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愛親道德講堂ppt
❶ 孝老愛親,向上向善文章630字尊重爸媽
孝老愛親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做人的根本。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做什麼也不能忘記孝順父母。父母對我的養育之恩,我無以回報,只能照顧、陪伴著她們。有一句話叫: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有孝敬和陪伴父母。
最近,我看了東莞市五類十一位道德模範的事跡,最讓我感動的就是孝老愛親。而賴錫芬是「孝老愛親」中的模範。他是家中的長子,十幾歲便開始當家,照顧失明的母親,拉扯5個年幼的弟妹,都靠他一人支撐。為了養家,他做過許多艱苦的工作。但他從不抱怨,只說:「作為長子,要做個榜樣給弟弟妹妹看。」
看到這里,我思緒萬千。是呀,在當今社會,孝老愛親的人越來越少了。許多浪子多年在外工作,有的甚至一年只回幾次家,他們也許不知道父母是有多想念他們,如果能多回來看看父母,父母會有多高興。我認為,只要有心回家看看父母,便肯定會有時間,無論多忙都會擠出時間回一次家,看望默默為我們付出、不求回報的父母。別讓忙成為借口,要知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俗養而親不在」,盡孝要及時,不要讓自己留下遺憾!
「鴉知反哺作文https://www.zuowen8.com/,羊知跪乳」,動物也懂得感恩,何況是我們「人」這樣的高級動物。我們要想想:如果沒有我們的的父母,怎會有我們的今天;如果沒有父母的付出,怎會有今天一個健康幸福的我;如果沒有父母的奔波,怎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不能忘記感恩,我們要「知恩圖報」。
《禮記》上說:「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有三個層次:大孝是使父母受天下人的尊敬,其次是不讓自己的言行使父母受辱,最基本的是盡自己的力量養活父母。許多人認為孝敬父母就是給他們錢,讓他們花,如果這么想,那就大錯特錯了。父母只是希望孩子能抽出時間陪在自己身邊,與我們聊真心話,講生活中遇到的事,父母也想多看看我們幾眼。他們之所以為我們花錢,是因為他們愛我們,願意為我們付出,這是出於他們的真摯情感。而我們是否真心誠意的對待父母呢?這就要問問自己的良心。如果你是真心付出,他們不需要金錢,只要你的一句問候,他們就會感到幸福、快樂,就像擁有了全世界。
我深深地體會到,孝老愛親是溫情、是動力、更是一種美德,是一座人與人之間架起的愛心橋梁。
❷ 孝老愛親傳美德 九九重陽節演講稿怎麼寫
孝老愛親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大家下午好!
承蒙各位領導的厚愛,很榮幸被評為道德建設中「孝老愛親」的其中一例,感謝黨委提供這個平台給我們鍛煉和學習的機會。
孔子說過:「夫孝,德之本也,」。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做人的一個准則,重視人倫道德、講究家庭和睦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親和力的具體體現。我並沒有古人「卧冰求鯉」的感人事跡,也沒有做得比在座的各位來得優秀,我只是做了生活中我應該做的事,現在我就孝老愛親的個人三點體會向各位領導同事匯報一下。
我的體會之一是:孝老愛親來源於生活中的小事。體會之二是:孝老愛親可以和愛崗敬業緊密結合;體會之三是;孝老愛親的外延是樂於助人。先匯報一下我的體會之一:孝老愛親來源於生活中的小事。孝老愛親代表發言稿。
「居則致其敬」。個人認為,父母並不會苛求兒女有多大的成就,或者為他們提供多好的物質條件,有時候兒女能陪伴在身旁散散步,聊聊天就會覺得是很幸福的事了,孝老愛親來源於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因此,平時我們夫妻倆都尊重長輩,經常關心雙方長輩的身體健康情況,因為,岳母和我們一起住了十多年,這些年來長輩關心晚輩,晚輩孝敬長輩,岳母喜歡吃魚,因此我經常驅車到海邊買剛上岸最新鮮的魚;岳母血壓高,就買一個電子血壓計,可以定時為她量血壓;遇到岳母身體不適,就及時帶他去看醫生,可以說家庭氣氛和諧溫馨。
「養則致其樂」。讓長輩歡度幸福安康晚年是人之常情,前幾年父母退休有了空閑時間,我們兄弟經常動員安排父母外出旅遊,安享退休生活,也分別去了北京、上海、桂林、香港等,我們也抽空陪父母前往東山、菲律賓、新加坡等地去遊玩探親,看到父母開心愉悅我們都很高興。順帶一提的是東山這個小縣城,那時我同學東山聚會,我就順便把父母一起帶去走走,三、四十個同學,只有我一個帶父母去的,同學也都對我的所作所為比較敬佩。我想表達的意思是孝老愛親不一定是很大的場面,或是很大的花費,有時只是很小的點滴就足以表達我們的心意。
❸ 如何組織開展經常性的孝老愛親主題活動宣傳好家風好家訓
開展以「家訓、家規、家風」為主題的道德講堂活動。活動期間,各省、市級文明單位內把家規、家容訓、家風融入道德講堂,在道德講堂活動中誦讀家訓名篇佳句、講述家風故事,傳承家風文化,汲取經典精髓,啟迪思想,塑造心靈,培養心智,培育道德正能量。
❹ 孝老愛親,敬業奉獻道德講堂主題有哪些
「道德講堂復」是屬於大家制的講堂,
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
身邊人講自己事、
身邊事教身邊人」的形式,
宣揚凡人善舉,弘揚中華美德。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是我們國家豐厚的文化寶藏之一,
數千年來,
她一直是華夏兒女精神世界的支柱,
我們道德講堂正是以此為主要內容,
通過身邊人的故事,
講述社會公德、職業道德、
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
通過群眾身邊看得見、
學得到的「平民英雄」和「凡人善舉」,
宣揚助人為樂、見義勇為、
誠實守信、愛崗敬業、
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的道德品質。
我們用身邊人講身邊事,
身邊事教身邊人,
不斷提升市民道德素養,
構建崇仁尚德的社會氛圍。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❺ 求一篇孝老愛親的實踐報告,春節元宵節期間,開間孝敬老人活動,把這些難忘的回憶寫出來,形成一篇實踐報
同志,感謝你對我們團隊的信任。但是你的問題不屬於我們團隊能夠解決的領域。而且你的這個報告是作業吧,如果我們捉刀代筆的話反而會讓你產生依賴心和惰性,以後你有什麼問題都求助網路知道了,呵呵。所以,抱歉我們不能為你拿出成品。但是,我能對你完成報告提供一些思路。我的寫作思路大綱如下:我們炎黃子孫從文化性上來講又是孔孟傳人,至漢朝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忠孝就成為儒學的核心,而孝更成為【百善之先】。而【親親尊尊】思想更是深入歷代中國人的骨髓。【親親】要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尊尊】要求尊敬長輩。孝老愛親是泱泱中華的血液,我們不但要繼承而且要光大。拿出這些動聽的理論後,你再把春節的活動內容加進去,最後再談談自己的感受,報告就搞定了!
❻ 求一篇孝老愛親演講稿
古語有雲:為子女者,孝行第一。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失去了心臟,只是一具軀殼立在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呢? 孝,不僅能提高個人的思想道德修養,而且是維系著家庭、社會、國家安定和諧的紐帶,孝之力量、之影響對中華文化的發展,有其不可泯滅的貢獻! 父親的身體一直都不好,患有高血壓,腦血栓。2005年他又得了直腸癌,需要做手術。當時父親心疼孩子,怕給我們增加經濟負擔,姊妹中也有人動搖,怕即使花了錢做了手術病也不能治好病。但我覺得父親一輩子辛辛苦苦不容易,不管花多少錢也要給他看,起碼不會留下遺憾。於是我就給父親和其它姊妹做工作,大家達成意見之後愛人就帶他到北京人民醫院檢查、做手術了。那時候除了正常工作外,下班就回家給父親做些可口的飯菜送到醫院,喂水喂飯,端屎端尿,盡量伺候的周到些。最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父親的身體也一天天地好起來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您認為一個小家庭的和諧對於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有怎樣的作用呢? 宗老師:如果一個家庭和諧了,心情就會很愉快,工作起來也會很踏實,這就會促進多方面健康的發展。一個居民樓里如果有一家吵架了,很多鄰居都會受干擾,這就不利於整個社區的和諧。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諧了,整個社會也就和諧了。所以說,和諧社會就要從和諧家庭開始。 記者:作為一名教師,您認為教師的職能僅僅在於「授業解惑」嗎?對於孩子思想道德的建設,您認為教師應該起一個怎樣的作用呢? 宗老師:作為教師,給孩子傳授知識不是唯一的責任,還要兼顧他們的心理、品德教育等。作為一名老師,就要為人師表,你的一言一行看似微不足道,但於孩子來說卻起很大作用,所以我們要嚴格要求自己,從我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
❼ 孝老愛親感謝師恩演講稿
九月十日,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在這歡慶的節日里,一張張賀卡,一束束鮮花,都無法表達我們對老師衷心的愛戴和感激。老師,今天是你們的節日,鮮花為你們而盛開,旋律為你們而奏響。
老師,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種者。是您用美的陽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潤,我們的心田才綠草如茵,繁花似錦!您為花的盛開,果的成熟忙碌著,您像默默無聞的樹根,使小樹茁壯成長,又使樹枝上掛滿豐碩的果實。老師,是您啟迪我們真正領會了大自然的恩惠,從此我們讀懂了每一片綠葉,每一片彩雲,每一朵浪花。老師,是您滿懷愛心地創建了一個又一個溫暖的集體,讓我們在集體生活中,享受著著歡笑、歌聲和陽光。
老師,是您把我們領進知識的殿堂,數學課上,您把枯燥的數字變得生動有趣;語文課上,您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斑斕的新世界;英語課上,您讓我們領略了異國風情;科學課上,您讓我們感受了宏觀與微觀的魅力。
沒有華麗的舞台,沒有簇擁的鮮花,三尺講台就是老師奉獻人生的天地。面對幾十雙迷惘而渴求的眼睛,您用自己如歌的聲音,播灑愛的陽光、智慧的甘霖。
伴著這旋律,我們學會了用真誠去追求,用心靈去歌唱。
我們念著綠葉情,在老師的雨露滋潤下,一張張綠葉憧憬著美麗的嚮往。在你們的培養下,我們茁壯成長,在你們的鼓勵下,我們盡情描繪宏偉藍圖,自從踏入校門的那一刻起,每一次成功,每一個坎坷,無不伴隨著老師悉心的教導和耐心的幫助。回想起老師說過的每一句話,無不讓我們感到熟悉和親切。講台上、書桌旁、寒來暑往、春夏秋冬,老師們灑下心血點點,我們的心靈也在老師堅定的眼睛中,找到了知識和理想的天空!老師,是您用知識的甘露,澆開我們的理想之花。老師,是您用心靈的清泉,陶冶我們的高尚情操。像天空一樣高遠的是您的胸懷,像大海一樣深重的是您的恩情!感謝您,敬愛的老師!
最後,祝所有的老師工作順利,節日快樂!
❽ 「孝老愛親」主題方面的中華經典語句
父母惟其疾之憂。 ——孟武伯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子游
有難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子夏
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子曰
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子曰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子曰
.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2.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3.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4.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5.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6.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
7.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8.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9.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10.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11.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3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14.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5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16.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7.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8.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9.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
20.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出自(清)《增廣賢文》
21. 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意思是:要時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出自《勸報親恩篇》。
22. 首孝弟,次謹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23.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意思是: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24. 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出自《大學》
25.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出自《家語·弟子行》。
26.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
意思是:你對父母孝順,你的子女對你也孝順;你敬重別人,別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27.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意思是: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喂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出自(明)《增廣賢文》。
28.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動報親恩篇》。
29.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
意思是:養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30.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曾子說:「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活父母。」出自(春秋)《禮記》。
3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32.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孔子說;「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如果要出遠門,必須有明確的去處。」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33.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孔子說:「當今的孝子,只是說能夠供養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馬,都能得到飼養。若對父母不孝敬。那供養父母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出自(春秋)《論語·為政第二》。
❾ 該怎樣讓孩子感受老一輩的孝老愛親、忠貞善良的優秀品質
想要讓孩子感受到老一輩的孝老愛親、忠貞善良的優秀品質。首先,家長和長輩在生活當中就應該做好榜樣,讓孩子生活在一個忠貞善良,尊老愛幼的環境當中。要由父母或者說長輩給孩子做榜樣,要讓孩子在小時候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要培養好他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如果自己沒有做好榜樣,卻還是一味的要求孩子感受老一輩的孝老愛親,忠貞善良,這樣的方式只會讓孩子更加地叛逆,起到相反的效果。如果長輩能夠讓孩子感受到作為一個榜樣的力量,那麼孩子自然也會像大人一樣,能夠擁有和感受很多良好的優秀品質。
所以首先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其次家長和長輩要做好孩子們的榜樣,最後要對孩子多一些包容和理解,要從孩子思考問題的角度去入手,通過一些小技巧,更容易讓孩子感受孝老愛親,忠貞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