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主導權
三權分立(checks and balances)亦稱三權分治,是西方民主國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則,三權分立制度就是國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別由三個機關獨立行使,並相互制衡的制度。以美國為例,行政權指政府,立法權指國會的上下議院制度,司法權指法院。三權分立很好的實行了「憲政」的主旨思想,實現了依憲治國的目的,三權分立制度在反對封建勢力復辟、建立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斗爭中發揮過重要作用。三權分立制度為絕大多數的資本主義國家所採用,是資本主義國家的國家機關組織與活動的基本制度。但因各國國情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在政治體制上根本否定並排斥三權分立制度,堅持實行民主集中制和議行合一制。
立法權:國家制定、修改和廢止法律的權力。立法權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制定和修改憲法的權力;第二類是制定和修改普通法律的權力。一方面,立法機關自己制定法律,另一方面,立法機關授權行政機關制定法規、條例、決議和命令等,它們都具有法律規范的性質。
司法權是指特定的國家機關通過開展依其法定職權和一定程序,由審判的形式將相關法律適用於具體案件的專門化活動而享有的權力。通說認為,人們提到的「司法權」多指狹義司法權,即雖包括檢察權在內、但卻明顯偏重於審判權,或僅僅指審判權(即以法院為相應機關)而言。
行政權是依照法律規定,組織和管理公共事務以及提供公共服務的權力,行政權是由國家憲法,法律賦予或認可的,國家行政機關執行法律規范,對公共事務實施行政管理活動的權力,是國家政權和社會治理權的組成部分。
在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依法行使立法權,司法權包括審判權和檢察權。根據我國憲法規定,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不存在實行西方「三權分立」的政治土壤。
2. 中國是立法主導還是行政主導
中國是立法抄主導。
十二屆全國襲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初次審議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根據各方面的意見,總結實踐經驗,從幾個方面對充分發揮人大在立法中主導作用進行補充和完善。
一是加強全國人大常委會對立法工作的統籌協調。草案增加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應當加強對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通過每屆任期的立法規劃、年度立法計劃等形式,加強對立法工作的統籌安排;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民主法治建設的需要確立立法項目,提高立法的針對性、及時性和系統性。
二是充分發揮全國人大代表在立法中的作用。草案增加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法律案,應當通過多種形式徵求全國人大代表的意見;確定立法項目,應當認真研究代表議案和建議。
三是發揮立法在推進改革和發展中的作用。按照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的要求,在立法宗旨中增加規定,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並結合近年來的做法,規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可以根據改革發展的需要作出決定,就特定事項在部分地方暫停適用法律的部分規定。
3. 立法主導與行政主導有什麼區別能詳細介紹一下這兩者的概念嗎詳細解答必採納
立法主導是一種規則主導的方式,法制的社會,規則的形式,而行政主導相對隨意,規則意識相對淡薄。
4. 黨的十九大屆四中全會指出,要堅持以什麼主導立法
堅持(人大)主導立法著力把握立法工作的主動權。
5. 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和監督權的區別
立法權是國家立法機關按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制定法律的權力。
決定權是對國家重大事項的開展作出決定的權力。
任免權是對重大人事變動的最終決定權力,在中國主要就是對領導幹部的任免。
監督權是對職責范圍內進行監督,保證法律、決定等得以貫徹落實。
6. 我國的立法權歸誰 誰有權力提出/起草/修改法律
我國只有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才有國家立法權,也只有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才是國家立法機關。
7. 如何理解健全有立法權的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作為最高權力機構,擁有最高立法權。其最高主要體現在:(1)只有全國人大有權制定和憲法的權利。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基本法律的權力。
8. 立法權和決定權怎麼區別
答來:
立法權。源狹義的立法權即制定法律的權力,廣義上的立法權則指關於法律的制定、修改和廢止的權力。在我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省、直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決定權。決定權是憲法和法律賦予各級人大和縣級以上各級人大常委會依照法定程序決定國家和社會或本行政區域內重大事項的權力。
9. 立法主導與行政主導有什麼區別,它們的定義分別是什麼求詳細解答。
立法是關於法律的,由全國人大主持。行政主導是行政方面的,立法大於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