不得會見本案被害人、被害人近親屬以及被害人提供的證人。
6.3 律師因辦案需要會見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時,不得攜同與履行職務無關的人員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不得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傳遞信件、錢物,為其通風報信、串供;不得為其提供通訊工具並避免其他可能引發誤解行為的發生。
6.4 不得明示或暗示被告人不如實供認犯罪事實。
6.5 對於重大疑難案件和社會影響較大案件,應主動申請提交當地律師協會的相關專業委員會討論,並認真聽取其指導意見。
6.6 律師會見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應當邀請一名律師或律師事務所的正式工作人員共同參與,被會見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所在監所等部門規定可以由一名律師會見的可以例外。
6.7 律師依法獨立辯護,對相關證據的提交,不受當事人意見的左右。委託人堅決不同意的,雙方可變更或解除合同。對已提供的重要事實證據,但可以證明是在提供之後才知道是虛假證據的,律師可以採取合理的補救措施。
7.收費
7.1 律師費用的收取應當是合理的。在決定某項費用收取是否合理時,應考慮:
(1)政府主管部門和省律師協會有關律師收費的相關規定;
(2)在當地其他的律師事務所對類似的法律服務通常所收取的費用;
(3)所需的時間、涉及問題的難易以及履行法律服務所需要的技能;
(4)委託事項涉及的金額;
(5) 辦理委託事項所獲得的結果;
(6) 律師的執業經歷、信譽和能力;
(7) 合理的成本。
7.2 律師費的支付形式是現金,也可以是律師事務所願意接受的其他權益或財產,例如物產、股票、債券等。
7.3 律師的收費標准與辦法應當在其辦公場所的醒目位置公示;確定收費數目時,應與當事人充分協商,並解釋確定收費數目的理由。
7.4 律師不得以明顯低於其注冊地通常收費標准收費。
7.5 律師收費可以採用固定收費、按標的比例收費、計時收費、按效果收費方式以及在一個服務項目中同時使用前列幾種方式及其他法律不禁止的方式。
7.6 律師費由其所在的律師事務所統一收取,並向當事人開具正式發票。律師不得以本人名義向當事人收費,不得向當事人開具收條。
7.7 律師在處理委託事項過程中確因需要發生的下列費用,應由當事人另行支付:(1)鑒定費;(2)公證費;(3)本地交通費和異地差旅費;(4)當事人要求的專家論證費;(5)文印費和通訊費;(6)其他應由當事人支付的費用。
7.8 無論當事人是否預付費用,律師均應保存完整的工作記錄,並在合理的期限內定期告知當事人已經發生的費用。
7.9 如採取按時收費的方式,律師應當在所委託的工作完成以後一段合理的時間內向當事人發出收費帳單,該律師事務所可根據律師工作的具體情況分段計算。收費帳單必須足以說明與之相關的法律事務已完成,以及所花費的時間。
7.10 律師有正當理由終止委託事項的,律師有權收取委託事項已完成部分的費用,而無論當事人是否已預付費用。
7.11 律師無正當理由終止委託代理關系的,應當退還當事人預付的律師費。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律師事務所負責賠償。
7.12 律師因自己的過錯導致當事人終止委託代理關系的,應當向當事人退還已收的律師費,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律師事務所應給予賠償。
7.13 當事人有正當理由終止委託代理的,律師事務所有權收取委託事項已完成部分的費用,而無論當事人是否已預付費用。
7.14 當事人無正當理由終止委託的,已收取的律師費不予退還,已完成的代理工作應支付的律師費大於預收費用的,當事人應當補足差額。
7.15 公職律師不得從事有償法律服務。
8.拒絕或終止受託
8.1 在下列情況下,律師應當拒絕或終止受託:
(1)律師代理行為與法律或律師執業規范相抵觸;
(2)律師的生理或心理狀況不適應繼續受託;
(3)律師被取消執業資格或停止執業;
(4)由於法定的原因,代理律師無法繼續受託;
(5)當事人未能履行對承辦律師書面承諾的義務。
8.2 在下列情況下,律師可以拒絕或終止為當事人代理或辯護:
(1)當事人企圖利用律師代理行為進行犯罪或欺詐或其他違法或不道德的話動;
(2)當事人提供的證據或證詞系偽造或虛假的;
(3)當事人在得到律師的提示後,仍不能按照委託時的約定在物質或經費上協助律師完成其委託事項的;
(4)代理行為會給律師帶來可以預見的損害。
8.3 終止受託後,律師應當採取必要的措施,避免使當事人的利益受到額外的不利影響。
8.4 因律師或律師事務所方面的原因,律師終止代理的,律師事務所應當提前向當事人發出通知,並在充分聽取委託人意見的基礎上,依據相關的法律與政策規定妥善處理善後事宜。
9.律師檔案
9.1 律師有責任妥善保管其經辦案件或法律事務的所有案卷資料。
9.2 律師辦案過程中所形成的案卷材料應在結案後一個月內歸檔。
9.3 律師應當將當事人提交的證據原件退回,並保留復印件歸檔。
9.4 律師業務檔案歸律師事務所所有並由律師事務所統一保管,律師調離律師事務所不得將案卷帶走。
9.5 律師調離律師事務所時案件尚未結案,案卷由原律師事務所保管,律師在結案後將案卷交回原律師事務所。
9.6 律師事務所解散時未辦完的案件律師繼續辦理,結案後案卷由承辦律師新調入的律師事務所統一管理。
9.7 律師業務檔案的保管按照司法部、國家檔案局和江蘇省司法廳律師業務檔案立卷歸檔和管理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三章 出 庭
10.出庭儀表
10.1 律師出庭應當穿著整齊、大方得體,不得以奇異發型或化妝出庭,不得佩戴過多的飾物。
10.2 律師出庭前不得飲酒。
10.3 律師在法庭上應舉止端莊,態度謙和。
11.律師應依法舉證和陳述事實
11.1 律師不得偽造證據,不得威脅、引誘他人作偽證;律師不得阻止證人提供證據或出庭作證。
11.2 律師不得故意曲解事實和證據,不得斷言那些顯然毫無根據的事情為事實。
11.3 律師不得在提問或陳述時使用對證人和對方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侮辱性的語言。
11.4 律師不得向證人支付報酬或提供其他利益。
12.節約時間和費用
12.1律師在出庭時必須盡力避免由於自身工作原因延遲訴訟時間和增加當事人不必要的開支。
12.2 律師應當遵守出庭時間、提交法律文書的期限等與履行職務有關的程序規定,如有正當理由不能按時出庭或提交的,律師應告知委託人並將要求延期的理由和申請告知法院。
第四章 律師與執業機構
13.執業機構
律師事務所是律師的執業機構。律師只能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執業,不得同時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律師事務所執業,也不得既在律師事務所執業,同時又在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有償法律服務活動。
14.執業監督
律師的執業活動必須接受律師事務所的監督與管理。律師由於利益沖突原因或者身體健康原因無法繼續代理時,必須通過所在律師事務所及時與委託人協商更換律師或者採取其他解決辦法。
15.糾紛處理
本所律師之間、律師與委託人之間發生糾紛的,應當協商解決,協商不成時應當接受律師事務所的調解和解決方案。
16.合夥人、合作人的責任
16.1 合夥人、合作人有義務通過建立律師事務所的規章制度和有效的管理措施,規范和監督本所律師認真遵守法律法規及執業規范。
16.2 合夥人、合作人對本所律師執業行為中的錯誤負有干預和補救的責任。
16.3 合夥人、合作人有義務對實習律師、律師助理、法律實習生及行政人員等,在日常工作與職業道德方面給予指導和監督,對其工作中的錯誤應當採取制止或補救措施,並承擔責任。
17.主辦律師及協辦律師的責任
17.1 在一項法律事務中,需要兩名以上的律師協同完成的情況下,最終對客戶負責並在完成法律事務中起主導作用的是主辦律師。協助主辦律師完成法律事務的是協辦律師。
17.2 主辦律師對協辦律師有直接的監督權,應作出合理的努力來確保協辦律師遵守執業規范。
17.3 如果主辦律師直接指示協辦律師採取某項違反執業規范的行動或協辦律師採取了違反執業規范的行動,主辦律師沒有及時制止或採取補救措施的情況下,主辦律師應承擔責任。
17.4 協辦律師應按照執業規范和主辦律師的意見進行工作。違反執業規范或超出職責范圍,擅自採取行動,造成嚴重失誤的,協辦律師應承擔責任。
17.5 主辦律師或協辦律師直接指示實習律師或律師助理採取某項行動,或未對實習律師或律師助理的某項錯誤行動採取制止或補救的措施,該律師對該實習律師和律師助理違反規范的行為負責。
17.6 非合夥、合作形式的律師事務所及其律師執業參照本規范執行。
18.實習律師與律師助理的責任
實習律師在律師的指導下辦理指定的法律事務;律師助理協助律師工作。實習律師違反執業規范和律師助理違反工作紀律或程序,造成工作失誤的應當承擔責任。
第五章 公共服務
19.律師應當積極參加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以及其他社會組織與團體為促進、維護和保障公民權、公眾利益為目標而組織的社會公益活動,律師在前述活動中應當免收或減收法律服務費。
20.律師有義務辦理法律援助案件
20.1 律師應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和《江蘇省法律援助條例》規定的法律援助義務。如無法律規定可以拒絕或迴避的情況,律師不得拒絕或迴避法院或法律援助中心的指定案件。
20.2 律師在指定的案件中不得接受被告人或其關系人的任何名目的財物。
20.3 律師每年應至少辦理一件法律援助案件,辦案時應當切實維護當事人的權益。
21.律師應當積極參與健全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的活動。
第六章 執業宣傳
22.律師執業宣傳的條件
22.1 按照有關規定已經通過當年年檢注冊。
22.2 未受到停止執業處分,或者處分已經期滿。
23.律師執業宣傳的基本要求
23.1 執業宣傳僅限於下列內容:
(1)律師事務所名稱、辦公地址、電話號碼、傳真號碼、郵政編碼、電子信箱、網址;律師專業業務職稱;專門的律師業務執業資格;律師協會的職務;
(2)依法能夠向社會提供的法律服務;
(3)已經辦結的典型案例。
23.2 執業宣傳應公平、合法、誠實和真實,而不應:
(1)存在任何虛假、誤導或欺騙的可能;
(2)明示或暗示與政府機關、非律師社會團體、•中介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特殊關系的內容;
(3)當事人不同意公開的資料;
(4)關於辦案結果的承諾性內容;
(5)有關於任何其他律師的負面的言論或暗示,特別是在服務、執業和收費上的比較;
(6)涉及自我贊美的內容,以及聲稱是某一領域的專家;
(7)誹謗;
(8)暗示可以以不正當的方式達到目的;
(9)以任何有可能被視為導致律師職業蒙受羞恥的方式進行律師服務宣傳。
23.3 律師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外地區的執業宣傳,應符合當地的法律和律師執業規范。
23.4 律師事務所和律師應保存宣傳資料的文本或記錄至少一年。
24.與新聞媒體交往的注意事項
以律師身份接受境外媒體采訪或就重大的社會問題、熱點案件向新聞界發表意見,律師應事先報告所在律師事務所,並聽取當地律師協會或主管司法行政機關的意見與建議。
第七章 執業糾紛的處理
未完待續
㈡ 思想道德是指哪方面啊
包括人生觀、道德觀、思想品質和傳統文化習慣。人生觀指人們對人生目的、意專義和態度的基屬本看法,它是一個人從事一切活動的根本動力。
道德是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它沒有強制的法律效力,而是依靠社會輿論的力量,依靠人們的信念,習慣、傳統和教育的力量來維持。
反映人口思想道德素質的指標有,愛國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尊老愛幼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模範遵守公共秩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人生觀的社會類型,傳統文化習慣的社會經濟效益,青少年犯罪率,刑事犯罪率,吸毒人數占總人口的比重,自殺人數及其占總人口的比重,等等。
(2)講思想道德擴展閱讀
思想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建設包含的一個方面,中國公民道德建設服從和服務於黨的路線、綱領,從意識形態方面,從理論指導上講,就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指導地位。
在意識形態領域絕不能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思想道德建設必須始終堅持的一個基本立場。
馬克思主義的道德修養論,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認為,道德修養對於純潔人們的道德意識、培養人們的道德品質、形成人們的道德行為,進而達到理想的道德境界,具有重要意義。
㈢ 有哪些書是講到思想道德的(除了道德經)
看你能理解到什麼境界的。
《易經》《道德經》《莊子》最高,《大學》《中庸》《論語》次之,《弟子規》最後
㈣ 關於個人思想道德素質方面的評價怎麼寫
我是一名活潑開朗的男孩,我喜歡廣交朋友,因為朋友是我生活中的一面鏡子並能讓我看清自己,因此,我與班裡同學相處很融洽。我喜歡幫助他人,經常解答他人不懂的問題,身為一名班長,我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並盡力完成。作為一名合格的學生,我以身作則,能正視自己存在的問題,努力改正錯誤,奮發圖強。平時我喜歡閱讀一些科普類的書籍,並且對世界上的前沿科技很感興趣。時光一晃即逝,回顧初中的三年我不僅收獲了知識還收獲了友誼。現在,我要把成為一名重點高中的學生作為目標,並以此加倍努力,將來用學到知識報答自己的祖國。
本人在校熱愛祖國,尊敬師長,團結同學,樂於助人,是老師的好幫手,同學的好朋友。本人品德兼優、性格開朗、熱愛生活,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組織能力。我學習勤奮,積極向上,喜歡和同學討論並解決問題,經常積極參加班級及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
初中3年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思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以後能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文化的人,為建設社會主義中國做出自己的努力。
當然我也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字寫的不是很好,有時候做事情會只有三分鍾熱情,我相信只要克服這些問題,我就能做的更好。
積極參加各項活動,關心熱愛集體,樂於幫助別人,勞動積極肯干,自覺鍛煉身體,經常參加並組織班級學校組織的各種課內外活動.本人品德兼優、性格開朗、熱愛生活,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組織能力.
㈤ 思想道德的基本內涵
來來來,往這看~~
人類的思想道德內涵無外乎兩個方面:其一是自我存在和行為的價值意義,即所謂存在和行為的道德方式,這一方面關乎人之心性善惡和行為善惡;其二是人之社會存在和社會行為的道德方式,這一方面關乎人際倫理和社會倫理。人類道德的這兩個方面並不是相互獨立的,相反,它們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也就是說,無論是自我存在和行為的善惡,也無論是其社會存在和行為的倫理,都承諾著一種價值意義,因而也都要求作出特定的價值規范與價值評價——存在的、行為的和關系的。價值承諾構成了人類道德問題的基本內涵,對人類道德問題的任何解釋,都必須依據某種道德價值標准或道德「構架」10。因此,確立一種合理有效的道德價值標准或道德「構架」成為人類道德問題的理念前提。
但是,現代規范倫理學把倫理學變成了一種純外在性的社會規范問題的探究,而對於人類內在心性理想已經越來越缺乏必要的理論耐心。這樣一來,一種道德價值學就不能被確立,人類道德就只停留在社會倫理層面。由於缺乏足夠的文化解釋性資源,亦由於它自身固有的外在化特徵,使它無法洞察和切入現代人的內在精神世界和終極關懷問題。當然,現代社會和現代人的社會生活有著空前復雜和廣泛的制度化、組織化和普遍化特徵,就此而言,現代規范倫理的外在規范化要求確有其客觀必然的性質。但是,外在規范化要求使倫理規范成為一種社會契約,其間的道德意味已經寥寥無幾。況且,這一外化趨勢和現代社會的多元化特徵也帶來了另一方面的問題:這就是現代人精神的內在復雜化與其人格認同的困惑;人際關系的隔膜與自我心理的緊張;多元價值觀與共同價值理解;生活物質化商品化與生活理想信念的相對貧困化之間的矛盾,等等;這一切都是現代規范倫理所難以承諾的問題。
全球倫理在世俗社會的推行必須避免現代規范倫理的操作方法,避免淪為失去道德意味的枯燥的形式化規范。從現代規范倫理的缺陷可以看出,全球倫理在世俗社會中既要保全其道德性,又要得以有效地推行,這取決於對道德的價值意義訴求以及一種道德信念的支援。這里就涉及到世俗社會中倫理規范的價值意義與信念的資源問題。
人類始終或多或少地保留著對某種完善或完美的理想的追求,始終保持著一種不可舍棄的生活信念。這是人類無法擺脫也無法理喻的宿命式的形而上訴求。如馬克斯.舍勒(M. Scheler)所認為的,形而上學-宗教性是人的本質規定之一。人類始終都在試圖承諾一種生活的價值意義及終極解釋。宗教信仰者自不必說,無神論者、懷疑論者和不可知論者也並非一無所信,他們「只不過是這樣一種形而上學的一個極限情形——虛無之形而上學也。這也就是說,人本質上必然地是形而上學家——假如他不信上帝之實在性。」11 這樣,就為在世俗社會中推行的全球倫理隱伏了一種價值意義提供及信念支援的可能。這一可能導致宗教與世俗社會的某種程度上的聯姻,即宗教為世俗社會的倫理提供價值意義及信念資源,使世俗社會中的全球倫理成為一種信念倫理。宗教與世俗社會的聯姻的可能性還來自宗教在現代的世俗化的自我改善,它放棄了過高的社會意識形態權威的訴求,恢復並加強了自身的社會文化功能,其價值關切或意義關切回應著世俗社會中全球倫理的呼喚。聯姻的結果將使全球倫理成為信念倫理,將使世俗社會中的全球倫理得到價值確認和信念支援。個體成為道德主體,行為體現著人格的魅力,展示為個體的一種存在方式,既保證了全球倫理在道德實踐上的有效性,又使這種道德實踐閃耀著道德的光芒。
我們生活在一個文化多元背景下的社會,各個傳統的倫理要求以及每個人的個人追求是相當歧異的。我們並不滿足於在一些最基本的層面達成共識,況且,即使是想在這一最基本的層面達成共識,也總有相左的聲音出現,認為這是在講諸如「生活總要吃飯」之類的多餘的話。12 先不論這樣的類比是否恰當,就我們在這種多餘的話的層面,目前也還未得到嚴格的遵守。當然,除去這基本的共識,我們對與自己異質的傳統,對他人的追求是一無所知的。我們不能根據自己、不能從自身出發來推知異己的追求。在這個層面,不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13 適用的范疇,也不是「己立立人,己達達人」14 適用的范疇,它們都只適用於基礎層面。那麼,促進了解的唯一辦法就是通過對話。除去最基本的共同之處,我們對異己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能夠通過對話來推知對方,並取得進一步的共識,使在廣度上建立的全球倫理向深度發展,這是全球倫理的發展要求。但是,在傳統的統一建制宗教喪失了社會法權,宗教成為個體性的宗教,從而出現價值和人生意義的多神狀況的背景下,全球倫理向深度發展的前景並不容樂觀,取得深度共識的過程肯定是極其漫長的,而且還有可能出現某種反復。
㈥ 關於思想道德的書籍有哪些
有 道德與法 思想品德等等,還可以把他們分為 思想和道德,思想包括心境和對生活的態內度。道德包括處事行容為。在這推薦《思想品德》《品德教育》《人文觀察》《心態決定命運》《關系決定命運》《社會與法》等等 望採納
㈦ 思想道德素質包括
包括人生觀、道德觀、思想品質和傳統文化習慣。人生觀指人們對專人生目的、意義和屬態度的基本看法,它是一個人從事一切活動的根本動力。
道德是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它沒有強制的法律效力,而是依靠社會輿論的力量,依靠人們的信念,習慣、傳統和教育的力量來維持。
反映人口思想道德素質的指標有,愛國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尊老愛幼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模範遵守公共秩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人生觀的社會類型,傳統文化習慣的社會經濟效益,青少年犯罪率,刑事犯罪率,吸毒人數占總人口的比重,自殺人數及其占總人口的比重,等等。
(7)講思想道德擴展閱讀
思想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建設包含的一個方面,中國公民道德建設服從和服務於黨的路線、綱領,從意識形態方面,從理論指導上講,就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指導地位。
在意識形態領域絕不能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思想道德建設必須始終堅持的一個基本立場。
馬克思主義的道德修養論,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認為,道德修養對於純潔人們的道德意識、培養人們的道德品質、形成人們的道德行為,進而達到理想的道德境界,具有重素質
㈧ 說有關於思想道德方面的詩歌
道德是潺潺的流水,川流不息,永不幹涸。
道德是凜立的大廈,威嚴端正,庄嚴肅穆。
道德是朴實的鏡子,客觀真實,毫無虛偽。
道德是堅固的橋梁,連接溝通,相輔相成。
道德是人們的規范,
是行為的准則,
是衡量人們自身的標設尺!
㈨ 如何把思想道德講出新意
結合一些搞笑的實例,笑過讓學生分析
㈩ 思想道德修養的含義
人的思想是廣闊無邊的,道德倫理無處不在。科技進步,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專從根本上說取決於勞動者的素屬質-道德修養。道德修養是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傳統,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和原則。誠信作為公民道德規范,其基本內涵是誠實、不欺騙、遵守諾言。
它是人的一種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一個沒有良好誠信品德的人,不可能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一個在平時不講誠信的人,在關鍵時刻不可能為崇高的理想信念做出犧牲。大學生作為一個快踏入社會的群體,理應養成誠實守信的道德品質,才能忠誠於國家和民族事業。當前,我國社會各界對大學生中出現的誠信危機深深地擔憂,正觀這種現象,形成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社會共識,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