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原國民政府舊址立法院

原國民政府舊址立法院

發布時間: 2021-12-16 01:23:54

❶ 國民政府地址的變遷

不同時地的國民政府

廣州

在袁世凱死後,軍閥割據,南方各省逐漸脫離北洋政府。1918年7月,雲南和兩廣人士退出國會,在廣州成立了廣州軍政府,形成南北對峙。1925年孫中山應馮玉祥之請,北上商討國是,不料肝炎復發病逝北京。為了統一全國,中國國民黨政治委員會決議籌組「國民政府」,於1925年7月1日在廣州正式成立,採取委員制,以汪精衛為主席;並設置軍事委員會,以蔣介石、汪精衛、譚延闓為常務委員,汪精衛為兼任主席,並取消各地方部隊名稱,統一稱作國民革命軍,計畫北伐。

武漢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佔領武漢三鎮。11月8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決定遷中央黨部和國民政府到武漢。12月5日,國民黨中央正式宣布中央黨部和政府停止在廣州辦公,各機關工作人員分批前往武漢,1927年2月21日武漢國民政府正式辦公。在廣州國民政府停止辦公到武漢國民政府正式辦公此段期間,以「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與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作為臨時領導機構,徐謙為聯席會議主席。 武漢國民政府不設主席,以汪精衛、譚延闓、孫科、徐謙、宋子文五人為常務委員。 武漢國民政府運作至「寧漢合流」。

南京

1926年,國民革命軍攻克了湖南、湖北、江西和福建的主要城市,於是廣州國民政府聯席會在11月決議將國民政府北遷武漢,即為武漢國民政府。然此時的國民政府受到蘇聯以及共產黨所影響,引發國民黨右派對於左派親共的不滿。1927年,北伐軍攻克了上海與南京,蔣介石於3月抵達上海後,決定實行「清黨」,並於4月18日成立南京國民政府。在成立大會上,發布了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關於奠都南京的宣言以及《國民政府宣言》,提出國民革命方略四條:密切革命軍與人民的配合;造成廉潔政府;提倡保護國內實業;保障農工團體利益並扶助其發展。南京國民政府採取委員制,由蔣介石、胡漢民、張靜江、吳稚暉等十二人為政府委員,胡漢民為政府主席,蔣介石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吳稚暉為總司令部政治部主任。政府各部門設有:秘書長(鈕永建 ),財政部長(古應芬,錢新之代),外交部長(伍朝樞),民政部長(薛篤弼),司法部長(王寵惠),大學院院長(蔡元培)。政府轄區包括江蘇、浙江、安徽(一部)、福建、上海、南京、廣東、廣西等。也開始形成寧漢分裂之局面;直到8月武漢的國民黨與國民政府執行分共清黨,以及蔣介石在汪精衛的要求下辭去總司令之後,才宣布合作。

1928年2月3日至7日,中國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在南京召開,會議通過了「改組國民政府」等議案。規定國民政府接受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指導、監督,掌理全國政務,政府委員由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選舉,政府部門設有內政、外交、財政、交通、司法、農礦、工商等部以及軍事委員會、最高法院、監察院、大學院等。會議推舉譚延闓為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為軍事委員會主席兼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同年9月,國民黨二屆五中全會在南京召開,宣稱全國進入訓政時期,由國民政府執行訓政職責,並決定以五院制組成國民政府。同年10月,南京國民政府公布《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組織法》,規定國民政府總攬中華民國之治權,政府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組成,設主席一人,委員十至十二人,國民政府主席兼任陸海空軍總司令。同時,任命蔣介石為國民政府主席兼陸海空軍總司令。至此,南京國民政府的政權組織形式漸趨完備。

1928年6月,革命軍進入北京,國民政府在15日發表全國統一的宣言,12月29日,東北的奉系將領張學良通電南京宣稱接受國民政府管轄。蔣介石領導的革命軍北伐成功後,南京國民政府正式獲得國際承認為中華民國政府。

北平

然而就在國民政府在形式上統一全國之後不久,國民黨內各軍事實力旋又再次爆發武裝沖突。1930年中爆發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聯合反對蔣介石南京政府的中原大戰,戰爭其間汪精衛在北平召開國民黨中央黨部擴大會議,閰、馮、桂及汪系出席,議決在北平成立「國民政府」,選閻、馮、李、汪等七人為委員,閻錫山為主席,並於9月9日上午9時9分成立。不過張學良隨即表示支持蔣介石,並於9月23日進駐北平。北平國民政府一度遷往太原,並在10月提出中華民國約法草案。11月隨著閻、馮宣告下野而解散。

廣州

1931年,蔣介石在南京湯山軟禁胡漢民,同時在南京召開國民會議,通過中華民國約法草案,引起國民黨內其他實力派的不滿。黨內胡派、汪派、桂系、孫科等在廣州召開「國民黨中央執監委非常會議」,彷照孫中山護法戰爭時的做法,在廣州另立政府。廣州國民政府在1931年5月28日成立,汪精衛為主席。同年爆發九一八事變後,國民黨內謀求合作,最終粵、寧兩派息爭,於12月22日在南京再召開國民黨四屆一中全會,廣州政府取消,由林森為政府主席,孫科為行政院長。蔣介石則宣布下野。粵、寧合一以後,上海隨即醞釀一二八事變。以孫科等粵系為首的政府無論財政、軍事、外交皆無法指揮,經蔣介石及汪精衛面談後,孫科於1月24日辭職,蔣介石復出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汪精衛任行政院長。此架構一直維持至抗日戰爭正式開始。

重慶

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國民政府於1938年遷都重慶,是為重慶國民政府。1940年,汪精衛在南京又另組一南京國民政府,並在上海發表和平建國宣言,然美國、法國等國拒絕承認汪精衛政權,直到汪精衛逝世後,代主席陳公博於1945年日本投降後宣布解散南京國民政府。1943年8月,林森在重慶病逝。同年9月,蔣介石被推選為國民政府主席兼陸海空軍大元帥,並兼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行政院長。

抗日戰爭結束後,重慶國民政府還都南京,並於1946年頒布《中華民國憲法》。1948年5月20日經國民大會選舉出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就任後,國民政府改組為總統府,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中華民國總統,「國民政府」至此走入歷史。

❷ 國民政府最高法院舊址的歷史變遷

國民政府最高法院成立於1928年11月。1937年12月日本攻佔南京後,該院西遷,最高法院檔版案管理處設立於武昌,後又權繼續西遷,和南京國民政府同時遷往重慶,直至抗戰勝利後還都南京,遷回中山北路原址辦公。1949年4月,它結束了自己的使命。在1950年9月至1967年3月,這里為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院址,現為江蘇省糧食局、省地方誌辦公室等單位辦公地。1992年,國民政府最高法院舊址被列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7月,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❸ 南京原國民政府舊址能進去參觀么

南京原國民政府舊址能進去參觀。

原國民政府舊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包括原國民政府行政院、外交部、交通部、考試院、主席官邸、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陳列館。

中央監察委員會、臨時政府參議院、最高議院、最高法院等舊址,是近代建築的精華,南京原國民政府舊址的開放時間為全天開放。

(3)原國民政府舊址立法院擴展閱讀:

孫中山和蔣介石選擇南京作為建都地,主要取決於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辛亥革命以後,確定新的政治中心成為革命黨人之首要,一時就有武昌與上海之爭。

武昌是首義之地,鄂軍都督府於1921年11月7日就建立新政府問題通電各地,請各省派代表至武昌組織臨時政府。

而江浙方面則主張將新的政治中心定在上海,江蘇都督程德全、浙江都督湯壽潛聯名致電滬軍都督陳其美,提出在上海設立臨時會議總機關。

隨著南京的光復,中國新的政治中心設在何處,在革命黨人內部達成初步共識。1911年12月12日,各省代表由武漢、上海齊聚南京, 29日召開代表會議,籌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正式成立,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革命派經過短暫的爭執,達成一致,南京成為臨時政治中心。

當時中國的政治格局形成南北對峙的兩個中心:清王朝身處北京,革命黨人立於南京。孫中山曾允諾,只要袁世凱擁護共和,促使末代皇帝遜位,自己願讓出總統一職。

至於都城,他認為南京和北京都可以,但更傾向於南京。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孫中山在提出辭職的同時約法三章,其中有兩條與定都南京有關。

一是臨時政府地點設於南京,二是新總統在南京就職。孫中山就想把袁世凱置於南方革命黨人的監控之下。此外,當時日本方面對孫中山的影響不容迴避。

日本朝野多主張中國的政治中心置於南京,其出發點是否暗藏玄機,想借中國政治中心南移、對北方鞭長莫及,以利日本謀劃擴張則不得而知了。

但在參議院有關定都的表決中,竟有20票投給了北京,南京只獲得區區5票,還有2票為武昌,1票為天津。

這樣的結果令人意想不到,革命陣營內發出不諧之音,章太炎發表《致南京參議院論建都書》,公開提出建都北京的主張。

江蘇代理都督庄蘊寬亦通過同盟會機關報《民立報》通電全國,反對定都南京;安徽都督、順直咨議局等省和機構則表示響應,關鍵時刻,孫中山和黃興等人一再堅持,在他們的強烈要求下,復議時才最終確定南京為首都。

❹ 1932年,由國民政府立法院立法,是我國的首部專業商品檢驗法的是哪部法律

1932年12月14日,當時的國民政府公布了共19條的《商品檢驗法》。這是我國中央政府頒布實施的首部專業商品檢驗法。

❺ 蔣在陪都重慶的總統府在什麼位置

舊址位於重慶市渝中區人民路232號(舊地名國府路)原市人大辦公樓。八年抗戰中,它曾是國民政府辦公所在地,人們通常把它叫做總統府,但當時蔣介石不是總統,而是國民政府主席。

原抗戰國民政府大樓主樓為中國古典式木結構建築,前臨馬路,後靠山坡,長52米,寬20米,基座高2米,建築面積2080平方米,高敞的門前飾有碑亭墩柱二個。大樓建於高大的石台基上,形體莊重壯觀。

大門共分三道,中間一道比側邊略高,頗為巍峨。就是這座已看不太清的老建築,當年,《華西日報》曾以「其一步一升的路梯,恰似象徵著新中國未來的大路」一句來形容它的威嚴壯觀。

(5)原國民政府舊址立法院擴展閱讀

1937年11月9日,重慶市政府工務科奉命將重慶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改建為國民政府辦公大樓,3天之後,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一行抵達重慶。12月1日,國民政府正式宣布在此辦公。

1946年5月,國民政府遷回南京。1949年8月,蔣介石宣布:國民政府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由廣州移駐重慶,國民政府仍在此辦公。同年11月底撤走。解放後改為西南軍政委員會使用。

❻ 關於國民政府的五院制

五權分立,是中華民國創立者孫中山提出的一種政治主張。他認為中國從前實行行政權、考試權和監察權的流弊很大,而西歐各國所實行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的三權分立,也不大完全,因此,提出採取西洋各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憲法的長處,並融入中國古代考試權和監察權獨立的優點,而創立了以五權分立概念為核心理念的憲法。

由此可以歸納出:孫中山創立行政、立法、司法、監察及考試等五權獨立的五權憲法,其目的是要補救三權分立的缺點,希望藉此創立五權分工合作的新政府制度。

這套孫中山所提出的這套五權分立理論,後來將其納入中華民國憲法當中,實際應用到中華民國政府的組織架構當中,在總統之下設立五院,分別是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監察院及考試院。

❼ 南京在明國時的建築有哪些

中山陵、美齡宮和浦口火車站,這三個建築就是民國期間比較有名的建築。
中山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鍾山風景名勝區內,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及其附屬紀念建築群,陵寢面積8萬余平方米,於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

❽ 重慶國民政府舊址的列表

名稱地址坐標圖片備注國民政府立法院、司法院及蒙藏委員會舊址渝中區觀音岩重慶市中山醫院29°33′31″N106°33′20″E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舊址沙坪壩區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渝中區人民路3號解放東路(望龍門)112號外交部舊址有兩處,其中解放東路(望龍門)112號為聚興誠銀行舊址,兩處均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民參政會舊址渝中區中華路174號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民政府行政院舊址渝中區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暨文化工作委員會舊址渝中區天官府8號、沙坪壩區賴家橋暨重慶郭沫若故居,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舊址渝中區解放西路14號、66號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國民政府經濟部舊址渝中區新華路47號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國民政府審計部舊址江津區白沙鎮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舊址沙坪壩區西永鎮西永村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禮堂舊址渝中區解放東路66號重慶日報社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舊址沙坪壩區土主鎮三聖宮村暨張治中舊居,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舊址渝中區中山二路174號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舊址渝中區上清寺電信局五分局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❾ 國民黨時期的重慶市政府舊址在什麼地方

重慶國民政府舊址位於重慶市渝中區人民路232號(舊地名國府路)原市人大辦公樓。八年抗戰中,它曾是國民政府辦公所在地,人們通常把它叫做總統府,但當時蔣介石不是總統,而是國民政府主席。

1946年5月,國民政府遷回南京。1949年8月,蔣介石宣布:國民政府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由廣州移駐重慶,國民政府仍在此辦公。同年11月底撤走。解放後改為西南軍政委員會使用。

(9)原國民政府舊址立法院擴展閱讀

原抗戰國民政府大樓主樓為中國古典式木結構建築,前臨馬路,後靠山坡,長52米,寬20米,基座高2米,建築面積2080平方米,高敞的門前飾有碑亭墩柱二個。

大樓建於高大的石台基上,形體莊重壯觀。大門共分三道,中間一道比側邊略高,頗為巍峨。就是這座已看不太清的老建築,當年,《華西日報》曾以「其一步一升的路梯,恰似象徵著新中國未來的大路」一句來形容它的威嚴壯觀。

❿ 國民政府立法院相當現在什麼部門

從機構職能角度看應該相當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的立法機關。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憲法裡面也是最高權力機關。
國民政府立法院比較類似於西方國家的「國會」。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第7條 發布:2025-05-15 21:23:05 瀏覽:427
井研縣律師 發布:2025-05-15 20:50:58 瀏覽:437
高景芳法學 發布:2025-05-15 20:43:03 瀏覽:919
社會法是指什麼時候 發布:2025-05-15 20:35:24 瀏覽:328
經濟法著作權特徵 發布:2025-05-15 20:34:27 瀏覽:55
保育員儀容儀表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15 20:32:59 瀏覽:409
十四歲以後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5 20:18:23 瀏覽:623
刑法第三張261條 發布:2025-05-15 20:18:17 瀏覽:223
依法治國對公民的要求 發布:2025-05-15 20:16:04 瀏覽:649
法律條款房東責任 發布:2025-05-15 20:14:32 瀏覽: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