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根本遵循
⑴ 什麼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⑵ 依法治國的五大原則是什麼
依法治國的五大原則是:
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這一立法就等於間接把黨視為超越於憲法甚至獨立在憲法之外的最高權威。黨領導依法治國的理念使得我國依法治國的本質不再是純粹的法治而是法治服從於黨治的人治。
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而我黨歷來都把自己當成是人民的一份子,「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思想就相當於黨把自己視為人民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實際上就等於堅持了黨的主體地位。
3、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黨領導依法治國實際上強調的是黨靠黨規黨紀依憲治國,而黨規黨紀又嚴於憲法法律。作為人民一份子的黨員和人民另一份子的非黨員,他們在黨規黨紀或憲法法律面前並非是人人平等的。
4、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自律作用。這一提法著重強調了法律治理的規范作用和道德治理的自律作用,卻忽略了政治治理的調控作用及其這一核心治理本身的法律性和道德性問題。政治調控、法律規范、道德自律是國家和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三種調整機制,三者都不應偏廢。
5、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所以依法治國決不照搬外國法治理念和模式。從法治理念和模式服從於政治體制構架體系要求這一角度來分析,這是對的。一般說來,政治體制構架體系決定了與之相應的法治理念和模式。在這里迴避不了兩個核心問題:到底是我國的政治體制構架體系先進還是外國的法治理念和模式落後?到底是外國的政治體制構架體系先進還是我國的法治理念和模式落後?解決好這兩個問題,才是從中國實際出發的根本體現。「從實際出發」絕不能成為任何固步自封、抱殘守缺做法的借口。
⑶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哪些基本原則
1、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既是我國法治的特色,也是我國法治的特有優勢。沒有黨的堅強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就會落空,全面依法治國也難以實現;不充分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不實現人民當家作主,黨的領導就會失去政治和社會基礎;不推進依法治國,黨就難以對國家實現有效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就會失去基本保障。
2、堅持尊重和保障人權、規范公權力與促使公權力機關積極有效履職有機統一
我國法治強調公權力執掌者必須合法、積極、有效履職盡責,確保人民所賦予的權力用來為人民謀福祉,不得消極無為。同時,又強化制約和監督,合理分解權力,科學配置權力,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做到控權和促進積極履職雙管齊下,防止權力濫用與預防庸政、懶政、怠政同時發力,從而將尊重和保障人權落到實處。
3、堅持平等、自由、秩序等法治基本價值有機統一
我國法治強調自由與平等、秩序的有機統一。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和遵守憲法法律,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黨和政府不斷創造物質條件和制度條件,充分保障憲法法律所賦予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各種權利和自由的實現。
4、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與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有機統一
我國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這是法治中國建設的頂層設計和整體部署,從而實現執政黨依法執政、公權力機關依法行權、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依法辦事三者的有機統一。
(3)依法治國根本遵循擴展閱讀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有效路徑。法治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內涵和基本載體,已經成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路徑。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通過艱苦卓絕的奮斗,探索出了一條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
必須依靠法治,才能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全面深化改革基礎上由成熟而定型,更加科學化和系統化,不斷完善發展。
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什麼是推進依法治國根本遵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問題,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基本原則和重點舉措,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了根本遵循。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檢察機關作為黨領導下的國家司法機關,是法治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擔負著重要使命。深入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是檢察機關當前的首要政治任務。我們要緊密結合檢察工作實際,確保全會精神落地生根結果,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檢察工作全面上水平。
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牢牢把握檢察工作正確方向。《決定》規定,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為依法獨立公正行使檢察權提供了制度保障。檢察機關要正確處理黨的領導與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的關系,正確處理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的關系,把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當家作主體現和落實到各項檢察工作中,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得到統一正確實施。
要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作用,為全面深化改革營造良好法治環境。全面深化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天津檢察機關緊緊圍繞市委「促發展、惠民生、上水平—推動萬企轉型升級」、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建設美麗天津等重大部署,開展一系列司法調研服務活動,制定實施了檢察機關依法保障和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意見、依法嚴厲打擊環境污染違法犯罪有關問題的意見等,充分發揮服務大局促發展、打擊犯罪保穩定、懲治腐敗促廉政、強化監督促公正、化解矛盾促和諧等職能作用,為經濟發展、平安建設、民生改善、環境保護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天津自貿區方案正在等待國務院最後批准,我們要積極做好前期調研和准備工作,找准檢察機關服務自貿區建設的切入點和著力點。
⑸ 依法治國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01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依法治國的五大原則: 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這一立法就等於間接把黨視為超越於憲法甚至獨立在憲法之外的最高權威。黨領導依法治國的理念使得我國依法治國的本質不再是純粹的法治而是法治服從於黨治的人治。 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而我黨歷來都把自己當成是人民的一份子,“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思想就相當於黨把自己視為人民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實際上就等於堅持了黨的主體地位。 3、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黨領導依法治國實際上強調的是黨靠黨規黨紀依憲治國,而黨規黨紀又嚴於憲法法律。作為人民一份子的黨員和人民另一份子的非黨員,他們在黨規黨紀或憲法法律面前並非是人人平等的。 4、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自律作用。這一提法著重強調了法律治理的規范作用和道德治理的自律作用,卻忽略了政治治理的調控作用及其這一核心治理本身的法律性和道德性問題。政治調控、法律規范、道德自律是國家和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三種調整機制,三者都不應偏廢。 5、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所以依法治國決不照搬外國法治理念和模式。從法治理念和模式服從於政治體制構架體系要求這一角度來分析,這是對的。一般說來,政治體制構架體系決定了與之相應的法治理念和模式。在這里迴避不了兩個核心問題:到底是我國的政治體制構架體系先進還是外國的法治理念和模式落後?到底是外國的政治體制構架體系先進還是我國的法治理念和模式落後?解決好這兩個問題,才是從中國實際出發的根本體現。“從實際出發”絕不能成為任何固步自封、抱殘守缺做法的借口。
⑹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哪些基本原則
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
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3、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
4、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
5、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
二、依法治國的意義:
1、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2、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3、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4、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5、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6、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⑺ 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是
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從理論上回答新時代為什麼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2020年11月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明確了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指導地位。這一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走什麼樣的法治道路、建設什麼樣的法治體系,是由一個國家的基本國情決定的。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從我國實際出發,既不能罔顧國情、超越階段,也不能因循守舊、墨守成規。
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可以列舉出十幾條、幾十條,但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一條。
黨的十八大以來,將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
這一重要思想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強調從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中探索適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同時借鑒國外法治有益成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夯實法治基礎,為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指明方向。
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保障性作用更加突出。
同時,全面依法治國貫穿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涵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各領域,涉及國家改革發展穩定各方面,需要整體謀劃,更加註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既立足當前,有效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深層次問題,又著眼長遠,築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積法治之勢,促進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⑻ 堅持什麼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堅持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版本的保證。
必須加強權和改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堅持依法執政,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完善黨的依法治國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健全黨確定依法治國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工作機制和程序,加強統一領導,統一部署,加強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統籌協調,完善黨委依法決策機制。
(8)依法治國根本遵循擴展閱讀: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制度。全面推進法治的根本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理論指導和理論支撐。
這三個方面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規定和保障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制度屬性和方向。這些是該決定的上級規定。只有有了這些規定,才能全面、系統、准確地理解其他一些新的規定、措施和亮點。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⑼ 屬於依法治國的基本原則是
依法治國的五大原則:
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這一立法就等於間接把黨視為超越於憲法甚至獨立在憲法之外的最高權威。黨領導依法治國的理念使得我國依法治國的本質不再是純粹的法治而是法治服從於黨治的人治。 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而我黨歷來都把自己當成是人民的一份子,「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思想就相當於黨把自己視為人民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實際上就等於堅持了黨的主體地位。 3、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黨領導依法治國實際上強調的是黨靠黨規黨紀依憲治國,而黨規黨紀又嚴於憲法法律。作為人民一份子的黨員和人民另一份子的非黨員,他們在黨規黨紀或憲法法律面前並非是人人平等的。 4、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自律作用。這一提法著重強調了法律治理的規范作用和道德治理的自律作用,卻忽略了政治治理的調控作用及其這一核心治理本身的法律性和道德性問題。政治調控、法律規范、道德自律是國家和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三種調整機制,三者都不應偏廢。 5、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所以依法治國決不照搬外國法治理念和模式。從法治理念和模式服從於政治體制構架體系要求這一角度來分析,這是對的。一般說來,政治體制構架體系決定了與之相應的法治理念和模式。在這里迴避不了兩個核心問題:到底是我國的政治體制構架體系先進還是外國的法治理念和模式落後?到底是外國的政治體制構架體系先進還是我國的法治理念和模式落後?解決好這兩個問題,才是從中國實際出發的根本體現。「從實際出發」絕不能成為任何固步自封、抱殘守缺做法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