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正確觀點

法治正確觀點

發布時間: 2021-12-15 04:45:00

『壹』 當代大學生應當樹立怎樣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法治

一、正確的世界觀
正確的世界觀是客觀地反映世界的本質和一般規律的世界觀,它能夠幫助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1、世界觀的定義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
2、哲學和世界觀的關系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馬克思主義哲學系統科學地蘊涵著正確的世界觀。其他哲學體系,包括黑格爾唯心主義辯證法,也蘊涵著一些正確世界觀的具體觀點。
3、怎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必須學好哲學,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
二、正確的人生觀
正確的人生觀是客觀地反映人生的本質和人的發展一般規律的人生觀,它能夠幫助人們優化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態度、實現人生價值。
1、人生觀的定義
人生觀是人們對人生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人生觀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觀在人生問題上的體現。
2、人生觀的要素
人生觀包括三大方面,涉及三大問題:
①人生目的,回答人生為了什麼?是為了自私自利,還是為了奉獻社會。
②人生態度,回答人該怎樣活著?是樂觀積極進取,還是悲觀消極無為。
③人生評價,回答人生價值何在?是看貢獻的大小,還是看索取的多少。
3、人生哲學和人生觀的關系
人生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人生觀。馬克思主義人生哲學系統科學地蘊涵著正確的人生觀,有時人們直接稱為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
4、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
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亦稱無產階級的人生觀,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思想體系,是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①關於人生目的,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倡導為人民服務的人生目的。因此,有時把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簡稱為「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
②關於人生態度,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倡導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③關於人生評價,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倡導「主要看奉獻」的人生價值標准。
三、正確的價值觀
正確的價值觀是科學地反映價值本質和價值規律的價值觀,它能夠幫助人們恰當地進行價值評價、合理地作出價值選擇。
1、價值觀的定義
價值觀是關於價值問題的根本觀念和具體觀點組成的思想體系。
2、價值哲學和價值觀的關系
價值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價值觀。馬克思主義價值哲學系統科學地蘊涵著正確的價值觀,有時人們直接稱為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
3、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
①關於價值定義,馬克思主義價值觀認為,價值是主體認定的客體對主體的積極作用,價值是客體性和主體性的統一。
②關於價值標准,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堅持「兩個有利於」的標准,即有利於個人全面發展、有利於社會和諧進步。
③關於價值評價,馬克思主義價值觀認為,有些價值觀點沒有對錯之分,「蘿卜、白菜,各有所愛」,他人不必干涉;很多價值觀點具有正誤之別,「人參、罌粟,必有一害」,理應明辨是非。
四、正確的法治觀
1、法治觀的定義
法治觀(包括法制觀)亦稱法治觀念。法治觀是指人們對法律的性質和功能等問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
正確的法治觀是科學地反映法律本質和重視法治作用的法治觀,它能夠幫助人們注重法治思維、採取合法手段,維護正當權益。正確的法治觀就是馬克思主義的法治觀。
2、馬克思主義的法治觀
①關於法律的本質,馬克思主義法治觀認為,法律是調整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強制性的行為規范,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依靠強制力保證施行。
②關於法律的作用,馬克思主義法治觀認為,民主和法治(法律具有至上性、正義性、完備性)是相輔相成的。民主是法治的基礎;法治是民主的保障。
3、法治思維的基本特徵
法治思維方式是指按照法律條文、法律原理和法律精神分析和解決法律問題的思維習慣和思維傾向。
①講法律,以法律為准繩。
②講證據,以事實為根據。
③講程序,以程序為軌道。
④講法理,以法理為後盾。

『貳』 法治基本觀點

1、法治作為一個動態的或能動的社會范疇,其基本的意義是依法辦事。
2、現代法治的精髓是依法辦事。

3、人人平等地依法辦事是法治的要求和標志。
4、「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社會主義法制(法治)四個缺一不可的要素.這四個要素的實質是依法辦事。
5、法治不是單純的法律秩序。
6、不是任何一種法律秩序都稱得上法治狀態,法治是有特定價值基礎和價值目標的法律秩序,即是有價值規定性的社會生活方式。

『叄』 有人認為:依法治國就是執法必嚴,制裁違法犯罪。對此,你認為這一觀點正確嗎請加以辨析。

我認為這個觀點不夠全面,執法必嚴、制裁違法犯罪只是依法治國的一個環節。依法治國即是依法行政,2004年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明確表示,依法行政有六個基本要求,即行政合法、行政合理、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一。只有從這六個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工作機制,真正達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才能走向真正的法治社會。

『肆』 當代大學生應怎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

一、正確的世界觀
正確的世界觀是客觀地反映世界的本質和一般規律的世界觀,它能夠幫助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1、世界觀的定義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
2、哲學和世界觀的關系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馬克思主義哲學系統科學地蘊涵著正確的世界觀。其他哲學體系,包括黑格爾唯心主義辯證法,也蘊涵著一些正確世界觀的具體觀點。
3、怎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必須學好哲學,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
二、正確的人生觀
正確的人生觀是客觀地反映人生的本質和人的發展一般規律的人生觀,它能夠幫助人們優化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態度、實現人生價值。
1、人生觀的定義
人生觀是人們對人生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人生觀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觀在人生問題上的體現。
2、人生觀的要素
人生觀包括三大方面,涉及三大問題:
①人生目的,回答人生為了什麼?是為了自私自利,還是為了奉獻社會。
②人生態度,回答人該怎樣活著?是樂觀積極進取,還是悲觀消極無為。
③人生評價,回答人生價值何在?是看貢獻的大小,還是看索取的多少。
3、人生哲學和人生觀的關系
人生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人生觀。馬克思主義人生哲學系統科學地蘊涵著正確的人生觀,有時人們直接稱為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
4、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
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亦稱無產階級的人生觀,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思想體系,是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①關於人生目的,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倡導為人民服務的人生目的。因此,有時把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簡稱為「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
②關於人生態度,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倡導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③關於人生評價,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倡導「主要看奉獻」的人生價值標准。
三、正確的價值觀
正確的價值觀是科學地反映價值本質和價值規律的價值觀,它能夠幫助人們恰當地進行價值評價、合理地作出價值選擇。
1、價值觀的定義
價值觀是關於價值問題的根本觀念和具體觀點組成的思想體系。
2、價值哲學和價值觀的關系
價值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價值觀。馬克思主義價值哲學系統科學地蘊涵著正確的價值觀,有時人們直接稱為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
3、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
①關於價值定義,馬克思主義價值觀認為,價值是主體認定的客體對主體的積極作用,價值是客體性和主體性的統一。
②關於價值標准,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堅持「兩個有利於」的標准,即有利於個人全面發展、有利於社會和諧進步。
③關於價值評價,馬克思主義價值觀認為,有些價值觀點沒有對錯之分,「蘿卜、白菜,各有所愛」,他人不必干涉;很多價值觀點具有正誤之別,「人參、罌粟,必有一害」,理應明辨是非。
四、正確的法治觀
1、法治觀的定義
法治觀(包括法制觀)亦稱法治觀念。法治觀是指人們對法律的性質和功能等問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
正確的法治觀是科學地反映法律本質和重視法治作用的法治觀,它能夠幫助人們注重法治思維、採取合法手段,維護正當權益。正確的法治觀就是馬克思主義的法治觀。
2、馬克思主義的法治觀
①關於法律的本質,馬克思主義法治觀認為,法律是調整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強制性的行為規范,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依靠強制力保證施行。
②關於法律的作用,馬克思主義法治觀認為,民主和法治(法律具有至上性、正義性、完備性)是相輔相成的。民主是法治的基礎;法治是民主的保障。
3、法治思維的基本特徵
法治思維方式是指按照法律條文、法律原理和法律精神分析和解決法律問題的思維習慣和思維傾向。
①講法律,以法律為准繩。
②講證據,以事實為根據。
③講程序,以程序為軌道。
④講法理,以法理為後盾。
五、正確的道德觀
1、道德觀的定義
道德觀是指人們對道德的性質和功能等問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
正確的道德觀是科學地反映道德本質和重視德治作用的道德觀,它能夠幫助人們加強道德修養,提高道德境界,維護道德尊嚴。正確的道德觀就是馬克思主義的道德觀。
2、馬克思主義的道德觀
①關於道德的本質,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認為,道德是調整個人和他人之間關系的勸導性的行為規范,通過傳統習俗、社會輿論和內心信念來維系。
②關於道德的作用,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認為,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輔相成。
3、社會主義道德規范體系
①個人品德(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②社會公德: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
③職業道德: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④家庭美德: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

『伍』 如何培養公民正確的法治意識

1、通過學校教育的正確引導,使他們樹立憲法和法律具有至高無上權威的理念,培養秩序與自由相統一的法治觀念,引導他們確立權利義務相一致的規則意識,踐行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行為准則。

2、加快普及國民素質教育 。通過大面積普及國民素質教育使全體社會成員都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養,使社會成員都具有較強地獲取知識技能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具有較強地獲取和應用法律知識的能力。

3、提高普法工作水平 。普法工作應以提高公民法律素質,推進公民現代法律意識為目標,以灌輸給公民現代法的基本觀念為主要內容,重點在於對公民權利意識、訴訟意識和法治意識的培養。

4、完善法律體系建設。完善法律體系就是要加強立法工作,提高立法水平,使所制定的法律更具有嚴密性、具體性、可操作性,能更加有效地規范和制約現代社會生活的運轉。

5、建設一個良好的法制環境。我們今天社會所呈現的法律意識的普及,很大程度上是法律知識宣傳普及的結果,而不是從社會現實和文化深層生長出來的,當然,我們不能因此否認宣傳的社會效應和效果,這也是法律意識提高的一種必要手段。

(5)法治正確觀點擴展閱讀:

增強公民的法治理念、培養公民的良好法治思維習慣,是推進依法治國進程的關鍵。公民的法律素養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准。

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

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但是如今,有些公民,包括個別黨員幹部,遇事第一時間、第一思維,不是依法、求法、找法、靠法,而是求人、找人、靠關系、走後門解決問題,化解矛盾,最後被逼無奈才走法律程序,把打官司告狀當醜事。

在他們心裡,人大於法,權大於法,甚至有人拿法律當兒戲,這都是缺少法治理念、法治思維習慣的表現。

《決定》指出「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為依法治國指明了方向,如何培養公民的法治思維習慣是提高公民法律素養的關鍵、前提。

多年來,我們在立法的修改、完善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可賀的成績,這只是第一步,如果第二步跟不上或者脫節,法律再完善,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因此,必須在普法上下功夫、做文章。

普法,就是讓公民了解法律,有計劃、有組織、有重點地利用各種途徑,多種形式普及法律知識。如利用媒體開展法制講堂、課堂、會議、學習培訓等,讓普法深入人心,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形成氛圍、環境。

學法,就是讓公民掌握法律,學習法律常識、知識,學習法治思維,增強法治理念,遵法、守法。目前,應該從小學生抓起,讓法進課堂,開辦法治課,從小就讓學生掌握法律知識,打上法律烙印,養成法治思維習慣。

作為黨員幹部要帶頭學法,做學習法律的模範,帶頭、帶領、帶動全民族學法熱潮,樹立正確的法治理念,形成崇尚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良好社會風氣。

用法,就是讓公民駕馭法律。法律,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重器,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法律,不成社會。法律是保護公民自身與他人的雙刃劍,普法、學法的最終目的是用法,學會用法律武器,小到修身、齊家,大到治國、平天下。

有法、守法,天下太平,無法、違法,天下大亂。教育引導公民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運用法治思維思考問題、處理問題,提高自己的用法水平,這是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也是推進依法治國進程的關鍵。


參考資料來源:光明網-培養公民良好的法治思維習慣

『陸』 簡述依法治國的基本看法怎麼答啊

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確立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1999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將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正式載入憲法。1999年11月,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決定》。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把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並明確提出了「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推進依法行政」。2004年4月,國務院又頒布了《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目標任務,即經過十年左右堅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實現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今年,中央政法委又在全國范圍內組織政法各部門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

由上可以看出,黨和政府正在堅定不移地逐步推進依法治國和依法行政的進程。

作為一名司法工作人員,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中,通過學習培訓正確認識和理解有關依法治國的深刻內涵十分重要,這是形成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前提,是正確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基礎性工作。下面筆者就依法治國的有關問題談點粗淺的認識。

一、關於依法治國的深刻內涵

依法治國具有深刻的內涵。按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讀本》的闡述,依法治國理念具有三方面的基本內涵:(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任何組織和個人的違法行為都必須依法受到追究。(二)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必須確立法律是人們生活基本行為准則的觀念;必須首先維護憲法的權威;必須努力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必須樹立執法部門的公信力。(三)嚴格依法辦事。這是法治區別與人治的重要標志,要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具體要貫徹職權法定原則、有權必有責原則、用權受監督原則和違法受追究原則。

對依法治國深刻內涵一定要作全面正確的理解,要堅決防止和克服實踐中甚為流行的一種不符合依法治國實質內涵的「法制工具論」。所謂「法制工具論」的實質就是指把法制置於人治之下,從根本上否定法制的前提性和普遍約束力,視法制僅僅為管理的工具,當管理手段缺乏時,要求增加管理職權的立法呼聲十分強烈;當管理手段受到法制限制時,則對法制棄之唯恐不及。事實上我國歷史上並不缺乏運用法律手段治理國家的先例,著名的如戰國的商鞅變法、李悝變法、吳起變法和北宋的王安石變法等,如果按照「法制工具論」的觀點推論,我國歷史上的這些「變法」都可以稱為「依法治國」了,這顯然是十分荒謬的。因為我國歷史上的統治者從來都沒有也不可能把自己、把國家機器擺進去而受法律制約。如果「法制工具論」能成立,那麼中國共產黨在1997年才提出「依法治國」的治國基本方略,其先進性也就無從體現了。

依法治國的「國」字,應該是指國家機器和公民二個層面。如果認為只指公民,那就是「法制工具論」。歷史和事實無數次地證明,如果不先治好國家機器和官員,那國家是很難治好的。因此,依法治國的重點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權。

二、依法治國的關鍵是依法行政

我國現行約35000多件法律法規規章中,約佔80%的屬於行政法范疇。而且行政權具有最為活躍、最為廣泛的特點,自由裁量的空間很大。有人戲稱行政權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事實上,行政權也是最容易膨脹、最需要控制,又最難控制的國家權力。現實中存在這樣一些較為嚴重的問題:(一)行政權大量地侵犯國家立法權。如有關行政主體超越職權立法、部門利益「法制化」;行政主體不依法行政等。(二)沒有行政組織法,行政主體職能交叉造成管理混亂。如行政機構職能配置缺乏法律論證,職能設置不科學造成交叉;設置許多沒有法律依據的臨時機構行使行政職權等。(三)行政執法與經濟利益掛鉤。(四)地方政府行為存在大量行政違法。(五)沒有統一的行政程序法,導致行政程序不規范、不統一。(六)有的領導幹部學法不守法。

在現實社會中,最具有迷惑性的做法是,政府機關在依法行政的口號和旗幟下,偏面地強調加強行政權、保障行政權、擴大行政權,在制定的行政依據中大量地塞進反映本部門、本地區利益的內容,有的甚至凌駕於憲法和法律之上,還強令下級遵守和執行,又美其名曰「嚴格執法、依法行政」。這是具有嚴重危害性的行政違法。是「法制工具論」在現實生活中的典型表現。

行政權的特點和上述現實狀況表明,行政主體能否依法行政成了能否實現依法治國的關鍵之所在。

三、對依法行政基本涵義的理解

依法行政的基本含義是指行政主體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從事行政行為,不得超越職權和濫用職權。從這個基本涵義出發可以引伸出以下三條:第一,「法」本身一定要體現最廣大人民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也就是說法本身必須是合憲的。第二,行政活動一定要藉助法律手段,以提高行政效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依法進行的行政行為會遭受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的阻力)。第三,行政活動要受到法律的規制,以體現公開公平和公正,防止行政權力被濫用。

對自然人和行政相對人而言「法無明文禁止即可為」;對國家機關和行政主體及行政人而言,「法無明文規定不得為」。這是法治社會普遍適用的原則。但是不是意味著,行政主體的任何行政行為都得遵守「法有明文規定」,否則就是不依法行政呢?其實也並非這樣的簡單。在行政法學界有三種學說比較有名。(一)全部保留說。要求全部行政行為都得有明確的法律依據。(二)權力保留說。要求權力性行為要有法律依據(權力由法律保留給自己),非權力性行為不需要法律依據。(三)侵益保留說。侵益行為要有法律依據,授益行為不需要法律依據。目前行政法學界對第二種學說大多持贊同態度。筆者也同意權力保留說。例如,行政機關召開機關工作會議,這當然也屬於行政行為,但此行為不涉及該行政機關的行政職權,是一種非權力性的行為。非權力性的行為沒有必要也不可能都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只有象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行政規范等涉及行政相對人權利義務關系的行政行為即行政權力性行為才需嚴格遵循「法無明文規定不得為」規則。

全面推行依法行政,是全面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是關繫到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大問題。

『柒』 某同學說只有堅持科學立法才能使我國成為法治國家這個觀點正確嗎

或許是惱羞成怒,當哥哥在我苦苦哀求之下,選擇的不是隱瞞父母,而是一五一十的說出我利用各種理由、方法屢次翹課的事實--「碰!」的一聲關上門是我逃避一時的作法。

將自己反鎖房內,便不需接受父母投射在我身上失望伴隨傷心的復雜眼神!令人意外的是,爸媽並未動怒,從門縫往外瞧見的是他們泛著淚光的眼,只是隔著一道門,卻讓我感覺和這個家隔了好遠,是拚命伸長手也夠不著邊的遠。

每每經過父親的工作地點,看見的不是他忍受著上司責罵的樣子,就是和那自以為是的客戶鞠躬哈腰的模樣,心酸酸的!原來,我們的優渥生活、私校高額學費就是這樣子來的……

賴世雄的故事,已聽爸媽說了許多次,我雖總是面露不耐煩,可我真的聽進去了!從小到大,哥哥文靜,一本書能伴他一個下午,而我像個野孩子般天天玩耍,似乎從未符合爸媽的期盼。

『捌』 法治中國的實現源於國家不斷的完善法律法規這個觀點是正確的嗎

不完全正確,完善法律只能證明法律越來越完善,要實現法治中國不能光靠法律,要從小抓起提升孩子素質教育,讓人們從根本上以犯法為恥而不是為了不承擔法律後果而不敢犯法,前者要優於後者。

熱點內容
司法局介紹 發布:2025-05-16 04:37:41 瀏覽:120
集團巡視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6 04:32:50 瀏覽:520
勞動合同法曠工怎麼扣錢 發布:2025-05-16 04:31:21 瀏覽:27
民事訴訟法證據的若干規定釋義 發布:2025-05-16 04:26:47 瀏覽:762
涉外仲裁協議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6 04:26:09 瀏覽:901
深圳市燃氣協會安全管理條例 發布:2025-05-16 04:08:59 瀏覽:413
月湖區人民法院地址 發布:2025-05-16 03:44:37 瀏覽:931
豬肉公司規章制度範本百度文庫 發布:2025-05-16 03:42:58 瀏覽:945
最高法院公報 發布:2025-05-16 03:42:29 瀏覽:364
債務糾紛法律援助管嗎 發布:2025-05-16 03:42:24 瀏覽: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