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講修行
㈠ 《道德經》這本書講的是什麼內容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道」是渾全之朴,「眾妙之門」。「道」生成了萬物,又內涵於萬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萬事萬物殊途而同歸,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質」、思慮的「精神」、理性的「規律」,而是造成這一切的無形無象、至虛至靈的宇宙本根。「物質」、「精神」、「規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無極,「道」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至簡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萬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萬物的源頭根本。
(1)道德經講修行擴展閱讀:
據文獻記載,老子靜思好學,知識淵博。他的老師商容教授知識過程中,老子總是尋根問底,對知識非常的渴望。為了解開自己的疑惑,他經常仰頭觀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為何物,以至於經常睡不著覺。後來,商容老師「實乃老夫之學有盡。」
推薦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獻記載:」老子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學業大有長進。
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通過這段經歷,老子積累了豐富的學識,也使他遠近聞名。
㈡ 《道德經》講的是什麼內容想要人們明白什麼道理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專個體修行即修屬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㈢ 怎麼樣根據 道德經 來進行修煉
要體會道德經的真正內涵,首先要理解合理的解釋意,推薦先看 曾仕強的道德經回視頻答。不理解的可以與我商量。其次,具體修行要找明師指導,否則很難理解真意,容易按自己的意思理解走偏。最後,要身體力行。道的繁體字「導」用首(心)把握度去行走。
道德經是描述道(宇宙萬物規律),以及如何修道的一本人生經歷的書。也就是老子本人的修道的感悟經歷,描述下來傳給後世,指導人們的書。
㈣ 《道德經》講的什麼內容
其中既有「道法自然」以維護宇宙和諧、促進人類持續發展的行為原則,又有「尊道貴德」的道德規范;既有「常道與可道」的真理學說,又有「反者道之動」的辯證思想;既有「上善若水」的高尚情懷,又有「柔弱不爭」的修養准繩;
既有「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氣骨」的生活箴言,又有「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的處世之道;既有「歸根復命,深根固蒂」的養生之道,又有「見素抱朴,少思寡慾」的價值取向;既有「愛民治國」的韜略,又有「功成弗居」的胸襟。
全文系統地闡述了道教的修道積德、處世哲理、洞察自然以及從宇宙觀的角度高度考察了自然、社會和人生的問題。
(4)道德經講修行擴展閱讀:
《道德經》不僅是道教思想的寶典,而且是人類文化歷史上的一部偉大的經典著作。以恢宏的氣勢,深邃的智慧,富有詩意語言,發天人宇宙精微之學,闡修身治國之理,倡人生真諦之奧,給人以無窮的思想啟迪。
《道德經》就像是一個智慧寶庫,其歷史與現實的重大價值是難於盡言的,只有靠讀者去細細品味,才能開啟自己心靈的窗戶,體悟到其中之奧妙,運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指引自身的生活航向。所以說,《道德經》不僅是道教的盛典,而且是人類生活的指南,有著利於社會、指導人生的功效。
㈤ 道德經有沒有講述具體的修道方法
當然有 ------清靜無為
(老子的哲學思想)
《道德經》的哲學理念,清醒冷靜。謂之一人正而化天下正。無為不是無所作為,不是無所事事,而是不做無效的工作。不該乾的不能幹,該乾的必須干,不能反著來;不然就是違背了道啊。《說苑·君道篇》載師曠言雲:「人君之道,清凈無為,務在博愛,趨在任賢,廣開耳目,以察萬方,不固溺於流欲,不拘系於左右,廓然遠見,踔然獨立,屢省考績,以臨臣下。此人君之操也。」《明道篇》有詩雲:「自然之道本無為,若執無為便有為。得意忘言方了徹,泥形執象轉昏迷。身心靜定包天地,神氣沖和會坎離。料想這些真妙訣,幾人會得幾人知。」
㈥ 你說道德經是修煉功法,那你知道怎麼修煉嗎
貌似說道德經是修煉功法的只在小說中看過,如果非要說可以修煉的話,那我的理解是:修身養性
㈦ 如何用道德經修行
首先要理解《道德經》的真意。最好參看南懷瑾先生的《老子他說》深回入淺出,說理透答徹,是上乘佳作。
第二,把握修持的要點。參看原文。
第三,在生活實際中去體會,一點一滴的在德業上的進步,加深信心。
補充二點:
第四:本人不是不重視原文,但原文深奧,沒有深厚的古文基礎是看不懂的。但有了古文基礎(比如一些學者)沒有修行的實踐只從字面解釋,也會誤解老子的本意。只有真悟了道的人,才能講對講通講透。
第五:對於黃元吉原著《道德經講義》不敢妄加評論。提問者可以與南懷瑾的《老子他說》相比較,必能受益。
㈧ 道德經裡面講述的內容大概是什麼意思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道德經》中還論述了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㈨ 《道德經》講了什麼
《道德經》主題思想為「道法自然」。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版僅是宇宙之權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道」是渾全之朴,「眾妙之門」。「道」生成了萬物,又內涵於萬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萬事萬物殊途而同歸,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質」、思慮的「精神」、理性的「規律」,而是造成這一切的無形無象、至虛至靈的宇宙本根。「物質」、「精神」、「規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無極,「道」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至簡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萬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萬物的源頭根本。
㈩ 修行修行,道德經中的修行有沒有體
道與德的矛盾和關系,是天人合一的境界,領悟「德」大之無情無愛即是道德。道與德就像兩儀的太極,黑白偏執的太極,黑白分明,才有了天地不仁,聖人不仁。出世人。如果有女人懂道德經,那我願意伏地膜拜,百年好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