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與黨建
『壹』 依法治國與黨的政策
依法治國與黨的政策: 黨的政策是黨為完成一定時期任務而規定的活動准則。 按政調整范圍的大小來劃分, 黨的政策可分為總政策、 基本政策和具體政策, 是一個多層次的結構。 就國內政策來說, 可以分為經濟政策、 民族政策、 宗教政策等等。 黨的政策則直接影響甚至指導法律的制定, 乃至成為某一具體政策的基本內容。 與此同時, 黨也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活動。 黨領導人民制定法律, 也必然領導人民遵守法律。 中國共產黨從作為中國的執政黨來講: 首先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共產黨執政地位決定了其政策理所當然地在國家生活中居於重要的地位, 對國家法律的制定與實施起著不可代替的指導作用。 同時法律又對黨的政策制定和實施具有制約作用。 兩者相互作用, 相輔相成, 互為根據。 其次法律是實現黨的政策的重要形式。 實踐證明, 法律是定型化、 規范化、 條文化的黨的政策, 便於國家工作人員和人民群眾更好了解黨的政策, 從而正確地執行和擁護黨的政策。 政策法律化, 使得政策不僅具有政策屬性, 同時又具有法律的屬性, 從而更有效地發揮黨的政策在國家生活中的重大作用。 法律是在總結黨的政策的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出來的, 從而使黨制定與實施政策的目的得到全面的實現。 一方面黨的政策法的制定和實施具有指導作用, 另一方面, 法對黨的政策具有制約作用, 黨綱總章中明確規定了「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 這一重要原則, 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 制定和實施政策不能違反法律, 要避免黨的政策和法律出現矛盾的問題。依法治國,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要求維護法律的權威性、 嚴肅性、 穩定性和連續性。 我國法治化進程與改革同時起步, 盡可能避免改革政策和推進依法治國的矛盾。 依法治國要求轉變改革方式, 認真研究和正確處理 依法治國與黨的政策之間的關系, 將是推進依法治國進程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貳』 加強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關系
這兩條是相互矛盾,互相抵制的關系,真心在幫你期待採納,
『叄』 如何處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十八屆四中全會在部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時,以「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基本原則,提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回答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關系這個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明確了基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應當從三個層面來正確認識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關系。
第一個層面,必須認識到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不是割裂、對立的,而是辯證統一的。
一方面,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另一方面,只有依法治國,才能體現黨的宗旨,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實現黨的執政目標。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是我國法治與西方所謂「憲政」的根本區別,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優越性之所在。
認識不到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的辯證統一關系,把二者機械的割裂開來對立起來,要麼是思想上犯了形而上學的錯誤,要麼就是別有用心的挑撥。至於一些人宣揚「黨、法不能兩立」,詰問「黨大還是法大」?其目的更是企圖從「法治」問題上打開缺口,蠱惑群眾、搞亂人心,進而否定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把中國引向邪路。
第二個層面,必須認識到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辯證統一的基石與連接點是人民利益、人民意志。
一方面,法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統治階級實現其利益的工具。在社會主義中國,法體現的就是人民政權的意志,維護和保障的就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代表的就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根本利益,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國家政權和國家法制充分體現人民的意志。所以說,依法治國和黨的領導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維護人民利益,體現人民意志。人民的利益與意志是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能夠實現辯證統一的基石與連接點。
離開了這一基石和連接點,依法治國和黨的領導也就不能實現辯證統一。如果我們的立法、司法和執法不能夠滿足廣大人民的意願,不能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能保障廣大人民的各項權利,就必然不能符合代表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產黨的要求,這時,黨作為執政黨必然要對法治進行修正;如果我們黨的領導違背了自己的宗旨,黨的執政必然也和社會主義法制產生矛盾。始終堅持在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上的辯證統一,是依法治國和黨的領導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關鍵所在。
第三個層面,必須認識到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辯證統一於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實踐之中。
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的辯證統一,不僅是理論命題,而且是實踐命題。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是全面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前,黨面臨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就是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這一體系基本的原則,就是法治,通過各領域、各系統實現法治,形成完備的以法治為基礎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在這一過程中,黨的建設也會得到不斷加強,黨的領導也會得到不斷完善。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把依法治國和黨的領導有機統一起來,探索出符合中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符合廣大人民群眾需求、能夠切實維護最廣大人民最根本利益的,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充分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是研究和學習依法治國和黨的領導關系的實踐意義之所在。
『肆』 談談你對堅持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兩者的關系。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統一起來,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統一起來,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於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於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於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中央權威、維護全黨全國團結統一。
『伍』 依法治國與黨的政策的關系是什麼
法治國家依法治國,所有政策必須符合法律,政策是法律的細化。如果政策大於法律,那就不是法制,而是專制。
『陸』 簡述依法治國和黨的領導的關系。
依法治國是我們黨喝政府在新時期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既體現內了人民的意志和要求,也體現容了黨的性質和宗旨。實現依法治國不能脫離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關鍵,依法治國是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重要途徑。依法辦事和黨的領導是統一的。
『柒』 如何理解黨的領導依法治國的關系
應當從三個層面來正確認識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關系。
第一個層面,必須認識到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不是割裂、對立的,而是辯證統一的。
一方面,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另一方面,只有依法治國,才能體現黨的宗旨,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實現黨的執政目標。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是我國法治與西方所謂「憲政」的根本區別,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優越性之所在。
第二個層面,必須認識到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辯證統一的基石與連接點是人民利益、人民意志。
一方面,法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統治階級實現其利益的工具。在社會主義中國,法體現的就是人民政權的意志,維護和保障的就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代表的就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根本利益,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國家政權和國家法制充分體現人民的意志。所以說,依法治國和黨的領導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維護人民利益,體現人民意志。人民的利益與意志是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能夠實現辯證統一的基石與連接點。
第三個層面,必須認識到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辯證統一於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實踐之中。
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的辯證統一,不僅是理論命題,而且是實踐命題。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是全面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前,黨面臨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就是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這一體系基本的原則,就是法治,通過各領域、各系統實現法治,形成完備的以法治為基礎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在這一過程中,黨的建設也會得到不斷加強,黨的領導也會得到不斷完善。
參考資料:http://wenku..com/link?url=_
『捌』 堅持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有什麼關系
如果來法律(如憲法)中規定自,國家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那前面那句屬於後面那句的子集和結果(因為要依法治國,所以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邏輯上後面那句話要概括前面那句話(貌似實際情況是前面那句話要高於後面那句話)。
個人認為,基本是兩條線。
法律歸人大管,人大權利歸全體公民(法律是國家機器,屬於國家范疇的一部分);而黨是另一套系統。在我國,黨的優先順序高於國家。譬如總書記職務高於國家主席,省委書記高於省長,村支書大於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