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課法學
1. 大學選課是怎麼回事
大學選課即允許學生對學校所開設的課程有一定的選擇自由,包括選擇課程、任課教師和上課時間,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量和學習進程。
在選課中需要注意,選課時一定要留有選擇餘地,功課成績很重要,但並不排斥興趣。另外,避免「貪多」、避免「盲目選課」、避免「避重就輕、舍難就易」、避免過分「注重實用」方能使選的課更適合自己。
專業限選課又叫指定性選修課,它介於專業必修課和專業任選課之間,指學校或各院系對學生修習的課程進行某種程度的限制,一般是在某幾門課程或某一領域中要求學生至少選擇其中的幾門課程進行修習。
專業任選課和全校公共任選課是自由選修,學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選擇。這部分課程主要是為了擴大學生知識面,或對某些領域進行深入研究而開設的。
跨院系選修課,從字面上講,就是學生選擇非本專業的課程進行修讀。在的大學一般都要求文科生選修一定學分的自然科學課程,要求理科生選修一定學分的文科課程,無論文理學生都要選修一定學分的藝術類課程。
(1)選課法學擴展閱讀
選課方式以上海財經大學和同濟大學為例:
上海財經大學:學生一進校就會拿到大學4年的課程安排表。每學期按專業不同都有固定統一的課程表,一般學生完全不用選課。
上海財大對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採取獎勵學分制,即每學期平均績點在3.4以上的學生可以提前選修4學分的課程,平均績點在3.7以上的學生可以提前選修6學分的課程。這些選修課程均為其今後的必修課程,在網上掛牌,學生上網自選。
同濟大學:學生在大一時除了可自選一門公共選修課程之外,其他課程均按專業統一安排。之後每學期學生可自選1~2門公共選修課,其餘課程科目仍為統一安排,但學生可自選上課時間和授課教師。公共選修課程採取隨機分批輪流上網選課的方法。
2. 大學是怎麼選課的請詳細講下
大學的課程按大類來說一般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又分為全校公共必修課和專業必修課,選修課有全校性任選課、專業限選課、專業任選課和跨院系選修課。必修課的分類各校差別一般不大,選修課的分類有一定差異。有的學校這幾類課程同時存在;有的學校把專業限選課和專業任選課合並,叫專業選修課;有的學校全校性任選課和跨院系選修課是一回事,有的學校則分開,當然叫法會不一樣。你選課前要做的一件主要的事就是搞清楚自己學校的課程設置和每門課程的類型。因為學校和各院系對本科期間應修習的各種類型的課程都作了相應的規定。如果你不清楚或搞錯了,有可能連畢業證書都拿不到。
必修課不用你選,選修課有不同的學分,不同的課設歸類,你們的本科生守則一定有,比如我們,一定要修滿10個學分,其中每個人都要必選的是職業規劃,然後文科的必須選2門理科,理科必須選兩門文科。選課在每年開學的第一個倒第二個星期,登陸教務系統,選課的選項,然後記得第二天要查看,因為只有選課成功,將來老師才能給你打分,你還可以登錄你們貼吧問學長學姐老師點名情況和結業方案
3. 大學選課是什麼意思
大學選課即允許學生對學校所開設的課程有一定的選擇自由,包括選擇課程、任課教師和上課時間,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量和學習進程。
大學的課程按大類來說一般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一般指學校或院系規定學生必須修習某課程,學校對必修課程一般有統一的要求和安排。選修是指根據學生個人興趣或專業需要自由選擇修習某課程。
簡言之,必修就是必須修讀,選修就是選擇性修讀。一般來說,基礎性的知識都作為必修課程。有些知識不是基礎性的,與興趣和研究方向有關,這部分知識可以選擇。這是大學與中學最大的不同之處。
(3)選課法學擴展閱讀:
選課要明確自己的目的。一般來說目的要麼是取得高績點,要麼是學習一些對自己有用的課程,或者兩者兼得。明確好自己選課的目的,選擇相應的課程。最好不要與自己的專業相沖突,要多學與自己專業不相關的學科,增強自己的綜合競爭力。
選課還需要知道本校選課系統排課所用的方法,是先到先得還是隨機取得,這對選課應用什麼策略很有關系。如果是先到先得,那麼就應該快速選課,先選搶手的課程,然後再選其他的課程。如果是隨機取得,則不必選課過快,但是應注意選中課的概率,以免沒有選中課。
4. 大學選課制度是什麼
大學有必修課和選修課,還有公共課
1 公共課是所有大學生必須學習和考試的,類似高等數學,公共外語,體育等,這個是全體學生都要學的
公共課一般在大一,大二,大三,大四都有涉及的
2 必修課就和自己的專業相關了,也就是自己專業必須學習的,不同的專業必修課不一樣,但是需要注意,比如外語專業的,公共外語和專業外語是都要學的,兩者不具備替代性的哦,這個必修課和將來學生的就業,研究生考試都相關的,必修課必須考試合格,拿到學分,畢業會按照考試情況給學士學位的。
必修課一般是在大一,大二,大三大四都有涉及的。
3 選修課就是自己在必修課之外可以自由選擇的,你也可以學習和自己專業不相關的課程來學習,比如工科的可以選個管理類的會計之類學習,或者英語語言文學來學都可以的,大學裡面選修課是必須修完多少學分的,你所有選修課程修完學分,考試合格才行,
選修課一般在大一下半年,大二,大三有,大四基本就沒有了
4 至於老師呢,必修課你跟著自己一個班的同學去上課就行了,選修課呢,你按照指定的教師,指定的時間去上課就行了,一起學習的,就不一定是你的班裡的人了
5. 大學如何選課
細分起來,必修課又分為全校公共必修課和專業必修課,選修課有全校性任選課、專業限選課、專業任選課和跨院系選修課。必修課的分類各校差別一般不大,選修課的分類有一定差異。有的學校這幾類課程同時存在;有的學校把專業限選課和專業任選課合並,叫專業選修課;有的學校全校性任選課和跨院系選修課是一回事,有的學校則分開,當然叫法會不一樣。你選課前要做的一件主要的事就是搞清楚自己學校的課程設置和每門課程的類型。因為學校和各院系對本科期間應修習的各種類型的課程都作了相應的規定。如果你不清楚或搞錯了,有可能連畢業證書都拿不到。前幾天,一個馬上要畢業的大四學生對我說,有一種類型的課程他沒選,原因是他一直以為自己選的一門課是那種類型的課程,問我有沒有補救的辦法,我只能搖搖頭,對他說,剛入學時就讓你們好好看發給你們的本科生手冊,你偏不好好看,沒辦法,錯誤只能由你自己承擔了。舉這個例子就是希望你們不要再犯和他一樣的錯誤,後悔葯可沒得吃
6. 大學選課要選什麼類型的有什麼建議
性質來說,大學選修課可以概括分為兩類:公共選修課和專業選修課。
就內容來說,基本上學校有什麼專業,就會相應開設什麼選修課,還有一些其他課程(教育,藝術類的)
文學類:比如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哲學,方面的。
語言學:各種外國語言,有的還有地方方言(比如有些學校就有粵語選修課)
理學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方面的專業。
計算機類:計算機基礎,各種軟體使用,編程語言,多媒體設計等等。
工學:比如機電工程類,建築學等等工科技術方面的專業。
藝術類:比如音樂,舞蹈,美術類的專業。體育類: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如籃球,羽毛球……
教育類:如心理學,思想政治,大學生戀愛,青春生活等等關於大學生教育的課程。經濟管理類:經濟學,管理學,比如國際貿易,工商管理等。
娛樂類:各種牌類游戲課程等。
醫學類:比如葯理學,衛生學,基礎醫學等等。
實事政治類:如當前國際形勢,國內趣事評論等等。
最後還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還有就業方向選擇。
7. 大學里一般有什麼選修課
1、文學類:比如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哲學,方面的。
2、語言學:各種外國語言,有的還有地方方言(比如有些學校就有粵語選修課)。
3、理學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方面的專業。
4、計算機類:計算機基礎,各種軟體使用,編程語言,多媒體設計等等。
5、工學:比如機電工程類,建築學等等工科技術方面的專業。
6、藝術類:比如音樂,舞蹈,美術類的專業。體育類: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如籃球,羽毛球……
7、教育類:如心理學,思想政治,大學生戀愛,青春生活等等關於大學生教育的課程。經濟管理類:經濟學,管理學,比如國際貿易,工商管理等。
8、娛樂類:各種牌類游戲課程等。
9、醫學類:比如葯理學,衛生學,基礎醫學等等。
10、實事政治:如當前國際形勢,國內趣事評論等等。
(7)選課法學擴展閱讀:
分限制性選修課與非限制性選修課。
前者指在規定的范圍內選修的課程,如必須在指定的若干組課程中選修一定組數的若干課程,或在若干門指定的課程中選修一定門數的課程;後者指不加限制,由學生自由選讀的課程。
在國內,一般高校的大部分學生對於選修課只關心其給分高不高。非限制性選修課也稱任意選修課,則不受上述規定的限制。
為了適應個別差異,因材施教,發揮專長,學生修習的選修課在專業教學計劃中應佔一定比例。但也不應過多,以免影響培養專門人才的基本規格。中等專業學校以及普通中學高中的教學計劃中,在具備條件的情況下也可設置少量選修課。
8. 大學選課怎麼選
選修課,怎麼選?
期末將至,下學期選修課的選擇確認工作也即將開始。如何讓選修課真正成為自己知識的補充劑,能力的加油站?這個問題再次擺在了高年級同學面前,更讓首次面臨需要自己選擇課程的一年級同學困惑,選修課到底應該學什麼,怎麼學?
選課切忌盲目
按規定,我校學生必須修滿一定學分的選修課。本學期我校共開設200多門選修課程。但從選課人數來看,心理類、藝術類(尤其是賞析課)、人文類(尤其是歷史課)的課程深受同學歡迎,理工類選修課課堂比較冷清。選修課人數滿的課程約佔四分之一,其中工科院系開設的課程相對較少,而這部分課程中,基本上也是飲品文化、醫療保健與養生、汽車文化、日用品製作藝術欣賞等大眾文化課程。在理工類選修課的課堂中,文科生則寥寥無幾。
在對03級到05級的100名同學進行的問卷調查中顯示,34%的同學沒有想過對自己的選修課進行規劃,61%的同學選課僅憑自己的興趣愛好,甚至有部分同學的選課動機消極,比如選好通過的課程,而不考慮自身喜好和發展。在學習過程中,有部分同學有過逃課現象,其中甚至有選了課只是偶爾出席者。而在對有規劃意識的學生中調查得知,很多也只是進行上課進度上的調整以及興趣上的取捨,真正將選修課和自己專業培養需要、未來職業等進行統籌規劃的則相對較少。
這些調查數據表明,同學們對於選修課的忽視和選課的盲目性值得關注。因此,關注目前就業壓力和用人單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視,充分發揮選修課的作用,提高同學的選課規劃意識和選擇的合理性勢在必行。
規劃你的選修課
同學們在選修課程中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原因何在?
其一,由於文科課程相對比較輕松,多有趣味性,加上文科學生對理工科課程的不了解,致使多數文科生和工科生都將選課目標鎖定在文科課程,工科院系的課堂受到冷落。人文學院法學專業的肖同學說:「我的選修課全都是藝術與傳播學院開的課,如浪漫鋼琴曲賞析、新聞采寫等。這些課比較生動有趣,上課也很輕松。」傳播學專業的楊同學也選了不少本學院的選修課,她說:「我上選修課基本上沒缺席過,這些都是我很喜歡的。」
對此,經濟管理學院的田斌老師認為:「選擇喜歡的課固然沒有錯,但要防止知識面過窄。理工科學生需要具備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文科學生也應當有必要的自然科學素養,不要怕學不懂工科的專業知識,重要的是學習它的思維方式。」
其二,部分同學過於重視眼前利益,沒有長遠規劃。一些同學抱著只為完成學分的心態選修課程,以便盡快修完,好給以後的專業課學習騰出時間。也有同學表示,學起來輕松的選修課程就算不太喜歡也會考慮選擇。也有部分同學有從眾心理,會盲目跟著別人選,或選同學上過的課,覺得這樣「心裡有底」。
其實,正如田斌老師所說,學分只是學習的一個副產品,選課不能只想著要得到這些學分,能學到有用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
其三,缺乏對選修課的重視導致某些選修課課堂上同學的聽課質量不高。有同學認為,選修課不是專業課,沒必要學得那麼認真,因此課堂上有時開小差。開設「小提琴發展史及音樂作品賞析」的葛永明老師認為必修課和選修課一樣重要,是對專業知識和能力的補充,需要同等對待。今年的雙選會上,就有用人單位給出了有文藝素養的同學優先錄取的條件。葛老師認為,同學們能在課堂上真正學到知識,是老師們最大的願望。如果學生態度消極,除了自身要加強認識外,還需要老師來引導。同時,教務處副處長富海鷹也指出,在加強學生正確認識選修課的同時,老師也應進一步提高選修課的教學質量。
隨著多元化社會的到來,大學生不能做「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固守一門學科的「專才」,應努力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以專業學科知識為主導,科學、技術、宗教、藝術、哲學等等都應在我們的視野之內。這就需要我們認真規劃自己的選修課,讓選修課真正為我們服務。
提前設計,有針對性選課
面對豐富多彩的選修課,同學們應該提前設計好自己的發展方向,有針對性地選擇相關知識的課程。
03級機械電子專業的畢業生曹同學在今年的雙選會中受到多家單位的青睞,他說:「我從大二開始就選修了市場營銷的很多課,包括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心理學等,並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在校內做學生工作,在校外做策劃,使自己得到了很好的鍛煉。所以選學的課程不能泛泛了事。」而藝術與傳播學院04級的馮同學在兩個學期內,有計劃地選修了日語二外Ⅰ和日語二外Ⅱ等課程,她說:「我想畢業前考一個日語等級證,對我的就業一定有所幫助。」交運學院的一名同學開始不能確定自己的選課目標,於是在大一時沒有選課,而是將感興趣的課程上課時間、地點全部記下來,有空時候都去聽,慎重確定自己最喜歡的課程,大二時才有計劃地上選修課。
對於如何選擇選修課,老師們也給了同學們許多很好的建議,教務處負責培養計劃的老師建議:
第一,要從形成合理的知識、能力及素養的結構這一角度來選擇課程。每位同學都應考慮個人的全面發展,選課時應取長補短,盡量平衡自己的知識結構,讓選修課成為專業學習的補充,個人能力提高的源泉。目前我校開設的選修課,考慮到文理學生的知識差異,工科課程正在趨向「大眾化」,課程的專業性並不是很強。如運輸學院的城市交通與城市生態,電氣學院的21世紀電氣科學與前沿、高速鐵路技術與裝備,生物學院的化學與生命科學等。文科生可以多了解這類課程,培養自己科學素養和理性思維。而理工學生也應多涉獵文科課程,開拓視野。
第二,同學們應該從實際出發,正確審視自己的特長,實事求是地考慮自己原有的基礎、水平、個人興趣等,合理選擇。一位教授小提琴課的老師建議到:「不要不切實際地選擇,特別是小提琴的學習對同學的專業素養要求比較高,適合有過基礎的同學學習,否則不會有太大的收獲,還不如選擇一門音樂欣賞方面的課程。」而我校校友崔志剛,雖然是理工科出身,因為准確把握了自己的特長,成長為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
第三,進行系統規劃,確定明確的目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學們根據自身興趣選擇課程值得鼓勵,但導致的盲目性不可避免。只有進行系統的規劃准備,確定明確的目標,才會有收獲與成果。
外語學院的蕭同學選修了新聞學的五門課程,准備考研的她說:「我喜歡新聞,准備考新聞學研究生,所以我在選課時就需要多選新聞學專業課程進行學習。」她認為同學們心中一定要有自己的一盞指路明燈。許多實用性較強的選修課,如合同法、法律案例分析以及經管學院開設的管理類課程也受到眾多同學追捧。也有不少同學選修駕駛,考駕照,這無疑為以後的就業和生活帶來不少方便。傳播學專業04級的婁同學則一直在選修吉他課,他說:「既然選修了,就要讓它成為特長。」
目前我校開設的選修課內容包括新學術成就引入教學、加深專業的縱向知識、拓寬專業的橫向聯系、反映不同專業需求的不同專業方向等。針對如此多樣的選擇,為了避免選課盲目性,教務處富海鷹副處長建議:「在同學對自己的選課進行規劃時,要通過自己學習或與老師交流,充分了解課程,把握自己的需求,才能正確選擇自己所需的課程。」
經濟與管理學院的王成璋教授特別對初次選課的同學提出建議:要盡快適應這種自己選課學習的方式,一部分適應快的同學在以後的學習和就業時就會目標明確,也比較有信心,而適應不了的同學則是糊里糊塗,就業考研都面臨較大挫折。所以同學們應及早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為自己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提前進行職業規劃,積極開展自我素質拓展,對課程進行規劃,對未來進行規劃。
9. 大學選修課到底是怎麼選的
選擇喜歡的課固然沒有錯,但要防止知識面過窄。理工科學生需要具備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文科學生也應當有必要的自然科學素養,不要怕學不懂工科的專業知識,重要的是學習它的思維方式。
學分只是學習的一個副產品,選課不能只想著要得到這些學分,能學到有用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
確定明確的目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自身興趣選擇課程值得鼓勵,但導致的盲目性不可避免。只有進行系統的規劃准備,確定明確的目標,才會有收獲與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