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偽道德
A. 為什麼現在中國人的道德到了幾近淪喪的地步
國情決定的 再加上兩極分化 低級總想往上爬 高級總打壓 凌辱 蔑視低級階層 人群對立
因此低社會地位的人要不放棄奮斗 糊里糊塗過日子 要麼 放棄道德觀念往上爬
這兩種人都是不願意被看到的 所以這幾年中國的重要階段 看領導人能不能順利把中國帶入平穩走向發達國家的正軌上 但是最重要的是需要人民自己意識到 中國的復興強大 自己有很大的責任 人民的這種意識被公認後 行為 道德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我本人在國外留學 發現中國人的地位處在一個很奇怪的位置 就似乎 人家想尊敬你這個天朝大國來的人 但是似乎找不到尊敬你的理由 因為國人的口碑在國際上也實在不怎麼樣 再說直接點 中國公民在國際上的地位很低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 自己沒有天朝大國的榮辱感 自己不能約束自己惟利是圖 丑態百出的行為
B. 中國人的道德真的沒有了嗎
這個,道德好的也有,只是少被發掘。個人覺得經濟主導的社會會有個過度階段的,勉強一下,相信會好的。
C. 在今天的秩序里,哪些是偽倫理,偽道德,偽法律
我曾經在一篇復《一生的信仰決定一輩子制的三個面:自然人、社會人、歷史人》的博客中談到,人類存在著天賦的不公,每一次文明的改寫好像都和消滅這些不公有關。所以,面對每一次以消滅不公為口號的革命,大多數身處不公的平民都會一呼百應。非常正常又非常有諷刺意味的是,當新的革命力量的代表獲得權貴地位後,又都無一例外的在製造著新的不公平。歷史就這樣,並且,還在這些不公的游戲規則上穿了很多層外衣,謂之法律、道德、倫理。像一個怪圈一樣的前行。
D. 什麼是偽道德老人為什麼喜歡利用道德來說年輕人
用一種道德觀念統領全民,要求萬眾一心,步調一致,是荒唐的。人間沒有"君子國",刻意求之,結果可能是"偽君子國"。——"范老"道德思想研究(之一):自由是道德的靈魂此開卷第一回也。寫完《序言》,我就知道這回的玩笑開大發了,沒讀過幾本有關道德的書,連"范老"的文字也僅限於《序言》中列舉的幾篇,談什麼"研究"啊。但開弓沒有回頭箭,郭象不會注莊子,那就讓莊子注郭象吧。先向"范老"說聲抱歉吧。一范美忠被都江堰市教育部門責令解聘的消息傳出後,博聯社博友周治國提出為他捐款,不少博友表示響應,我也是響應者之一。一場地震把他的"道德"震沒了,一篇言論把他的工作震沒了,這不是"雙料災民"么。但捐款不是一廂情願的事,總得受捐人接受才行吧。於是我給在成都的一位朋友發簡訊,"我要給范美忠捐款,請你幫助查一下他的手機。"朋友立即回復"好的"。第二天又回信,"經上網檢索,成都市有547個范美忠,你說的是那一個?"暈!你居然連"范美忠"都不知道,你還算成都人嗎?就是那個不顧學生死活自己先跑的那位。電話里我給他介紹半天。朋友說,范美忠那一瞬間的表現一點都不奇怪啊。你知道天搖地動那一刻我是什麼感覺嗎,一句話:傻了!誰經過這事啊?都不知道怎麼保護自己,更別說考慮別人。我的鄰居夫婦倆在地震發生那一刻奪門而逃,從十樓跑到五樓,才意識到半歲的小女兒還在搖籃里睡覺呢,你能說他們不愛女兒嗎?英雄確實有,但絕大部分災民都是范美忠,這是人自救的本能啊。你也不想想,這次地震七千多間教舍倒塌,上萬學生死亡,有多少老師是等學生都跑出教室自己才跑啊,"先跑"老師應當是大多數吧。樓說一聲垮就垮了,就幾秒鍾的事,要求老師最後一個離開,不等於讓老師給學生陪葬嗎?但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都規定老師對學生有保護、監護的責任。我說。那得分什麼事。老師的責任是"有限責任",不是"無限責任"。讓老師搭上命去救學生,除了老師自己願意,任何人、任何組織都沒有這個權利。老師的命就不是命嗎?你給老師發多少工資?老師死了,他的父母、孩子誰管?我說誰說你對范美忠不了解,你簡直就是范老師的"知音"啊。朋友說,因為我經歷了地震。二昨晚正要"研究范美忠"呢,有師弟從南方出差來京,說一塊坐坐。席間談到了這次為地震災區捐款的事。他說,他已經捐了六次了,回去還有一次,還不知會有幾次。這哪是捐款啊,簡直就是攤派!因為范美忠在博文也說到捐款的事,或許可以相互啟發,我讓他說得詳細點兒。他說,第一次本單位組織捐款,場面相當感人。與往常捐款一樣,單位提出了一個參考數字,處級1000,科級500,一般幹部300。這個數字一出,大家都覺得標准太低了。一位科長對單位領導說,愛心不該論等級,分高下,我這次要冒犯您了。他一下就捐了2000。幾乎所有人都是"上浮一級"地捐。那一次大家都是出於真心,自覺自願。很多人還通過社會渠道悄沒聲息地表達了愛心。但接下來就讓人感覺不好了。豎著來的,橫著來的,行政渠道的,社團管道的,名義上是自願,實際上你能自願嗎?別人都捐,你不捐,往小說是沒有愛心,往大說是你不服從組織安排。哥哥,你說這還叫捐款嗎? 這不叫捐款,這叫「政治」。他又說,我們不知道這各種名義的捐獻都干嗎使了,是不是能按我們所願全部捐給災民,我們只有捐獻的義務,沒有知情的權利。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些組織捐獻的部門,有功可表了。 我想,這就是范美忠所說的"道德綁架"。大地震以來,與愛心一起潮湧的,就是"道德綁架",即以公眾道德的名義,譴責別人,要求別人,甚至強制別人。遭遇道德綁架的人,又豈止王石、劉翔、姚明。一個習慣了被道德綁架的民族,都已見怪不怪,安然受之。但范美忠看不慣,他自述寫那篇博文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對道德綁架的反感"。他說:"既然是捐款,就應該是自願,不是強制的義務。既然這樣,不捐也沒什麼可以譴責的。如果他捐了,無論多少,哪怕是一塊錢,也表示感激,如果我是受惠的災民。但看到王石居然被逼得道歉的時候,我心裡實在不是滋味,對這些道德家產生了強烈的反感。""道德綁架",顯然是一個形象的說法。被匪徒綁架,會失去自由;被"道德綁架",也意味著失去自由——心靈和意志的自由。 三中國的漢字都是有來歷的,往往蘊含著中國人最初始的文化價值。你看"道"字,從首從車,"老大"坐在車上,是為"道",象徵一種至高無上的主宰;再看"德",從雙人從心,從雙人意味著"德"是用來處理人際關系的;從心,即"德"一定發乎人的內心,是人自覺遵從自願奉行的規范或行為。查漢語詞典,"德"還有一個寫法,就是"直"下一"心"。存乎道,發乎心,施於人,至於善,這就是"道德"。法律上對人有"責任行為能力"的區分,道德也同樣存在這個問題。道德主體也一定是具有部分或者完全"責任行為能力"的人。父母領著三歲的孩子去捐款,捐給誰、捐多少,父母說了算,那孩子就不是道德主體,充其量算個道德見習生。一個瘋子罵你,罵得再狠,恐怕也不能斥之為"惡",因為他沒有"責任行為能力"。責任行為能力,即自我判斷、自我選擇、自作主張、自負其責的能力,即道德主體的權利。飛機、輪船、火車、公交車等公共交通工具的駕駛員,法律沒有賦予他們"緊急避險"權利,在發生突發事故時,駕駛員不能"先跑"。先跑了,就是違法,後果嚴重的還要追究刑事責任。但法律沒有規定教師不能"緊急避險"。所以,地震發生時,范美忠的"先跑"還是"後跑",只是一個道德選擇。如果說"先跑"意味著自私,"後跑"意味著高尚,那麼自私也是一個選項。如果認為范美忠只能高尚,不能自私,你自私了我就要罵你,甚至要處罰你,實質是無視他作為道德主體的權利。這就是"道德綁架"。遺憾的是,反對"道德綁架"的人,最後被徹底"綁架"了。四道德主體的權利,我認為至少涉及三個面:一是道德觀念的選擇。比如什麼是老師的"底線道德",范美忠認為,"做文科老師,在課堂上,教歷史,教政治,應該說真話,不應該說一些人雲亦雲的話,不應該欺騙自己,欺騙學生......我對這種道德觀很看重,一個老師做到這方面就可以了。"他不認為老師的"底線道德"是有人認為的"冒生命危險去履行責任"。他說,"我之所以覺得我的跑是無可指責的,從職業道德上講,就是因為我覺得我確實有帶學生的義務,但沒有冒死的危險去疏散學生的義務。"二是道德目標或境界的選擇。有人把人的道德境界分為"高尚"、"普通"和"卑下"。范美忠也不否認有"高尚"的道德,他說,冒生命危險去履行責任,"如果別人自願選擇,那是高尚。" 他顯然沒有選擇"高尚",那他選擇了什麼呢?他說,"冒生命危險去履行我的責任,那根本不是道德的問題。"他認為他的先跑"只是本能反應而已",是一個下意識動作,根本不是在分析、判斷、選擇基礎上做出的決定,所以不是"道德的問題"。也就是說,就他的"先跑"而言,對他進行道德評議,是一個偽命題。我不認為這是"狡辯"。人是血肉之軀,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和險境,表現難免反常。一位名博在博文中自述,在炮火連天的中東戰場上,他就曾被嚇得"頭發直立、兩股顫栗、幾乎尿褲子",我想沒有多少人會因此認為他膽怯、懦弱。一種本能的生理反應,跟道不道德無涉。假如范美忠膽子再小一些,當時沒有被嚇得"先跑",而是給嚇暈倒了,最後被學生拖出教室,因為是「最後」,會不會有人因此認為他"恪盡職守"?或者被有關部門一番包裝,弄成一個"抗震英雄",被領著到處報告英雄壯舉也未可知。三是對道德行為的選擇。早年有一個笑話,上小學的兒子讓爸爸幫他"解詞",孩子說"驕傲",爸爸說"牛×唄";孩子說"謙虛",爸爸說"裝×唄";孩子說"奉獻",父親說"傻×唄"。這笑話當然是諷刺爸爸的粗陋和沒文化,但啟示意義在於,同樣一個行為,站在不同的角度,評價就會不同。北京一個老頭常年上街義務鏟除各類"小廣告",上了電視。有人贊許,說老頭「高尚」;有人不以為然,認為那是市容部門該管的事。依據你認為的"高尚",就判定與這個老頭認識和行動不一致的其他人"不高尚",不合適吧。"道德"作為一個形容詞,就是"善"。"善"在哲學上屬於價值判斷,不可能脫離判斷主體而存在。所以,"道德"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由於人的價值觀念、價值判斷、生活目標、行為方式的不同,人類道德必然呈現多樣性和差異性。對人進行道德評價是危險的。用一種道德觀念統領全民,要求萬眾一心,步調一致,是荒唐的。人間沒有"君子國",刻意求之,結果可能是"偽君子國"。五從道德實踐者是否擁有道德權利而言,可以把道德劃分為"聖人的道德"和"公民的道德"。傳統中國幾千年奉行的都是"聖人道德"。道德信條和規范是"聖人"制定的,目標也是教人做"聖人"。聖人道德是建立在"人性本善"的哲學基礎之上,但自私自利卻是人性的本相,所以從目標設計上,聖人道德就是違背人性的;實踐上多藉助強權,強買強賣的,"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在傳統中國,你要做什麼樣的人,由不了你,聖人道德的推行者(及其臣民)說了算。你自私,也不能表現出來,而要"裝高尚",否則就可能遭遇唾沫星子和懲罰。說徹底些,聖人道德治下,人根本就不是道德主體,只是盛裝道德的容器。公民道德,是區別於聖人道德的全新的道德觀念和體系。它是是建立在"天賦人權"、"人人生而自由"的哲學基礎之上,觀念由我,境界由我,舉止進退亦由我。我可以質疑,可以說不,可以"非千萬人,吾往也"。一句話,我的道德我做主,只有法律是底線。其實生活中的范美忠並不像他自我表現的那麼"壞",不少學生撰文稱贊他,他跟母親的關系也不錯。他所以要把那一刻的行為曝光、放大,把一些表達推向極端,其實多少有些惡作劇,目的就是要"刺刺某些道德家"。他的"以身試德",成效顯著, "道德家"們大為光火,口誅筆伐之外,把他吃飯的傢伙事兒也給砸了。范美忠撕開"聖人道德",呼喚"公民道德"。他是地震的"逃兵",卻是思想的鬥士。
E. 求問中國人為什麼不講道德
中國人為什麼老做這種傷天害理的事?這個社會真是變得越來越可怕了,從甲醇酒到地溝油,從大頭娃娃到結石奶粉,從蘇丹紅到扣白塊,從注水肉到打蠟米,從花錢託人看病上學到找工作,從股票市場到房產市場,從買官賣官到官員為非作歹,奸商林立,貪官成群,慌話連篇,那有道德可言。如果僅僅爾虞我詐,小偷小摸,那還好點,現在出手招招都是死穴,式式都要人命,從油鹽醬菜到米肉奶葯,無毒不在,無處可逃。中國人已經徹底的喪失了道德底線。
為什麼中國社會道德徹底扭曲了?中國人天天儒頭馬嘴的仁義說教,天天高喊以德治國,為什麼結果卻是世界道德最差,美醜和黑白大顛倒?老子曰:反者道之動,這就是違背天道的報應。其實早在100多年前,當代社會學奠基人,德國人文學家馬克斯韋伯就創立了文化決定論,指出這種道德淪喪的根源就在於儒頭馬嘴的專制文化。當代思想家劉軍寧在《天道自由系列談》中說:當國家憑借暴力推行某種道德標准時,就不知道是這樣的道德標准在起作用,還是暴力與暴力的威脅在起作用。如果是人們對暴力恐懼代替人們對美德的嚮往在起作用,其結果必定是,以德治國的力度越大,社會的道德狀況越差。
1、傳統文化下的人格分裂,製造奴才與主子合一的怪胎
道德源於誠實,只有誠實的表現,才有道德評判價值。中國人常佩服人家外國人的道德素質很高,打醬油的錢不知道買醋,這正說明了誠實是產生道德的前提。那麼怎麼才能有誠實表現呢,關於這一點,傻瓜都知道,只有自由、平等的人才會有誠實的表現。奴隸、家丁、僕人、下級等,生命、地位、財產等都由主子說了算,這些人很難有道德行為。歷史上王莽就是靠極度謙虛,慢慢積累實力,最後原形畢露篡位奪權,因此,百姓有順口溜說王莽謙虛篡位前。
中國人的道德淪喪,正是專制文化的惡果。按照馬克思的自由人思想,在專制等級森嚴的社會,官僚階層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人身自由,每個人都被別人控制,又都控制別人,因此其腐敗墮落程度極高。人人都沒有人身自由,那就都虛偽欺騙吧。這里不存在一個可能對虛偽墮落有免疫能力的特殊的群體,倒是成批量製造人格三重分裂的怪胎:對上吹牛拍馬,因為位子票子在上司手裡;對下說一不二,因為握有生殺大權;同級拉幫結派,因為怕關鍵時候拉後腿。人格三重分裂怪胎必然在製造三重腐敗,對上送錢送物,對下收錢收物,同級是公款吃喝你好我好。
魯迅在《阿Q正傳》中,早就把中國人的奴性刻畫的入木三分。魯迅就說過,他所以創造阿Q這一藝術典型,就是為了展示中國人的奴性魂靈。在現實中,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都有阿Q的影子。阿Q精神可以說是植根於我們民族文化傳統之中,是我們這個民族歷經幾千年專制文化濡染而形成的某種消極的普遍性的心態。中國人都是奴才+主子的復合怪胎,其中以阿Q為代表。阿Q是一個雙重性格的奴性人物。見了狼,自己就成為羊;見了羊,自己又變成狼。魯迅說:專制者的反面就是奴才,有權時無所不為,失勢時卻奴性十足。做主子時以一切別人為奴才,則有了主子一定以奴才自命。這是天經地義,無可動搖的。阿Q精神所代表的民族劣根性之所以經久不衰,就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任憑時節變遷,它的根始終深深埋藏於專制的泥土之下。
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認認為,自由和獨立的人格是自然產生美德的兩大條件,商人經濟自立過程中自然會具備道德涵養,勤勉、謹慎等美德。他還解釋了商業社會中道德敗壞和腐敗產生的根源,認為妨礙人們勤勞工作、阻止人們實現生活改善願望的,就是特權、壟斷、管制、保護等制度,不僅僅阻礙了社會經濟的自然運行,而且還造成了商人的腐敗和墮落。
馬克思也對政治特權和經濟壟斷深惡痛絕,1864年他在起草《國際工人協會成立宣言》中指出:實踐證明,只要資本家和地主還保持著政治特權和經濟壟斷,不管合作勞動在原則上多麼優越,在實際上多麼有利,都不能使工人群眾得到解放。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胡孚琛認為,特權的濫用必是腐敗,他在《21世紀的新道學文化戰略》一文說:然而無限制的權力必然導致無限制的腐敗,這是一條鐵的政治定律,也是家長制官僚政治的基本特徵。蓋因人民之大多數難以成為聖人,而掌握最高權力的家長也不耐受聖人理想教條的束縛,進而由聖人理想的追求墮落為實際利益的追求,反會利用權力將自己神化為人聖,將國家政治領域變成充滿忌諱、陰謀、殘殺、多數人不敢參預的凶險場所。(胡孚琛,2003)
當代思想家劉軍寧在《天道自由系列談》中說:如果天下只有統治者說的才是真理,那麼,這個真理一定是謬誤。如果只有統治者認可的道德觀念才是美或善,那一定是丑和惡。以德治國說起來好聽,行起來有害。以為以德治國賦予國家和統治者壟斷道德標準的權利。統治者一定會按照對自己有利的道德標准來要求、規范老百姓。如果天下只有統治者確立的那一種美德,那就一定是惡德了。
2、傳統文化下的道德淪喪,道德底線徹底喪失
按照馬克思共同體的觀點,專制等級社會是一個階層共同體,社會成員按政治身份分為官和民兩大階層,官與民的矛盾是社會的主要矛盾,其原因就是官僚階層的特權。掌權者必然要拿自己的利益冒充公共利益,要求被統治者為公共利益而奉獻。官僚階層的特權主要表現在行政壟斷、官商勾結、權力私有化等,這種特權無孔不入的不勞而獲,成為誠實、勤勞、奮發等美德的殺手,整個社會的道德結構性沉淪。
專制就是對人的奴役,沒有人身自由,就只有虛偽。虛偽是道德的天敵,虛偽本身就是虛假的騙人的,無法用道德來評價,這就是偽君子比真小人更卑鄙的道理。馬克思說:人們最大的罪惡偽善是同沒有自由分不開的&rd
F. 為何道德淪喪中國社會的「道德」一詞總是被輿論抨擊
這是沒有道德的人對自己的開脫,試問有道德的人會不以道德來評價他人嗎?
G. 現在中國倫理道德怎麼樣
現在中國處於半開放狀態,在平時的與人交往方面較開放,但在情感方面較於西方還處於稍有禁錮的階段。雖然現在社會上一些不好的現象也屢有發生,但追其人們的根本思想,還是比較守舊保守的。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和多媒體網路電子的出現,中國人在思想上也逐漸開放,慢慢摒棄了一些傳統的思想和觀念,像「謗大款」「找小秘」等一些不良社會現象正是這種變化的體現。這種現象與中國的傳統思想、道德倫理有著明顯的沖突。隨著思想的不斷開放和思維的不斷創新,中國人打破了古人保守的觀念,隨之而來的負面影響也是很嚴重的。開放與保守兩大觀念的矛盾與沖突,也正是我國面臨的問題,這種思想的過度與改變是很難的。因此,這種漏洞造成了許多不良社會現象的滋生,倫理道德也受到了質疑。這不僅是我國所具有的問題,其他國家同樣隱藏著這樣的問題。
H. 中國道德最差的地方是哪裡
道德最差地方是難以考究的,說白了就是破壞民族團結了。但一般來說河南人最多,各式各樣的人都有,多優秀多敗類的人都有一些,所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所以很多人認為河南人素質比較低,但河南可是古中國的代表--中原之地所在,有個大槐樹的地方是以前秦朝統一中國後移民最多的地方,據說中國有百分八十的人都有大槐樹的血統,所以一昧考究哪個地方道德差沒意義,關鍵還是每到一個地方盡量注意安全,找個可靠的團體依靠,搭車等留個心眼,不要去混亂的地方,這樣便覺得哪裡都有美麗的地方。
I. 什麼是偽道德
道德狹隘上指好的思想好的品行。這里的偽可看成虛偽偽裝。所以偽道德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偽善」。
J. 真道德 偽道德作文800字
真道德與偽道德
在說明真道德與偽道德之前,我先說一下回什麼是真道德,答什麼是偽道德。
什麼是真道德呢?所謂是真道德,就是真正的道德觀,是建立在良知和追求人類美好未來的基礎之上而產生的道德觀。比如助人為樂、見義勇為、倡導人人平等、樂於奉獻等等。由於這些道德觀沒有任何力量的強制推廣,完全由人類自己良知和對美好未來的追求而自發產生的道德觀,所以這種道德觀稱為真道德。由於人類的良知和對未來的美好追求是相同的,所以真道德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是相同的。
什麼是偽道德呢?所謂偽道德就是虛偽的,假的道德觀,是建立在宗教需求或者政治統治需求的基礎之上而產生的道德觀。偽道德根據其目的的不同又分為政治道德和宗教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