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擴散原則

道德擴散原則

發布時間: 2021-12-06 11:29:00

⑴ 社會道德的原則是什麼

這是個很深刻的問題,沒人能講透徹!
簡單點講,社會道德就是社會大眾(可能是某個特定區域)大多數人的價值觀,公眾認可度較高的一個價值標准和體系!

⑵ 什麼是道德原則,什麼是道德品質它們的關系是什麼

如何理解道德原則、道德品質與道德行為

一、道德原則

道德原則是一定社會或階級對人們的行為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道德體系的核

心。他是人們立身處世的基本准則,是判斷行為是非、善惡的尺度。

道德原則集中體現了一定社會或階級的根本利益,從道德上規定了個人利益和社會整體利

益之間的關系,以及人們道德行為的整體方向。

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沒有本質區別,兩者是一致的。道德原則是總的道德規范,道德規范

則是比較具體的道德原則,是在一定條件下,一定范圍內的人們立身處世的原則和評價行為

是非、善惡的標准。

道德原則具有具有普遍性、相對穩定性和一貫性的特點。一般說來,經濟基礎、階級關系

不發生根本性的變革,道德原則是不變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是集體主

義,而資產階級根本的道德原則是利己主義。

二、道德品質

道德品質是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在社會成員的思想和行為中的體現和

凝結,是人們在處理自己同他人、同社會集體的利益關系時所形成的道德行為習慣。

第一,道德品質是人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的綜合表現。道德行為是道德品質的客

觀內容和表現形式,一定的道德行為持續不斷才形成了一定的道德習慣。

第二,道德意識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是構成道德品質

的內在因素。

判斷和評價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是以他的一貫的道德行為為依據的。

在思想史上,不同時期的倫理學家都對自己階級的成員提出了道德品質的要求。例如:1、

我國古籍《中庸》一書要求社會成員具有「智」、「仁」、「勇」三個品德。

2、古希臘思想家柏拉圖提出了四主德思想,要求臣民具有勇敢、智慧、節制和正義的道德

品質。

3、在社會主義條件下,要求人們具有堅定勇敢、知難而進、積極進取、勇於開拓、自力更

生、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清正廉潔、勵精圖治、無私奉獻等道德品質。

三、道德行為

道德行為是指在一定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出來的有利或有害社會和他人的行為。

道德行為具備以下特徵:

1、一定是與他人或社會集體發生利害關系的行為。

2、是自知的行為,即行為者對自己的行為目的有明確認識的行為。

3、是行為者本人意志自願選擇的行為。

因此,也就能夠從道德上對其進行善惡評價,行為者負有道德責任的行為。

道德行為又包括有道德的行為和不道德的行為。

有道德的行為是指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的行為,是一種有利於他人、集體和社會的

行為,又叫善的行為。

不道德的行為是指不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的行為,是一種有害於他人、集體和社會

的行為,又叫惡的行為。

那種不受道德意識支配,或同人們相互之間的利益無關,又不能進行善惡評價的行為,即

不具有道德意義的行為,稱為非道德行為或非倫理行為。

⑶ 社會主義社會道德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社會復主義社會道德的基制本原則是集體主義。集體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就在於它把個人利益同集體利益結合起來,而不是絕對對立起來。

與此同時,也有於它把每一個人的利益在集體利益中的實現,建立在付出了同等的勞動,獲得同等報酬的原則基礎上。更主要的在於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決反對任何特權利益,力求實現利益的公平,因而依據集體主義原則能夠在總體上解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公平和效率問題。

(3)道德擴散原則擴展閱讀

集體主義的意義:

集體主義是無產階級為完成自身解放和解放全人類的歷史使命在道德上的一種必然要求,它是無產階級高尚品德的集中表現。集體主義是無產階級在進行生產斗爭和反對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中形成的。近代大工業的發展,使每個無產者的活動都受到彼此的制約和機器的限制。

同時,也把整個無產階級的命運聯系起來。在資本主義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面前,任何一個無產者都不能單獨改變自己的命運。無產階級只有依靠集體的力量,才能擺脫剝削和壓迫。階級斗爭的實踐,使無產階級覺悟到必須珍視集體的力量,必須在斗爭中維護集體的利益。

⑷ 道德的原則指什麼

道德抄,是由思想行為所表現的,有一定標準的,社會、風俗,習慣。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稱之為得;合起來解釋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會中的一切。丑德不成其為德,所以,道德僅僅是一種表現形式,屬於中性。

⑸ 道德准則和道德原則的區別

來道德准則即指道德的標源准規范,無形的約束枷鎖,它是依道德之理所遵循的標准原則或是行為准則,順應道德的准則是善,違逆道德的准則是惡,道德本身並無矛盾,而執行者在依道德之理執行准則時會產生沖突,詳見准則矛盾。道德二是連用,成為一個概念,始於春秋戰國時的《管子》、《莊子》、《荀子》、《韓非子》等書。荀況不但將道和德連用,而且賦予了它較為確定的意義,即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所形成的道德品質、道德境界和調整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道德原則和規范。
道德原則指一定社會或階級用以調整人們之間利益關系的根本指導原則。是對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關系的本質概括,最集中地反映了社會經濟關系和階級利益的根本要求,表現了道德的社會本質和人們行為的基本方向。在中國,通常認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道德體系中的道德原則是集體主義。

⑹ 公民道德准則的原則是什麼

遵守公民道德准則

一、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和原則

社會主義道德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二、社會公德

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是社會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維護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條件。

三、職業道德

基本要求: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最高層次要求。

四、 家庭美德

1、戀愛中的道德規范

基本要求:尊重人格平等、自覺承擔責任、文明相親相愛。

2、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規范

家庭美德的基本規范: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

五、個人品德

(一)個人品德及其作用

個人品德的功能和作用:

1、個人品德對道德和法律作用的發揮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2、個人品德是個體人格完善的重要標志。3、個人品德是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重要的主體精神力量。

(二)掌握道德修養的正確方法

1、學思並重的方法。2、省察克治的方法。3、慎獨自律的方法。4、知行合一的方法。5、積善成德的方法。

(三)錘煉高尚道德品格

第四節 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向道德模範學習;參與志願服務活動;引 領社會風尚。

⑺ 道德的原則體現

道德是做人的規矩,道德是由一定社會的經濟關系決定,以善惡標准評價的。你靠人們內心信念,社會輿論和傳統習慣來維系的。調整個人與個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的原則和規范的總和。道德與法律相輔相成。共同規范著一個穩定的。和社會秩序,道德品質是一種個體體現,它是社會道德在個體上的表現。

⑻ 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

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

一、集體主義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集體主義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三、新時期要旗幟鮮明地堅持集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

集體主義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首先,集體主義原則體現了社會主義按勞分配、共同富裕本質的要求。

社會主義按勞分配原則是解決經濟利益分享的基本原則,以勞動者為社會所付出的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分配給相應的物質利益,既保證了個人利益的正當性和合理性,又鼓勵個人勤奮勞動為社會多創造財富,保證社會集體利益的穩定發展;

體現了調節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公平合理。集體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就在於它把個人利益同集體利益結合起來,而不是絕對對立起來。

其次,集體主義原則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精神。民主就是人民自己當家作主,民主政治建設就是實現公民的政治平等,讓人民真正行使自己的權力來保證自己的權利。

再次,集體主義植根於經濟生活的公平要求,它也是公民在社會文化生活中實現個人全面發展的必然形式。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集體主義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在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由於體制的轉型和利益關系的調整,因而出現了不同利益主體在價值觀、價值取向上的不同選擇。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性質、目的,要求在經濟活動中堅持集體主義。市場經濟的性質取決於與它相結合的社會制度。我國市場經濟是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是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它的社會主義性質,必然要求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價值觀與其相適應,並為之服務。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目的在於,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極大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推動社會全面進步。

新時期要旗幟鮮明地堅持集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

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是社會利益存在的兩種基本形式,對二者關系的處理幾乎成了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理所當然也是公民道德建設中的根本問題。社會主義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要求公民應當具有集體主義精神。

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歷史時期,要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總的要求是: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國家。只有這樣,才能在實際生活中堅持集體主義。

(8)道德擴散原則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

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乾重要問題的決議》規定: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唯一宗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唯一宗旨,是社會主義時期道德建設的核心。

堅持為人民服務,首先要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這是人生首要的、根本的問題,也是無產階級人生價值觀與剝削階級人生價值觀的根本區別。

其次,要有為人民服務的本領,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能力。為人民服務水平的高低,貢獻的大小,不僅與他的人生價值觀相聯系,也與他的知識、素質為基礎的能力相聯系。

第三,要積極從事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人們認識世界的目的在於改造世界,掌握知識和提到能力的目的在於實踐。

一個人有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又有了為人民服務的本領,這還不夠,還必須積極投入到為人民服務的社會實踐中去,在實踐中使為人民服務成為現實。

第四,要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的關系。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合理的、合法的、合乎政策的追求個人利益是道德允許的,但基本前提是保證國家、集體和人民的利益。

社會主義國家代表著人民的根本利益,社會主義集體代表這一部分人的特殊利益,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都是人民的利益。個人利益不能凌駕於人民利益之上,當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發生矛盾時,要以人民的利益為重,勇敢地犧牲個人利益。同時,要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思想和行為作斗爭。

⑼ 性道德的八個原則是什麼

1.雙方自願原則。自願是以不違反社會公德為前提。
2.無傷原則。不傷自己版,不傷對方,不傷後代權,不造成精神污染。
3.愛的原則。軀體感受與心理感受有機融合。
4.婚姻締約原則。聖經上有句名言「性交只有在結婚的床上才是合乎道德的」。
5.科學計劃生育原則。
6.性禁忌原則。某些遺傳病及家庭倫理道德都有性禁忌要求。[2]

熱點內容
論新會計法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0 09:35:09 瀏覽:628
臨床研究方法學 發布:2025-05-20 09:35:06 瀏覽:396
晚清司法改革 發布:2025-05-20 09:31:12 瀏覽:349
合同法對格式條款的法律規制 發布:2025-05-20 09:31:10 瀏覽:424
伊春市律師 發布:2025-05-20 09:21:45 瀏覽:2
公司發的郵件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0 09:07:25 瀏覽:47
蘇格蘭法學家 發布:2025-05-20 09:06:25 瀏覽:189
南京移民律師 發布:2025-05-20 09:05:43 瀏覽:195
刑事訴訟法39 發布:2025-05-20 09:04:49 瀏覽:971
耦合刑法 發布:2025-05-20 09:04:46 瀏覽: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