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上帝是道德

上帝是道德

發布時間: 2021-12-18 14:31:02

1. 上帝能救人嗎

上帝若能救人,他的信徒怎麼還是一樣會死?他連自己都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最後讓人釘死在十字架上。

2. 全球調查:你覺得道德與信仰上帝之間是否具有必然聯系

沒有必然聯系。
道德是一種精神力量,是一種約束規范。
無神論者也可以遵從一定的道德。
信仰上帝是一種信仰選擇。

3. 如何理解康德「沒有道德的上帝是可怕的」

意思就是,很多人用人的觀念去看上帝,例如好像世界這么多苦難的事,上帝不管不顧,這樣的上帝當然可怕。所以,康德說「沒有道德的上帝是可怕的」,就相當於一個反證的言論。這句話可以加上「假如」二字,就好理解了。如同陀思妥耶夫斯基說過「假如沒有上帝,我就什麼都敢做」那句話的意思一樣,那句話就是告訴人,幸好上帝是公義,良善,慈愛的,不然,沒有這樣的上帝存在,我就敢做世上的罪惡的所作的事。幸好,上帝是存在的,而且是這樣性情的上帝。

4. 是否有道德義務去信仰上帝

從道來德上講,我們應自不應該信仰上帝?十九世紀的英國數學家、哲學家,威廉·金頓·克利福德(William Kingdon Clifford)曾提到過「信念倫理學」( ethics of belief):你只應該相信那些你有充足證據去證明的事物。如果你長了一個惡性腫瘤,經過檢測醫生告訴你你得了癌症,這樣你就有一個肯定的第二診斷(confirming second opinion)了,你只能接受這一結論。如果你已經捉襟見肘,還把最後的幾個銅板花在了彩票上,可能中獎的想法或許會給你些安慰,但是你並不應該篤信。這並不只是因為你不應該在「可能之事」上下大注(這樣做無論如何都是錯的,因為你沒那個錢)。還因為,就如克利福德可能會說的那樣,你從一開始就不應該自欺。自欺是錯誤的——道德上的錯誤。

5. 尼采「上帝死了」的道德與哲學意義

上帝死了,接下來一句話是,被我們殺死了。

我們可以舉個例子來說明:
一部愛情小說里,一對瘋狂戀愛過的情侶最後分手了,多年後,別人問起那個女的說:你還愛那誰誰(男友)嗎?那女的說:對我來說,他早在多年前那個分手的夜裡就死了。

這里的死是說那男的不再在那女的心中佔有位置了,不存在了。

同樣,尼采預言說,上帝有一天也會在人們心中死掉,怎麼死的呢?是被我們謀殺死的,也就是我們蓄意把上帝驅逐出我們的心靈的。兩三百年來,許多思想家都在努力的蓄意的做著這件事情——謀殺人們心中的上帝,也就是讓人們不再信仰上帝。尼采說,他們快成功了。

但尼採的意思只是指出這個事實,然後為他的超人哲學鋪路。上帝(神聖)死了,人類走向何方?尼采對此問題的回答是,走向超人。也就是神聖沒了,這個世界就是弱肉強食的了,誰是超人誰就將統治世界。所以也有人認為尼采為希特勒的出台鋪好了哲學道路。

但尼采錯了嗎?上帝死後,不正是希特勒統治世界嗎?最後,如果不是美國這個上帝還沒在人們心中死了的國度來到歐洲,希特勒不還會一直統治下去嗎?

6. 道德律就是上帝

沒錯!嚴重贊同你的觀點!

真理,就只有一個。聖人不區分,因聖人心同;凡夫執著你我,因凡夫心異。

7. 上帝的道德標准生活是什麼呢

上帝之所以制定了我們所應遵循的道德律,是為了使我們認識自己的罪,但上帝是超越道德律的,因為上帝是無限的,至善的,他不能用任何概念與定律來定義的

8. 感覺道德經中說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和西方人說的上帝是一個存在。

把看過的所有經書放下,包括《聖經》、《道德經》、佛經等,要得到答案,你可以直接與神連接獲得,方法就是冥想。當然這並不是否定這些經書的作用,而只是說它們只是文字描述,不是真相,在引你入門的同時,也有可能令你得不到真理所在。
人類的所有經書出現在人類文字之後;人類文字卻出現在人類語言之後;但冥想是一種行為,即使在還沒有任何語言與文字的任何生命時代,就可以使用的與神連接方式。
所以其實所有的文字與語言方式進入你的觀念都有可能誤解或有錯誤,何必聽證各方神徒之言呢?閉上你的眼睛,直接自己與神對話吧。神會告訴你一切的!
要去親自了解神、了解道、了解佛,而不要單單理解神、理解道、理解佛。

9. 上帝實在不太道德,而且也沒人敢指,我也很憤怒,大部分人都要到火湖裡去,永遠永遠燙燒

年少無知不要信口胡說,頭頂三尺有神明,上帝是經過了萬萬劫的修行才得其正果。德厚於地,澄明於天。
對於一些小說的情節描寫只是作者的想像,不有當真。萬萬不可污辱神靈上帝。

10. 黑格爾說:道德是 ……的上帝。原話怎麼說的

所謂道德,是指生活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人們,對實踐活動過程中必然產生和形成的人際關系、利益分配、法律制度和思想行為等進行價值判斷、價值追求、價值選擇、價值實現的總和,是人們行為活動的規范或行為的准則,是調整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它是一個多要素、多層次、多結構的復雜而龐大的道德系統,覆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各個環節.它既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是非、好壞、善惡、美醜、榮辱等觀念,又是社會衡量去的夢魘,或者說,人類自身得以存在的最終根據使得人與「上帝」之間有一種斬不斷的密切的親緣關系。如是,「上帝」便成為了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繞不過去的一個話題,這一點尤為突出地體現在西方哲學史的發展歷程之中,表現為西方哲學史上關於「上帝」存在的證明的種種爭論。盡管人類在誕生之時已對「上帝」抱有絕對的敬畏之情,但那時的「上帝」更多地體現為種種神話傳說,還只是人類樸素的想像力的產物,是理性缺失的一種結果,是一種缺乏存在根據的「上帝」觀。西方哲學史上首次提出為上帝尋求存在根據的哲學家是古希臘時期的蘇格拉底及其學生柏拉圖,此後,有關上帝存在的證明就成為西方哲學史中不可忽視的內容之一。有關上帝存在的證明主要包含有宇宙論證明,自然神學證明,本體論證明以及康德所創建的道德神學證明,康德將這些有關上帝存在的證明都歸諸理性神學的內容。然而,由於思想的最終主旨的迥異,必然會導致不同哲學家對上帝概念的不同看法。康德和黑格爾作為西方哲學史上不可取代的哲學巨匠,他們對上帝概念的把握由於二人的哲學主旨的差異而各顯春秋,而對這兩位哲學巨匠的不同上帝觀的把握又成為了其後繼者們不可逃避的課題。本文試圖以《小邏輯》§49—51三節內容為參考文本,通過剖析這三節內容來展現二人對上帝概念的不同看法,從而突顯兩種不同的上帝觀在後德國古典哲學史上的不同理論價值。

熱點內容
煙台市十大傑出律師 發布:2025-05-14 13:37:04 瀏覽:957
高級人民法院審理 發布:2025-05-14 13:21:19 瀏覽:664
2019年初級會計經濟法知識點 發布:2025-05-14 13:03:39 瀏覽:644
勞動法孕婦的權利 發布:2025-05-14 12:50:00 瀏覽:506
離婚請律師打官司要多少錢 發布:2025-05-14 12:33:17 瀏覽:409
最嚴法規 發布:2025-05-14 12:30:13 瀏覽:57
會計法規制度有統一規定的有 發布:2025-05-14 12:27:22 瀏覽:241
法治的歷史多少年了 發布:2025-05-14 12:21:48 瀏覽:610
法院判決案例 發布:2025-05-14 12:18:50 瀏覽:550
青年戀愛道德 發布:2025-05-14 12:05:25 瀏覽: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