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2012立法委員選舉

2012立法委員選舉

發布時間: 2021-12-16 11:55:53

① 香港之前怎麼選舉

香港之前選舉是普選。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的政治爭議,多數涉及《香港基本法》架構下香港民主發展的步伐。其中《基本法》第45條及第68條分別訂明,行政長官和立法會議席要根據「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以普選為目標,而隨著時間推移,香港社會要求實行立法會以及行政長官普選的呼聲日漸高漲。

2014年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布了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普選問題和 2016 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聲明,俗稱8·31聲明。香港政改就此拉開帷幕。

(1)2012立法委員選舉擴展閱讀:

香港選民資格:

1、地方選區選民:地方選區選民可以為立法會選舉地方選區議席、以及住址所屬地區的區議會選舉中投票。根據2004年政府統計數字,香港約680萬人口中,共有320萬7227人登記作地方選區選民。

2、地方選區選民須年滿18歲,通常在香港居住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市民可以在灣仔的選舉事務處、各區民政事務處或郵政局、公共屋邨辦事處、選民登記網站,索取登記表格。

持有有效數碼證書的市民可以透過香港政府公共服務電子化網站在互聯網上登記。資料經查核後,選民資料會轉載到選民登記冊。

選民登記冊通常在選舉舉行前兩個月發表,而年滿18歲的定義是按登記冊公布日期而非選舉日期為准。例如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該屆的選民登記冊在7月25日發表;因此,即使選舉9月12日進行,7月25日至9月12日才年滿18歲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仍不能參與投票。

3、功能界別選民、界別分組投票人:立法會設有由功能界別選出的議席。功能界別在1997年前稱「功能組別」,代表香港社會各個行業及組織,截至2004年共有28個。根據2004年政府統計數字,功能界別選民數字為19萬2374人

② 香港2012年政改方案的基本簡介

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22日表示,港府決定如期在23日向立法會提案、進行辯論和表決。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21日宣布,行政會議同意在本地立法層面,接納立法會新增區議會議席選舉改良方案。中聯辦負責人同日亦表示,對特區政府在政改方案中採納改良方案建議持積極支持的態度,並樂見其成。民主黨黨員大會亦已通過支持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
區議會改良方案此番獲各方接納,令政改方案通過機率大增。曾蔭權幾天前曾表示,支持政改方案,今天看來可能只是走出一小步,但從香港民主發展進程來看,歷史會證明是一大步。
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譚惠珠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亦認為,立法會高票通過政改方案可能性很大,而中央支持特區政府採納區議會改良方案,體現了中央希望香港政制發展向前走的決心。
此間分析人士表示,通過政改方案對全港市民、港府和各黨團可謂是「多贏」結局,不僅可減少內耗,消弭社會對立,更可令政改走出原地踏步、停滯五年的僵局,從而使香港可以釋放更多能量集中處理經濟及民生問題。
會上首先由立法會政改方案小組委員會主席譚耀宗宣讀報告。報告中羅列了小組委員會討論政改方案時各委員提出的問題以及當局的回應:包括爭論的焦點、功能組別的存廢問題等等。
隨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開始接受議員的質詢。大會規定,每名議員最多可以用三十分鍾進行質詢,如果六十名議員都要用完這三十分鍾,政改方案的辯論將長達三十小時,立法會已預留兩天的會議,進行審議。
香港特首曾蔭權發表電視講話。
曾蔭權電視辯論關於2012政改方案言論:
各位香港市民,今日的電視辯論只有一個目的,因為香港的民主發展已經到了關鍵的時刻,我要盡全力爭取支持2012年政制方案的通過。
普選是我們大家共同的理想,為實現這個理想。
第一,我已經向中央爭取了普選的時間表,2017年我們可以普選行政長官,2020年可以普選立法會。
第二,為實現普選鋪路,我提出2012年普選方案,這一方案既符合《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也都大大提升了兩個選舉制度民主的成份。首先,幫我們增加了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人數,和增加了立法會的議席的數目,提高了他們的代表性,使更多有志從政的人士可以參政。
第三,十個新增的立法會議席裡面,一半是由地區直選產生,另外一半也都由市民直選選出來的區議員互選產生的,我們都不會增加傳統的功能議席,這個是民主進步的方案,合符法律,合符現實,也都最有機會通過立法會(表決)。
大家要知道,任何一個方案都必須要面對一個挑戰,能不能夠在立法會得到三分二的贊成票,即是四十票,否則一切都是白費的,最終都是原地踏步,我們現在只差幾票,幾票我們的方案就可以通過立法會,假如方案沒得通過,香港的民主發展路上,繼2005年以後,因為民主派的捆綁,又一次原地踏步,前前後後我們浪費了十年的光陰。
民意很清楚的,有七成半的市民不想原地踏步,多數市民認為立法會應該通過這個方案。事實證明單靠批評、口號、否決,永遠永遠不能夠推進民主發展,假如余若薇議員和你的同路人又一次行使你們的否決權,使得政制原地踏步,市民會很失望,你都有需要負起這個否決的責任。我成日呼籲民主派議員為香港市民的福祉擺脫捆綁,踏出勇敢負責的一步,支持2012的政制方案,歷史會證明你們這一步行得對。

③ 2012年新黨不分區域立委幾人

沒有。當時得票沒有到5%的門檻

④ 請問2012蒙古國大選結果,以及由此產生的影響!!

投票時間:2012年06月28日 早晨7:00-晚上20:00
選區:全國設26個選區,其中烏蘭巴托市設6個選區。
蒙古國大呼拉爾(國會)議席:76個;
選舉方式:48個議席在26個選區中直選產生。候選人得票超過基本票(該選區選票的28%)以上,按簡單多數票方式直選產生;
另28個議席由勝選黨派(組合)按比例,各自推選產生。黨派(組合)得票超過基本票(該區選票的5%)以上即算勝選,勝選黨派(組合)按得票多少獲得議席份額,並各自推選代表出任。
直選候選人得票未能超過基本票比例者,不計選票;黨派/組合得票未超過基本票,則該黨派/組合選票在均分後,分別計入勝選黨派/組合名下。
選區中有候選定額未滿足,即候選人選票未超過基本票比例,則該選區須重選補齊。
登記競選:黨派11個;組合2個;獨立候選人26名;共計544人,其中女性174人;
本次選舉:354名候選人在26個選區中競爭48個議席,按簡單多數方式產生;
另190名候選人通過獲勝黨派(組合)內部推選方式競爭其餘的28個議席。
本次選舉的特點是:
1,首次引進了自動記票機;
2,首次接受來自海外公民的投票;
3,國會議員選舉與烏蘭巴托市公民委員會委員選舉同日進行;
4,加入特別條款以保證女性候選人比例不低於20%;

據選舉委員會在6月30日(12:00am)公布初步統計結果顯示:
蒙古國合法選民:1,833,478人,當日投票選民:1,198,086人;
48個直選議席全部才生;
28個黨派推選議席中,26個已確定,但分別有兩個選區中各有一名候選人得票未超過基本票,則該處選區須擇日對缺額候選人重新投票;
得票超過基本票的黨派/組合:
民主黨:399,194票(占:35.32%)
蒙古人民黨:353,830票(占:31.31%)
正義組合:252,076張(占:22.31%)/由「蒙古人民革命黨(MPRP)」和「蒙古國家民主黨(MNDP)」聯合組成;
公民意志綠黨:62,310張(占:5.51%)

⑤ 立法院的委員

「立法院」的主要成員為「立法委員」。根據2005年6月7日復決通過的「修憲」案,自2008年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起,選制由復數選區單記不可讓渡投票制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並立制,「立法委員」席次減半為113席,且任期由3年延長至4年,其中:
區域「立委」73席,由單一選區直選產生(即一個選區僅選出一名「立委」),選舉方式采相對多數制(即得票最多者當選,無需過半);
原住民「立委」6席,由2個復數選區產生,仍然采原先之復數選區單記不可讓渡投票制,每個選區得票前三名者當選;
不分區及僑選「立委」34席,由單一選區兩票制中的政黨票得票比例按最大余額方法分配席次,政黨得票率須達到5%方可獲得不分區席次。各黨當選名單中需有1/2婦女保障名額。
2008年「立法院」共有109席「立法委員」及4席缺額(皆不需補選),任期至2012年1月31日。

⑥ 香港特區立法院有多少個席位

70席位。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通稱立法會,開埠初期稱為定例局(英文:Legislative Council,簡內稱LegCo或Legco),為香港特別容行政區的立法機關,發揮部分的議會功能,負責監察政府的施政。1997年香港回歸前,稱為定例局和立法局。
現有70個議席,每屆議員任期為4年。現時是第五屆立法會,任期由2012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

⑦ 香港選舉制度的立法會選舉

立法會(主權移交前稱「立法局」)是香港的立法機關,現時共有70個議席,根據《香專港基本法》第68條由選屬舉產生,每屆任期4年。2010年6月下旬,香港特區立法會通過了關於2012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修訂議案。修改內容包括:立法會議席總數由60席增至70席,其中功能組別和分區直選議席各為35席。《基本法》附件二規定了首三屆立法會的組成方式,並逐屆減少選舉委員會選出的議席。
第五屆立法會選舉於2012年9月9日舉行,地方選區為5個,分別是:香港島、九龍西、九龍東、新界西、新界東,共有216名候選人競逐35個議席。功能界別方面,傳統功能界別為28個,共選舉產生30個議席。此外,本屆立法會選舉新增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的5個議席,採用由直選區議員提名、再由全港范圍內原來不具有功能界別投票權的已登記選民選舉產生。

⑧ 2012年,香港特區第四任行政長官怎麼產生

2012年選出第四任行政長官的選舉委員會人數,由800增加至1200人,四大界別以相同比例增加委員的名額,即每個界別增加100個議席,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提名人數維持在選舉委員會人數的八分之一,亦即150個提名,而第一、第二和第三界別將各有50%的委員數目增長。至於第四界別,即政界,新增的一百個議席當中,75個議席會分配予民選區議員,加上原來的42個議席,日後將會有117個議席由民選區議員以互選的方式產生,委任區議員是不會參與互選的。有關的具體安排,包括第一至第三界別之內的界別分組所獲配予的議席數目,將會在本地立法的階段,在行政長官選舉修正條例草案當中來處理。

⑨ 楊玉欣的個人經歷

楊玉欣於19歲時,被醫生宣布罹患罕見疾病三好式遠端肌肉無力症,該病讓楊玉欣從腳趾、腿部一直到全身肌肉萎縮以至半身癱瘓。不過因為外表亮麗及口條清晰,除了致力慈善業之外,並擔任人間衛視主播以及主持中國廣播公司製作之角落欣世界節目。
2008年曾被提名為紅黨「立法委員」不分區候選人,但未當選。2011年11月19日被提名為中國國民黨2012年「立法委員」選舉之不分區代表第四名。2012年1月14日,當選為「立委」。2013年任職「立委」至今。

⑩ 題目: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並通過了《勞動合同法修正案》

通過的是「修改決定」不是「修正案」。這兩個法律術語是有區別的。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07年6月29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決定》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於2012年12月28日通過,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二、理論知識:
這涉及到法律修改的形式問題。在我國的立法實踐中,法律修改主要有三種形式:修訂、修改決定和修正案。
在1996年以前,除1988年和1993年憲法修改時使用了修正案外,其他法律修改主要使用修改決定的形式。1997年對刑法進行全面修改時,考慮到修改內容很多、修改幅度較大,採用修改決定的形式不便於人們學習掌握和對照引用,於是就開始使用修訂的形式。1999年對刑法個別條文修改時又採用修正案形式,至今已有8個刑法修正案。進入新世紀後,法律修改的三種形式逐漸確定下來,沿用至今。無論從法理還是從實踐看,這三種法律修改的形式各有其使用特點和適用范圍,不可混淆。其區別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適用條件不同。法律的修訂,通常是基於法律的調整對象發生重大變化,或者人們對法律的認識和要求有明顯轉變,以致法律的基本原則和主要條款需要修改,或需要對條文作全面修改,以適應變化較大的新情況。如1997年刑法的修訂。地方立法中也是如此,比如《北京市制定地方性法規技術規范》規定:修訂適用於修改內容較多、修改量較大的法規,有時法規體例、結構需要變動。
修改決定形式的使用前提是,法律的基本原則和主要條款基本適應需要,法律的表現形式和內部結構基本合理,但法律的某些方面、某個部分或者某些條款、詞句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法治建設的需要。這是最為常用的修改法律的形式。《北京市制定地方性法規技術規范》也規定:它適用於對法規作部分修改,一般法規體例、結構不作變動。
修正案的形式在中央適用於法典化程度較高、穩定性較強的憲法和基本法律的部分修改,在地方一般規定為「法規修改較少,法規體例、結構不作變動的情況」。
——修改范圍和內容不同。這是與其適用條件相對應的。修訂對法律的修改范圍較大,修改內容既可以是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也可以是調整對象和重要制度,還可以是框架結構和具體條文。修改決定的修改范圍相對較小,一般是對現行法律的某些方面、某個部分乃至個別條款和詞句進行修改。修正案的修改范圍也比較小,且適用的法律層級與修改決定有所不同。
——審議和通過的對象不同。修訂是對法律的全面修改,因此向立法機關提出的是完整的法律修訂草案文本(即修改後的整部法律),立法機關審議的也是修訂草案文本的全部內容,而不是僅針對需要修改的內容進行審議;立法機關表決通過的,也是整個法律文本。因此也可稱之為「廢舊立新」。
對於修改決定或修正案,立法機關審議的僅僅是修改決定草案或者修正案草案,雖然修改後的整個修正文本草案也會印發立法機關,但那隻是一個便於立法者了解法律全貌的參閱文件,不是審議內容;立法機關表決通過的也只是修改決定或者修正案,不是修改後的整個法律文本。
——公布的對象和形式不同。以修訂形式進行法律修改後,其公布對象是修改後的法律全文。以主席令公布的法律文本形式是「某某法」,通常表述為「某某法已由某某會議於某年某月某日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後的某某法公布,自某年某月某日起施行」,因而是主席令直接公布法律全文。
以修改決定形式進行法律修改後,公布的是修改決定,並在其後附修正本,即將原法律根據這一決定作出的相應修改予以重新公布,也就是需要公布兩個文件;以主席令公布的法律文本形式是「關於修改某某法的決定」,表述為「關於修改某某法的決定已由某某會議於某年某月某日通過,現予公布,自某年某月某日起施行」。同時,修改決定中要載明「某某法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這是主席令間接公布法律全文。
以修正案形式進行法律修改後,公布的是法律修正案,且不對原法律進行調整,不用公布修正後的法律,也就是說只需要公布一個文件(但在實踐中為便於使用,有時也公布修正後的法律全文,如2004年修憲後同時公布了憲法修正文本)。以主席令公布的法律文本形式是「某某法修正案」,表述為「某某法修正案已由某某會議於某年某月某日通過,現予公布,自某年某月某日起施行」。
——生效時間不同。採用修訂形式修改法律後,由於修改的內容較多,涉及到法律原則、制度的修改,實際上相當於制定了一部新法律,因而整部法律的生效時間需要重新規定。如2005年修訂後的公司法最後一條就明確規定:「本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地方性法規亦然,《北京市制定地方性法規技術規范》就規定:對於全面修訂的方式,「應在法規最後一條明確修訂後的法規的生效時間」。採用修改決定或修正案形式修改法律後,由於涉及的只是若干條款和部分內容,在通過的修改決定或修正案中,只規定修改決定或修正案的生效時間,該法律的原生效時間不變。也就是說,修改後的法律將同時有兩個生效時間(如果做過多次修改,則會有多個生效時間)。
可見,法律修改的三種形式各有其不同的適用對象和特點,差別較大。一般來說,修訂形式適用於法律的全面修改,可稱之為整體修改;修改決定形式適用於普通法律的部分修改;修正案形式在國家層面主要用於對憲法和刑法等基本法律的部分修改,在地方也主要用於對法規的部分修改,但各地規定會略有不同。
在日常使用中,在不特意區別修改形式或者暫不確定修改形式的情形下,可統一使用「修改」。

熱點內容
對新條例的認識 發布:2025-05-15 16:57:28 瀏覽:366
國際法的社會基礎論述題 發布:2025-05-15 16:53:53 瀏覽:244
東陽人民法院淘寶拍賣 發布:2025-05-15 16:52:40 瀏覽:696
60家法院 發布:2025-05-15 16:51:48 瀏覽:290
貴州工傷保險條例實施細則 發布:2025-05-15 16:43:29 瀏覽:100
鄭州律師吧 發布:2025-05-15 16:43:26 瀏覽:33
破產與租賃的合同法 發布:2025-05-15 16:36:59 瀏覽:278
經濟學跨考經濟法 發布:2025-05-15 16:22:53 瀏覽:105
關於刑事法律援助的規定 發布:2025-05-15 16:18:06 瀏覽:270
勞動法病假不發節日福利 發布:2025-05-15 16:17:54 瀏覽: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