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中國法學報社

中國法學報社

發布時間: 2021-12-16 03:21:34

A. 關於法律的報紙

你可以登陸北京法制晚報網站,有電子版。

B. 哪幾種報社屬於事業單位

人民日報社、人民政協報、組織人事報、鄭州日報社、人民鐵道報社、中國工商報社、北京青年報社等。

1、人民日報社

1946年5月15日,由毛澤東題寫報名的《人民日報》在邯鄲市創刊,當時該報為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機關報。1948年6月15日,《晉察冀日報》和晉冀魯豫《人民日報》合並,實際擔負黨中央機關報職能。《人民日報》為中國第一大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上最具權威性、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報紙之一。

2、人民政協報

《人民政協報》創刊於1983年4月6日,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的機關報,也是唯一的在海內外有廣泛影響的全國性統一戰線報紙。鄧小平同志為《人民政協報》創刊題寫報名。

3、組織人事報

《組織人事報》創刊於1984年7月15日,同年10月5日正式公開發行,是全國首份以黨的建設和幹部人才工作為主要內容的專業報刊,由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主辦主管。組織人事報社是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直屬事業單位。



4、北京青年報社

北京青年報社為一家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傳媒集團,為公益二類事業單位,隸屬於共青團北京市委,已擁有十餘家媒體、六大產業百餘家企業,其中包括一家香港上市公司。

5、人民鐵道報社

人民鐵道報社是鐵道部直屬的事業單位,自2000年起,報社改革人事制度,缺員時在全路和北京市公開招聘,實行合同制。

C. 法制教育周刊報社 主管單位是哪

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將我國現行憲法實施日12月4日,作為每年的全內國法制宣傳日。
歷年全國法容制宣傳日主題: 2001年:增強憲法觀念,推進依法治國 2002年:學習宣傳憲法,推進民主法制建設 2003年:依法治國,執政為民 2004年:弘揚憲法精神,增強法制觀念 2005年:弘揚憲法精神,構建和諧社會 2006年:落實『五五』普法規劃,促進和諧社會建設2007年:弘揚法治精神,推進依法治國

D. 中國礦業大學裡面有個叫做「法律中國報」或者類似名稱的報社嗎

沒有 都是學生組建的部門

E. 《人民法治》屬於國家級期刊嗎

《人民法治》雜志創辦於2015,影響因子,國家級期刊,2014年9月6日,中國行為法學會、《內人民法治》雜志容社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首發式暨「焦裕祿式的好乾部」、「積極推動法律實施的好法官、好檢察官、好警官」宣傳表彰活動啟動儀式。

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羅豪才,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張鳴起,中國行為法學會會長、中紀委常委、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江必新等150名來自相關單位的領導、專家學者及有關人士出席了首發式和啟動儀式。

(5)中國法學報社擴展閱讀

《人民法治》充分利用中國法學會、中國行為法學會聚合的權威專家資源,致力追求研究性、思想性、前瞻性、可讀性,推進法學理論創新、法律制度創新和法治文化創新。

促進法學研究成果的推廣和應用轉化,從而為依法治國和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充分的理論論證和有力的智力支持,實實在在地推動法治中國建設。

F. 有什麼好的法律類報紙嗎

我想在中國,最貼近實際的法制報紙,只有《人民法院報》,還算有點真意義。

G. 中國最有權威的法制報刊是什麼

法制日報
1、法制日報是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機關報,日常工作委託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管理,法制日報是中國目前唯一一家向國內外發行、立足法制領域的中央級法制類綜合性日報。1980年8月1日創刊於北京,時名《中國法制報》,為四開四版周一報;後改為周三刊、周六刊,進而又改為對開四版的日報;1988年1月1日更名為《法制日報》;1994年1月1日增擴為每日八版;2002年10月1日始,每周二、三、四的報紙由八版增擴為十二版。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部分計劃單列市設立了三十六個記者站並建立了遍及全國的特約記者、通訊員網路,在亞洲、歐洲、美洲的十餘個國家設立了記者站。建立完備的出版管理系統,在全國二十三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了分印點,日發行量達到三十多萬份。
2、辦報宗旨:作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民主法制建設的喉舌,為法律職業群體和其他關心民主法治人群提供高水準的、專業的法制新聞資訊,提供重要的法制思想觀念,用民主法制視角觀察一切。
3、辦報目標:民主法制領域黨和國家最重要的主流媒體,中國最大的法律資訊提供商,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法律專業傳媒集團。設有要聞版、立法政法版、司法版、政府法治版、經濟版、視點版、國際版、公司法務專刊、法律人專刊、中國律師專刊。報社內設新聞編輯中心、新聞采訪中心、專刊中心、子報子刊中心、網路影視中心、運營中心和管理服務部門,建立了本報網站和中國普法網站等立體媒體,出版了《法制文萃報》、《世界報》、《法制早報》及《法人》、《法制與新聞》雜志,受司法部委託主辦了中華全國律師函授中心。
4、社長賈京平,總編輯雷曉路;

H. 中國知名的法律報刊

報紙:《人民法院報》、《法制日報》
雜志:《人民司法》、《檢察風雲》、《法學》等等,很多。

I. 急!!法律法規對報社的要求

法律不可能涵蓋或者規定任何概念
法律上也有學理解釋和文義解釋,
文義解釋就是通常說的語文中的名詞解釋
報紙:是以刊載新聞和時事評論為主的定期向公眾發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眾傳播的重要載體,具有反映和引導社會輿論的功能。
刊物:定期或不定期的出版物,一般名稱固定,按順序編號,裝訂成冊
宣傳品:為了進行宣傳而印刷的物品

新聞出版署的報紙管理暫行規定

(1990年12月25日新聞出版署發布)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報紙的審批

第三章 報紙的登記

第四章 報紙的出版

第五章 報紙的變更

第六章 報紙的經營

第七章 處 罰

第八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促進我國報紙事業的繁榮與健康發展,加強報紙的行政管理,使報紙更好地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特製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報紙,是指有固定名稱、刊期、開版,以新聞報道為主要內容,每周至少出版一期的散頁連續出版物。
對現有以非新聞性內容為主或出版周期超過一周的、以報紙形式出版的散頁連續出版物的管理,也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 凡經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審核批准,履行登記注冊手續,領取「報刊登記證」(由新聞出版署統一印製),編入「國內統一刊號」(CN××一××××)的報紙、即為「正式報紙」 。正式報紙的發行分為「公開」和「內部」兩種。公開發行的,可以在全國或以某個地域為主的范圍內公開征訂、陳列、銷售;經新聞出版署批准後可向國外征訂、陳列、銷售。內部發行的,只能在國內指定范圍內征訂、陳列、銷售,不得在社會上公開發行。

第四條 正式報紙的合訂本(含縮印本)、應視為報紙本身的自然延伸。

第五條 出版正式報紙的報社,可在法律和有關規定的范圍內開展新聞業務及其他有益於社會和人民的活動。

第六條 凡經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審核批准,履行登記注冊手續,領取「內部報刊准印證」(由省級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統一印製),用於本系統本單位內指導工作、交流經驗的報紙(不含文件性材料和簡報),稱為「非正式報紙」。「非正式報紙」屬非賣品,不編入「國內統一刊號」,不得公開征訂、發行、陳列或銷售,不得刊登廣告和刊出定價,出版非正式報紙的報社不得進行任何經營活動。

第七條 我國的報紙事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的基本方針,堅持以社會效益為最高准則,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宣傳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方針和政策;傳播信息和科學技術、文化知識,為人民群眾提供健康的娛樂;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發揮新聞輿論的監督作用。

第八條 任何報紙不得刊載下列內容:
(一)煽動抗拒、破壞憲法和法律實施的;
(二)煽動顛覆人民民主專政政權和破壞社會主義制度、分裂國家或煽動叛亂、暴亂的;
(三)煽動反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
(四)泄露國家機密,危害國家安全,損害國家利益的;
(五)煽動民族、種族歧視或仇視、破壞民族團結的;
(六)破壞社會安定和煽動動亂的;
(七)宣揚兇殺、淫穢、色情、封建迷信或偽科學,教唆犯罪和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
(八)誹謗或侮辱他人的;
(九)法律禁止刊登的其他內容。

第九條 報社因新聞業務需要,接有關規定,經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批准,可設置一定數量的記者站。記者站是報社根據新聞采訪需要常駐編輯部以外地區的派出機構,不是獨立機構、不具有法人資格,不得從事經營活動。記者站不得再設立分支機構。
記者站應接受當地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的管理。
報社不得設立社外編輯部或類似機構。
出版非正式報紙的報社,不得設立記者站或其他類似機構。

返 回

第二章 報紙的審批

第十條 創辦正式報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符合憲法規定的、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服務的宗旨;
(二)有確定的並與主辦單位、主管部門的工作業務一致的專業分工范圍和編輯方針;
(三)有確定的、能切實擔負領導責任的主辦單位和主管部門。主管部門在中央應為部級以上(含副部級)單位;在省為廳(局)級以上(含副廳級)單位;在地(市)、縣(市)為縣級以上(含縣級)單位;
(四)有能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符合專業要求、具有相應專業技術職務的專職總編輯和一定數量的專職編輯、記者組成的編輯部;
(五)有與所辦報紙規模相適應的創辦資金、辦公場所、出版與印刷條件和維持正常出版所需的正當可靠的資金來源。

第十一條 中央單位(即中央和國務院各部委、直屬機構,各民主黨派和全國性群眾團體及其直屬單位)創辦正式報紙,由報紙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報新聞出版署審批。解放軍系統創辦報紙,由解放軍總政治部審核同意後,報新聞出版署審批。
地方單位創辦正式報紙,由報紙主管部門向所在地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暫未建立的,可直接向省級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核准並報省級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審核同意後,報新聞出版署審批。

第十二條 兩個或兩個以上單位合辦報紙,須確定一個主要主辦單位和一個主管部門並由主管部門提出申請。

第十三條 創辦正式報紙,須符合本規定第十條的要求,並由報紙主管部門向審批機關提出申請書,中請書須寫明下列內容:
(一)創辦報紙的理由、報紙的宗旨和專業范圍;
(二)報紙的主辦單位和主管部門;
(三)報紙的名稱、刊期、開張、版數、發行范圍及方式;
(四)報社主要負責人的姓名、簡歷、行政職務和專業技術職務;報社組織機構簡況;
(五)報社辦公場所和印刷場所的地址(辦公場所應與主管部門、主辦單位同在一地);
(六)資金來源。
申請書上述六款內容不周全或申報不實的,審批機關不予審批。

第十四條 同一名稱的正式報紙的不同版別、文種,一般按不同報紙對待,須分別申請「國內統一刊號」。

第十五條 創辦非正式報紙,由報紙主管部門向所在地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暫未建立的,可直接向省級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核准後,報省級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審批。

第十六條 非正式報紙或由非正式期刊改為正式報紙的、由正式期刊改為正式報紙的,均按創辦正式報紙程序履行申報審批手續。

返 回

第三章 報紙的登記

第十七條 經批准登記注冊的正式報紙,由其主辦單位憑新聞出版署批准文件到所在地省級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注冊手續,其程序為:
(—)報紙主辦單位填寫「報紙申請登記表」(由新聞出版署統一印製),並由報紙主管部門審核簽章;
(二)登記機關對「報紙申請登記表」審核無誤後,發給「報刊登記證」,並編入「國內統一刊號」當地序列;
(三)「報紙申請登記表」一式四份。除留存報社、所在地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機關各一份外,另一份應由登記機關於報紙登記後十五天內報送新聞出版署備案。所在地暫未建立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的,登記機關留存二份。

第十八條 報紙登記注冊後,可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的規定,辦理報紙名稱的商標注冊。

第十九條 經批准登記注冊的非正式報紙,由其主辦單位憑省級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的批准文件到所在地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暫未建立的,可直接到省級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注冊手續,領取「內部報刊准印證」。

第二十條 「報刊登記證」的有效期和換發時間,由新聞出版署規定;「內部報刊准印證」的有效期和換發時間,由省級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規定。

第二十一條 報紙自批准之日起,辦報單位在六十天內不辦理登記注冊手續的,其批准文件自行失效,登記機關不再予以登記注冊。如要繼續辦理登記注冊手續,須重新申請和審批。
報紙經登記注冊後半年不出版的, 由登記機關注銷登記。如要繼續出版,須重新申請和審批。

第二十二條 報紙停辦,應由其主辦單位提前三十天向登記機關提交書面報告及主管部門的證明文件,辦理停辦手續。
報紙出版過程中,若報紙的主管部門沒有承擔或通過正式文件表示不再承擔相應責任,則該報即自行失去繼續出版的合法權利,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應及時注銷該報登記。報紙注銷登記,應由其主辦單位到登記機關辦理注銷手續。
報紙因違反本規定或國家其他有關法律、法規而被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撤銷登記的,應由其主辦單位到登記機關辦理撤銷手續。
報紙辦理停辦、注銷登記或撤銷登記手續後,由登記機關報新聞出版署備案。
報紙停辦、注銷登記或撤銷登記的善後事宜、由報紙主管部門和主辦單位共同負責妥善處理。
報紙停辦、注銷登記或撤銷登記以後,報社不得再以報紙名義繼續進行新聞業務活動和其他任何活動。

返 回

第四章 報紙的出版

第二十三條 報紙的主管部門和主辦單位應當認真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切實對所辦的報紙進行管理、在報紙的政治方向上要加強領導和監督,在報紙的資金、人員編制等方面要給予必要的保證,並承擔相應的政治、法律、行政和經濟等方面的責任。

第二十四條 報紙必須按規定經有關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批准登記注冊後方可出版,否則屬非法出版。
報紙經批准登記注冊後,嚴禁轉讓其刊號和出版權,其他單位或個人不得以出資代辦或其他方式控制或接管報紙。

第二十五條 報紙經批准出版之後,不得擅自改變其辦報宗旨、編輯方針和專業分工范圍。

第二十六條 經批准出版的報紙,必須與「報刊登記證」或「內部報刊准印證」的登記項目相符。不得利用「報刊登記證」或「內部報刊准印證」出版登記項目以外的其他出版物。

第二十七條 公開發行的報紙、不得直接轉載內部發行報紙、期刊、圖書或其他內部出版物的內容;轉載或摘編國外和港、澳、台報紙、期刊、圖書內容時,須遵守國家有關規定。

第二十八條 正式報紙出版時須在每期固定位置標出:
(一)「國內統一刊號」;
(二)出版日期;
(三)期號;
(四)發行方式(郵發的應標明郵發代號);
(五)報社地址、電話、電報掛號和郵政編碼;
(六)定價;
(七)印刷廠名稱;
(八)「廣告經營許可證」編號。

第二十九條 非正式報紙應在每期固定位置標明「內部報刊准印證」全稱及編號。需收取工本費的,應標明工本費數額。

第三十條 報紙經批准出版之後,應向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及時繳送樣報、合訂本,並按國家有關規定向北京圖書館、中國版本圖書館繳送樣報、合訂本。

第三十一條 已批准出版的報紙,自批准之日起半年內可出版試刊。

第三十二條 正在申報而未獲批准創辦的報紙,其籌備組織和人員,不得以該報社名義對外進行公開活動。

第三十三條 各地報紙(含非正式報紙)每年的有關情況統計,由省級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匯總,於第二年一月三十一日前,統一報新聞出版署。

返 回

第五章 報紙的變更

第三十四條 報紙的變更是指:變更主管部門、主辦單位、名稱、文種、刊期、開版、定價、發行范圍、臨時增版、臨時增期和中斷出版等。

第三十五條 正式報紙的主管部門和主辦單位不得隨意變更,確因特殊原因需要變更的,變更主辦單位應由其主管部門向原審核批准機關申報;變更主管部門應由其主管部門與擬接管報紙的主管部門分別向原審核批准機關申報,經批准後,方可變更。

第三十六條 正式報紙需變更名稱、文種的,應由其主管部門向原審核批准機關申報,經批准後,方可變更。

第三十七條 正式報紙需變更刊期、開版和發行范圍的,由其主管部門向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提出申請。中央單位的報紙,由新聞出版署審批,地方單位的報紙, 由所在地省級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審批,經批准後方可變更,並報新聞出版署備案。

第三十八條 正式報紙需變更定價的,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第三十九條 正式報紙需臨時增版、增期的,報社應持主管部門的批准文件在三十天前向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提出申請 (因特殊情況,未能在三十天前申請的,須經特別批准)。 中央單位的報紙, 由新聞出版署審批;地方單位的報紙, 由所在地省級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審批,經批准後方可出版。
正式報紙臨時增版、增期應按批准文件規定的日期、文種、開版等進行出版,其內容應與報紙的宗旨、編輯方針—致;臨時增版、增期的報紙印數應與主報的印數—致(因特殊情況,臨時增期印數需少於主報印數的,須經特別批准),並隨主報發行。不得單獨發售或藉此提高報紙定價。
非正式報紙不得臨時增版、增期。
報紙不得隨意減版、減期(因不可抗力的情況引起的除外)。

第四十條 正式報紙出版「號外」,須事先向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報告,經同意後方可出版。中央單位的報紙,向新聞出版署報告;地方單位的報紙, 向所在地省級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報告。

第四十一條 正式報紙如連續三個月不出版的,便自行失去出版資格,由登記機關注銷登記。如需繼續出版,須重新申請和審批。

第四十二條 兩家或兩家以上正式報紙需合並為一家報紙的,由各有關報社的主管部門共同向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批准並辦理有關手續後,方可合並。中央單位的報紙,由新聞出版署審批;地方單位的報紙,由所在地省級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審批。

第四十三條 非正式報紙的變更,由其主管部門向所在地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暫未建立的,可直接向省級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核准後,報省級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審批。

返 回

第六章 報紙的經營

第四十四條 凡出版正式報紙的報社,可在法律和政策規定的范圍內,結合自身業務,開展有償服務和多種經營活動。

第四十五條 凡出版正式報紙,且具有法人資格的報社開展有償服務和多種經營活動,應持報紙主管部門的批准文件,向有關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獲准並領取營業執照後,方可開展有償服務和多種經營活動(經營項目凡涉及國家有特殊規定的,應事先獲得有關部門批准)。
報社開展有償服務和多種經營活動必須由報社的經營部門進行,其他部門和人員一律不得從事經營活動。

第四十六條 凡出版正式報紙的報社經營廣告業務,須持「報刊登記證」向有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廣告經營許可證」,獲准後方可開展廣告業務。
報社開展廣告業務,應由報社的廣告部門及專職廣告人員進行,其他部門和人員一律不得經營廣告業務。

第四十七條 正式報紙為報紙、期刊刊登廣告,須驗明其「報刊登記證」;為圖書、音像出版物刊登廣告,須驗明其出版單位。
公開發行的報紙不得為內部發行的報紙、期刊和圖書刊登廣告。

第四十八條 報社經營廣告業務必須遵守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報紙刊登任何形式的廣告,均應在報紙明顯位置註明「廣告」字樣,嚴禁以新聞形式刊登廣告,收取費用。

返 回

第七章 處 罰

第四十九條 報社違反本規定的,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除建議其主管部門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外,還可視其情節輕重,直接給予報社下列行政處罰:
(一)警告;
(二)罰款;
(三)停止出售、沒收或銷毀報紙;
(四)沒收非法所得;
(五)停止出版一至五期;
(六)停業整頓一至三個月;
(七)撤銷登記。
以上處罰,可以並處。
報社因受到處罰或報紙停刊而對讀者造成經濟損失的,由報社負責賠償。
各地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給予本條第(三)、(四)、(五)款規定的處罰,須報省級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給予本條第(六)、(七)款規定的處罰,須報新聞出版署核准。

第五十條 報紙的內容違反本規定第八條規定,觸犯刑法,構成犯罪的, 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第五十一條 凡假冒、偽造、變造「報刊登記證」、「內部報刊准印證」、報紙刊號和非法出版報紙的,由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公安部門在本部門許可權內,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

返 回

第八章 附 則

第五十二條 本規定生效後,以前涉及報紙行業管理的其他規定,凡與本規定有抵觸的,均以本規定為准。

第五十三條 本規定由新聞出版署解釋。

第五十四條 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J. 哪幾種報社屬於事業單位

1、中央直屬事業單位:人民日報社、光明日報社等。

2、全國人大直屬事業單位:中國人大雜志等。

3、全國政協直屬事業單位:人民政協報、中國文史出版社、中國政協雜志社等。

4、最高人民法院直屬事業單位:人民法院報、《人民司法》等。

5、最高人民檢察院直屬事業單位:檢察日報社、中國檢察出版社等。

6、民主黨派機關直屬事業單位:團結報社、團結出版社、群言雜志社、群言出版社等。

7、人民團體機關直屬事業單位:中國青年報社、中國婦女雜志社、中國法學雜志社、作家出版社等。

8、部屬事業單位:經濟導報社、市場出版社、計劃出版社、中國經貿導刊、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中國工商報社、群眾出版社、金融時報社等。

9、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新華通訊社等。

10、還有各省級日報

(10)中國法學報社擴展閱讀:

事業單位的五大特徵

1、提供公共服務:事業單位的功能實際上就是提供公共事業產品,提供公共事業產品是事業單位產生和存在的基本條件。科、教、文、衛等領域的事業單位,是保障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正常進行的社會服務支持系統。

2、屬於非公共權力機構:事業單位所從事的事業多是政府職能所派生出來的具體事務,但它卻不屬於公共行政權力機關,不具有公共行政權力,同類事業單位之間也不能存在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

它對於行政區劃內的其他部門或個人也不具有行政管理的職能,它只能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術向社會提供諸如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方面的服務,專業性服務是事業單位基本的社會職能。

3、屬於知識密集型組織:絕大多數事業單位是以腦力勞動為主體的知識密集型組織,專業人才是事業單位的主要人員構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識為社會各方面提供服務是事業單位基本的社會職能。

4、經費來源的國產化:我國的事業單位基本上由國家財政統一撥給各項事業經費,這是中國傳統事業管理體制的一個基本特徵。

隨著事業單位體制改革的深化和發展,事業單位的經費來源日趨呈現多元化的態勢,但來自國家的財政撥款在事業單位的經費中仍然佔主導地位。現階段,我國事業單位經費來源主要包括財政補助和非財政補助兩類。

5、事業單位范圍的廣泛性:事業單位的范圍涉及教育、科學、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等行業部位和領域。其主體具有多元性,其規模具有宏大性。

參考資料來源海鹽縣機構編制委員辦公室-事業單位國家行業分類目錄

熱點內容
勞動法上的經濟補償 發布:2025-05-15 15:34:12 瀏覽:604
百名法學家百場直播 發布:2025-05-15 15:31:52 瀏覽:667
2014年司法考試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發布:2025-05-15 15:31:42 瀏覽:669
公司法發起人 發布:2025-05-15 15:14:01 瀏覽:512
3Q經濟法 發布:2025-05-15 15:11:59 瀏覽:731
員工做私單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5 15:05:59 瀏覽:874
湖南法院判決書 發布:2025-05-15 15:05:54 瀏覽:498
新舊民事訴訟法執行期限 發布:2025-05-15 14:55:10 瀏覽:928
合同法與審計法的效力 發布:2025-05-15 14:25:47 瀏覽:57
2017司法考試押題 發布:2025-05-15 14:25:42 瀏覽: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