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懷道德
⑴ 劉氏,須懷道德方 ,下十輩
共四十輩:汝念傳家寶,須懷道德芳,存心培素志,義繼慶祚常,積善應有餘,和貴尚謙讓,光前優玉厚,百世盛名揚
⑵ 常懷敬畏之心的論點是什麼
「我們共產黨人就是要敬畏老百姓,他決定你執政合法性與否,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是歷史反復證明的。」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畏民古訓為官者應時刻牢記。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敬畏之心,人該有之,為官者更不能例外。然而,現實中有的官員心裡恰恰就缺少一個「畏」字:口無遮攔,信口雌黃,什麼話都敢說,結果在嘴巴上惹出了麻煩;行為失范,什麼事都敢做,什麼場所都敢進,鍾情於聲色犬馬,結果在美色面前當了俘虜;私心過重,慾望過甚,什麼好處都想撈,什麼東西都敢要,結果在物質利誘中敗下陣來,不能不令人警醒。
古人雲:「人有禍則心畏恐,心畏恐則行端直」。意思是說,一個人如遇有禍害,懷著敬畏之心謹慎行事,則可能避禍趨福。失去敬畏之心,則可能肆無忌憚,無法無天,最終自釀苦果。因此,對為官者而言,常懷敬畏之心,不僅是一種態度、一種理念,更是一種人生智慧。
為官當有敬畏之心,就是要敬畏歷史、敬畏百姓、敬畏法規,其實質是要敬畏權力,慎待權力,時刻牢記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只能用來為人民謀利益,絕不能用來為個人和小集團謀私利。權力是把雙刃劍,它可以讓人上天堂,也可以讓人下地獄,關鍵看你如何掌握它――當你秉公用權時,它就會為百姓辦好事,因而也會受到百姓的擁戴和擁護;而一旦讓權力與私慾為伍,就會以權謀私,為所欲為,危害黨和人民的利益,最終將你送上審判台。
一位哲人曾形象地作了一個比喻:「權力像座橋,橋下是座牢,官員悠悠橋上過,歪心邪步掉進牢。而安全過橋的秘訣是:慎行、慎微、慎權、慎獨。」實踐證明,為官者只有常懷敬畏之心,才會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才會認真做事,兢兢業業;才會盡職盡責、為國竭力,這樣才能在各種考驗面前永葆本色,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⑶ 道德修養的詩句
你看看諸葛亮的誡子書,上邊可多了
⑷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翻譯
⑸ 道德的詩句大全
《短歌行》曹操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詠蟬》唐版.虞世南
居高聲自遠,非是權借秋風.
《史記.李將軍列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論語.里仁》
德不孤,必有鄰.
《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求通親親友》曹植
天稱其高者,以無不覆;地稱其廣者,以無不載.
《淮南子.修務訓》
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齊.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⑹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中的懷土是指什麼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出自《論語·里仁篇》,楊伯峻先生在他的《論語譯注》中解釋道:「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鄉土。」這個解釋僅從字面上來說,是沒有問題的,但更深層次地理解就不那麼准確了,道德和鄉土,八竿子打不著的關系,是不能類比的。
這句話到底該怎麼解釋,「懷土」的「土」,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先看原文。
⑺ 一個人的修為有多深道德就有多深是什麼意思
這句一話的意思主要是強調了人的修為,也就是說,這個修為是一個正向的,積極的,方向的一個理解,那麼就是說他對自己對外物有一個更深刻的了解,而且他對社會也有一個非常正向的看法,這樣的話,他的到就可能有足夠的一個深度,所以說主要是從這方面來說的這個意思
⑻ 深層地解釋一下尼采「你凝視著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這句話
深淵即是人們因為缺失「更高價值」追求而形成的空洞,沒有「更高價值」追求的人越多空洞就會越大。其實深淵一直都在凝視著我們,只是我們沒有哲學家深邃而敏銳的洞察力,看不見它的存在而已。
基督教的價值觀是強調人應該抑制自己的慾望、學會謙卑、把痛苦看做是神對自己的考驗,人不應該太關注今世的事情,而需要把眼光放到來生,祈求死後能夠進入極樂天堂。當一個人放棄基督信仰的時候,他就把基督教的一套道德觀從自己腳底下抽出,整個信仰就崩潰了。尼采說,「更高價值」的坍塌會形成一個巨大的空洞,這個空洞會使得文化混亂,精英文化會被擠壓到邊緣,大眾文化則在空洞中匯集成湍急的漩渦。
尼采認為這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大眾會把空洞變得永垂不朽。失去正確引導的人們,只能在迷霧中徘徊,他們不僅拒絕接受具有挑戰性的想法,並且滿足於現狀,盡力避免大悲大喜,完成呈現出人類平庸的一面,以自我為中心且僅關注生活的日常,謹慎地追求著這種幸福生活。人類的文明將會停滯不前,而人類也終將被空洞吞噬。
(8)深懷道德擴展閱讀:
尼采來說,哲學思索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學思索。他創立了不同以往的形態迥異的奇特哲學,展示自己的哲學思想。他的哲學無須推理論證,沒有體系框架,根本不是什麼理論體系,是他對人生痛苦與歡樂的直接感悟。
尼采,在他的第一部學術著作《悲劇的誕生》中,就已開始了對現代文明的批判。他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盡管物質財富日益增多,人們並沒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僵死的機械模式壓抑人的個性,使人們失去自由思想的激情和創造文化的沖動,現代文化顯得如此頹廢,這是現代文明的病症,其根源是生命本能的萎縮。
尼采指出,要醫治現代疾病,必須恢復人的生命本能,並賦予它一個新的靈魂,對人生意義做出新的解釋。他從叔本華那裡受到啟示,也指出世界的本體是生命意志。
尼采認為,在沒有上帝的世界上,人們獲得了空前的機會,必須建立新的價值觀,以人的意志為中心的價值觀。為此,要對傳統道德價值進行清算,傳統的道德觀念是上帝的最後掩體,他深深的滲透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腐蝕人們的心靈。尼采自稱是非道德主義者和反基督徒,他猛烈批判西方的傳統道德所崇尚的美德。
⑼ 人品道德觀
人們常說,做人要有道德。但是為什麼要有道德?道德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多數人想做個有道德的人,目的就是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受到別人的尊重。這些人的一生很悲慘,因為他們純粹就是為得到別人的認可而活。因此,有道德就成為他們不想做,做不好,但又不得不做,不得不做好的一種人生的無奈。他們的這一生,就變成了為道德而活,而他們自己則成了道德的奴隸。對於一個有智慧,人性被解放出來的人來說,道德只是他為自己、為他人、為社會創造快樂,享盡人生幸福的一種工具,一項措施,一種對策。他們絕不為道德而活,而是讓道德為實現他的人生目的而設。道德是什麼?道德的原意,是指人們在生活實踐中為人處事的態度、過程、方法和行為模式。道,是人們為了創造自己的人性快樂、自由,享受幸福人生的過程而對自己所面臨的客觀事實條件及對這些客觀事實條件所做出的分析。德,是人們基於對客觀的事實條件及其分析而對其所抱持的為人處事的態度、方式、行為模式等等所做出的選擇。即人們在生活實踐當中所表現出來的為人處事的態度、方式或行為模式。在道德這個詞中,道是核心,德是形式,道是原因,德是結果。道是源,德是流。道是本,德是末。道是皮,德是毛。道是一隻老虎,德是這只老虎的皮。但是,現代人講的所謂道德,早就偏離了道德的本質。其內容中大多隻有德,而沒有道。所以,是不講道的道德,是不講本而只求末的道德,是只要形式不要內容的道德,是只要結果不要原因的道德,是只講流不講源的道德。通常人們講的所謂道德,就是簡單模仿前人或他人為人處事的態度和行為模式
⑽ 關於「道德」的古詩句有哪些
《上元懷古》
唐代:李山甫
南朝天子愛風流,盡守江山不到頭。總是戰爭收拾得,
卻因歌舞破除休。堯行道德終無敵,秦把金湯可自由。
試問繁華何處有,雨苔煙草古城秋。《舜城懷古》
唐代:項斯
禪禹遜堯聰,巍巍盛此中。四隅咸啟聖,萬古賴成功。
道德去彌遠,山河勢不窮。停車一再拜,帝業即今同。《水調歌頭(和德和上南澗韻)》
宋代:辛棄疾
上界足官府,公是地行仙。青氈劍履舊物,玉立侍天顏。莫怪新來白發,恐是當年柱下,道德五千言。南澗舊活計,猿鶴且相安。
歌秦缶,寶康瓠,世皆然。不知清廟鍾磬,零落有誰編。堪笑行藏用舍,試問山林鍾鼎,底事有虧全。再拜荷公賜,雙鶴一千年。《古松感興》
唐代:皇甫松
皇天後土力,使我向此生。貴賤不我均,若為天地情。
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家集四百卷,獨立天地經。
寄言青松姿,豈羨朱槿榮。昭昭大化光,共此遺芳馨。《定鼎門》
唐代:褚載
郟鄏城高門倚天,九重蹤跡尚依然。
須知道德無關鎖,一閉乾坤一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