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立法
『壹』 什麼是基因編輯嬰兒
01 基因編輯嬰兒是指通過基因編輯技術修改人體胚胎、精子或卵細胞細胞核中的DNA(脫氧核糖核酸)後生下的嬰兒。
2018年11月26日,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11月26日,深圳市衛生計生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表示,該項試驗進行前並未向該部門報備,已啟動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11月26日,國家衛健委回應“基因編輯嬰兒”:認真調查核實,依法依規處理。11月26日晚,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發布聲明,稱未資助賀建奎基因編輯項目,該研究的臨床注冊信息上登載“經費或物資來源為深圳市科技創新自由探索項目”不屬實。
社會輿論
科學家聯合聲明
2018年11月26日,122位科學家在新浪微博“知識分子”賬號上發布聯合聲明,對“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進行強烈譴責。
這條聯合聲明稱,這項所謂研究的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形同虛設。此項技術早就可以做,沒有任何創新,但是全球的生物醫學科學家們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為脫靶的不確定性、其他巨大風險以及更重要的倫理。國家一定要迅速立法嚴格監管,潘多拉魔盒已經打開,我們可能還有一線機會在不可挽回前,關上它。對於在現階段不經嚴格倫理和安全性審查,貿然嘗試做可遺傳的人體胚胎基因編輯的任何嘗試,堅決反對,強烈譴責。
律師聯合聲明
2018年11月26日,46位律師聯名發布律師聲明:深感震驚與不安的同時,建議司法機關介入調查,依法追究相關聯方責任。
這份題為《對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的律師聲明》表示:我們46名律師深感震驚與不安:兩名名叫“露露”和“娜娜”的無辜嬰兒,用現行法律尚不準許的基因編輯技術受孕出生,122位中國科學家也一致確認這項沒有任何創新的技術存在“巨大風險”。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幹細胞分會
2018年11月26日,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幹細胞分會表示,代表中國從事基因編輯、幹細胞等前沿生物技術研究的科學家群體聲明:賀建奎課題組的研究屬於個人行為,該研究既違反中國目前的科研管理規則和倫理規范,同時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我們堅決反對這一研究,建議涉事單位、各級政府積極進行調查,採取必要手段釐清事實,對於違反法律法規的涉事人員予以嚴肅處理。同時呼籲中國科研界團結起來,共同維護科學界的聲譽,建設良好的創新環境。
其他國家情況
英國
2016年2月1日,英國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宣布,英國人工授精與胚胎學管理局已正式批准該研究所一個團隊提出的在人類胚胎上使用基因編輯技術的實驗申請,這是英國監管機構首次批准此類實驗。
由克里克研究所生物學家凱茜·尼亞肯領導的團隊2015年9月正式提出相關申請。按照流程,在獲得人工授精與胚胎學管理局的批准後,還需相關科研倫理委員會認可才能正式開展實驗。
『貳』 基因編輯嬰兒會帶來什麼風險,帶來什麼倫理道德問題
基因編輯嬰兒會帶來的風險:有嚴重缺乏科學評估驗證,安全性版存在不可預知風險權。
在倫理與道德上,在嚴重缺乏科學評估驗證,安全性存在不可預知風險的情況下,貿然開展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生殖細胞基因編輯臨床操作,嚴重違背了基本倫理規范和科學道德。
(2)基因編輯立法擴展閱讀:
科技工作者必須加強科學道德自律,強化自我管束,在探索和創新活動中必須遵守相應的倫理道德准則和法律法規。針對科學技術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挑戰,科技界要深入思考,認真研究,未雨綢繆,加強教育,完善相關行業規范和倫理指南,以保證科技界從事負責任的研究。
有關部門要動態完善相關法規,嚴格審查監管程序,適時推進有關立法工作,嚴密防範科研倫理不端行為發生。
『叄』 人類胚胎基因改造實現了嗎
實現了部分。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中國中山大學的科學家承認,他們已經成功實現了首次人類胚胎基因改造。
不過,對於這項成就,科學界存在很大的爭議。有的科學家對此表示擔憂,因為這項技術有可能被父母錯誤使用,以人為選擇他們希望傳給後代的基因。有的科學家則認為這項技術可以消除致命家族遺傳病,比如囊胞性纖維症和某些癌症。
據英國《自然》雜志的報道,中山大學的科學家已經在《蛋白質與細胞》雜志上發表了相關論文。根據發表的論文,研究的領導人黃軍就副教授為了降低人們的擔憂,實驗使用的都是無法孕育嬰兒的廢棄胚胎。
研究使用了一種叫做CRISPR/Cas9的基因編輯技術。不同於基因沉默工具和自然狀態(比如長期的陽光照射)下的基因突變,CRISPR可以直接在DNA水平上永久的「封存」某些基因片段,它可以改造確切位置的基因。
雖然參與研究的科學家表示在人類胚胎應用CRISPR有極大困難。但黃軍就和他的團隊還是藉此成功編輯了引起地中海貧血症的HBB基因。地中海貧血症將導致可能致命的血液異常。實驗總共使用了86個胚胎,但只有28個胚胎的DNA編輯是成功的。因此,黃軍就這樣告訴《自然》雜志:「如果要在正常胚胎上做這些實驗,就需要接近100%的成功率。這也是我們沒有將這項技術應用在正常胚胎的原因,我們認為它還不夠成熟。」
目前,基因編輯技術主要應用在體細胞(非生殖細胞),比如皮膚、肌肉、神經、骨頭和肝臟的細胞,以幫助科學家研究疾病。應用這種技術改造人類胚胎的基因將改變精子和卵細胞的DNA,意味著這種基因變異可以遺傳。
雖然包括英國在內的很多國家已經立法禁止了類似黃軍就教授所進行的研究,但美國和中國沒有禁止。實際上,全球有很多科研團隊在從事人類胚胎基因改造技術的研究。
比如上海科技大學的黃行許教授,他在成功使用CRISPR改造猴子胚胎並培育出活體猴子後,就希望能夠用廢棄人類胚胎來研究基因改造。
此外,哈佛醫學院的遺傳學家George Church教授也被認為在研究人類胚胎改造技術。Church團隊中的楊璐菡博士,在《技術評論》的一次近期采訪中就提出了編輯人類生殖細胞的想法。她的希望可以改造卵巢癌婦女未成熟的卵細胞:先採用CPISPR技術修正引發卵巢癌的基因錯誤,然後誘導卵細胞發育分裂。但是,她的這一想法現在還未得到實施,目前也不清楚這一想法是否得到了許可。不過,有報道認為楊璐菡博士已經參與了一個類似項目,只不過是在中國。
上個月,正當關於中國科學家正在進行人類胚胎基因改造的流言不絕於耳的時候,很多國際知名生物學家聯合起來,號召在全球范圍內暫停對生殖細胞編輯的研究。
美國再生醫學聯盟的主席Edward Lanphier就聯合了四名同事在《自然》雜志撰文,認為這種研究會引發公眾的強烈抗議,從而傷害其它科學領域。
他們的文章這樣寫到:「很快,使用基因修改工具改造人類胚胎DNA的研究就會發表。但在我們看來,使用當前技術進行人類胚胎基因改造將對人類未來子孫產生不可預知的影響。
這項技術不僅危險,在倫理上也無法接受。
這種研究應該被用來做非治療性的基因編輯。
我們擔心對這種存在倫理問題的研究,公眾將提出強烈抗議,從而影響不能遺傳的基因編輯技術的美好前景。
當前我們還處在基因編輯技術的初始階段,科學家應當達成共識:不修改人類生殖細胞的DNA。」
此外,他們還擔憂這種技術將用來產生人工選擇基因的「定製家庭」。不過實際上,這種人工選擇非常困難。因為通常情況下,不僅一個基因不能提供一種特徵,而且很多基因都有多種功能。(
『肆』 怎樣規范和運用基因編輯技術
簡單來說就是蛋白產物表達高的就是搞表達基因,反之就是低表達咯.
這個原因很復雜,簡單的說,首先,需要量的不同決定了基因表達的不同誘導機制.比如說轉錄因子的多少.還有染色體的不同狀態也影響表達,異染色質的基因很難表達,還有上下游的調控序列影響轉錄效率,還有不同的甲基化狀態,還有轉錄後的翻譯調控等等.詳細的說其實可以說上好幾本書了
『伍』 為什麼我們支持轉基因食品,卻反對基因編輯嬰兒
「知識分子」在微博發布「科學家聯合聲明」,對此項研究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聲明指出——「這項所謂研究的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形同虛設。直接進行人體實驗,只能用瘋狂形容。」本次聯合聲明由122位科學家共同簽署,其中,有9位浙江大學的學者。錢江晚報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幾位簽名表示反對的浙大學者。反對基因編輯嬰兒的原因是因為這些接受了基因編輯的孩子,他們身體內攜帶的、被修改過的基因,將會慢慢融入整個人類群體,成為人類基因庫的一部分。這裡面當然也包括可能被基因編輯操作脫靶誤傷的那些基因。從這個角度說,這項基因編輯操作的最壞風險是不可控的。人類可能需要很多年、很多代才會發現其後果。」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王立銘,則緊急發聲,在「得到」APP撰文,解釋為什麼科學界如此氣憤、這件事到底有多不靠譜、為什麼絕對不能原諒。
最後,王立銘指出,「在我看來,強大的基因編輯技術進入人類世界,幫助我們戰勝病痛,甚至是讓自己更健康,可能都是無法阻擋的歷史潮流。但是這項技術的邊界到底在哪裡?這項技術打開的到底是潘多拉魔盒,還是阿拉丁的神燈?在今天這個註定要永載史冊的日子,我請你和我一起好好思考。」
『陸』 「基因編輯嬰兒」性質極其惡劣,社會各界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糾結。
是惡是善,還要看具體運用,有利於人類是善,如果摻雜了惡念,不可原諒,這要立法約束。
『柒』 維護科技安全的任務包括
加強體系建設和能力建設,完善國家創新體系,提高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加快補短板,建立自主創新的制度機制。
任務還有加強重大創新領域戰略研判和前瞻部署抓緊布局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建設重大創新基地和創新平台,完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
強化事關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科技任務的統籌組織,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加快科技安全預警監測體系建設,圍繞人工智慧、基因編輯、醫療診斷等領域,加快推進相關立法工作。
(7)基因編輯立法擴展閱讀:
科技重大風險是現代科技發展引發嚴重不利影響的可能性以及人們對這種可能性的認知。這一概念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
第一,科技重大風險通常是與科技一般風險相對而言的,是指威脅人的生命安全或國家安全,可能造成嚴重損失的科技風險。比如說,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技術的風險、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高科技進行封鎖和打壓的風險等。
第二,科技重大風險通常包括風險的客觀部分與主觀部分。客觀部分是指概率基本可以預測、損失基本可以估量的部分。如道路車禍、煤礦安全事故風險,從整體趨勢而言,其概率是基本可預知的。
『捌』 為什麼有的人支持轉基因食品,卻反對基因編輯嬰兒
簡單來說,基因編輯技術確實可以用來進行轉基因操作,但是操作對象是決定試驗倫理的關鍵所在——在動植物中可以反復試錯和修改的操作,在人體試驗中必須符合高得多的安全標准。因此,我們應該反對賀建奎這種有悖倫理和存在風險的基因編輯嬰兒試驗,但是不必以此為出發點質疑已有大量研究基礎的正規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
這里的對比非常顯而易見:研發轉基因動植物時,一次差錯意味著科研人員需要進行下一次嘗試;而用基因編輯治病時,一次差錯就是對一個人類個體的生命威脅,當然應該慎之又慎。
『玖』 基因編輯嬰兒是什麼意思
基因編輯嬰兒是指通過基因編輯技術修改人體胚胎、精子或卵細胞細胞核中的DNA(脫氧核糖核酸)後生下的嬰兒。
2018年的一條關於基因編輯嬰兒的微博頭條新聞引起了軒然大波,旋即掀起了一陣輿論熱潮。下面咱們就來說說基因編輯嬰兒是什麼意思。
01
基因編輯嬰兒是指通過基因編輯技術修改人體胚胎、精子或卵細胞細胞核中的DNA(脫氧核糖核酸)後生下的嬰兒。
02
2018年11月26日,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11月26日,深圳市衛生計生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表示,該項試驗進行前並未向該部門報備,已啟動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11月26日,國家衛健委回應「基因編輯嬰兒」:認真調查核實,依法依規處理。11月26日晚,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發布聲明,稱未資助賀建奎基因編輯項目,該研究的臨床注冊信息上登載「經費或物資來源為深圳市科技創新自由探索項目」不屬實。
03
社會輿論
科學家聯合聲明
2018年11月26日,122位科學家在新浪微博「知識分子」賬號上發布聯合聲明,對「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進行強烈譴責。
這條聯合聲明稱,這項所謂研究的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形同虛設。此項技術早就可以做,沒有任何創新,但是全球的生物醫學科學家們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為脫靶的不確定性、其他巨大風險以及更重要的倫理。國家一定要迅速立法嚴格監管,潘多拉魔盒已經打開,我們可能還有一線機會在不可挽回前,關上它。對於在現階段不經嚴格倫理和安全性審查,貿然嘗試做可遺傳的人體胚胎基因編輯的任何嘗試,堅決反對,強烈譴責。
律師聯合聲明
2018年11月26日,46位律師聯名發布律師聲明:深感震驚與不安的同時,建議司法機關介入調查,依法追究相關聯方責任。
這份題為《對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的律師聲明》表示:我們46名律師深感震驚與不安:兩名名叫「露露」和「娜娜」的無辜嬰兒,用現行法律尚不準許的基因編輯技術受孕出生,122位中國科學家也一致確認這項沒有任何創新的技術存在「巨大風險」。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幹細胞分會
2018年11月26日,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幹細胞分會表示,代表中國從事基因編輯、幹細胞等前沿生物技術研究的科學家群體聲明:賀建奎課題組的研究屬於個人行為,該研究既違反中國目前的科研管理規則和倫理規范,同時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我們堅決反對這一研究,建議涉事單位、各級政府積極進行調查,採取必要手段釐清事實,對於違反法律法規的涉事人員予以嚴肅處理。同時呼籲中國科研界團結起來,共同維護科學界的聲譽,建設良好的創新環境。
04
其他國家情況
英國
2016年2月1日,英國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宣布,英國人工授精與胚胎學管理局已正式批准該研究所一個團隊提出的在人類胚胎上使用基因編輯技術的實驗申請,這是英國監管機構首次批准此類實驗。
由克里克研究所生物學家凱茜·尼亞肯領導的團隊2015年9月正式提出相關申請。按照流程,在獲得人工授精與胚胎學管理局的批准後,還需相關科研倫理委員會認可才能正式開展實驗。
『拾』 為什麼我們支持轉基因食品,卻反對基因編輯嬰兒
基因編輯技術就是一種轉基因技術,因此轉基因食品的生產和基因編輯嬰兒的製造都一樣,是「壞」的技術應用。
這次被用於臨床試驗的CRISPR-Cas9技術,正是時下應用廣泛的一種實現基因編輯的手段。CRISPR的全稱是「規律間隔成簇短迴文重復序列」,這些DNA片段相當於「入侵者」噬菌體在細菌自己資料庫里的「備案」,當有過備案的噬菌體再次進入細菌體內時,從這個CRISPR資料庫里按照備案列印出的「通緝照」——向導RNA,就能引導著帶有DNA剪切功能的Cas9蛋白,把噬菌體的基因組切斷,將「入侵行動」消滅在萌芽中。