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法道德
⑴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德法 摘略
1.公民道德基本抄規范:愛襲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2.社會公德主要規范: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
3.職業道德的主要規范: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4.家庭美德的主要規范: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
----------------------------------
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
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
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
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
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
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
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
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⑵ 什麼是道德
道德是一種良好的抄選擇習慣。
在中國,道德是道與德的結合。道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美德是一種修養或習慣。兩者的結合構成了它的定義,即一個好的選擇習慣,其中習慣是它的種類,好的選擇是它的區別。
道德屬於倫理范疇。它的主題是人類的活動或實踐,其目的是人類的幸福。道德規律不同於自然規律或邏輯規律。這不是一個百分之百確定的規律。這是由於與道德規律相對應的主體的不確定性。因此,有些人懷疑道德規律的存在。
(2)祖法道德擴展閱讀:
道德的起源為:
實踐或活動源於慾望,而不是理性。理性只能分辨是非,但不會引起任何活動。相反,慾望可以引起活動,但不能區分是非。慾望可以從屬於理性,也可以反對理性。服從理性的慾望導致了好的選擇,而反對理性的慾望導致了糟糕的選擇。道德就在於這樣的選擇,所以道德源於慾望與理性的統一。
再者,慾望是由感覺引起的,它分為快樂和痛苦。快樂來自愛好,痛苦來自仇恨。愛一件事的人能給他幸福,所以道德也能使他幸福。因此,道德和幸福不一定都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道德
⑶ 道德表現有哪些方面
個人品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思想品德。
1、「二十字」基本道德規范:
愛國 守法 明禮 誠信 團結 友善 勤儉 自強 敬業 奉獻
2、「五講」
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
3、「五愛」
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
4、社會公德
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
5、職業道德
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6、家庭美德
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
⑷ 我發現中國人祖先的道德指數都比現代人高
古代人是說理,也不怎麼罵人,但都是少數人,上層人物,寫進歷史里的。一般的底層人犯錯誤直接就殺了!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現在叫連續作案的案犯,以前叫「俠客」!
你看水滸,燕青算是好人、君子了吧,讓他遇上一個經商的,不也是二話不說,殺人越貨么。是不說理,也不罵人。
誅殺九族,鄰居都算,我就罵所有殺人族人的人,CAO NI MA了。
至少現在是屏蔽,古時候你敢說上面不好,直接文字獄,XXXXX。
唐朝的時候大妓院都是官方開的,王安石還實行法令,讓妓女賣酒,提高國企利潤!
·······。
多讀點書吧!
怎麼不會不如古人?
我們不如西方制度完善,但比野蠻的古代強多了,老說人心不古的人,都是書讀的太少了!
⑸ 祖師大德如何來談佛教道德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
什麼叫道德,就是一種准則和規范
佛說末法時代以戒為師,當然這種戒律,這種道德是非常重要的。
如殺、盜、邪淫、妄語等四戒。此四者自性是戒,不待佛制,人若持之則得福,犯之則受罪,故稱性戒。(2)如飲酒等戒。飲酒之性固非罪,然能犯諸戒,故佛特遮止,使不飲之,故稱遮戒。[俱舍論卷十八]
其中性戒,如果在加那麼是五戒,出家的話比丘是二百六戒,比丘尼是三百餘戒。菩薩受戒還有十重四十八輕等等戒律。
還有道共戒--道共戒又名性戒,不共外道、凡夫,實乃佛弟子實證三乘菩提之道所成,見道、修道後轉依於所證而攝心為戒,依見、修道無漏功德受用而行,不拘戒相,與道相應,故自然不犯戒,但以攝心住於正道為戒,是名持道共戒者,有別於凡夫未證者需要依於戒相而攝心持守。
⑹ 祖師大德如何來談佛教道德的
道德一詞,多見於《道德經》,出於道家。
佛家不談「道德」而常常談及「功德」。
《六祖壇經》謂:
「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其實妙用,名為功德。
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
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
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
善知識!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善知識!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
是以福德與功德別,武帝不識其理,非我祖師有過。」
⑺ 「乘道德而浮游,浮游乎萬物之祖」的意思
「乘道德而浮游」就是指:與自然之道化合而逍遙於物外。
這是莊子在《山木篇》告誡弟子的處世哲學,與當時的歷史背景有很大的聯系。莊子所謂的道德不是一般的道德觀念,而是符合他所謂「自然之道」的修養,乘道德而浮游的人,順應自然之道,能夠保持心地明凈,思想感情不會受到外界的影響,免於苦惱塵世的種種不必要的矛盾思考,不被用與不用牽制了苦惱。
「浮游乎萬物之祖」就是《齊物論》所說的與道為一,游心在萬物沒有的境界。莊子告誡弟子,在無奈的環境中,將自己的心思從糾結的現實中提升一級,維護其精神的自主性,才能真正凌駕為「萬物之祖」,順乎自然之理,不為世俗牽制。
這兩句順應了莊子的無為,無己.完成天地間一翻逍遙游,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與世間萬物一體的到家思想,同時莊子向世人展示了其樸素的唯物自然觀和辯證法的魅力。
⑻ 莊子為何能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
因為莊子是也道家的信奉者,他不但繼承了老子的道家思想,還在老子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增加了自己對道家的看法。
著名的《道德經》就是老子寫的,是我們道家思想的集成。老子認為道法自然,應該無為而治,他認為世間萬物都有它的規律,人們不應該強行更改,因為什麼都不要做,順其自然。當然他說的什麼都不做並不是真的什麼都不做,只是告訴人們不要做返自然規律的事情。
他們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統一性,所以莊子和老子並稱為“道家之祖”是名副其實的。一個是道家的創始人,一個是傳承者,他們對道家的貢獻都是偉大的,在當時百家爭鳴的局面,他們的這種豁達精神,不僅影響了他們那代人,對我們世世代代的子孫有具有非常寶貴的意義。
⑼ 做人的基本道德是什麼
1、百德孝為首抄。對父母的孝襲敬,居所有道德中的首位,如果一個人對父母不孝敬,做其他事情也不會很好地去遵守道德規范的。
2、遵紀守法。遵紀守法是人的立身基礎,沒有這一點,其它一切都無從談起。
3、知榮辱。知榮辱是做人基本道德的方向,人的修養最終要達到的目標就是知道榮辱,知道什麼是光榮,什麼是恥辱,行為就有了方向。什麼是榮辱,在以後的具體道德標准中加以說明。
4、實事求是,客觀准確地反映事實,從事實中總結道理。
(9)祖法道德擴展閱讀:
道德功能
凡是人的活動都是為了獲得某種幸福,區別在於幸福的種類和完滿的程度不同。道德的活動既然是一種活動,當然也不能例外,它也是為了追求某種幸福。
人類的靈魂可以粗略的分成三個部分,即營養和繁殖的部分,感覺和慾望的部分,心靈和理性的部分。道德既然與實踐和活動密切相關,所以它的目的就在於追求人類靈魂中感覺和慾望部分的幸福。
⑽ 憲法道德的含義
憲法制度的含義:
全國人大常委會於7 月1 日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實行憲法宣誓制度的決定》,該決定將於2016 年1 月1 日起施行。這一決定是對中共中央十八屆四中全會有關建立憲法宣誓制度的任務的落實。這個決定的頒布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意義。
首先,這個決定以立法的形式建立了我國的憲法宣誓制度。這個決定的十項內容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
決定明確了進行憲法宣誓的國家工作人員的范圍,即各級人大及縣級以上各級人大常委會選舉或者決定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以及各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在就職時應當公開進行憲法宣誓。(第一項內容)
決定規定了統一的誓詞內容,即「忠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法定職責,忠於祖國、忠於人民,恪盡職守、廉潔奉公,接受人民監督,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努力奮斗」!(第二項內容)
決定規定了中央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宣誓儀式的組織者,即全國人大會議主席團、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國務院及其各部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全權代表的憲法宣誓由外交部組織。(第三、四、五、六、七項內容)
決定規定了宣誓的具體形式。(第八項內容)
決定規定地方的宣誓的具體組織辦法的制定,即參照本決定製定;還規定了本決定的施行日期,即自2016 年1月1 日起施行。(第九、十項內容)
其次,憲法宣誓對於維護憲法的根本法地位具有重要意義。憲法是根本法,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是依憲執政,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對憲法進行宣誓的制度突出了憲法所具有的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有利於促進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增強憲法意識,運用憲法思維、憲法理念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內心深處尊重憲法;有利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工作中首先想到憲法,避免出現違反憲法的行為,避免有關機關制定違反憲法的規范性文件。
第三,憲法宣誓有利於促進憲法的實施。憲法的實施不僅包括根據憲法制定法律(主要指立法活動)、憲法解釋、憲法監督等,還包括憲法宣誓。世界上成文憲法國家大多在憲法里規定憲法宣誓制度,即使不在憲法里規定也在實踐中實行憲法宣誓制度。雖然憲法宣誓制度是一個儀式,但它對憲法的宣傳效果不限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而且會影響到廣大人民群眾,因為憲法宣誓儀式往往是公開的,我們國家的這個決定也規定「應當公開進行憲法宣誓」。憲法宣誓的公開性也有利於人民群眾監督相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遵守憲法。這也是憲法實施有別於其他法律實施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其他法律不存在通過進行宣誓來加強其實施的問題。
第四,憲法宣誓有利於增強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務的合法性和嚴肅性。我們以前不太注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就職的具體儀式,甚至有的地方根本就沒有就職儀式,或者我們可以說有點重實體、輕程序。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從什麼具體時間享有法定權力、履行法定義務,往往沒有規定具體的時間。有了憲法宣誓制度以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權力和責任的起始點往往從憲法宣誓之後正式開始。其實,形式也是為內容服務的,憲法宣誓這一形式也是為依憲治國、依憲執政這一實質內容服務的。
第五,憲法宣誓有利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理解其就職以後所享有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應當權為民所用。憲法里的一個基本理念就是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所以,憲法宣誓制度有利於相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認識到手中的權力來自於人民,由人民通過憲法賦予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這有利於把權力關在籠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