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誠信道德重要性

誠信道德重要性

發布時間: 2021-12-16 22:49:11

⑴ 誠信對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要性 大學思修

誠信是人之本,是一個道德范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稱。 「人無信而不立」,這是每個大學生都知道的箴言,誠信也是每個大學生應有的道德基礎,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全人類所認同的道德規范。誠信,對於提升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促進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義。當代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誠信狀況將直接關繫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從總體來看,當代大學生的誠信狀況是好的,是積極向上的,然而近些年來,面對社會上的造假和腐敗等一些不良風氣,被視為一方凈土的大學校園也出現了誠信缺失的問題,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現象越來越突出,常見的主要體現在考試作弊、隨意違約、助學貸款賴賬、學術做假、求職作假、人際交往虛假化等方面,對此我們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⑵ 誠實守信的重要性是什麼

誠實守信的重要性:

1、在企業方面,「誠實守信」是企業的鎮館之寶。香港首富李嘉誠先生,剛剛創辦公司時,因一次意外而使企業蒙受重大損失,更是損失了客戶的利益。在此關鍵時刻,他沒像別人一樣避而遠之而是勇敢的面對。他親自到每個客戶家中致誠道歉,並承諾賠償損失。

這一舉動在當時的商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訂單如雪紛至沓來,企業在客戶的幫助下度過難關。企業良好的信譽為企業的飛黃騰達奠定了基礎。誠信挽救了李氏企業,也成就了商界神話。

2、就社會而言,誠實守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證。公民道德建設以誠實守信為重點,既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弘揚,又是對當代中國道德建設實踐的正確反映。 誠實守信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助推器,是職業道德的一項基本要求,更是做人的一項基本道德准則。

3、誠實守信還是「舉政之本」,是外交之本。誠實守信是良好的國際形象,是一個國家屹立於世界的見證。若一個國家能恪守誠信,能夠嚴格按照國際公約或合約行事。在世界上的聲望將會重如泰山,舉足輕重。

(2)誠信道德重要性擴展閱讀:

誠信是人類社會普遍的道德要求,是個人立身處世的基本規范,是社會存續發展的重要基石。把誠信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的價值准則之一,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紐帶。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僅形成了誠信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准則,而且鑄就了誠信的心理趨向和道德傳統。誠實守信的人,絕不會做有損德行的事。在一個誠信的氛圍里,做人也不會感覺那麼的累。勾心鬥角,不會產生任何效益,只能是損人不利己。誠實守信的人,才是值得人們尊重的人。

⑶ 誠信的重要性(八年級品德)

①誠信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和精神財富,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重要內容。
②誠信是為人做事的基本准則,是做人的首要之德。
③誠信是協調公共關系的重要條件。
④誠信是公民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
⑤誠信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⑥騰訊也是從政執政的基本要求,是人民擁護和支持政府的重要條件。
⑦誠信不僅是一種品行,更是一種責任;不僅是一種聲譽,更是一種資源。就個人而言,誠信是高尚的人格魅力;就企業而言誠信是資本,是財富,是競爭力;就政府而言,誠信是良好的政府形象。

⑷ 誠信的重要性

從哲學的意義上說,「誠信」既是一種世界觀,又是一種社會價值觀和道德觀,無論對於社會抑或個人,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對於一個國家、一個社會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國之本。國家的主體是人民,國家的主權也歸於人民。中國自古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明訓,這些話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但國家的領導者依靠什麼去團結人民呢?靠的是明智的政策和精神信念,「誠信」就是取信於民、團結人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

對於一個社會單位(如一個企業)、一項社會事業(如一個行業、一項職業)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業之本。「誠信」作為一項普遍適用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是建立行業之間、單位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互信、互利的良性互動關系的道德杠桿。很難設想,一個不講誠信、不守信用的單位或企業,在現代法治社會會有長期立足之地。一項社會事業也只有依靠誠信立業,才能順利發展。

對於每個社會成員而言,「誠信」是立身之本,處世之寶。人生立於世間數十年,必須不斷學習,以獲得知識、增進知識,知識既是個人謀生的工具,也是個人為社會服務的工具。但是,要真正做個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光靠「知識」工具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正確的價值觀去指導,否則,知識也可能成為滋生罪惡的工具。「誠信」精神就是培養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們正確處理各種關系的重要道德准則。個人以誠立身,就會做到公正無私、不偏不倚,講究信用,就能守法、受約、取信於人,就能妥善處理好人與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我們可以說,「誠信」的原則和精神,是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道德基石;它不僅對促進社會穩定繁榮、導正社會風俗、醫治社會精神疾病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加強社會成員的個人道德涵養,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質,培養有知識、有作為、講道德、守法紀的一代公民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立國、立業之本,也是個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法寶。

⑸ 誠信的重要性有哪些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批判地繼承了「誠」這個范疇,肯定誠實是社會公德中的一個重要規范。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誠實之主要的道德要求逐漸明晰為:忠誠、正直、老實。忠誠的主旨是對祖國、對人民、對正義事業的忠誠。當然,這種忠誠不是盲目和狹隘的「愚忠」,而是認同於崇高的理想,為實現理想而不懈追求和努力奮斗,從而表現出樂於奉獻,勇於犧牲的精神。正直,是指為人正派,處事公正坦率。老實,則特指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
信,也是中國倫理思想史的范疇。「信」的含義與「誠」、「實」相近。從字形上分析,信字從人從言,原指祭祀時對上天和先祖所說的誠實無欺之語。隋國大夫季梁說:「忠於民而信於神」,「祝史正辭,信也。」後來,由於私有經濟和私有觀念的發展,原有的純朴的社會被逐漸破壞。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得不訂立誓約。但誓約和諾言的遵守,仍然要靠天地鬼神的威懾力量維持。春秋時期,經儒家的提倡,「信」始擺脫宗教色彩,成為純粹的道德規范。孔子認為,「信」是「仁」的體現,他要求人們「敬事而信」。他說:「信則人任焉」,「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和孟子都將「信」作為朋友相交的重要原則,強調「朋友信之」,「朋友有信」。而歷代當權者大都將「信」作為維護秩序的重要工具。《左傳·文公4年》中說:「棄信而壞其主,在國必亂,在家必亡。」《呂氏春秋·貴信》對社會生活中的信與不信之後果,作了淋漓盡致的剖析:「君臣不信,則百姓誹謗,社會不寧。處官不信,則少不畏長,貴賤相輕。賞罰不信,則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則離散憂怨,不能相親。百工不信,則器械苦偽,丹漆不貞。夫可與為始,可與為終,可與尊通,可與卑窮者,其唯信乎!」漢代董仲舒將「信」與仁、義、禮、智並列為「五常」,視為最基本的社會行為規范。並對「信」作了較詳盡的論述:「竭遇寫情,不飾其過,所以為信也」。他認為「信」要求誠實,表裡如一,言行一致。朱熹提出「仁包五常」,把「信」看作是「仁」的作用和表現,主要是交友之道。他說:「以實之謂信」,其說與孔子、孟子基本相同。在儒家那裡,誠與信往往是作為一個概念來使用的。「信,誠也」,「誠」與「信」的意思十分接近。

⑹ 誠信與道德的關系

《清稗類鈔·敬信類》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叫蔡嶙的人向一位朋友借了一千兩黃金,沒打借條。不多年,朋友去世了,他就把朋友的兒子叫到家,把一千兩黃金還給他。但朋友的兒子很驚愕,堅決不受,笑道:「沒有這回事,父親沒有留給我借條,也沒有口頭告訴我有這事。」蔡嶙說:「借條就在我心裡,不在紙上,心中的誠信才是根本,你父親知道我是個講誠信的人,才沒有告訴你。他如此相信我,我又豈能失信呢?」最後還是把黃金還給了他。該故事發人深思之處在於蔡嶙所言,借條、契約、合同等外在的法律性約束固然很重要,但人心中的誠信更重要。如果一個人沒有誠信,沒有道德上的「慎獨」自律,就可能去鑽外在的、法律的空子,甚至為了一己私利而置法律義務於不顧。

人們對道德規范的敬重,人們心目中的誠信、道德人格和做人的尊嚴,就是人們的道德信仰。道德是一種實踐理性,它要解決的是「我應該怎麼做?」的問題。「我應該怎麼做?」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我應該怎麼做事?二是我應該怎麼做人?二者不可分割,後者比前者更根本,且要通過前者表現出來。道德信仰涉及這兩個方面,但其核心是第二個方面。道德信仰是對道德理想目標的確認和篤信,是對怎樣做人的設定,是對理想人格的設定。道德信仰以人格來證明或顯示人性的神聖和尊嚴,顯示人的價值。一種道德信仰的確立,代表著一個道德價值體系的形成,又是對人們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人格、道德觀念、道德動機的整合,從而將人們的各種關於道德的零散的信念和價值觀念統一起來,形成一個高低有序的道德價值觀系統,成為規范一個人全部人生活動和行為選擇的基本框架。整合一旦完成,作為一個價值系統整體,道德信仰又對道德生活的各個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誠」非常接近道德信仰。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所說的「誠」是真實無欺的意思。天是真實無欺的,人也應該追求真實無欺。達到至誠就能使人感動,達不到至誠就不能使人感動。荀子也重視「誠」,認為「誠」是所有德行的基礎。他說:「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它事矣。」把「誠」當作最重要的道德觀念的是《中庸》。《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可見,至誠是一種盡性知天並達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這是中國特色的道德信仰,它不依靠宗教,不通過神學,而從人性與天性、人道與天道的合一,從相信人性善並通過盡性知天的途徑,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

令人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經不起利益的誘惑,做出了很多傷天害理之事。出現這類現象的原因盡管是多方面的,但缺乏道德信仰是其中最普遍的原因。當前,在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在加強誠信教育中,我們應高度重視道德信仰的重要性。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祝你成功!

⑺ 誠信對道德建設的作用

誠信是道德建設最重要的核心,堅持誠信才能穩固道德建設。

⑻ 了解誠信的重要性有哪些

誠信是一個道德范疇,即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譽,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諾千金。它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誠,信也」,「信,誠也」。可見,誠信的本義就是要誠實、誠懇、守信、有信。

一、誠信是支撐社會的道德的支點誠信是我國傳統道德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誠信者,天下之結也」就是說講誠信,是天下行為准則的關鍵。在我國傳統儒家倫理中,誠信是被視為治國平天下的條件和必須遵守的重要道德規范。古代聖賢哲人對誠信有諸多闡述,比如,孔子的「信則人任焉」、「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民以誠而立」;孟子論誠信「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荀子認為「養心莫善於誠」;墨子曰「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老子把誠信作為人生行為的重要准則,「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莊子也極重誠信,「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把「本真」看做是精誠之極致,不精不誠,就不能感動人,這就把誠信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韓非子則認為「巧詐不如拙誠」。

總之,古代的聖賢哲人把誠信作為一項崇高的美德加以頌揚,生動顯示了誠信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價值和地位。從古到今,人們這么重視誠信原則,其原因就是誠實和信用都是人與人發生關系所要遵循的基本道德規范。沒有誠信,也就不可能有道德。所以誠信是支撐社會道德的支點。

二、誠信是法律規范的道德誠信原則逐步上升為一種法律原則始自《羅馬法》,後來被法制史中重要的《民法》所繼承和發展,比如法國民法、德國民法、瑞士民法等。如《瑞士民法典》總則中的第二條規定:「任何人都必須誠實地行使其權利並履行其義務。」

誠實信用也是我國現行法律的一個重要的基本原則,在《民法通則》、《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有明確的規定。由於其適用范圍廣,對其他法律原則具有指導和統領的作用,因此又被稱為「帝王規則」。可見「誠實信用」並非一般的道德准則。在誠實信用成為法律規范的時候,違反它,所承受的將是一種法律上的責任或者不利於自己法律後果。這種法律後果可以是財產性的,也可以是人身性的,可以是民事的、行政的,甚至可以是刑罰。因此,誠實信用又是支撐社會法律的支點,是法律規范的道德。

三、誠信是治國之計誠信為政,可以取信於民,從而政通人和。倘若言而無信、掩人耳目、弄虛作假,社會就無從安定。古有「欺君之罪」,「欺君」不僅是冒犯尊嚴,而且會誤導決策、禍國殃民。「欺民」亦不可,所以有「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之說。中國古代有商鞅「立木樹信」的佳話,也有不講誠信而自食惡果的烽火戲諸侯。中國古代思想家更是把誠信作為統治天下的主要手段之一,唐代魏徵把誠信說成是「國之大綱」。可見誠信的重要性。

當前黨和國家提出的「以德治國」,是誠信為政的體現,也是對我國優秀政治思想的繼承和發揚。落實「以德治國」,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在全社會倡導誠實守信的精神品質,是對優良傳統的繼承,也是時代的要求。

四、誠信是行業立身之本誠信是為人之道,是立身處事之本,是人與人相互信任的基礎。講信譽、守信用是我們對自身的一種約束和要求,也是外人對我們的一種希望和要求。如果一個從業人員不能誠實守信,那麼他所代表的社會團體或是經濟實體就得不到人們的信任,無法與社會進行經濟交往,或是對社會缺乏號召力和響應力。因此,誠實守信不僅是社會公德,也是任何一個從業人員必須遵守的職業道德。

誠實守信作為職業道德,對於一個行業來說,其基本作用是樹立良好的信譽,樹立起值得他人信賴的行業形象。它體現了社會承認一個行業在以往職業活動中的價值,從而影響到該行業在未來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人無信不立」,對於一個行業來說,同樣只有守信用、講品德,才能從根本上做好行業品牌,樹立良好的行業形象。

⑼ 加強誠信道德建設有何意義

最近,中央印發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這是我國面向新世紀、面向加入世貿組織,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加強黨和國家治理的一個重要舉措。《綱要》是時代的產物,是實踐的產物;它反映了我國優良的革命傳統,反映了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道德建設的客觀規律;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代表了億萬人民強烈願望和迫切心聲。《綱要》的印發,給我們監理人員提出了如何加強監理的「誠信道德」建設,需要我們深思。
一、監理加強誠信道德建設的重要性
1、加強監理的誠信道德建設,是監理行業自律的重要保證。建設監理行業是隨著我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他的發展離不開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的指導或符合監理行業道德的要求。監理道德建設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引導、規范監理行業的競爭行為,必須與監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目標相一致,如果沒有與監理行業相適應的道德建設,市場競爭就使監理行業喪失最終的目標和理想,導致極端利己主義、機會主義、短期行為、見利忘義、背信棄義、假冒行為,使監理行業喪失應有的地位和聲譽。從這個意義上說,監理的誠信道德建設是促進監理行業有序健康發展,昂揚向上的重要保證。
2、加強監理企業的誠信道德建設,是監理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保證。實踐證明,監理時常的競爭不僅是監理企業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服務意識和取費的競爭。而且是企業的誠實信用和整體素質的競爭。企業的社會信用度高,職業道德好。在監理過程中就會建立起威信,就會取得參加各方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得到社會的認可和肯定。就會吸引更多更廣的顧客,就會有「回頭客」;就會不斷開拓市場,增加市場份額。無數事實說明,哪個監理企業只重視監理任務,不重視信用和道德建設,即使換得企業一時的發展,他終究不會長久。良好的企業信用度和道德水平,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和寶貴財富,是市場競爭的有效手段,也是監理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保證。
3、恪守誠信道德,是監理工作的性質和任務對監理人員提出的客觀要求。一是建設監理企業在監理過程中,不僅自己要模範的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規范、標准,而且還要嚴格監督參建各方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規范、標准;這就是說監理不僅有守法的要求,還有執法的職能。二是建設監理企業在監理過程中,不僅有協調甲、乙雙方履行合同的權力,而且有處理違約索賠的權力:不僅有控制質量、進度的權力,更重要的有合同價款的支付權;三是監理機構是由高學歷、高知識、高素質的人員組成,在思想道德上就應當有高的水準。如果監理者思想品質惡劣,道德水準很低,一旦心術不正,他比能力低的人對工作、對社會的危害更大。所以嚴格遵守職業道德,是監理工作的性質、任務對監理者提出的客觀要求。

⑽ 大學生樹立誠信道德有什麼重要意義

同學,你也下午考思修吧!
誠信和道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當回代大學生的我們,應該答繼承和發揚。大學生的誠信意識、誠信行為、誠信品質,關系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關系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在一定意義上關繫到中華民族的未來。所以我們大學生要自覺加強誠信道德建設,把誠信道德作為高尚的人生追求、優良的學習品質、立身處世的個別本原則。
誠信是大學生樹立理想信念的基礎。大學生只有養成誠信實用的道德品質,才能真正忠誠於國家和民族的事業,牢固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終生奮斗的理想信念。
誠信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大學生只有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講誠信、講道德,言必行、行必果,誠心做事、誠實做人,言行一致、表裡如一。自覺端正態度,堅守道德、規范,才能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實現全面發展。
誠信道德是大學生進入社會的「通行證」。大學生只有樹立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信用意識和道德觀念,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成為高素質人才,承擔起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

熱點內容
司法行政人員包括哪些 發布:2025-05-15 10:05:53 瀏覽:156
中國新婚姻法2014 發布:2025-05-15 10:05:44 瀏覽:345
新化縣律師 發布:2025-05-15 10:00:33 瀏覽:683
法官公務員考試 發布:2025-05-15 09:40:04 瀏覽:739
兒媳是法官 發布:2025-05-15 09:35:52 瀏覽:748
勞動法什麼時候產生賠償金 發布:2025-05-15 09:35:41 瀏覽:832
北師大刑法學作業 發布:2025-05-15 09:28:40 瀏覽:579
公司法律專業訂什麼報紙 發布:2025-05-15 09:22:37 瀏覽:367
房源保留協議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5 09:21:52 瀏覽:331
買房漏稅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5 09:16:19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